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以佛像為對境修恭敬

明海法師  2022/07/05  大字體  護眼色

以佛像為對境修恭敬

現在處於商業化時代,好像佛教徒的用品也不可避免地商品化了。我們經常會遇到買的香或者某個佛具用品,它的包裝上有佛菩薩的圖案;有些廣告上也印有佛像。這不如法。你們諸位如果有做產品的,產品廣告、包裝上不要印佛菩薩像。

還有一種現象,也許是受西方的影響,有些人喜歡把一截佛頭擺在案上,儼然把佛頭當成藝術品。這不是一個好的緣起。佛頭可以代表佛的思想、功德,但是身軀也很重要啊。所以我不主張擺佛頭,當然更不要供佛頭。過去為什麼有佛頭呢?據說就是有很多中國古老的佛造像,被一些文物販子把佛頭敲下來,賣到國外。當你的注意力僅僅停留在藝術上的時候,它就不是我們宗教信仰中的一個神聖的對境。它的神聖性就弱化了,甚至沒有了。

假設我們遇到有佛菩薩像的廣告和包裝被扔到地上,要把它撿起來。所有這些有佛菩薩像的廣告紙、包裝紙等等,特別是破損不能再用的舊的佛像、佛經,你可以把它裝進家裡放佛經的櫃子裡,然後放到高且乾淨的地方。最好不要燒它。按照戒律的要求,最好是找一個清淨沒有人去的地方,把它掩埋或者存儲起來,保存在那裡。大家可能會問,那以後怎麼辦啊?你不用管以後,一切都是無常的,但是我們現在要用恭敬心處理。

邢台玉泉寺前山坡上有一個很大、很深的洞,我請那裡負責的師父給這個洞取了一個美名——法藏洞。那麼我們把寺院的,還有很多人拿來交給我們客堂處理的破損的佛像、經書等,都儲存在這個洞裡。這樣處理是最合適、最如法的。假如你生活的週遭有一座山,或者有某個地方,很少有人去,那麼你可以在那裡找個洞或挖個洞,然後把這些破損不能再用的佛像、經書和有三寶標誌的廣告、包裝掩埋在那裡。

當我們遇到損壞程度不高的木質或石質的佛像,應該想辦法去修補;遇到本該處於室內的佛像露天,應該想辦法去促成這個佛像能夠有殿堂。1995年,香港旭日集團的楊勳先生到柏林寺來上香,當時我們只能在觀音殿這個位置,給現在客堂那尊漢白玉觀音菩薩像搭了一個臨時、簡易的棚子。楊勳先生看到以後說,哎呀,觀音菩薩怎麼放在這樣一個地方,沒有修一個大殿呢?我們師父說,現在還沒有錢。楊先生說,那我來出錢做吧。這就是柏林寺觀音殿的來歷。楊先生的這個發心、這個因緣就非常好。

那麼諸位在家裡設佛堂以後,在佛像前我們可以供香、供水、供花、供水果、供七寶。把鮮花或者食物擺到佛案上之前,不可以自己先聞或先嘗。比如供花,自己先使勁聞一下;供一盒點心,自己先嘗一個,這都不對,為什麼?因為盡管你說自己嘗了很少,依然相當於拿吃剩的東西去供佛。供僧也不可以這樣,我們要完整地去供養三寶。不要你受用過以後,剩下的再拿去供佛、供僧,不要形成這樣的緣起。

做佛像、佛案上的清潔衛生時,擦佛像、佛案、供具的毛巾必須是新的、專用的。你不要換下來自己擦臉擦腳的毛巾,拿去做這裡的衛生。你說我只是洗臉用過,我的臉很高貴啊,也不行。假如你的佛像沒有龕,重要的節日,你要擦拭一下。擦佛像的毛巾必須專用,不要與擦供器、香案的混用。寺院的香燈師父也要注意這一點,一定要分開,要搞清楚。

在佛像前一定要注意著裝。你就想佛是尊貴的客人,他在那裡,你當著尊貴的客人,不會光膀子,穿褲衩,隨便穿衣服。要注意著裝。還要注意自己的行為和語言。比如說在佛像前抽煙、打麻將,聊一些世間雜七雜八的貪瞋癡的事。這都很不合適,很不恭敬。

之前我講了,在佛像前緣起的力量特別強大,這個強大並不神秘,因為在我們的文化裡,信仰位於頂端。打個比方,你在街上碰到一個人,扇他一嘴巴,頂多你們打一架,或者警察把你抓走拘留幾天,賠對方一百塊錢,然後雙方握手言和,你回家了。

假如你碰到一個國王,扇他一嘴巴,結果是什麼?有可能腦袋就沒了。這時你還抱冤屈嗎,你看我扇那個人只賠了一百塊錢,怎麼扇這個人就要掉腦袋?這個對境是不一樣的。我以此來比喻,在佛像前的一些細節,大家要重視。

還有,當天氣嚴寒,我們在佛像前戴帽子這件事情。我們萬佛樓沒有暖氣,我以前不怕冷的時候,再冷我都是不戴帽子的。但現在不行了,現在怕冷了。我的建議是這樣,如果你特別怕冷,當你面向佛像問訊、磕頭的時候,要把帽子摘下來。當我們東西相向而站念經的時候,如果確實太冷,身體也不好,戴著帽子沒關係。拜懺也是一樣的,這時帽子要摘下來,算是一個禮貌和恭敬。因為大家知道,在日常生活中,當我們見到尊長、貴客,要脫帽致敬,這是一個文化。

也許你們會問了,佛還會在乎這個啊?佛一切不在乎,佛經裡講,在佛那裡,香的旃檀和臭的牛糞平等。但是我們怎麼對待,它自然會有因緣的力量,對我們自身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所以我們要慎重。

不同地方的文化會有差異。比如南傳佛教的佛堂裡面,絕對不能穿鞋。但是漢地這方面的文化、觀念跟東南亞不一樣,也許其中也受了氣候、氣溫的影響。在漢地的文化裡面,你光著腳見一位尊貴的客人,那叫沒禮貌。在東南亞正好相反,你見到一位受尊敬的人,要把鞋脫了,所以他們在佛殿裡面一定要光腳。

另外,如果我們在寺院,從佛殿的佛像前經過,比如說我們從這裡橫著穿過萬佛樓去佛學院,最標準的做法是什麼呢?如果萬佛樓的門開著,你能看到佛像,佛像的目光也能看到你,當你從那裡經過的時候,自己若無其事就走過去了,禮貌嗎?不禮貌。經過那個門口的時候,你應該轉身向上問訊,然後再繼續走,這是最標準的做法。當我們進到一個佛殿、佛堂裡面,我們也要首先向上頂禮三拜、問訊。離開的時候也是如此。

總而言之,在我們的各種行為中,要體現出「眼裡有佛,心裡有佛」,這就是對佛像修恭敬的一個標準。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明海法師文章列表

恭敬的剃頭師

過去有位沙門,請一位在家的剃頭師為其剃頭。剃完頭,...

尊重師長為何如此重要

尊師重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往今來,代代相傳...

謙卑的力量

謙卑的力量,不在於形體的大小、氣勢的強弱,而是用柔...

修福從恭敬三寶開始

問: 請問法師,弟子剛剛皈依,應當如何理解三寶的功德...

誠敬二字在念佛中佔有什麼樣的位置

問: 誠與敬在念佛法門中佔有什麼樣的位置? 大安法師...

經書怎樣擺放才如法

佛經是指佛像三藏(經、律、論)中的經藏。經藏通常是...

謙卑低頭的人生態度

夜誦《妙法蓮華經》。讀到《常不輕菩薩品》,常不輕菩...

在恭敬中求,從生活裡修

天龍寺的夢窗國師擔任七朝的帝師,久受朝廷恩典,更受...

元音老人:心中心法修行的六個要點

第一、一切放下,死心塌地。 戀著世間事物放不下,有...

成為一個有信仰的企業

做企業家最需要知道兩個詞:一個是感恩,一個是結緣。...

危難時才顯現出修行的真假

唐朝的船子和尚開悟後,每天都在溪邊搖櫓過渡,然後有...

聽聞隨轉修心要

第一個「聽聞」:聞所成慧 當然現在有一些文字的檔案,...

四條佛家妙語,每人受用終生

佛家妙語之一:人生最大的財富是健康。 此語雖人人皆知...

中國高僧列傳故事

摩騰法蘭 精通經典 攝摩騰原本是中天竺(中印度)人,...

星雲大師《如何處理得失》

各位都是退休公教人員,從年輕的時候,就為國家社會服...

一旦選定往生西方,就應看成是極其重大的事

自己要想到:往生西方太重要了。一旦選定這條道路,就...

學佛的人一定要學忍辱

嗔心,就是瞋恚無忍的心,為三毒之一。人若生了嗔心,...

龜王菩薩

大海之濱,住著一隻龜王。水族子民,由於龜王的教化有...

果報有四種,有的是定,有的是不定

《優婆塞戒經》這部持五戒的經說報有四種報: 第一種是...

平生四辱成就曾國藩

曾國藩曾在給弟弟曾國荃的一封家書中特別談到了自己一...

中國古代的生活雅語

請人原諒說包涵,求人幫忙說勞駕,向人提問說請教;...

隨緣是要考慮現實,盡分是盡最大的努力

問: 師父慈悲!師父剛剛有說,就是修菩提心的時候,菩...

【佛教詞典】摩訶般涅槃那

(術語)Mahāparinirvā?a,舊譯曰大滅度。新譯曰大圓...

【佛教詞典】修十遍處能為五事

【修十遍處能為五事】 p0906   瑜伽六十二卷四頁云:...

【視頻】《大勢至念佛圓通章》喬安舞

《大勢至念佛圓通章》喬安舞

【視頻】夢參老和尚《師父加持,病就會好嗎》

夢參老和尚《師父加持,病就會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