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切莫隨便呵毀僧伽

明向法師  2022/05/26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切莫隨便呵毀僧伽

僧眾這麼多,當然「龍蛇混雜」,有聖僧也有凡僧,有持戒清淨的,也有毀戒不淨的。我們僧團,僧眾們學習的程度也有所不同。有的上座比丘,他學了很多年,持戒清淨,修行功夫做得好,心地就清淨一點,甚至他可能是聖僧。

也有凡夫僧。凡夫僧還沒開悟,還沒有真正見法,沒有真正地證悟真理,他還是處於學習的階段,他還沒有畢業。每個人在學習的過程中,都有他的優點,也有他的缺點。同學們各方面各有專長。

在僧團裡,你會看到千差萬別的師父。因為每個人有他的長處,也有短處。他還處在學習過程中,修行也還沒圓滿,肯定會有思想、行為上的一些缺陷。甚至有個別僧人不守規矩,這些現象也可能碰到。在家弟子,如見有不清淨、不合法度的,應承認這是出家人的「僧事」,自有僧伽依照一定的規矩處理。

出家人的「僧事」自有出家人的規定。不是我們在家人處置他,也不是我們在家人譭謗他。出家僧團,按照它本身的規矩處理、規範他。切莫隨便呵毀僧伽全體,千萬不要因為某個出家人的不守規矩,或犯戒,而去譭謗整個僧團。這點大家千萬要注意!

如果我們在某寺院裡,看到某個師父不守規矩,就說這個寺院的僧人都不行。要知道,這個寺院可能有聖僧,你把聖僧也譭謗了;這個寺院也有持戒清淨的,你把持戒清淨的也譭謗了。何況,那個師父是不是真的犯戒呢?聖人的眼光才能看得清楚,不是你凡夫以為他真的是犯戒了。濟公又吃肉又喝酒,你能說他是犯戒嗎?濟公他吃了雞肉,吐出活雞來,你行不行!有些事情不是我們凡夫肉眼所見的。

千萬不要以凡夫的眼光、標準,隨便判斷某個出家人是犯戒,還是持戒。我們在家人要管好自己,千萬不要因為某個出家人,譭謗整個道場、整個寺院的僧人,或者呵毀一人或少數人。真誠護法的信眾,可以向僧伽提出意見,處理的責權,還是屬於僧伽。

碰到有些情況,我們不傳不譭謗。但可以向僧團裡管事人或方丈、或客堂的大知客,或是管紀律的僧值,提出你的意見,但必須考量一下,你提出來的意見,僧團也不能隨便處置。經常有人給我發短信,這個出家人在背後搞什麼,那個出家人在背後又搞什麼,是不是真的?你是否真的看到了?也許是聽別人講的。即便我聽到你的意見,也不能馬上處理。

有情況你可以反映可以說「我某時,在某地方,見到某件事情」。但要注意,最終處理意見要靠僧團。我們在家信徒,不能任意打出家人、譭謗出家人,那絕對不行!

佛陀在世的時候,有這樣的規定,出家人在僧團裡犯了規矩,即使是犯了罪,在沒有逐出僧團之前,國王都不能隨便處治。這是佛陀在世時就有這樣的規定。如果遇到有諍執的,國王也必須依照法律程序來進行表決,不能以自己的主觀意志來決定。如果我們不注意,只有造作毀辱僧伽的重罪,或反而增加僧眾的諍執。犯了這重罪不得了的,佛經裡說是要墮落三途的。特別是我們在家人,一定要注意!

三寶是我們眾生得救的慈航、良藥。把三寶丟了、譭謗了,不僅自己不能得救,而且讓很多人也失去信心。傳這個出家人不行,那個出家人也不行,使別人對三寶失去信心,就等於失去了解脫的超越生死輪迴的機會。這樣的罪過是不是很重呢!就因譭謗僧人而至。

還有,不相信三寶,怎麼解脫?怎樣離苦得樂、怎麼樣跳出苦海?我們對於三寶的信心,不能因為某個人而受影響。這就是我們為什麼不能譭謗,也不能以在家人的身份,去傳播出家人的是非的原因。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怪獸的傳說

在無邊無際的森林裡,有一棵樹冠簇密的老樹。也不知從...

叢林寺院清規大全

一、何為叢林? 叢林,指僧眾聚居的寺院,尤指禪宗寺院...

【推薦】千億天神皆願供養這種修行人

東山佛學書院是由東山高中的副校長,與教務主任、訓導...

是非止於智者

《佛說四十二章經》中說:不說是非難,是說我們在生活...

如何供養出家人

僧者為眾生之良友福田,所以稱為福田僧,能令眾生植福...

沒有真正的慧根定根,談了生死都是空話

近幾十年,建了好多大廟。建廟的宗旨是什麼?有的是為...

永不見佛,永不聞法,這是最可怕的

如斯罪人 永不見佛 眾聖之王 說法教化 如斯罪人 常生難...

拔提釋王作比丘緣

釋迦牟尼佛夜半踰城出家,雪山苦行六年,最後於菩提樹...

【大藏經】楞嚴咒註音版

楞嚴咒註音版...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彌勒下生經

佛說彌勒下生經...

【大藏經】【註音版】往生普佛儀規

往生普佛儀規...

【大藏經】【註音版】維摩詰所說經

維摩詰所說經...

念佛人修行的三個次第

這個佛號的操作,是在一個什麼情況之下操作呢?我們在...

以佛治心,以法養生──佛教的養生之道

據香港東網本月27日報導,體重曾經高達1230磅(約合55...

無「我」讓心靈不受到傷害

人生在世,心靈常常受到傷害,傷心、傷感、傷痛經常折...

懺悔業障的方法和要點

懺悔的方法在很多經典中都有記載。其中最有名的是《大...

「淨土四信」是每個淨業行人的必修課

信娑婆世界是苦 首先是信此世界是苦。信我們所處的這個...

佛教是如何看待情感的

情感是生命非常奇妙的特質,微細而複雜,通常人們都生...

禪師們的膽量

天下有大勇者,卒(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

為何要去除驕傲我慢

問: 為什麼不要驕傲我慢,我慢是很難遠離的。請開示...

淺談淨業三福

一般人都畏苦求樂,希望改變不好的際遇。釋迦牟尼佛則...

積攢往生極樂淨土的資糧

為什麼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中...

可否先做世間事業,然後臨終才念佛

問曰: 一生造惡,臨終念佛,帶業得生,又無退轉。此...

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

我們初發心的人,再重要的就是一個信字。這個信字如果...

殺盜淫三惡果在人道裡的體現

首先殺業,你有殺業的話,直接就是多病、短命,這是殺...

為什麼一念佛就妄念很多

問: 為什麼一念佛就妄念很多? 大安法師答: 其實不...

賊不偷窮人家

唐代的只林禪師,得法於荊州永泰寺的靈湍禪師。他得法...

真正的莊嚴

一天,在舍衛國只樹給孤獨園,正當大眾在聆聽佛陀說法...

【佛教詞典】世間經

(經名)說苦集滅道之法。示世間出世間之因果。攝於中...

【佛教詞典】三條錫杖

(儀式)九條錫杖中之前三條,略用之法也。...

【視頻】南無大勢至菩薩聖號(楮訾)

南無大勢至菩薩聖號(楮訾)

【視頻】南無阿彌陀佛(妙喜居士念誦)

南無阿彌陀佛(妙喜居士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