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以水譬喻七種人

2022/04/24  大字體  護眼色

以水譬喻七種人

昔日,佛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弘化。一日,佛告訴比丘們:「我將以水為喻,為你們說明七種人,你們當用心諦聽,善加思惟。」比丘們恭敬回答:「如是,世尊!」

佛陀接著開示道:「第一種人恆常沒溺於水中。什麼樣的人會如此?行種種不善、惡法纏身之人,將來罪業果熟,便要墮入地獄中受苦,無可救拔;這就是恆常沉溺水中之人。

第二種人從水中冒出頭後,又會再度沉沒。這是什麼樣的人呢?能夠相信善法,有慚愧心,唯信心薄弱,僅修少許善法。這樣的人只能短暫從水中冒出頭來,之後又會再度沉溺水中。

第三種人能夠浮出水面,環顧四方。這是什麼樣的人呢?能夠相信善法,有慚愧心、勇猛心,對於所造諸不善法,皆知慚知愧而不敢復造。這樣的賢者,就能從水中冒出頭,而不再沉沒。

第四種人能夠完全出離水面。這是什麼樣的人呢?能深信善法,有慚愧心,慚愧諸多善法自己未能實踐,而精進修道,斷除身見、戒禁取見、疑等三種煩惱,證初果須陀洹,不會再退轉墮入惡道,於天上人間往返七次受生後,當證阿羅漢果。這就是能真正離開水面,不會再沉溺之人。

第五種人已出離水面,將要到達解脫的彼岸。這是什麼樣的人呢?深信善法,有慚愧心,慚愧諸多善法自己未能實踐,而精進勇猛,不僅斷除身見、戒禁取見、疑等三種煩惱,而且貪慾、瞋恚、愚癡煩惱淡薄,證二果斯陀含,於天上人間往返一次受生後,即證阿羅漢果而得解脫。這就是已出水面、正在通往解脫彼岸之人。

第六種人已經到達解脫的彼岸。這是什麼樣的人呢?深信善法,有慚愧心,慚愧諸多善法自己未能實踐,而精進勇猛,斷除貪慾、瞋恚、身見、戒禁取見、疑等五種煩惱,成就三果阿那含,壽終後將生色界、無色界,於彼漏盡煩惱、證阿羅漢果而般涅槃,不會再來欲界受生。這就是已從水中出離、到達解脫彼岸之人。

第七種人已經登上解脫的彼岸,且能於岸上清淨安立。這是什麼樣的人呢?深信善法,有慚愧心,慚愧諸多善法自己未能實踐,而精進勇猛,漏盡煩惱,得成無漏聖道,成就心解脫、慧解脫──此心離於貪愛繫縛、以智慧斷除無明惑業而得解脫,且成就禪定、證得神通,徹底斷除生死的根本,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會再來受生。這樣的聖者,就是已登上解脫彼岸、且能於彼岸安立之人。

比丘們!我以水為喻來說明七種人,這是諸佛如來以大慈悲心為聲聞弟子所說,希望弟子們都能獲得安隱,度生死海。你們應閑居靜處,或在樹下、或在空處,靜心禪坐,勿有懈怠。若不勤加精進,將來必致憂悔。這是我對你們的教誨。」

比丘們聽聞佛陀的開示,歡喜奉行。

典故摘自:《佛說鹼水喻經》

省思:

故事中,佛陀以水喻生死大海,而七種人則分別對應由凡至聖的七種層次。眾生迷惑不覺,在生死海中沉淪沒溺;或雖知善法而不能勤行,仍於苦海中載沉載浮、頭出頭沒。若能深信佛法,具足慚愧,以勇猛心精進行道,漸次斷除煩惱,必能出生死苦海,登涅槃彼岸。為佛弟子,當謹遵佛陀的教誨,修善斷惡,除滅煩惱,如是精進堅持到底,必能了生死、證涅槃,得究竟解脫、真實安樂。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佛說八種大悚懼的事情

這八種大悚懼的事情就是要經常思維八種使我們感到害怕...

要想解脫一定要看破財色

只要皈依三寶,能念三寶,都是修行;能這樣的思想,這...

為解脫而行佈施

《大莊嚴論經》中馬鳴菩薩提到,佈施,應當是為了得解...

破舟救溺理無由,抵死須撐到岸頭

淨土宗第十一代祖師省庵大師,對於淨土的情懷他是這麼...

修悟兼顧蓮品上上

在通途教理當中,靠自力在這個濁惡的穢土修行,別說一...

提前釋放出獄的比丘

想一想善導大師,在盛唐之際,最好的時候,他都有那麼...

極樂世界的空間解脫境界

《華嚴》一微塵中,具足十方法界,無盡莊嚴。此則如《...

佛陀的出家是為了什麼

佛陀出家前是一位王子,在宮廷享受著錦衣玉食、不知人...

【大藏經】佛說無量壽經

佛說無量壽經卷上 我聞如是,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

【大藏經】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序 古筠比丘德異撰 妙道虛玄不可思議...

【大藏經】無量義經

無量義經序 蕭齊荊州隱士劉虯作 無量義經者,取其無相...

【大藏經】【註音版】金光明最勝王經

金光明最勝王經...

對面不識佛菩薩

以前中國有個杜順和尚,他收了一個徒弟,這個徒弟跟著...

五欲中哪一事為最妙

往昔,佛陀游化於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波斯匿王、毗...

五位母親的哀傷

從前,一戶人家喜得貴子,父母喜歡得什麼似的,都希望...

佛與提婆達多所結的冤結

昔時,佛與大比丘們一起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游化。當...

把生命價值建立在外在上,那你一定不開心

有一位九十二歲的老太太,兒女都過世了,先生也早已過...

學佛要學結緣

我們佛教,其實主要就是「結緣」,我們今天拜佛、普佛...

一切由心,邪正在己

問。六趣升沉皆唯是識。初生善惡之趣。其相如何。 答。...

培養自己心靈的力量

佛教對人生的解釋,它主要依止的理論就是建立因緣觀,...

慧眼觀六道

悉達多太子在菩提樹下靜坐四十九天,於最後一天夜裡悟...

【推薦】為過去而誦經,為未來而念佛,你為現在做了什麼

學佛以後,反增煩惱?為什麼身邊的人都反對?問題不在...

夫妻之間如何幸福相處

男女的地位是平等的:女子絕對不是男子的寄生蟲;男子...

觀海聽濤,返聞聞自性

各位有緣,大家吉祥。 今天一早上呢,我們來到了這個,...

開經偈的含義

念經前所念誦的四句偈,其偈文是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

佛雖廣受一切供養,但心中無增減

馬鳴菩薩提到,過去曾聽聞:在竺叉尸羅國的博羅吁羅村...

淺講《信心銘》

第一句話:【至道無難,唯嫌揀擇。】 就是你要悟入佛...

覺悟的三個層次

覺悟既然是一個根本問題,就要知道覺悟的層次和內容是...

【佛教詞典】牟呼栗多

(雜語)Muhūrta,時名。又心之異名。俱舍論十二曰:...

【佛教詞典】積聚義

【積聚義】 p1390 瑜伽五十六卷六頁云:問:如說積聚義...

【視頻】護生卡通:可憐的鯊魚媽媽

護生卡通:可憐的鯊魚媽媽

【視頻】《持世經》聆志居士念誦

《持世經》聆志居士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