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教故事
慧律法師
大安法師
淨界法師
印光大師
夢參法師
佛經咒語
阿彌陀佛
觀音菩薩
地藏菩薩
佛法入門
佛學問答
念佛
智慧
福報
放生
因果
修行
戒淫
懺悔
全部文章(第14頁)
【隨機推薦】
受持三皈五戒之殊勝福德
昔日,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 當時,須達多長者的...
佛為優陂夷說齋戒法
昔日,佛在舍衛國弘化。當時,城東有一位婦女的孩子名叫蕪...
獼猴入海喻
過去,在一海岸邊有樹林,方圓數十里中住了五百多隻獼猴。...
《觀無量壽佛經》第十二觀:普觀
【經文】 見此事時,當起自心,生於西方極樂世界,於蓮華...
救了婦女一命,相貌命運也都改變了
免死得元(《感應篇箋註》)。這也是談怎麼幫助人。就是免...
修悟的下手處
大約末法修行人多,得真實受用者少。費力者多,得力者少。...
虛雲老和尚自述三年朝山及失足墮江的經歷
安徽馬鞍山小九華寺,離寺不遠處乃採石磯,當時虛雲老和尚...
蠲租得第的故事
蠲(juān,免除)租就是免除租金,就考取了功名。這是...
動物往生西方,是否也要具足信願
問: 鸚鵡、八哥、老鼠等動物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否也要...
學佛者應具足這五種心
不捨心: 時時處處不捨一切眾生,不捨菩薩行,菩薩的一切...
一心三觀是天台宗最好的武功秘籍
這個一心三觀是天台宗最好的武功秘籍。諸位!你想想看,中...
「心不在內、不在外」是什麼含義
當我們談到心的實相,世尊曾經說:心不在內、不在外。主要...
非時食戒十大益論
客問杜多子曰:吾聞殺、盜、淫、妄,名為性罪;飲酒昏迷,...
懺除業障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我們就看到連普賢菩薩所示現的這個大菩薩,都是對自己有這...
受持八關齋戒,臥具和飲食應注意哪些
第七條、不坐臥高廣大床。 關於律中的床這樣東西,中國人...
兩世為僧的南嶽慧思大師
慧思大師(公元515-577年),俗姓李,後魏南豫州汝...
憨山大師參學悟道記
一、寺廟啟蒙 大師俗姓蔡,諱德清,字澄印,別號憨山。明...
佛教常用讚偈
1.晨鐘偈 聞鐘聲,煩惱輕,智慧長,菩提生,離地獄,出...
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與阿彌陀佛往昔的因緣甚深
我們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那念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也...
流光如雲相映成輝
西方極樂世界的情景就是從阿彌陀佛無漏、清淨、真實的願心...
淨界法師:印光大師文鈔選讀
第一講 第二講 第三講 第四講 第五講 第六講 第七講...
《觀無量壽佛經》第十一觀:勢至觀
【經文】 次觀大勢至菩薩。此菩薩身量大小,亦如觀世音。...
把聽經聞法納入你的功課裡面
【有些人學了一輩子佛法,為什麼他的身口意沒什麼改變?】...
什麼是禪,參禪又是什麼
佛教宗旨,單以一心為宗。原其此心,本來圓滿,光明廣大,...
天乘十善業之口業
我們看天人的口業有四種。 第四、妄語戒。 在天人因地...
界詮法師的出家因緣
我是一九五九年出生的,六零年鬧饑荒,六零、六一、六二連...
【薦】
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白話譯文
提要 四十八願乃淨土宗核心眼目,從內容上可分為三:一者...
最初的時候,一定要堅定信心
如果你沒有堅定的信心,懷疑,你什麼也入不了。如果你創一...
一念淨心成正覺
若人靜坐須臾頃,勝造浮圖七寶塔, 寶塔究竟化為塵,一念...
淨界法師:佛遺教經
第一講 第二講 第三講 第四講 第五講 第六講 第七講...
淨界法師:佛說四十二章經
第一講 第二講 第三講 第四講 第五講 第六講 第七講...
淨界法師:唯識三十頌直解
本頌是印度的大論師天親菩薩所作,雖然只有三十個偈頌,但...
淨界法師:淨土念佛與大乘教觀
我們大乘的菩薩,如何把淨土宗皈依的心跟大乘佛教裡面觀照...
淨界法師:禪淨雙修
第一講 第二講 第三講 第四講 第五講 第六講 (...
淨界法師:禪觀與淨土(往生篇)
一個人臨命終的時候提起佛號,你也提起佛號,他也提起佛號...
淨界法師:禪觀與淨土(念佛篇)
淨土宗目前念佛的人,最大的問題點就是只重數目而不重質量...
以戒為師的底線是什麼
戒是佛親制的,我們後人,現在也有人提倡說要改戒相,修理...
欲修六度,當淨六根,先降六賊
問曰:如經所說,六波羅蜜者,亦名六度;所謂佈施持戒忍辱...
出家僧人的四威儀
舉佛音聲慢水流,誦經行道雁行遊, 合掌當胸如捧水,立身...
在凡聖同居的世間,還有這麼一種感應
我們這個世間也是凡聖同居,這世間有聖人,但我們是凡夫,...
眾生心若有垢,法身則不現故
【又問曰。若諸佛有自然業。能現一切處。利益眾生。一切眾...
「無聲」也是一個聲音
我們現在再做一個實驗:心在哪裡。現在大家把眼睛閉起來,...
這樣去佈施功德很大
像我們一般的佈施,是供養三寶,有的他功德感受得很大;有...
造什麼業就感什麼果
人的相貌本來很好看,但是一起瞋恚心,馬上就變了,對人常...
《觀無量壽佛經》第十觀:觀音觀
【經文】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見無量壽佛了了分明已,次...
佛陀所謂的兩階段救拔
這一段是講到〈譬喻品〉,所謂的三界火宅。那麼三界火宅佛...
千手千眼大悲懺法儀軌
(凡禮懺者。外之威儀、內之觀想。必須先期習熟。免得臨時...
天台六即佛義
《六即佛頌》的作者是宋法雲大師(10861158),字...
妄想如果要有實體,那誰也斷不了
過去有一本書很風行,叫作《前世今生》,裡面講到一位凱瑟...
虔誠讀誦《法華經》的不可思議感應
《法華經》全稱《妙法蓮華經》,因經中宣講法義至高無上,...
【薦】
佛教療養之法
吾人鑄形父母,寄跡乾坤,隨業受身,依因感果,是身不實,...
地獄是你自己的業所現,實際上沒有
《地藏菩薩本願經》云:獄中有床。遍滿萬里。一人受罪。自...
【薦】
《雜阿含經》中居士的修行方法
《阿含經》是佛滅度後首次結集的教法,屬於佛教的根本聖典...
抱著慚愧二字,可作入聖階梯
印祖有一筆名常慚,一生自稱常慚愧僧。 常思己過,對不起...
【薦】
內心不平靜,問題出在哪裡
【我們始終不平靜,問題出在哪裡?】 從前我和其他比丘同...
生死到來,如何預知時至
承問:生死到來,如何預知時至?此則不難。若能念念了達目...
佛教不是迷信,迷的人絕不信
古來是有十行並下看書,他一看光翻。咱們看一行,字還沒看...
為淨業者守護信心,說此二河白道喻
一、喻旨 為修持淨業者守護信心,以防外邪異見之難,說此...
「降伏其心」有二個方法
古人說:你上路了沒有?如果你沒有找到高速公路,一直在市...
整個《法華經》譬喻品就講這兩件事
這個地方是第一個,火宅喻。其實火宅喻是包括了兩個部分:...
以微小善信行施得天福
昔日,盛夏酷暑之時,舍利弗尊者行至一庵羅園中。當時,園...
淨界法師:禪觀與淨土(觀照篇)
第1講 第2講 第3講 第4講 第5講 第6講 第...
淨界法師:禪觀與淨土(基礎篇)
禪觀與淨土,它的重點就是把大乘的禪觀跟淨土的念佛做一個...
淨界法師:臨終關懷
我們今天有兩堂課,來跟大家討論有關臨終關懷的理論,還有...
淨界法師:如何為往生做準備
首先,學人歡迎大家來到佛學院參訪。我們早上參加海公師父...
淨界法師:淨土宗修學法要
學人這次奉和尚尼的慈命,來跟大家討論,我們淨土宗的一些...
淨界法師:五戒修學法要
第1講 第2講 第3講 第4講 第1講 我們從今...
淨界法師:皈依的意義與方法
我們今天跟大家討論的主題是關於皈依的意義與方法。在講主...
淨界法師: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第1講 第2講 第3講 第4講 第1講 我們從今...
淨界法師:唯識與淨土
這次跟大家共同學習唯識跟淨土這兩個思想的交互應用的關係...
淨界法師:修道宗范
今天學人跟大家研究的主題是《修道宗范》。很多人都會認為...
淨界法師:淨土教觀學苑開示
我們大家談一談淨土宗的一些基本觀念。 我想淨土宗在我們...
淨界法師:三皈五戒開示
阿彌陀佛,請放掌。我們簡單講幾句話,因為待會不能過午,...
淨界法師:念佛止觀修學法要
第1講 第2講 第3講 第4講 第1講 《念佛止...
淨界法師:念佛法要
我們今天要跟大家共同學習的重點是念佛法要。我們希望通過...
淨界法師:懺悔法門
(第一講) 今天學人跟大家共同學習的主題是佛教的《懺悔...
淨界法師:佛說八大人覺經
這個生命的改造,簡單的說,就是破除我們的邪執,使令我們...
淨界法師: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導讀
第1講 第2講 第3講 第4講 第5講 第6講 第7講...
淨界法師:淨土十疑論
第1講 第2講 第3講 第4講 第5講 第6講 第...
淨界法師:菩提心修學述要
第1講 第2講 第3講 第4講 第5講 第6講 第...
淨界法師:淨心與淨土
第1講 第2講 第3講 第4講 第5講 第6講 第...
淨界法師:聞法儀軌
(第一講) 監院法師慈悲,諸位法師、諸位同學:阿彌陀佛...
淨界法師:楞嚴經修學應用
第1講 第2講 第3講 第4講 第5講 第6講 第...
夢參老和尚:占察善惡業報經
第1講 第2講 第3講 第4講 第5講 第6講 第7講...
夢參老和尚:妙法蓮華經
第1講 第2講 第3講 第4講 第5講 第6講 第1...
《觀無量壽佛經》第九觀:真身觀
【經文】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此想成已,次當更觀無量壽...
祖孫仨的素食生活
若以素食來修養身心,淨化人生,那吃素的行為就具有更為深...
觀音菩薩的三十二應身功德妙用是怎麼來的
是名妙淨三十二應入國土身,皆以三昧聞熏聞修無作妙力自在...
蒙山施食儀白話解釋
蒙山,在四川省雅州府名山縣。這座山的前面,有一個最高的...
觀此世界及眾生身,皆是妄緣風力所轉
琉璃光法王子,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憶往昔經...
如何用《地藏經》來指導日常生活中的修行
《地藏經》提出了指導人生、指導生活的具體修法。本來佛法...
人生短暫須自警,放逸懈怠生死徑
我年青的時候接觸過一些老和尚,一說到修行他們常常會流淚...
《觀無量壽佛經》第八觀:像觀
【經文】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見此事已,次當想佛。所以...
趙州禪的兩個特色
趙州和尚,法號從諗,他生活在公元778年到公元897年...
虛空藏菩薩如何觀虛空
此大神力,由我諦觀四大無依,妄想生滅,虛空無二,佛國本...
云何念父母恩
【原文】 云何念父母恩?哀哀父母,生我劬勞。十月三年,...
持誦《大悲咒》的感應事蹟
清彭希曾婦姚氏,患痞,發持大悲咒。一夕夢老嫗授以一技華...
《阿彌陀經》與諸大乘經意義相通
復明通諸經者,與諸大乘經意義相通。如《淨名》《法華》等...
觀世音聖號應何而得名
家家阿彌陀,戶戶觀世音這句俗語千百年來的廣泛流傳,可知...
不要覺得人生虧欠了我們
不是說我們觀了無常觀、觀了因緣觀就能夠放下,但至少比較...
打坐時出現幻境,該怎麼辦
打坐時如果有任何善惡境界現前,都不要執著。告訴自己,這...
何謂「涅槃寂靜」
我們修行無常無我以後,最後的結果很重要涅槃寂靜,這是解...
歷經塵世千般苦,才知一句阿彌陀佛的珍貴
信 相信阿彌陀佛 意味著相信智者的覺悟 常常與人感嘆,...
人一忙起來就會糊塗,過去的習氣種子就會起現行
前面第一段講的是凡夫眾生求取世間的聲名,到最後聲名顯著...
中道實相是佛所要說的真實義
佛陀真正想告訴我們的是什麼,那就是正直捨方便,但說無上...
墮胎對往生西方有否影響
問: 請問墮胎對往生西方有否影響?日常修持該怎樣做?我...
五逆謗法不能往生,是否意味佛的慈悲不夠普遍
問: 五逆加上謗法,不能往生。這是否意味佛的慈悲不夠普...
差摩比丘尼出家證果之宿緣
過去,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當時波斯匿王與梵摩達...
天底下最難的問題就出在自己身上
佛教的是非觀 天底下,我們最不能正確面對的就是是與非這...
一念佛名,能淨身口意三業
念佛一法,切切不可看輕,乃是最簡單、最圓妙之無上法門。...
五常之戒,治世之善
已上所舉話頭工夫動靜節次,與初機入道四眾安頓手腳處一一...
參禪人在修行中會出現的種種境界
真實用功辦道的人,首先要明瞭佛法的道理,尤其是參禪的人...
名利,求之既不可得,卻之亦不可免
【原文】 榮名厚利,世所同競,而昔賢謂:求之既不可得,...
痛念生老病死苦,真發無上菩提心
大家都知道,娑婆世界的眾生剛強,難調難伏。這個娑婆世界...
觀音菩薩用功的方法
今日是兩個七的第二天。在這短短的時間裡,各位來參加的日...
如果有功夫的話,哪還有個情色動
這用功,昏沉大的人,話頭不得力,是沒有用力參,沒有在不...
《觀無量壽佛經》第七觀:華座觀
【經文】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
這就是阿彌陀佛的願力,度五逆十惡眾生
一百年前在陝西乾縣,我們的戒和尚心道法師,在蘭州講《金...
第八識一攪動,你就不吉祥了
我們如果操作失當心隨境轉,那就糟了,第六意識的心隨第八...
曾修無量福,今得禮尊足
【我聞遍知海。真實德無邊。度脫諸有情。心歡喜敬禮。曾修...
看人家都沒有德,其實是你自己沒德
如果皈依三寶的弟子連堅定的信心都沒有,對佛、對法沒有信...
害怕恐怖是如何招感來的
無罣礙故,無有恐怖。恐怖是怎麼招感來的?恐怖是業,貪求...
阿賴耶識的可怕,很多人都忽略了
阿賴耶識的可怕,就是你平常不知道它存在。你平常就是第六...
怎樣面對生病
有人問:怎樣面對生病? 下面就這個話題談談我的一點認識...
應切實佈施於別人,揚棄沽名釣譽之心
當我們給人以好處,做有利於人的事情的時候,不要存在受人...
《觀無量壽佛經》第六觀:總觀想
【經文】 眾寶國土,一一界上,有五百億寶樓。其樓閣中,...
東林高賢記——佛馱跋陀羅尊者
佛馱跋陀羅尊者,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人,其塔現存廬山東林寺...
閉關念佛截住妄念流
這句佛號一定要如香象過河,要截得住意識流,截住它。如果...
真正皈依三寶了,哪有這些魔難
我們一般的佛弟子,你得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說我自...
眾生輪迴的三大根本原因
【富樓那。想愛同結。愛不能離。則諸世間。父母子孫。相生...
修供養者,應憶念三寶體常遍滿,無所不在
【修供養者。憶念一切佛法僧寶。體常遍滿。無所不在。】 ...
人生要經營的是你的「內心」
楞嚴經把生命分成二個根本:一個是生死輪迴的根本,就是我...
如何判斷自己能不能往生
到晚年的時候,有兩個指標可以看得出你會不會往生: 第一...
玉琳國師前生是個苦惱的和尚
玉琳國師的前生是個最苦惱的和尚,相貌長得相當丑,也沒有...
唐密阿闍黎一行和尚的故事
釋一行,俗姓張,為巨鹿人氏。本名張遂,於嵩山皈依剃度在...
在日常生活起心動念中修行
不僅是天天在念佛就算修行了。因為修行就是用佛法的道理來...
逞強好勝,終非道人資格
參禪人,只顧真參,只忙努力工夫,打失時,用頭觸柱,或用...
每一天都在增上,那你的生命就有意義
我們現在是活在無始的妄想中,那要怎麼轉成真如而趨向於大...
念佛必須持戒
不管修什麼法門,都必須持戒,當然念佛也不例外。 戒律對...
欲求長生,莫如淨土
佛眼見無量劫事,故自古及今,無所不見,又戒人妄語,必不...
念佛就是開佛知見,恢復自己的本覺性
因為人心本來是覺悟的、光明的,其體週遍法界。只因無始暗...
不修功德、多有罪過
不修功德、多有罪過,看見天、看見雲彩也憂愁,聽見其他的...
發心和正見是所有修證的基礎
我們把整個佛法分成四個主題: 發心,正見,修行,證果。...
如何念誦准提神咒
若求智慧得大智慧,求男女者便得男女,凡有所求無不稱遂,...
觀世音菩薩的四種不思議無作妙德
這個地方是講到,觀世音菩薩證得耳根圓通以後所成就的不可...
在家人可以披袈裟嗎
在佛門裡,袈裟是代表佛陀的傳承,佛法的正傳。所以沒有受...
學佛的失獨老人很痛苦,應該如何面對
問: 弟子跟您學佛十年,並皈依,已60歲。最近獨子不幸...
懺除三障諸煩惱,是哪三障呢?
第四行願:懺悔業障願。 這個懺,原來也叫懺摩,是梵文和...
《梁皇寶懺》十卷都說了些什麼
禮拜《梁皇寶懺》是佛門中修懺悔的主要法門之一,流傳千載...
阿難示現的是凡夫,還是初果的聖人
爾時阿難因乞食次,經歷淫室,遭大幻術,摩登伽女以娑毗迦...
人生路上,請遠離這六種人或事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生路上,要多親近佛法僧三寶,多親...
學佛的目的是為了什麼
我們大家都在學佛,究竟學佛為什麼?不少人對這問題認識模...
覺得唯識學很沉重,可以看看《楞嚴經》
我個人學《法華經》有一段因緣,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讀佛學...
《觀無量壽佛經》第五觀:寶池觀
【經文】 次當想水。欲想水者,極樂國土,有八池水。一一...
這放不下,那丟不開,哪會相應啊
這人吶!在佛法中就怕沒有一點染,沒有一點信心,那就不好...
離開一切幻滅就是真實
【圓滿菩提。不生滅性。清淨本心。本覺常住。】 在六道眾...
至心精進,何願不得
【爾時。世自在王佛。知其高明。志願深廣。即為法藏比丘而...
往事不堪迴首,這句話你要永遠記住
我們看這個內觀的思想。諸位!如果大家佛號都念得差不多,...
出家看著簡單,實際上不簡單
(有一個姑娘失戀以後到廟裡來要出家,師父和她說出家要考...
念佛的秘訣與方法
我們修念佛法門,有沒有秘訣?印光大師這樣告訴我們,如果...
自律管好自己,慎獨切莫放逸
我年輕時有一次前去看望一位老和尚,他房間的牆上貼著作息...
現在的人為什麼不能承受很小的挫折
問: 以前的人遇到困難逆境都能面對、克服,但現在的人遇...
《觀無量壽佛經》第四觀:寶樹觀
【經文】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地想成已,次觀寶樹。觀寶...
佛教放焰口的由來
餓鬼又稱焰口、面燃等,屬於三惡道眾生之一, 其體枯瘦,...
學佛可以不求生極樂世界嗎
我們經常說我們的業障重,其實我們的業障還不重,原因是什...
這些在家居士團體,易養成我慢之心
優婆塞與優婆夷是佛門四眾弟子,譯為近事男與近事女,即親...
從妄想轉向真如,就靠這六個字
在修首楞嚴王三昧的過程當中,倓虛老和尚提出了六字真言:...
把地藏聖號念好了,這些法就都會了
我們中國漢地修的禪定,都是修的祖師禪,問念佛是誰,直接...
念誦《法華經》的六種功德利益
佛陀說,如果有人想要捨離懈怠心,應當用心聽《妙法蓮華經...
為佛駕車得生天緣
昔日,舍衛國的波斯匿王與須達長者,有一段時日未見佛,心...
高談玄妙撥無淨土之失
世有專於參禪者云:唯心淨土,豈復更有淨土?自性阿彌,不...
修楞嚴三昧,開顯智慧光明
二、佛,了了常知,不可昏昧。 佛者覺也,修持首楞嚴王三...
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掛...
《觀無量壽佛經》第三觀:地觀
【經文】 此想成時,一一觀之,極令了了。閉目開目,不令...
從公子哥到吃苦的小和尚丨佛慧法師的出家經歷
從初次接觸佛法,到一步步走上出家的路,從高高在上的自傲...
「當處出生,隨處滅盡」是什麼意思
整部《楞嚴經》的修學重點,就在破妄顯真。那麼在整個過程...
三生石的故事
唐代有一個叫李源的,他的父親是東都的一位地方官做官的。...
阿彌陀佛的因地|一向專志莊嚴妙土
【經文】 法藏比丘,於其佛所,諸天魔梵龍神八部①大眾之...
叢林參學中的警策格言
自古以來,叢林即是十方人士聚集之所,過去中國大陸的四大...
佛法的修學,一定要靠你自己覺悟
二,真、妄。 當你把心拉回來的時候,就要處理真妄的問題...
想學《楞嚴經》,要先放下這些
你要想學《楞嚴經》,放下識心,放下一切執著。就像一張白...
《觀無量壽佛經》第二觀:水觀
【經文】 次作水想。見水澄清,亦令明瞭,無分散意。既見...
凡夫的六根就是輪迴的根源
人有六根,有六塵,有六識,這是我們身心的一種組合。六根...
業感緣起——業果
業果 業力萬殊,招感果報亦各別。此果報不外有漏果和無漏...
佛陀是如何來統理大眾的
處眾能伏說,遠離二雜染,無護無忘失,攝御眾歸禮。 這講...
兩兄弟前生今世的因果循環
《清涼山誌》裡有一個故事,能說明因果的真實不虛。 隋朝...
疾病以減食為湯藥
唐朝百丈禪師在《叢林要則》裡提出過二十條簡明扼要的修行...
《觀無量壽佛經》第一觀:日觀
【經文】 佛告韋提希,汝及眾生,應當專心繫念一處,想於...
生命的十個階段
再看人一生的情形,人有十時,就是把人的一生分為十個階段...
何謂「一實相印」
一實相印是大乘不共之教理。《大智度論》云:三世諸佛,皆...
參禪人最重要是的細行
參禪人,最關重要是細行。缺細行,難入那伽。全細行,動行...
真如本性的功德一切都在
總而言之,大白牛車的啟動,我們講過有三個次第:安住、觀...
菩薩所行法門無量,以六度為其根本
大乘菩薩發菩提心是其根本,以大悲為基礎,以方便為究竟。...
何謂「三法印」
印者,印定義。法相楷定不易之義。內外之分,真偽之辨,正...
修悟兼顧蓮品上上
在通途教理當中,靠自力在這個濁惡的穢土修行,別說一般修...
佛學之宇宙論——四劫
佛典分世界之成壞為成住壞空四期,或稱四劫。劫者,譯雲時...
佛學之宇宙論——欲界
欲者貪慾,淫食二欲強盛之有情所居住之世界為欲界。此界有...
佛教徒可以吃「香菜」嗎
是否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對香菜這一詞有些忌諱?尤其是在佛...
往生西方可以自己預知時間嗎
問: 人往生西方能預知自己臨終年、月、日、時嗎?在同修...
唯識學裡的二種色法
在《唯識學》上,色法有二種:一個叫業果色,一個叫定果色...
上一頁
第14頁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第28頁
第29頁
第30頁
第31頁
第32頁
第33頁
第34頁
第35頁
第36頁
第37頁
第38頁
第39頁
第40頁
第41頁
第42頁
第43頁
第44頁
第45頁
第46頁
第47頁
第48頁
第49頁
第50頁
第51頁
第52頁
第53頁
第54頁
第55頁
第56頁
第57頁
第58頁
第59頁
第60頁
第61頁
第62頁
第63頁
第64頁
第65頁
第66頁
第67頁
第68頁
第69頁
第70頁
第71頁
第72頁
第73頁
第74頁
第75頁
第76頁
第77頁
第78頁
第79頁
第80頁
第81頁
第82頁
第83頁
第84頁
第85頁
第86頁
第87頁
第88頁
第89頁
第90頁
第91頁
第92頁
第93頁
第94頁
第95頁
第96頁
第97頁
第98頁
第99頁
第100頁
第101頁
第102頁
第103頁
第104頁
第105頁
第106頁
第107頁
第108頁
第109頁
第110頁
下一頁
星雲大師
菩薩戒
藥師法門
阿彌陀經
聖嚴法師
紹雲老和尚
金剛經
太虛大師
般若
隨喜
道證法師
達摩大師
健康素食
生活
靜波法師
文殊菩薩
佛弟子文庫 fodizi.tw
文庫首頁
返回頂部
全部欄目
網站郵箱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