佛弟子文庫

人不能過得自在,只因有太多的罣礙

覺醒法師  2022/04/30  大字體  護眼色

人不能過得自在,只因有太多的罣礙

百丈懷海禪師是唐代著名的禪宗高僧,我國叢林清規的製定者。他曾寫有一首《一任清風送白雲》詩歌,這首詩歌在禪門中流傳久遠,成為歷代讚歎出家人悠閑生活的名詩。詩云:

幸為福田衣下僧,乾坤贏得一閑人。

有緣即住無緣去,一任清風送白雲。

在百丈禪師眼中,能夠成為一個出家人是人生的一大幸事。禪師認為,並不是每個人想出家就能夠出家。出家需具足多種因緣,衝破重重阻力,才能最終現出僧相,一個人真正能夠成為出家人,也是多生福德因緣所感召的結果。

與一般人所認為的出家苦行生活不同,百丈禪師眼中的出家人過的是一種與世無爭、閑適自然、任運逍遙、心無罣礙的自在生活。古代的出家人,大多是雲遊僧,他們為尋求佛法真諦,常常到很多地方行腳參訪,若有緣分就住下來,沒有緣分便繼續雲遊。既沒有家庭子女的拖累,也沒有世間名利的困擾,完全過著與清風為伴、白雲為伍的隨緣自適的生活。

也許有很多人認為,只有有錢的或是有權的人才能過得如意自在。其實不然,自在是一種心境,很多時候與錢財和權勢沒有直接的關係。當一個人心態平和、少欲知足時,他就能夠活得自在;當一個人貪心不足,唯多得求時,就會生活在煩惱中。

有則佛教故事說,有一個開雜貨店的人,每天坐在自己的店舖門口的躺椅上,悠閑地喝著茶,抽著水煙袋。若生意上門時,他就忙著做生意,沒有生意時,他就悠然自得地與人聊天。日子雖不富足,但還是有不少結餘。他就這樣日復一日的過著平淡而快樂的生活。

可是,突然有一天,他的這種平靜的生活被打亂了。起因是,有一個做古董生意的人到他的店裡去,看到貨架上一個陶瓷的花瓶,商人告訴店主人說,這是古代的文物,價值連城,一定能賣個好價錢。說過之後,這個古董商人就走了。

這天晚上,從來不曾失眠的店主失眠了。他一想到這個花瓶能夠賣個好價錢,自己從此就能過上不勞而獲的日子,他就興奮不已。他又想,若有人來買時,自己可以要更高的價錢,以便多賺點錢。

幾天之後,一個做古董的商販來到他的店中,要買這個花瓶。見來了買主,店主很高興,一口要了很高的價錢。商販幾番討價還價,還是沒談成。最後,商販生氣的走了。

此後,再也沒有人來詢問他的這個花瓶。店主十分懊悔,但又在憧憬著美好的未來,希望有人高價買他的花瓶。就這樣他每天寢食不安,周圍的人再也看不到他臉上的笑容了。

經過很長時間的痛苦折磨後,店主終於想明白了。造成自己煩惱痛苦的是這個花瓶,他拿起錘,將花瓶砸得粉碎。從此,他再也不牽掛這個花瓶了,生活又恢復了往昔的平靜,人們又見到這個店主久違的笑容。

《心經》中說:「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人之所以不能過得自在,就是因為我們有太多的罣礙。只有當我們保持一顆平常心,以心無罣礙的心態來對待世事時,才能真正過得灑脫自在。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不是境緣困住了你,而是心被迷了

不一定用很多佛教本身的名詞,我們用通俗的話來說,首...

每臨大事有靜氣

每臨大事有靜氣。這是晚清兩代帝師翁同龢教導弟子時所...

調伏我們的心,就像馴服一頭牛

有一次,佛陀在拘睒彌城東南的瞿師羅園,告訴比丘們說...

人生要淡泊名利,才能活得自在

生活中,人們的煩惱大致來源於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自身...

星雲大師《佛光菜根譚之自在篇》

春天,不是季節,而是內心 生命,不是軀體,而是心性...

濟群法師:改善世界從改善人心下手

世界上的一切問題,究其根本,就是人的問題。而人的所...

只轉心,而不精進做功課有用嗎

【原文】 宋 智印 智印。不清楚他的出身。居住在浙江川...

心靈的殘缺

古時有一個裁縫,出門訪友幾天,歸來後夥計呈上一份訂...

至誠懇切的慈悲心與六和合

一、和合 和合,就是團結。我們能將散沙般的佛教徒團結...

肯放下執著,當下就解脫

你觀察過天上的雲嗎?你注意看,有時候雲的形狀就好像...

倓虛法師出家後的第一次講經

(一)抱愧得很 出家人,當一個法師,說起來也很不容易...

能令世與出世間圓滿的藥師法門

清朝時候,順治皇帝的國師玉琳國師,他就很讚歎藥師法...

學佛者應如何防止過失

問: 學佛者應該如何防止過失呢? 慧廣法師答: 人非...

阿彌陀佛憐念眾生,生生世世不相捨離

【原文】 阿彌陀佛慈悲願力,遍周法界,普接眾生,作大...

宣化上人:認清做人的責任

人在世,要知道做人的責任為何?人的責任,應該為旁人...

懺除三障諸煩惱,是哪三障呢?

第四行願:懺悔業障願。 這個懺,原來也叫懺摩,是梵文...

佛教提不提倡吃三淨肉呢

何為三淨肉,三淨肉即三種清淨的肉: 一、不見,我眼...

了幻法師:婚姻源自愛慾心

一切眾生皆以愛慾而正性命,愛慾是三界眾生輪迴的根本...

誡吾鄉初發心學佛者書講記

這篇文章是印祖為教誡故鄉初發心學佛者譔寫的,我們選...

佛法宇宙觀之六道

今天我們給大家分享的一個概念,接著上一次的三界,我...

我的這顆心到底是哪個「心」

問: 我深信大千世界是依心而成的,可是哲學中提到兩種...

息災衛生豫說

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以故古聖賢皆制治於未亂,保邦...

【佛教詞典】米粒名舍利

(雜語)秘藏記上曰:天竺呼米粒為舍利,佛舍利亦似米...

【佛教詞典】大菩薩

指深行之菩薩。無量壽經卷下(大一二·二七八下):「...

【視頻】狗狗送暖,老婦獲救

狗狗送暖,老婦獲救

【視頻】成都文殊院之山門

成都文殊院之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