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全部文章(第12頁)  【隨機推薦】

生死是幻相,要用信願念佛來了斷

實則死之一字,原是假名,以宿生所感一期之報盡,故捨此身...

死亡不可不早為之計慮也

世間最可慘者,莫甚於死,而且舉世之人,無一能倖免者,以...

《法華經》對漢傳佛教的六層意義

《法華經》對漢傳佛教來講,意義非常重大,它的重要性包含...

如何在布施中達到三輪體空

修布施,最重要的是了解三輪體空的道理。三輪乃指:布施的...

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

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

喝酒有種種過失,是故應當不飲

酒在五戒中有,八戒中有,乃至比丘菩薩戒,無一不戒酒。但...

放縱慾念及嗔心的後果

佛法裡有句話: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又說:火燒功德林...

念大悲咒應具有這十種心

有弟子問什麼時候可以持大悲咒?行住坐臥隨時隨地都可以。...

客來客往,自心不動

《楞嚴經》中,憍陳如尊者因悟客塵二字得證聖果。起心動念...

「一實相印」在《無量壽經》裡的表達

辨體一實相印(十如是) 下面看辨體,辨釋這部經典的體性...

這樣去做,地藏菩薩就能加持成就你的大願

【復次觀世音菩薩。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欲發廣大慈...

走遍天下尋知己,未識這個是知音

比丘可不是個簡單的稱呼,這修行人,要久住叢林,親近有道...

你對「感受」還看得很重,你就不可能離開三界

我們開始不再隨順我們的感覺而走,我們一個修行者,你真的...

一雙筷子的可怕

在商朝,商朝最後一個皇帝商紂王,商紂王有一天,有一個諸...

不了解生命,生命對我們就是一種懲罰

什麼叫做異熟識?什麼叫【果相】?善、惡、業、果,善跟惡...

南山律祖道宣律師

我國隋唐時期,佛教宗派,一時紛起,形成了一個眾芳競秀的...

以念佛心入無生忍

【疏文】 承上殊因妙果,正由念佛至於一心,則念極而空。...

妄想造就了我們的業力

我們因為不悟到自心,所以我們的妄想就造成了我們的業力,...

記住這四句話,到哪裡都能自在

虛雲老和尚在世經常說: 隨緣就是家鄉,放下就是道場。 ...

往生之要關,念佛之妙訣,就在此字

示施聖藏居士 我佛教化眾生。雖法門無量。要而言之。先進...

看到別人修的法門,萬不可生怠慢輕視心

我們要止息一切的惡法,因為我們過去生當中,有很多的煩惱...

佛門高僧——圓拙老和尚

緒言 圓拙老法師的聲譽載道,已早為教內外人士所敬慕,而...

要消滅一種錯誤的認知——認為「我」是最重要的

在生命當中我們自己得到一個暫時的果報,別人也得到一個暫...

人生沒有對錯,還債而已,不要墮入對立

我們必須用心力來引導業力。因為我們無始劫造了很多業力,...

極樂世界離開了這三苦

娑婆苦樂雜,其實,苦是苦苦,逼身心故;樂是壞苦,不久住...

所謂貴人者,謂其能去乎賤態也

【原文】 所謂貴人者,非爵尊位顯,學富五車之謂也。謂其...

世間的第一大事

我們在這個堂中是辦世間第一大事,何為第一大事?生不知何...

飄雲衣於八極,泛香風以窮年

然復妙覲大儀,啟心貞照。識以悟新,形由化革。藉芙蓉於中...

洗滌無量劫來的業識種子

學道之門別無奇特,只要洗滌根塵下無量劫來業識種子。汝等...

凡夫自作多情,把它弄假成真

從我們一念心性來看人生,人生沒有開始,就是無生。為什麼...

受戒與不受戒的差別

在家人通常說:心好就好了嘛,受什麼戒嘛,不受戒與受戒就...

得悟人正宜往生淨土

【原文】 或問:某甲向修淨土,有禪者曰:但悟自佛即已,...

很多事情會後悔,就是因為反應太快

當我們正念真如: 第一個安住力,把心帶回家,不迷不取不...

開悟的人,就擁有人生宇宙的一切

一個開悟的聖人他就擁有人生宇宙的一切,為什麼?他活在自...

邪見造的業是最重的

不如理就是說,你聽聞了一個邪法以後,你自己在寂靜處,一...

為了讓你拜,我來做點怪

問: 有一些同修講,廣東某一寺院有某法師講自己隨時可以...

今人聞佛不肯執持者,約有四障

【疏】今人聞佛不肯執持者,約有四障。四障破除,方能執持...

勸持《阿彌陀經》

求其文簡義豐,詞約理富,三根普被,九界同遵,下手易而成...

但能如是直下頓了,不為三世所拘繫

自達摩大師到中國,唯說一心唯傳一法,以佛傳佛不說餘佛,...

大慧宗杲禪師《禮觀音文》

一、香讚 爐香乍爇,法界蒙熏。 諸佛海會悉遙聞,隨處結...

只有工夫,不存工夫知見,是名真心

參禪人,由散亂心,參到有心,只有參禪心,無妄想心。復由...

十個人吃飯,每個人看到的飯菜完全不同

講到根、塵、識三法,佛陀為了讓我們了解生命的因緣的相貌...

你動在什麼地方,你的心就在那裡

古時候有一個公案說:在饑荒的時代,有一個母親,她要去外...

讓罪業消失的方法就是「懺悔」

《占察善惡業報經》云:若遭眾厄種種衰惱不吉之事,擾亂憂...

親得離塵埃,子道方成就

無朽問:云何仰酬祖父?菩薩曰:世間所謂孝者,以何為上?...

老病宜念佛

老病宜念佛。 衰老了,生病了,最應該念佛。但是往往處在...

賢愚壽夭,富貴貧賤,皆可自作主宰

【原文】 修德有順有逆。順性而修,愈修愈近。修極而徹證...

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如是發心,名之為小

觀三界如牢獄,視生死如冤家,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如是發...

幹任何事,決心和長遠心很重要

今天我聽到這樣的言論:我們到這裡參加打七是來種善根,想...

真角虎——「宏禪讚淨」的八位宗師

其後諸宗師,皆明垂言教,偏讚此法。如長蘆賾,天衣懷,圓...

向外求安,自古學人之通病

學人不知向上一路,但求增益知見。殊不知知見立知,即無明...

功德不是被地震破壞的,而是被後悔心破壞了

佛陀說六根跟六塵接觸,那個感受跟想像是沒有體性的。沒有...

禪宗是佛法的根本

有人認為有情世界不能離開禪還好懂,因為他是有情,但一切...

持戒與作善,功德果報天壤之別

戒法跟善法的差別。這是論它的性質,要是討論它所成就的,...

面對煩惱,大小乘的態度不一樣

前面講到橋陳那比丘知道:原來三界這個地方是住旅館的,我...

大乘佛教修學的三個次第

楞嚴經在大乘佛教當中,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法門,因為它探...

淨光明滿足,如鏡日月輪

淨光明滿足,如鏡日月輪。 此二句,名莊嚴形相功德成就。...

恭敬的剃頭師

過去有位沙門,請一位在家的剃頭師為其剃頭。剃完頭,剃頭...

在教在禪,皆修淨土,同歸一源

然於百丈立祈禱病僧,化送亡僧之規,皆歸淨土。又曰,修行...

好色之士,後世每墮女身,何以故

好色之士,後世每墮女身,何以故?周安士《慾海回狂》 這...

唯識有何重要意義

問: 唯識法相所明何事?有何重要意義? 答: 唯識法相...

蜾蠃祝兒終肖父,蛣蜣丸糞亦遺塵

蜾蠃祝兒終肖父,蛣蜣丸糞亦遺塵 這樁事情就用了兩個比喻...

若不立文字,以何為心

若不立文字,以何為心? 汝問吾即是汝心,吾答汝即是吾心...

到此放開手來用工,處處是得力處

參禪人,在散亂心中參禪,不是妄想打工夫叉,即是工夫打妄...

五位百法——心法的種類功能與意義

學習佛法的第一個困難,就是為不了解名相的含義所障礙,並...

來去自在的龐居士一家

龐蘊居士,字道玄,是唐代著名的在家禪者,他曾在馬祖道一...

修行中的三種錯亂過失

在修行當中,我們一般凡夫有三種過失。 第一種人,凡夫的...

【薦】主導我們的見聞覺知,其實是那一念心性

在我們生命當中,主導我們見聞覺知的,不是你的眼根,也不...

極樂世界的池水莊嚴

我們看最後一段,莊嚴的第三段,池水莊嚴。 戊一、總標 ...

世事紛紛如閃電,輪迴滾滾似雲飛

世事紛紛如閃電,輪迴滾滾似雲飛;今日不知明日事,哪有工...

如何才是真念佛

【原文】 真能念佛,放下身心世界,即大布施;真能念佛,...

匯三乘五性,同歸淨域

匯三乘五性,同歸淨域。導上聖下凡,共證真常。 淨土法門...

去去莫愁途路遠,不勞彈指見空王

省庵大師悲心切切,勸勉我們去去莫愁途路遠。去去,就是趕...

念佛法門之奇妙殊特

【疏文】 諸聖者,佛及菩薩也。自凡望聖,隔之又隔。而今...

什麼是參話頭

世尊說法四十餘年,顯說密說,言教已有三藏十二部之多,要...

生命的根源在哪裡

我們在修學佛法的時候,應該要先建立二種大乘的正見,第一...

到底要不要受戒

一個人,到底要不要受戒?說:誒,我不受戒,我也可以做善...

成佛之道的兩個階位

智者大師把整個成佛之道簡單地判作兩個階位:一個是般若道...

但看妄想起處,切莫隨他流轉

予居五羊,一時從游者眾。睹劉子,骨剛氣渾,謂夙具般若緣...

如何證得念佛三昧

【原文】 攝心念佛,欲得速成三昧,對治昏散之法,數息最...

龍樹菩薩:讚般若波羅蜜偈

般若波羅蜜,實法不顛倒, 念想觀已除,言語法亦滅。 無...

莫教錯過眼前事,無限春光不再來

初做功夫,於行住坐臥四威儀內,遇境生疑、逢緣理會處,稍...

想要明心,這句名號就是佛心

念佛也要明瞭自心,這些都是作為上品往生的開示,這種要求...

要把這件事當做日常穿衣吃飯來對待

持志久遠。 這也是針對我們有些修行人:開始發心大,中途...

字體潦草易誤事

【原文】 書信一事,關係甚重。若常用草體,或成習慣,久...

念佛人可以剋期取證,提前往生嗎

問: 請法師慈悲開示,就著念佛的人,是不是可以剋期取證...

比丘供塔得佛授記

有一次,釋迦牟尼佛告訴阿難:過去有佛出現於世,名為寶體...

內觀真如,外順彌陀

我們看最後的結示。 (一)內觀真如 安住心性,不隨妄轉...

大乘行者回家的過程

問: 在〈信解品〉中,小乘聖者以種種譬喻自述回小向大的...

即名顯體方稱妙,托境觀心易入真

阿彌陀佛的名號跟世間的名字是完全不一樣的,這個名字是能...

淨土教法何機得受

疏文 問曰 :未審定散二善,出在何文?今既教被不虛,何...

梁武帝所禮敬的肉身菩薩

而其大有功而顯著者,北魏則有曇鸞,鸞乃不測之人也。因事...

用覺照力淨化內心的地獄種子

《地藏經》第五品經它揭示了地獄的各種相。下面我們來講一...

地藏菩薩的功德與無盡誓願

一、地藏菩薩的功德 經文:有菩薩摩訶薩,名曰地藏,已於...

在日常生活中情緒起起伏伏,如何來對治它

問: 師父您好!關於權法、實法的操作,弟子這邊再具體問...

先超越妄想,才有辦法放下主宰

一個有志氣的修行人,一定追求臨終的感應道交。臨終的感應...

一念清淨心為何會墮入到三界輪迴

汝諸子等,先因遊戲,來入火宅。 這個是根本無明。我們為...

如何供養才如法

一切供養中,法供養為最。包括你到他方世界去供養淨土的佛...

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

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此二句,名莊嚴性功德成就。佛本...

凡做大事的人,於小事決不肯輕忽

【原文】 當一切時,小心勤慎。且莫學說大話,不認真用心...

法供養雖勝,仍不廢財施,諸物若能觀空不著,便屬法供養

以諸如來尊重法故。 因諸佛皆尊重法的緣故。所謂諸佛從般...

南嶽懷讓禪師

氣概沖天,心虛沒量。攬曹溪水,興波作浪。睡著馬駒,一磚...

信佛的人為何要供養佛像

其次一個問題,我們信佛的人,家庭裡面為什麼要供佛?《金...

在大眾共同熏修,就能得到他們的加持力

參禪用功這一法,古來都是在叢林大眾會下行持。所以古來開...

藏教修行位次——名字即佛

二、名字即佛。 名字即者,學名字也。知一切法,從因緣生...

把佛號跟四十八願做連結

問: 憶佛念佛和心想佛號相不相同? 淨界法師答: 佛號...

用佛號來壓煩惱,臨終時恐怕壓不住

惡獸毒蟲 藏竄孔穴 毘舍闍鬼 亦住其中 前面的經文,那...

百丈懷海坐禪要義

夫學般若菩薩,起大悲心,發弘誓願。精修三昧,誓度眾生。...

持咒必須有正知正見,若為求神通便是魔見

虛雲老和尚在世時說,那些持咒的人,利用持咒來破除妄念,...

五濁惡世,非念佛必不可度

五濁惡世,非念佛必不可度。這個判言來自蕅益大師。《阿彌...

法滅之時,獨留此經住世百年

《無量壽經》中,釋尊懸記: 當來之世,經道滅盡,我以慈...

【薦】淨業行人今世修行的唯一目標

我們信解、領納這個理念,自然就能建立一個矢志不移的目標...

一定要修智慧

為什麼我們要自修,不是經上講阿彌陀佛加持?是,阿彌陀佛...

《八敬法》是佛法中很特別的地方

前幾天,有幾位女眾想出家,我說你要想出家就得把《八敬法...

臨終的人要達到正念,要有這三種力量

如果你看《彌陀要解》,你就會知道,我們臨終的人要達到正...

佛法只要你肯學,都有你要學的東西

作為一個空中的雲,作為一個空中的雨水,它是平等的。佛陀...

善業不能改變煩惱,但善根不一樣

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諸菩薩眾,聞我名字...

沒有真正的慧根定根,談了生死都是空話

近幾十年,建了好多大廟。建廟的宗旨是什麼?有的是為了搞...

【薦】倓虛法師出家後度化妻子的精彩對話

一九二零年,我和禪定和尚,離觀宗寺,一塊回北方,預備到...

慎獨知於衾影

慎獨知於衾影,這就談慎獨問題。這個就進一步談得細微了。...

常有吉神擁護

永無惡曜加臨,常有吉神擁護。 這兩句是承上面的諸惡莫作...

去聖時遙,人根陋劣該如何解脫

教理行果,乃佛法之綱宗。憶佛念佛,實得道之捷徑。在昔之...

放棄主宰,因為一點好處都沒有

舉一個例子。有一個婦人,跑到河邊準備要跳河自殺。正當要...

眾生處處著,引之令得出

《法華經》把佛陀的智慧分成權法妙、實法妙,權實不二。 ...

在臨命終之前,把所有的業力變成可攜帶式

作為淨土宗的修行者,當我們娑婆世界的果報體投生到極樂世...

這種境界並非功夫,而是一種可怕的幻妄相

這個用功人啊,說起來也明白,功夫到了什麼地方了。這功夫...

放下萬緣,今生決定天上人間自我選擇,做得了主

宗門下祖師立的規矩在修行中非常重要,值得我們尊敬。 祖...

朗然獨醒,大丈夫當如是矣

【原文】 醉生夢死,恆言也,實至言也。世人大約貧賤、富...

倓虛大師開示隨息念佛法

還有一種最方便的法子,就是呼吸念佛。 行人端身正坐,調...

不要在修行路上徘徊,徘徊絕對沒有成功的可能

昨天我講到《觀普賢菩薩行法經》中的一首偈語:一切業障海...

阿彌陀佛的名號就是無上的密咒

現在在家居士,你別看他愚夫、愚婦、老太太,他們真正往生...

把持戒的功德,迴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中品中生,首先辨定其位格,是小乘下善凡夫人。小乘根性下...

《善生經》中的夫婦之道

居士子!如西方者,如是夫觀妻子,夫當以五事愛敬供給妻子...

《地藏經》傳授給我們的修行方法

《地藏經》上所傳授給我們的修行的法門:當我們出生了之後...

雲居山竺慎師身上發生的一個事情

你要是見到境界,也不能生歡喜。一生歡喜也同樣找麻煩。楞...

不明路頭不宜住山

這修行都得有一個外緣幫助,有房子住,有飯吃,這就是因緣...

調馬喻

從前,有一位長者畜養了一匹良馬。起初,這匹馬性情粗野,...

蕅益大師《見聞錄》

(一) 【原文】 楚中有一生員,心跡正直,值冥府缺第七...

開悟和沒開悟的人有什麼不同

問: 虛雲老和尚的年譜裡面提到,老和尚在談到老參用功的...

如何處理做義工與念佛修行的關係

問: 學佛人如果想依教奉行,把念佛排在第一位而無暇參與...

人生的立命之學

垂訓以格人非:垂訓就是建立好的教訓,來格除人性當中不好...

稽首西方安樂國,接引眾生大導師

第二章 歸敬祈願加持 請看願偈: 稽首西方安樂國, 接...

印光大師提出的臨終三要

第一個,我們到臨終者的面前,第一件事情善巧開導安慰,以...

五欲的過患

智者大師把這個止觀的修行,分成十科。前面的五科是一個前...

外在的火是惹不起的,只能離開

問: 佛陀在火宅喻中並沒有提出消滅火的方法,而是要我們...

遇安禪師的生死自在

溫州瑞鹿寺上方遇安禪師,天台德韶國師之法嗣,福州人。出...

淨土因何獨指西,要令心念有歸棲

十方無量無邊的剎土當中有諸多的淨土,為什麼就唯獨指示西...

高僧與觀世音菩薩的感應事蹟

觀音菩薩的名字,在許多的大乘經中,都有說到。例如《法華...

【薦】從空性的真如中啟動佛號

一個念佛人必須要以此緣生無性之一念,念彼無性緣生之佛名...

智者大師開示的十個懺法

智者大師在講這個修習止觀的方法,分成了十科,第一科就是...

人生之解析

照通常解釋起來,人生就是人的一生。人生究竟是什麼?我且...

轉五濁而成清泰

【疏文】 上言靈明湛寂之體,本無清濁向背,畢竟平等,惟...

【薦】修行時是要分別還是不分別

於一切法唯有識性,隨聞勝解故;如理通達故;治一切障故;...

道尚難辦,何能污情染愛

參禪人,立志孤高,迥絕人世,隻身孤詣;以道為侶者,才是...

法藏菩薩成佛以來已經十劫

【經文】 阿難白佛,法藏菩薩,為已成佛而取滅度,為未成...

如何從講話中知道這個人的福報

我們今天在抉擇一個生命體,不管你遇到一個男人或者一個女...

修學佛法的人,解要圓,行要方

何謂圓呢?就是圓融無礙。因為佛法豎窮三界,橫遍十方,放...

若順若逆,總虛妄不實

【原文】 人能痛念生死事大,覷破一切世情,若順若逆,總...

消業障是要懺悔皈依發願,而不是苦行

什麼叫無益苦行?外道是這樣想的,他認為說,我們每個人來...

這才是有大善根的畜生

墮畜生道,你也聞不到佛法。除非有大善根的墮到畜生道,才...

善心善念能夠轉化一切障礙

昨天講到,動和靜,昏和散,這是一切事物乃至生命存在的基...

以真空妙有來調伏內心,這才是真正的阿練若

在唯識的教法當中,把勝義的道理分成四種: 第一個,世界...

般若非他,現前一念心性而已

般若非他,現前一念心性而已。心性本自豎窮橫遍,故廣大。...

紹雲長老留給溈仰宗法子的開示:接了法就要有行持

法卷傳法 徒具虛文 所有到我這來接法的人,我都把這個意...

《金剛經》的宗旨

金剛般若波羅蜜就是我們了生死的要道。那麼《金剛經》以什...

《金剛經》讓你悟理見性

《金剛經》主要是教授我們,讓我們明白佛的道理不是一般的...

一家七口全部出家,夫妻二人同生淨土

了相,四川西蜀吳姓的子弟。高、曾、祖父皆任官於安徽,於...

禪宗的參禪方法——無門關

下面講禪宗的參禪方法無門關,它淵源於我現在所住的趙縣柏...

是非止於智者

《佛說四十二章經》中說:不說是非難,是說我們在生活中很...

今人修行,為何念佛者多,往生者少

夫百千法門,同歸方寸。河沙功德,總出心源。一切逆順苦樂...

妙吉祥菩薩為諸菩薩之母

有一次,釋迦牟尼佛對舍利弗說:諦聽!我將為你說妙吉祥菩...

五戒的精神與實質

一、五戒的精神與實質 從培養慈悲心的觀點出發,佛陀希望...

不可口是心非

不可口是心非。 不可就是禁止,不可以。口是心非就是:口...

《無量壽經》十二次翻譯帶來的啟示

《無量壽經》在大乘佛典當中的獨特地位,尤其是十二次的翻...

理雖頓悟,事須漸修

理雖頓悟,事須漸修。在理上你大徹大悟,在事上你還得漸修...

真修實幹的青萱老和尚

現在要真正找到一個像徹悟大師講的,真為生死發菩提心的人...

阿彌陀佛臨終接引的重要性

阿彌陀佛保任一件事,這個事很重要,就是臨終接引。臨命終...

乃至十念,也包含平時的信願稱名

乃至十念,一定要談這種深信切願的人,一定是念很多佛號的...

三界與安樂的對比

此三界,蓋是生死凡夫流轉之暗宅,雖復苦樂小殊,修短暫異...

真心利益臨終父母,莫為虛榮而賣孝

如此委曲宛轉開導安慰,病人自可生正信心。此係為病人所開...

十大願王導歸極樂的啟示

禮敬諸佛 一者禮敬諸佛。禮敬諸佛是指身業禮敬。通過禮敬...

冤裡有親,親裡有冤

冤裡有親,親裡有冤 冤,是冤家,親是親友。債主,就是給...

勿使「菩薩」的真意義埋沒

一般人都指定庵堂廟宇的偶像為菩薩,從事燒香、禮拜、點燭...

眾生處處著,引之令得出

佛法對人生的解釋,是從因緣的角度來解讀人生的,說諸法因...

把今生當做通往淨土的跳板

我們現在是叫做現在,那我們現在對望過去,就是過去跟現在...

拜訪紹雲長老:結緣乃是親人,放下便是重生

坐落於安徽含山縣褒禪山的千古名剎褒禪寺,雲霧繚繞,廟宇...

楊岐燈盞,寶壽生薑

我常講做人做事的八字方針,首先要有信仰。一個人要有真正...

是「山門」還是「三門」

當我們進入到佛教寺院時,通常會先經過山門,有時也會遇到...

彼方殊勝事無窮,依正由來總不同

彼方殊勝事無窮,依正由來總不同 彼方就是指阿彌陀佛的極...

心懶惰故懈怠,身悶重故睡眠

心懶惰故懈怠,身悶重故睡眠。此二相須,共成一苦。障於定...

白衣上座,比丘下座,乃法滅之相

那麼現在也有二寶,現在很多地方提倡二寶,不承認僧寶,也...

玄奘大師譯《大般若經》及圓寂事

東國重於般若,前代雖翻不能周備,眾人更請委翻。然般若部...

以法寶為對境修恭敬

所謂的法寶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記錄佛菩薩、祖師大德法教...

以僧眾為對境修恭敬

僧,是四人以上的出家的團隊,不局限於某一個人。有一個正...

為什麼古來有些祖師能把腿一盤,要走就走要來就來

我們修行的人,首要目的是了生脫死。那麼何謂生死?生死的...

眼前萬物生生不已,皆凡夫之所妄計,實無所生

佛說一切法從因緣生者,緣生無性,正示生無所生也。 人為...

聖輝法師:我的戒和尚果公上人

為了紀念果公圓寂二十五週年,果公賢徒常福、常敏法師,擬...

印光大師文鈔論集

淨土決疑論 藥無貴賤,愈病者良。法無優劣,契機則妙。在...

能悟法師:禪宗概論

一、緒 言 禪宗以傳佛心印為宗,故名佛心宗,在佛教各宗...

玄奘之路

第一集:亂世孤旅 公元七世紀,一個大唐的僧人踏上了絲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