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教故事
慧律法師
大安法師
淨界法師
印光大師
夢參法師
佛經咒語
阿彌陀佛
觀音菩薩
地藏菩薩
佛法入門
佛學問答
念佛
智慧
福報
放生
因果
修行
戒淫
懺悔
全部文章(第14頁)
【隨機推薦】
佛為說智慧方便功德因緣
昔日,波斯匿王聞佛說十善、五戒之功德,乃進一步問佛:為...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下品上生
【經文】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下品上生者,或有眾生,作眾...
修淨業的人,要對五欲深生厭離
第十疑,往生行業疑。 問題的提出,就是由於前面九個疑問...
修行的十想觀
十種想首先是 無常想, 我們眾生有種種的顛倒執著,無常...
要生起厭離心,須作七種不淨觀
對於往生淨土的行人來說,他很關心一個問題,就是在家居士...
當願眾生,得入佛乘,三世平等
今天我們學習《淨行品》偈頌的第一〇七願: 入其家已 當...
念阿彌陀佛而成就的古月禪師
佛教裡面佛法是心法,你心能體會到的話,一切法都在運用當...
主人昏睡 賊奴劫掠
第二個公案就叫除暴佑良。社會上都有那些暴暴力的力量,我...
十行位的「行」指的是什麼呢
十行位言行者,進趣義。謂菩薩初心,雖具二利,然前信、住...
欲得成就一心應當存誠念佛
經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
如是因如是果,還要去問誰啊
佛法中關於宿命通的一些看法,應該說,這是所有佛教徒尤其...
大安法師2022新年開示
初一開示 南無阿彌陀佛,大家新年吉祥!今天是虎年的第一...
念佛人常念死時節,方肯切心
一、阿彌陀佛,誰不能念?而偏不易念;西方極樂,誰不願生...
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各位班首、執事、各位法師、各位居士,今天是虎年第一天,...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中品下生
【經文】 中品下生者,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孝養父母,行...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中品中生
【經文】 中品中生者,若有眾生,若一日一夜持八戒齋,若...
這個是非怎麼能聽呢
這個習氣不容易了解,但是我們用一種比喻就很容易了解,比...
能同時依止一淨一禪兩位善士嗎
問: 請問法師,弟子能同時依止一淨一禪兩位善士嗎?弟子...
慳貪的果報
昔日,佛在波羅奈私國弘化。當時,國內有一位大富長者,名...
末法之中多此妖邪熾盛世間
我滅度後,末法之中,多此妖邪熾盛世間,潛匿奸欺,稱善知...
為何用大地來形容十地菩薩的內心世界
十地言地者,具足三義:一、能生萬物;二、住持不動;三、...
念佛普攝華嚴法界
原文 : 又問:華嚴法界,密義重重,以無量修多羅而為眷...
凡夫的心與佛陀的心有什麼不同
相似即佛於實相理,相似得見。四住雖先落,六塵未盡空,眼...
聞到淨土法門而不能信受——非愚即狂
世間人對淨土法門常常會小看,認為是淺近之法。怎麼概定它...
一切法念念不住,心心生滅
諸法無常,無常的意義就是生滅法。變化無常,不是常義,這...
何謂「名字即佛」與「觀行即佛」
名字即佛聞經達理,斷疑生信。方聽無生曲,始聞不死歌,今...
須陀比丘之宿緣
昔日,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一千二百五十位比丘一起...
善惡業因 果報自召
昔日,佛接受頻婆娑羅王供養,住於杖林塔,為頻婆娑羅王演...
四位妻子的譬喻
昔日,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佛告訴比丘們:人有四...
波離螢光增罪結,維摩大士頓除疑
根機利的,你用一些小法來跟他談,那也不對機,這就叫螢光...
可以敗給他人,但要戰勝自己
恨是毒汁,不僅毒人,更會毒己。 因為恨,少年時,也曾有...
淨土宗修學的四個重點
持戒為本,淨土為歸,觀心為要,善友為依。 這是蕅益大師...
這個「捨」真的很不容易
我們經常說慈、悲、喜、捨,慈就是想辦法讓別人快樂,想辦...
為何不以福報來判斷個人的修行階位
我們一路看來,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這十地就不講了...
柴夫一炬,弘公三彈
弘一大師前來承天寺後,遂與轉塵上人領數人上山。弘公在洞...
《雲居山誌》上記載的「一粥之緣」公案
雲居山就有過這個事情。某某禪師他聽說雲居山真如寺道風好...
一句念佛是誰,戒定慧三學兼備
十一月初十開示(四七第四日) 三學兼修,一參具備。三學...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中品上生
【經文】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中品上生者,若有眾生,受持...
何謂「等覺」、「妙覺」
我們看等覺菩薩。 等覺亦名一生補處。謂所證覺體與佛相等...
來果老和尚小侍者淨參師,年僅十九歲便生死自在
自古多少大德祖師,他們都能即生了生脫死,他們的嘉言懿行...
證得鬼神邪法的表現
【原文】 復次。二十邪法。隨有所發。若不別邪偽。心生愛...
常想地獄苦,道念由此生
我們如何才能使菩提心不退呢?我們應如佛所說:「常想地獄...
培植心地的善因
請看下面的《陰騭文》:行時時之方便,作種種之陰功。行就...
久參有禪,久住有緣
香板下面出祖師,哪個調皮就一香板。不聽啊?以為我喜歡講...
入海采寶七難喻
世間人入大海采寶,會遇到七種危難:一者,強風從四面同時...
止中帶觀,觀中有止
修止觀,先修止。 系緣守境止: 繫心鼻端臍間,我人心散...
出聲念佛,每易發火,得默念否
達本問:出聲念佛,每易發火,得默念否? 菩薩曰:汝一念...
因參禪著魔最終引火自焚的界寬師父
有一個年紀二十多歲的師父,名叫界寬,他為人忠實,喜好參...
極樂世界依報莊嚴之地上莊嚴
一、七寶金幢,輝映地表 【原文】 此想成已,見琉璃地,...
無這「四心」不能參禪
參禪人,有一坐三十年鐵志,可以辦道。 此一法無長遠心,...
如何把「無住」跟「生心」達到平衡
十迴向位言迴向者,具足三義:一、回事向理;二、回因向果...
疑誤眾生當墮無間獄
云何賊人,假我衣服,裨販如來,造種種業,皆言佛法,卻非...
戒律衰落之原因
近處來,比丘尼學律、弘律不乏其人,但比丘弘律者卻寥寥無...
穿千佛衣如法嗎
蓮池大師談千佛衣 近世袈裟上遍繡諸佛,雲千佛衣,此訛也...
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
昔日,佛在毗耶離城庵羅樹園說法,長者子寶積與五百長者子...
世世生生,除辦慧業外,其餘盡是辦癡業
修慧一事,極為重大;滿世間人只說聰明、不說智慧者,何以...
靈隱寺臘八粥的熬製秘方,在家也能做
準備食材 主料:糯米150g、粳米50g、蜜棗10粒、...
淨業三福,莊嚴人間國土,標指極樂淨土
我們透過這三福來看,佛法是非常圓融的,它能夠把世間的善...
佛陀教誡比丘們如何捨貪
我教比丘循方乞食,令其舍貪,成菩提道;諸比丘等不自熟食...
修行貴在無生,發願往生豈不違背無生之義
【原文】 客問天如老人曰:修行求出生死,故貴無生。慕西...
佛陀為何把成佛之道分成兩階段
佛陀來到人世間以後,他看到了兩件事情:第一個,就是這個...
專修淨業,自得心開
念佛之人,不可涉於禪家參究一路。以參究者,均不注重於信...
發心宜事理圓融
自性迷就叫眾生,自性悟就是佛。既然是迷的眾生,也是自性...
陪母親最後六十七天
母親生命的最後六十七天,我一直在她身邊陪伴。母親生病、...
念佛把瘋癲念好了
前幾年我們有一個外地居士,這個女居士談她的婆婆是二十多...
身外之財終捨離,所造之業如影隨
有位喜歡收藏古玩的中年居士說:以前喜歡古玩,碰到看好的...
【薦】
念佛是大事中之大事
我等現今幸得人身,幸聞佛法,復幸得聞如是微妙淨土念佛法...
念佛難於往生的原因
【原文】 故念佛求生淨土之人,尋常有娑婆一愛之不輕,則...
生死輪迴的根本——無明
我們來看看,佛陀講十二因緣,是怎麼能夠讓一個人悟道呢?...
略釋天台六即義
淨土法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契理契機,至頓至圓,洵為...
犍陀王與牛的始末因緣
昔日,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與一千二百五十位比丘...
佛度龍王與金翅鳥王
過去,有四龍王,一名噏氣,二名大噏氣,三名熊羆,四名無...
業障煩惱覆蔽身心時,需要念往生咒嗎
問: 業障煩惱覆蔽身心時,是否一定須念《拔一切業障根本...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上品下生
【經文】 上品下生者,亦信因果,不謗大乘。但發無上道心...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上品中生
【經文】 上品中生者,不必受持讀誦方等經典。善解義趣①...
攀緣心是怎麼生起的
再看欻然,就是起火的助緣。當我們人壽越來越少,進入五濁...
當出家人的媽媽是種什麼體驗
都說出家要辭親割愛,可不要以為是出了家就不要爸爸媽媽了...
安了一個「我」,修行統統卡住了
明心見性的人,他們的心境是什麼?古來大德有幾種形容,你...
觀心的下手功夫
古人說:若人識得心,大地無寸土。可見心量廣大,心能包括...
不要用無益的苦行來破壞你的色身
我們看修禪定的人,剛開始修禪定是散亂心,欲界的境界有欲...
生意財源不順是何因
【復次善男子。若菩薩摩訶薩能盡形壽離不與取。即是施與一...
以淫身求佛妙果,縱得妙悟皆是淫根
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縱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輪轉三...
這個就是斷除淫機的方法
妄心它沒有自體,那怎麼攝呢?妄本無體,云何可攝?他就解...
清淨臭穢,寄此陶煉耳
【原文】 唐道積,蜀人,住益州福感寺。性慈仁,有癘疾者...
彌陀甚易念 淨土甚易生
曾讀古德的淨土開示,有彌陀甚易念,淨土甚易生之語,覺得...
沙彌貪戀龍宮墮龍身
昔日,有一位阿羅漢與一位沙彌師徒二人同住在山中修行。沙...
智寬法師口吮腹癰
【原文】 唐智寬,蒲州河東人。常誦維摩經及戒本,感天神...
十界聖凡不離現前一念
論佛法之淵源,總不外於現前一念之心。心也者,萬法之總持...
不要把修行修到內心產生嚴重的反彈
第二個很重要,保護你的善根。這個地方有些時候要暫時的停...
念佛能得人天恭敬
念名號能夠消除業障;能夠遇難呈祥,消除一切災難;念佛還...
遇到搶救不過來的患者可以為他念佛嗎
問: 末學在醫院上班,遇到搶救不過來的患者該怎麼辦?今...
出家在家因緣不同,切莫強求
《維摩詰經方便品》中說:示有妻子,常修梵行。 維摩居士...
范仲淹孝心度母 觀世音慈悲顯聖
范仲淹,是中國歷史上的很有名人物,他原本四川成都人,因...
念佛放光祛鬼
念佛是能放光的。可能我們天天念佛,我們的肉眼看不到放光...
有情眾生的生命為什麼會相續
安立此相,略有三種:一者,安立自相;二者,安立因相;三...
有幾種的功德來依止這個法身
這個佛住,就是佛的心的意思。這個法身是佛的心所依止,這...
福報不是靠爭搶,而是由辛苦培植而來
有一對親兄弟從小關係很好,各自成家後也經常往來,但近來...
調整心態養成佛陀的思考智慧
我們現在做為一個生死業障凡夫,第一件事情就是趕快調整心...
在宗門下得了好處的人,那不是學來的
宗門下講規矩,講用功,達到悟處。為什麼這麼說呢?比方古...
現生延年轉壽的原理
現生延年的原理 我們念佛主要是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目的不...
如是修行若不往生,則佛墮妄語矣
海陽禪人,遠參匡山,求授戒法,命名曰深愚。拈香請益云:...
五種邪命值得我們去認真反省
佛教在說八正道之第五正命的過程中,相對應地說了五種邪命...
大乘生命緣起正見的兩個重點
復有十二支緣起,是名分別愛非愛緣起。以於善趣惡趣,能分...
環境對阿賴耶識也是一個重要的主導因素
阿賴耶識熏習道理,當知亦爾。 阿賴耶識身為我們生命的根...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上品上生
【經文】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上品上生者,若有眾生,願生...
梁寵法師禮懺延壽
【原文】 梁寵法師,年三十八,遇道人法願謂曰:君年滿四...
修道的第五難
學佛、修法很難,比如我們常說的四種難:人身難得、中國難...
曹溪寶林禪堂十方常住清規
惟我六祖大師說法曹溪。天下衲子歸之。祖設安居。以容廣眾...
慧遠大師三十年跡不入俗
淨土宗祖師在信願行方面的理論積累和實踐上,給我們提供了...
外婆的舍利花
真的有西方極樂世界嗎?真的有阿彌陀佛嗎?很多人都會有這...
思惟世無常,珍惜好時光
無常吞噬著歲月,太習慣於擁有,就會忽視無常的存在。正如...
走路或做家務時,可否同時來完成每日的功課
問: 請問師父,弟子每天的課程有念佛持咒,在走路或做家...
好人不好當,人善受人欺
有位居士見到我抱怨說:好人不好當,人善受人欺呀! 我講...
善惡報相距之遙
過去,有一位比丘,行腳游化至他國。因為當天夜已晚,比丘...
淨界法師: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第一講 第二講 第三講 第四講 第五講 第六講 第七講...
「阿彌陀」具有哪些含義
阿彌陀是印度話,阿翻成中文叫做無;彌陀翻成中文叫做量,...
一切時處勤誦地藏菩薩名號
復次,若未來世諸眾生等,可以說也是指我們;雖不為求禪定...
死亡猶如搬家
死亡像什麼呢?等於我們搬家一樣。我們這一生搬家搬得不是...
真修行須受得勤勞,甘得淡薄
要做本色真正道流,直須受得勤勞,甘得淡薄,耐得歲寒,守...
燃一香炷就能夠消無始罪業嗎
這個地方蕅益大師說,為什麼我們無始的罪業,因為燃一香炷...
起心動念是善,那你所感的果一切吉祥
無論我們做做任何事,都要這樣發心不論你織布,還是做衣服...
寧可千年不悟,也不能一時住境
現在正是用功的時候,功夫用到什麼地方,那只有自己心裡明...
修學佛法首先要培養內心的甚深見
《攝大乘論》是無著菩薩所作的。在本論的修行當中,主要有...
淨界法師:八識規矩頌
前面的《百法明門論》,它是廣泛地探討一切法的別相跟總相...
淨界法師:大乘百法明門論
第一講 第二講 第三講 第四講 第五講 第六講 第七講...
淨界法師:觀無量壽佛經
第一講 第二講 第三講 第四講 第五講 第六講 第七講...
《觀無量壽佛經》第十三觀:雜觀
【經文】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若欲至心生西方者,先當觀於...
為什麼我們一天到晚「心有千千結」
有人說,為什麼沒有影像,我一天到晚也是心有千千結呢?那...
到業力現前時候,確實是大麻煩事
我有這個感覺,恐怕在座的你們也有這感覺,你自己如果煩得...
冶開老和尚是怎麼開悟的
選佛場,一念淨心成正覺,看誰能在這裡把世間一切的萬緣放...
在家出家都要報答四恩
四恩是哪四種恩呢?對在家居士來說,就是天地、君、親、師...
把每件事物都拿來修行
若我們如實覺知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那麼它們都是...
逃避並不能解決痛苦
防護並非意指不看、不聽、不聞、不嘗、不觸或不想任何事。...
在家居士可以為動物做皈依嗎
問: 在家居士在特殊的條件下可以為一些動物做一些簡單的...
名譽不足惜,道德無可崇
人之處世,貴真率耳!德莫德於真,賊莫賊於偽。古之聖賢豪...
凡夫外道對緣起的五種邪見
於阿賴耶識中,若愚第一緣起,或有分別自性為因,或有分別...
佛法不怕你煩惱重,怕的是你沒有善根
如果我們看過戒律就知道,佛在世的時候比丘尼僧團有一個叫...
一切法的生因有內種跟外種
這個就是講到種子有兩種因:一個是生因,生起的生,它能夠...
如何消除修行中的疑和悔
信佛的人在修行過程中會有種種障礙,心生憂慮、疑悔。疑和...
受持三皈五戒之殊勝福德
昔日,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 當時,須達多長者的...
佛為優陂夷說齋戒法
昔日,佛在舍衛國弘化。當時,城東有一位婦女的孩子名叫蕪...
獼猴入海喻
過去,在一海岸邊有樹林,方圓數十里中住了五百多隻獼猴。...
《觀無量壽佛經》第十二觀:普觀
【經文】 見此事時,當起自心,生於西方極樂世界,於蓮華...
救了婦女一命,相貌命運也都改變了
免死得元(《感應篇箋註》)。這也是談怎麼幫助人。就是免...
修悟的下手處
大約末法修行人多,得真實受用者少。費力者多,得力者少。...
虛雲老和尚自述三年朝山及失足墮江的經歷
安徽馬鞍山小九華寺,離寺不遠處乃採石磯,當時虛雲老和尚...
蠲租得第的故事
蠲(juān,免除)租就是免除租金,就考取了功名。這是...
動物往生西方,是否也要具足信願
問: 鸚鵡、八哥、老鼠等動物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否也要...
學佛者應具足這五種心
不捨心: 時時處處不捨一切眾生,不捨菩薩行,菩薩的一切...
一心三觀是天台宗最好的武功秘籍
這個一心三觀是天台宗最好的武功秘籍。諸位!你想想看,中...
「心不在內、不在外」是什麼含義
當我們談到心的實相,世尊曾經說:心不在內、不在外。主要...
非時食戒十大益論
客問杜多子曰:吾聞殺、盜、淫、妄,名為性罪;飲酒昏迷,...
懺除業障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我們就看到連普賢菩薩所示現的這個大菩薩,都是對自己有這...
受持八關齋戒,臥具和飲食應注意哪些
第七條、不坐臥高廣大床。 關於律中的床這樣東西,中國人...
兩世為僧的南嶽慧思大師
慧思大師(公元515-577年),俗姓李,後魏南豫州汝...
憨山大師參學悟道記
一、寺廟啟蒙 大師俗姓蔡,諱德清,字澄印,別號憨山。明...
佛教常用讚偈
1.晨鐘偈 聞鐘聲,煩惱輕,智慧長,菩提生,離地獄,出...
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與阿彌陀佛往昔的因緣甚深
我們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那念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也...
流光如雲相映成輝
西方極樂世界的情景就是從阿彌陀佛無漏、清淨、真實的願心...
淨界法師:印光大師文鈔選讀
第一講 第二講 第三講 第四講 第五講 第六講 第七講...
《觀無量壽佛經》第十一觀:勢至觀
【經文】 次觀大勢至菩薩。此菩薩身量大小,亦如觀世音。...
把聽經聞法納入你的功課裡面
【有些人學了一輩子佛法,為什麼他的身口意沒什麼改變?】...
什麼是禪,參禪又是什麼
佛教宗旨,單以一心為宗。原其此心,本來圓滿,光明廣大,...
天乘十善業之口業
我們看天人的口業有四種。 第四、妄語戒。 在天人因地...
界詮法師的出家因緣
我是一九五九年出生的,六零年鬧饑荒,六零、六一、六二連...
【薦】
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白話譯文
提要 四十八願乃淨土宗核心眼目,從內容上可分為三:一者...
最初的時候,一定要堅定信心
如果你沒有堅定的信心,懷疑,你什麼也入不了。如果你創一...
一念淨心成正覺
若人靜坐須臾頃,勝造浮圖七寶塔, 寶塔究竟化為塵,一念...
淨界法師:佛遺教經
第一講 第二講 第三講 第四講 第五講 第六講 第七講...
淨界法師:佛說四十二章經
第一講 第二講 第三講 第四講 第五講 第六講 第七講...
淨界法師:唯識三十頌直解
本頌是印度的大論師天親菩薩所作,雖然只有三十個偈頌,但...
淨界法師:淨土念佛與大乘教觀
我們大乘的菩薩,如何把淨土宗皈依的心跟大乘佛教裡面觀照...
淨界法師:禪淨雙修
第一講 第二講 第三講 第四講 第五講 第六講 (...
淨界法師:禪觀與淨土(往生篇)
一個人臨命終的時候提起佛號,你也提起佛號,他也提起佛號...
淨界法師:禪觀與淨土(念佛篇)
淨土宗目前念佛的人,最大的問題點就是只重數目而不重質量...
以戒為師的底線是什麼
戒是佛親制的,我們後人,現在也有人提倡說要改戒相,修理...
欲修六度,當淨六根,先降六賊
問曰:如經所說,六波羅蜜者,亦名六度;所謂布施持戒忍辱...
出家僧人的四威儀
舉佛音聲慢水流,誦經行道雁行遊, 合掌當胸如捧水,立身...
在凡聖同居的世間,還有這麼一種感應
我們這個世間也是凡聖同居,這世間有聖人,但我們是凡夫,...
眾生心若有垢,法身則不現故
【又問曰。若諸佛有自然業。能現一切處。利益眾生。一切眾...
「無聲」也是一個聲音
我們現在再做一個實驗:心在哪裡。現在大家把眼睛閉起來,...
這樣去布施功德很大
像我們一般的布施,是供養三寶,有的他功德感受得很大;有...
造什麼業就感什麼果
人的相貌本來很好看,但是一起瞋恚心,馬上就變了,對人常...
《觀無量壽佛經》第十觀:觀音觀
【經文】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見無量壽佛了了分明已,次...
佛陀所謂的兩階段救拔
這一段是講到〈譬喻品〉,所謂的三界火宅。那麼三界火宅佛...
千手千眼大悲懺法儀軌
(凡禮懺者。外之威儀、內之觀想。必須先期習熟。免得臨時...
天台六即佛義
《六即佛頌》的作者是宋法雲大師(10861158),字...
妄想如果要有實體,那誰也斷不了
過去有一本書很風行,叫作《前世今生》,裡面講到一位凱瑟...
虔誠讀誦《法華經》的不可思議感應
《法華經》全稱《妙法蓮華經》,因經中宣講法義至高無上,...
【薦】
佛教療養之法
吾人鑄形父母,寄跡乾坤,隨業受身,依因感果,是身不實,...
地獄是你自己的業所現,實際上沒有
《地藏菩薩本願經》云:獄中有床。遍滿萬里。一人受罪。自...
【薦】
《雜阿含經》中居士的修行方法
《阿含經》是佛滅度後首次結集的教法,屬於佛教的根本聖典...
抱著慚愧二字,可作入聖階梯
印祖有一筆名常慚,一生自稱常慚愧僧。 常思己過,對不起...
【薦】
內心不平靜,問題出在哪裡
【我們始終不平靜,問題出在哪裡?】 從前我和其他比丘同...
生死到來,如何預知時至
承問:生死到來,如何預知時至?此則不難。若能念念了達目...
佛教不是迷信,迷的人絕不信
古來是有十行並下看書,他一看光翻。咱們看一行,字還沒看...
為淨業者守護信心,說此二河白道喻
一、喻旨 為修持淨業者守護信心,以防外邪異見之難,說此...
「降伏其心」有二個方法
古人說:你上路了沒有?如果你沒有找到高速公路,一直在市...
整個《法華經》譬喻品就講這兩件事
這個地方是第一個,火宅喻。其實火宅喻是包括了兩個部分:...
以微小善信行施得天福
昔日,盛夏酷暑之時,舍利弗尊者行至一庵羅園中。當時,園...
上一頁
第14頁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第28頁
第29頁
第30頁
第31頁
第32頁
第33頁
第34頁
第35頁
第36頁
第37頁
第38頁
第39頁
第40頁
第41頁
第42頁
第43頁
第44頁
第45頁
第46頁
第47頁
第48頁
第49頁
第50頁
第51頁
第52頁
第53頁
第54頁
第55頁
第56頁
第57頁
第58頁
第59頁
第60頁
第61頁
第62頁
第63頁
第64頁
第65頁
第66頁
第67頁
第68頁
第69頁
第70頁
第71頁
第72頁
第73頁
第74頁
第75頁
第76頁
第77頁
第78頁
第79頁
第80頁
第81頁
第82頁
第83頁
第84頁
第85頁
第86頁
第87頁
第88頁
第89頁
第90頁
第91頁
第92頁
第93頁
第94頁
第95頁
第96頁
第97頁
第98頁
第99頁
第100頁
第101頁
第102頁
第103頁
第104頁
第105頁
第106頁
第107頁
第108頁
第109頁
第110頁
下一頁
無常觀
阿彌陀經
寬運法師
布施
隨緣
孩子教育
楞嚴咒
順境逆境
佛教智慧
殺生
廣欽老和尚
衍慈法師
省庵大師
治病
學佛
地藏經
佛弟子文庫 fodizi.tw
文庫首頁
返回頂部
全部欄目
網站郵箱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