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瞻部洲中多苦事,娑婆界內少閑人

大安法師  2022/06/17  大字體  護眼色

瞻部洲中多苦事,娑婆界內少閑人

「瞻部洲中多苦事」。「瞻部洲」就是南瞻部洲,指我們這個世間——地球,又稱為南閻浮提。四大部洲當中,南瞻部洲眾生是「多苦事」,有很多苦難的事情,這也是投生在這一洲的眾生的業力所感。

這個五濁惡世苦事很多,天災人禍很多,一切都意想不到,一切可能都是無法應對。隨著眾生的業緣,福報越來越差,各種苦事會越來越多,乃至於佛懸記,未來的三小災——饑饉災、瘟疫災以及刀兵災,以及大三災——火災、水災、風災,這都是這個世間的苦難的常態。

這個世間多苦事,世間眾生還能忍得下來。「娑婆」就是堪忍,很難忍的苦事,這個世間眾生還能忍得下來。忍久了,麻木了,就不覺得苦了,甚至以苦為樂了,以苦捨苦了,那就苦上加苦,那就雪上添霜。所以,佛對這個世間的眾生為什麼先要講苦諦?三苦、八苦、一百零八苦、八萬四千苦,乃至恆河沙的苦,經過佛一說,我們才知道還真的很苦,原來都不知道,都忘了。

比如,生老病死,每個人都能遇得到吧,但就意識不到。生苦,投胎在母胎裡面的十個月就非常苦,我們都忘了啊,那是胎獄,就像地獄裡面的感覺。所以每個小孩生下來,那種皺巴巴的,皺著眉頭,一出來就哇……,哭啊,沒有哪個小孩是笑眯眯地出來的,都是苦哈哈地出來了,他在裡面太苦了,又說不出來。他在那「苦啊,苦啊」,大人在旁邊拍手歡笑:「好啊!」去抱他的時候,一抱他,他很苦啊。你就是給他穿再綿軟的衣服,他都像刀割一樣的,因為他的皮膚經不起觸摸;風一吹,他也覺得很苦。這些,小孩子都說不出來,只有每天哭哭哭。

我們每個人都經受了,每個人都忘了。生苦、衰老之苦、死亡之苦、生病之苦,每個人都經歷了。就生病了,很苦,病好了又忘記了,好了傷疤忘了疼,就那麼容易健忘。所以,佛講八苦,就要深刻地告訴我們,這種苦是我們的業緣帶來的,是根深蒂固的,是導致我們輪迴的重要的因素。要從這個苦生起厭離心,生起出離之想,這樣發起這個心,在苦中才有點智慧。有點智慧,再叫苦諦。

娑婆世界多苦事,還有「娑婆界內少閑人」。在這個世間閑人很少,「閑人」就是清閑無事的人。換句話來說,娑婆界內都是忙人——很忙碌的人。大家要看到,我們一般的價值觀認為,很忙好啊,事業心強,很有出息,他認為忙好。閑,閑人,都是負面評價。中國文字對這個「閑」是怎麼評價的?門裡面有月亮,古人云:閑人是貴人。

怎麼理解閑人是貴人?第一,能夠清閑無事而生活無憂,說明有一定的福報;然後,閑得下來,不僅是身體閑下來,心也要閑下來,心能夠穩定下來,安靜下來,這種人就是有福報的人,有智慧的人,他生命當中一定會有依托的。如果一個人,暴發戶,或者城裡拆遷戶,拆了遷,給多少錢,然後他可能一輩子生存也無憂了,但是他閑得下來嗎?他一定要哪怕搓麻將,他也要忙起來,所以身心俱閑的人他確實是貴人,也只有閑下來,才能追求生命層次的心性之學。

看這個「忙」,左邊一個心字旁,右邊一個亡,心亡也,心亡者是忙者。對這個「忙」,中國文字沒有給予正面的評價。所以,正因為大家都很忙,他忙了一輩子,或者無量劫以來都是忙忙碌碌過來,所以忙成了他一種生命的基本常態,他已經停不下來了。就是退了休,他也停不下來,他還要發揮餘熱,找點什麼事幹幹,讓他停下來,很難。

古人也有一句話:世人盡從忙裡老,誰人肯向死前休。舉世滔滔的人都在忙忙碌碌當中衰老,忙到老了,死到臨頭,叫他閑下來,念念佛,誦誦經,他都會說:「我還有很多事情要做,以後再說。」這種慣性是非常強的。《寒山詩》裡面對這種慣性停不下來的人,用了兩句詩來表達,叫作「秤錘落東海,到底始知休」。這個秤砣落在東海當中,讓它中途,或者快接近海底的時候停下來,已經停不下來了,直接落到海底,它才會休止。我們這顆狂亂的心是這樣的情況啊!所以娑婆界內少閑人,閑不下來,他一定要忙,忙到死。

《勸修淨土詩》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大安法師文章列表

苦水育青蓮

有人說,進入佛門的人一般分兩種:一種是善根深厚,一...

放下有限的生命,才能得到無限的法身

如是之聖智究竟不得少法之境界,非凡夫妄想所及者,因...

【推薦】誠信,讓他取得了人生的成功

在一次上學的路上,一位美國得克薩斯州的少年,騎車不...

能克制自己,過於勝他人

能克制自己,過於勝他人;若有克己者,常行自節制。─...

斷除生命的相續——自我意識

在唯識學的相續,它提出兩塊:一個是雜染的相續;一個...

看破、放下、念佛

今天和大家講看破、放下、念佛。因為以前有一位居士向...

是思想決定你的生命

生命的產生和形成,從佛教的角度來看,必有其因果,所...

找回曾經的幸福感

回想二三十年前的小時候,一毛錢一包的辣絲兒,一分錢...

修行要「遠離粗言,修習善語」

修行要遠離粗言,粗言就是粗惡的語言,包括妄語、綺語...

少年念佛正精神,莫待衰遲始問津

少年念佛正精神,莫待衰遲始問津。 青草半埋紅粉骨,黃...

錯綜複雜的業因果報

佛教講的三世因果的法則,是我們佛教徒最起碼要認知的...

今生錯失淨土,六道劫數長遠

以今生的修行,總有點戒定的功夫,也信點因果,也努力...

摹仿國王

世間萬事最初都是摹仿而來,譬如小孩學走路、讀書、學...

以身作則,反求諸己

人活在充滿罪惡的世間,自身又有私慾偏情、妒忌佔有等...

人心的九個結

從前,印度有一位叫無著的菩薩,他是佛教非常有名的一...

隋代高僧吉藏大師

吉藏大師傳承的法是般若波羅蜜,也就是佛教裡萬法皆空...

修行中遇到障礙該如何克服

問: 在修行當中遇到障礙,如何克服? 大安法師答:...

死亡不可不早為之計慮也

世間最可慘者,莫甚於死,而且舉世之人,無一能倖免者...

欲愛的根源來自於這念心

過去,佛住在舍衛國只樹精舍時,為所有的天人等四輩說...

信是修學佛法的基礎

信是修學佛法的基礎,如果沒有信,就會遇到許多問題。...

如何正確看待「燒高香」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進步,人們生活節奏日益加快...

宣化上人:本固枝榮重孝道

釋迦牟尼佛升到忉利天,去度他的母親。因為佛出世七天...

【佛教詞典】與欲後悔戒犯緣

戒本疏·九十單提法:「論犯四緣:一、是如法羯磨,二...

【佛教詞典】法苑義林章

【法苑義林章】 亦稱《大乘法苑義林章》,唐代窺基著,...

【視頻】《大智度論》聆志居士讀誦

《大智度論》聆志居士讀誦

【視頻】慧律法師《愛慾為禪定之障礙》

慧律法師《愛慾為禪定之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