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教故事
慧律法師
大安法師
淨界法師
印光大師
夢參法師
佛經咒語
阿彌陀佛
觀音菩薩
地藏菩薩
佛法入門
佛學問答
念佛
智慧
福報
放生
因果
修行
戒淫
懺悔
淨界法師文章(第8頁)
【隨機推薦】
「無常」道破整個人生
二乘人的切入點,第一個是無常。要是感受不了無常,那你娑...
【推薦】
厭離娑婆,要厭離全面的娑婆
學習,佛法的專有名詞叫作熏習。它不是一次完成,它是不斷...
輪迴就是這樣來的
作為一個淨土宗人,你可以每一天做一個清潔的功夫,就是你...
用什麼簡單方法處理24小時的妄想
問: 平常我念佛可能只有兩個小時,我不可能一直念佛...
可以幫對方把業懺悔掉嗎
問: 替小孩子拜懺,可是在夢中的時候,那個好現象出...
晚年能不能往生,有兩個指標
《阿含經》講三個法門: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佛...
人道眾生是怎麼來的
己四、示人趣 人,忍耐的意思,人者忍也。因為人道的眾生...
是什麼樣的因緣而墮畜生道
己三、示畜生趣 畜生是什麼意思呢?他內心愚癡,而不能夠...
地獄的惡報從六根而出
訟習 訟,爭訟,意思是說,我們自己有了過失,但是我們不...
鬼道眾生是怎麼來的
己二、示惡鬼趣 今天講到七趣當中的第二趣。鬼是怯懦怖畏...
把每一句經文消歸到身心世界
我以前在讀《楞嚴經》的時候,我大概也是,十卷讀得很辛苦...
念了一輩子,也沒念出往生的善根
因果同時 這個是在講菩薩修善。一個人沒有成就心中的妙法...
什麼是無始劫生死的根本
生死輪迴是有根本的,佛教講:每一件事情會在我們生命出現...
阿彌陀佛名號的功德
我們把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當中,有關名號的功德,簡單的提出...
【推薦】
不要低估無始劫來妄想的力量
有些人說,我們念佛就好,幹啥要調伏呢?問題是我們內心當...
佛弟子應如何看待儒道的思想
問: 弟子熏習道德教育多年,今方聞正宗佛教一年,倍...
所有的法門都是成佛的資糧
其實從佛的角度,沒有人天乘、二乘,只有成佛之道,只有一...
佛法的力量不會消失掉,它會不斷引導你
為什麼佛陀敢施設方便?往下看就知道了,佛陀他非常有把握...
人生雖苦,但也是積集資糧的好地方
業感緣起的思想,除了建立人生積極斷惡修善的價值之外,另...
智者大師的破魔方法
師初至佛隴,一日入坐,忽於後夜,大風拔木,雷震動山,諸...
佛陀是隨時存在的,要掌握感應道交的方法
我們再看,《法華經》對果地的功德,佛陀講到什麼是佛。 ...
人生的快樂是跟因緣借來的
我們看通教。通教的人是比較利根,知一切法,當體全空,非...
心中抓取的影像越多,臨終越難離開
【修已於輪迴盛事,不生剎那之希望。晝夜唯求解脫心,起時...
不管發生什麼事,莫向外求
整個一心三觀有三個重點:第一個,內觀,就是安住清淨心。...
堅持真如,妄想自然消失
成就三不 (不迷、不取、不動) 成就三不,你不是安住就...
修習淨土的人常犯兩個毛病
整個淨土成敗的關鍵,就是在發願。我們心中都有很多的願望...
了了分明,不取一相,如如不動
現在請大家把眼睛閉起來,我給大家聽一個鐘聲,(請維那師...
念佛為什麼要兼修禪觀
為什麼念佛要兼修禪觀?就是為了改變你的心態!因為你用攀...
菩提心所引生的出世間利益
我們看第二個,出世間的利益。 勝生無罪,乃至安坐妙菩提...
怎樣讓彌陀對我們的加持力達到最高
佛法的因緣觀,我們可以從兩方面來說:第一個,你自身的因...
為什麼要你放下今生
問: 師父在課堂中提到,面對業力今生能夠改變有限,...
往生淨土要不要發菩提心
我們現在來反推一下。比方說你求生淨土,卻不發菩提心,那...
順逆皆方便,存乎一心
我們舉一個例子來說,比如你現在桌面上有一個蘋果。這個蘋...
菩薩如何成就利他菩提心
由施波羅蜜多故,於諸有情能正攝受。 由戒波羅蜜多故,於...
修行人有什麼事情,千萬不要輕舉妄動
我們身為一個修行者,經常會注意自己內心的狀態,很快你就...
無分別智要如何修
我們來看窺基大師是怎麼說的。他說無分別智怎麼修呢?從聞...
成佛路上的難行道與易行道
我們修習成佛之道有兩個選擇:第一個是完全仰仗內心的力量...
我們要在臨終之前做好兩件事情
淨土宗的修學,在大乘當中它最重要的特色就是佛力加持。也...
吃肉是否容易刺激過去的業現前
問: 請問師父,以唯識的觀點,現世還在吃肉的眾生,...
今生可能是你無量生命裡最美好的一次
阿賴耶識它是怎麼樣?它受熏,你每一次投胎,或多或少都有...
【推薦】
把心送到極樂世界是怎麼送
問: 請師父開示,先把心送到極樂世界是怎麼送? 淨...
修行人要善用你的第六意識
【瞭然自知,獲本妙心,常住不滅。】 這個時候,徹底瞭然...
我們怎樣遠離凡夫的妄想
在整個《楞嚴經》當中就是稱性起修、全修在性,依一念心性...
不小心受傷,是否也屬於因果報應
問: 世間的一切都離不開因果的定律,假如說一個人不...
是什麼力量讓輪迴相續的
業力是第六意識造作,果報是第八識釋放。本來是獨立的事件...
業力的成就要有五種的相貌
在《瑜伽師地論》上說,業力的成就要有五種的相貌。十業道...
阿賴耶識有漏種子的分類
影響種性的這些種子,種類是什麼?什麼東西會影響我們的種...
第八識轉變的兩個關鍵點
我們再看看無漏的情況。 不動地前才捨藏,金剛道後異熟空...
色身會影響你的內心,內心也會影響色身
在大乘經典中,佛陀對吃肉呵責這麼嚴重的很少,像《楞嚴經...
為什麼人越到晚年越要收心安住
我們平常當然理觀不礙事修,理事圓融,你該拜懺還拜懺,該...
開玩笑的話說多了,以後你講話沒有力量
按照蕅益大師說法,兩舌、綺語、妄言、惡口,得果報的力量...
無量劫來造了那麼多罪業,為何還能往生淨土
我們是有罪,所以才來輪迴,這是事實。但是有罪,有些人進...
如法受持楞嚴咒,有什麼功德呢
假設我們能如法地受持楞嚴咒,有什麼功德呢?看經文: 阿...
你內心不動,外面的世界便不會動
邪復成非:迷本圓明,是生虛妄,妄性無體,非有所依,將欲...
當淫慾心在活動時,你要迴光返照
【烏芻瑟摩於如來前,合掌頂禮佛之雙足,而白佛言:我常先...
為何世俗的快樂會帶動生死輪迴的痛苦
我們每一個有情眾生,在內心的深處都有一種天生的本能,那...
在臨終之前如何讓罪業沉澱下來
假設我們不幸,我們今生已經把某一種罪業,不管是殺生、偷...
從過去的妄想中走出來
佛法的功德是甚深廣大,它不但有現世的安樂,它更重要是詮...
【推薦】
往生的人要把生死業力降到最低
淨土宗要做兩件事:第一個離開三界,第二個投生淨土。投生...
安住清淨本性,破除自我設限
我們無量劫來,每一期的受生都不是很如意,每一個人成長過...
安住在無所得的心
我們再往下看什麼是生滅的相狀,什麼是不生滅的本體。我們...
什麼是念佛人的都攝六根
為什麼念佛人要都攝六根呢?都攝六根不是都攝那個第一念的...
念佛人要準備些什麼事情
淨土宗到底要準備些什麼事情?簡單講一句話就夠了:有志於...
只要這個業還沒有成熟,你就有機會
業當然它有兩種情況:第一個,它只是在醞釀當中,它還沒有...
水滴式的修行方法
這個拜懺,你最好有一個相續的時間。你不要說拜一天,休息...
【推薦】
為什麼他念幾句佛號就往生了
我們說了這麼多道理,就是要你做這件事情:請你把願力的成...
往生的心態比念佛數目更重要
我們從一個業障凡夫來說,佛陀施設的教導是先有法門再講心...
修行是自己的事,沒有一個人可以把「道」送給你
其實修學是不能取代的。我再講一次,沒有一個人可以把道送...
念佛不出聲心裡默念可以嗎
問: 請問師父,我有一個問題就是說,先去想厭離娑婆...
念佛就打瞌睡,一定要先修懺悔
有些人一提起佛號就容易昏沉,對不對?他不念佛還不會昏沉...
開車做飯的時候,是提起佛號還是觀照好
問: 師父慈悲!請問一下,我們在日常生活行住坐臥當...
觀身不淨是對慾望的強制壓抑嗎
問: 請問師父,在修止觀的時候,如果觀身不淨是否打...
有三種「火」在干擾我們的生命
我們從因緣果報的角度來觀察生命,發覺生命有很多的差別相...
不持戒只修善,容易招感不清淨果
又《業疏》云:若不持戒,得財施者,多貪不淨,以利求利,...
「持戒」與「修善」的差別
若持戒者,既絕惡求,清淨行絕,乃至佛果。如果我們能夠如...
既然罪性本空,為什麼還要懺悔
問:師父在課堂上,一再提到說罪性本空,同時也要我們...
一天至少要有1小時獨處空閑
《廣論》云:住所緣境心不散亂,善心一境性。 這個部分,...
你的佛號不能都是在散亂心中念
我們不斷地修習專住,首先產生心輕安。你的心會產生兩種功...
從點狀的佛號提升到片狀的佛號
我們怎麼把一個點狀的佛號提升到一種片狀的佛號,讓你的心...
放縱淫慾,後果不堪設想
【 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禪...
行門宜專,解門宜廣
我們中國佛教在二千多年的時間當中,的確是出了很多有修有...
犯淫戒與持不淫戒的果報
毀犯淫戒果報,三塗果報。餘報:一、生死熾然。二、障諸聖...
五戒十善是學佛的第一班車
凡夫眾生在整個十法界的緣起定位是什麼呢?我們的定位就是...
善調身心,知所進退
第一個,從破惡的角度叫作擐甲精進。就是一般我們對於斷惡...
如果認為未來比較重要,那你應該學吃虧
我記得懺公師父在私底下對我們弘法的法師開示,他經常講一...
內心的安住跟平常的生活怎樣協調
問: 請問師父,那種安住跟平常生活怎麼協調?我們安...
「不動念頭」是全世界最大的力量
這裡所要詮釋的觀念,就是《楞嚴經》一再強調的一個觀念:...
我們的執著不同,就帶動了不同的人生
從五蘊當中的執著,你可以把人分成三種人:第一種人是追求...
拜88佛和拜阿彌陀佛是否有同等的作用
問: 請問師父,師父說懺悔業障要拜八十八佛,不過我...
能夠調伏自己,就戰勝了所有的外境
正修當中有一個偈頌,先看一個偈頌。 《行論》云:惡有情...
人生的目標該如何設定
設定目標當中有二個內容:第一個是自利的功德,第二個是利...
有胸量的菩薩,才能招感廣大的福德
初學菩薩他在修學善根,是有所不足的,因為時間有限,功德...
隨順你的業力而變現
從唯識的角度,妄想它是唯識所現跟唯識所住。首先我們看唯...
三界的果報都是不安穩的
橋陳那比丘先講出一個譬喻說:世尊!這就好像是一個從事長...
遇到逆境你會用哪種思想去面對
這個思想,剛開始比較不堅固叫思想,當這個思想堅固了...
培養臨終的第二念
淨土宗要培養臨終的正念是什麼意思?臨終第二念的正念...
不能只欣求極樂,還要能厭離娑婆
念佛人不是只有念佛,你要培養信願,所以它是三資糧。信願...
對治娑婆世界的愛取,這是成敗的關鍵
你的生命有限,你要把重點放在哪裡?是業力還是執著?(學...
我們現在最大的盲點在哪裡
我們現在最大的盲點在哪裡?身為一個人最大的悲哀就是我們...
三種方式打開涅槃安樂之門
佛陀說有三種方式可以打開涅槃安樂之門: 第一種,就是我...
生為一個人,先求認命再求開創
佛法對生命的觀察,是一種無量生命的觀念。我們在經典上看...
同樣一個東西,每個人產生的想法不同
這個妄想是怎麼來的呢?我們一念明瞭的心跟外境接觸的時候...
人生是果報跟造業交互的作用
唯識學解讀人生,把人生分成兩塊:一個是果報的受用,一個...
業障並不是障礙我們的關鍵
其實我們不能怪業力給我們痛苦,業力它只做了一件事情:它...
人生沒有一個真實的外境可得
唯識學的建立,它告訴我們:其實整個人生的過程,沒有一個...
依止無明煩惱來修學,都不能成就聖道
我們對於因緣所生法,在《楞嚴經》講到兩種根本:一個是生...
既知死後無情義,早把生前恩愛勾
你在娑婆世界所受的痛苦,毫無意義,對你的增上一點都沒有...
你的佛號為什麼沒有力量
平時思惟:一、罪障深重,求出無期;二、彌陀大願,必定救...
有人遇到鬼神障,應該怎樣幫助她們
問: 師父慈悲!如果有很好的姐妹碰見鬼神,可是她又...
去市場買肉,該怎麼做才如法
問: 師父慈悲,我這個問題還是剛才那個問題,因為沒...
應該如何看待佛菩薩的感應
問: 在五戒的大妄語中,佛陀嚴禁弟子宣說過人之法,...
善導大師的十段精彩法語開示
《般舟讚》,善導大師有十段法語的開示,也是同樣在顯示阿...
為什麼理觀對淨土行者甚為重要
問: 請問師父,何謂理觀,為什麼理觀對淨土的行者甚...
一心歸命如何運用在生活中
問: 請問師父,何謂一心歸命,我們修行淨土的行者,...
不管生命中發生什麼,你觀察你的心就可以了
前面我們講到庚六識大圓通,識大圓通它的重點就是,不管我...
依他起性、遍計所執性、圓成實性
什麼是依他起性? 我們一個念頭起來具足三性,你要正確的...
阿彌陀佛可以給你加持,但不能改變你的思想
諸位!阿彌陀佛可以給你很大的加持,但是我要提醒大家一件...
每一種果報都經過三個階段的變現
我們強調業力,我們也講到果報,那麼當果報變現的時候呢,...
如果很在意你的未來,那你應該學吃虧
以我善樂諸因果,他苦因果盡無餘;如風去來行取捨,由此發...
人生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果
如何達到正念真如,在《楞嚴經》提出了兩個法門:第一個破...
哪八種過失會讓我們不能生起智慧
我們來看看,要什麼因緣會生起智慧。有些人不能生起智慧,...
三個方面檢驗是否已離開妄想
每一個因緣都可以修功德,不一定是在順境才修學。逆境有逆...
對來生的輪迴有所期待,該怎麼辦
如果我現在已經養成一種對來生有所期待,怎麼辦?那我們看...
打開生死痛苦之門
什麼是痛苦之門呢?《楞嚴經》講主要就是我們攀緣的心。我...
不與一切萬法為伴侶
你看我們現在都活在妄想,所以我們往生弄得自己非常沒把握...
【推薦】
外境都是你自己變現,自己去攀緣它的
蕅益大師的《相宗八要》裡面提到:其實我們一念心性是離過...
【推薦】
顛倒凡夫如何得到臨終的正念
我們佛教的修學,相對於其他的宗教來說,算是比較多元化的...
臨終之時,阿彌陀佛搶先把我們帶走
復次是利,約命終時,心不顛倒而言。蓋穢土自力修行,生死...
輪迴真相與處理方法
眾生有兩種緣起。佛陀在大乘經典中,把我們生命的緣起分成...
修行的第一件事就是改造我們的業力
在祖師大德的判教當中,把我們整個大乘的成佛之道分成了三...
犯盜戒要有六種因緣
構成一個盜戒,要有六種因緣。前面根據《瑜伽師地論》把這...
「自讚毀他」與「說四眾過」
這個口業我們解釋一下。在菩薩戒是很重視口業,諸位!你打...
【推薦】
如何知道罪業已經懺悔乾淨
怎麼知道我已經如法地懺悔乾淨了?這有判斷方法,我們把它...
楞嚴咒為一切諸佛之母,有不可思議的力量
持楞嚴咒: 向內開顯真如,向外感通諸佛 歡喜、生善、破...
淨土宗是他力還是自力呢
唯有信願、持名,仗他力故,佛慈悲願,定不唐捐,彌陀聖眾...
把佛號定位成唯一的救拔者
一個淨土宗的念佛人,最可怕就是說:當你念佛的時候,你對...
妄想本來是空的,清淨本來是有的
我們經常忘掉我們心是清淨的,所以一下子就被妄想牽著走。...
不要責怪妄想,要用佛法來引導它
十法界是怎麼分立的?大家的心都是清淨本然,都是具足萬法...
真如的心必須要離開三件事情
當我們能夠在因地於妄念當中,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
臨命終時無障礙該安立呢
身為一個凡夫眾生,在一期的生命當中,我們或多或少都會起...
不是佛號有問題,而是你的心有問題
淨土宗的修學是本尊相應的法門,就是說,我們臨命終是仰仗...
胎兒沒成人形之前墮胎算犯殺戒嗎
我們看真實的人乘,開始是五戒。這當中有兩段:第一段...
吃肉,不只是跟眾生結惡緣
這個不殺生我們再談一下。《楞嚴經》不殺生的定義更廣...
留點福報在臨終時用
一旦無常到,方知夢里人;萬般帶不去,只有業隨身。 我們...
帶業往生,你不能帶著重業
修淨土宗,你要做兩件事情。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想...
有五種情況會使所造的業變重
沒有對治,簡單說就是你一天過一天,沒有目標,沒有宗...
受戒後在心中會產生什麼效果
我們受了戒以後,內心當中一個最大的差別,就是我們內...
這些往生的眾生壽命有多長呢
【又舍利弗,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故名...
受持五戒,它有兩層含義
我們前面講義大科,講到五戒的法門。受持五戒,它有兩層意...
執持名號有三個次第
一、執持名號:一句彌陀念誦聽--專注力 二、一心不亂:...
莫失好時,若失好時則不可救
講完信、願、持名,佛陀為什麼又講今現在說法呢? 這個地...
持戒跟智慧是缺一不可的
【及釋提桓因等,無量諸天大眾俱。】 這是講到聲聞跟菩薩...
煩惱的根源來自於顛倒
佛法的因緣觀,主要就是苦、集、滅、道,有雜染的因果、有...
怎樣避免罪業的增長強大
貫通三世,強者先牽 前面是講到業力的生起,這以下講到業...
信願與持名之間的關係
這個信、願、持名是本經的修學綱要,一個人能夠往生淨土,...
如何判斷妄想是善是惡
問: 請問法師,既然我們都是妄想妄念,我怎麼知道哪...
淨土宗怎樣才能做到隨念往生
隨念往生這是我們淨土宗最期待的,就是說,我們今生造了善...
為何有時修善反而痛苦會加劇呢
這個地方問題來了,因果是隔代受報的,比方說,有些人吃素...
站在本來就沒有業障的角度來懺悔業障
安住真如 這一點最重要了!修行人先求安住,才有資格談調...
色陰的本質是清淨的佛性
在五陰當中最粗顯的就是我們的色身。色在佛法當中叫做質礙...
帶有妄想的佛號,是否也算淨土資糧
問: 如果說身口意念佛號,但都不能打住妄想,這樣帶...
我們如何消滅心中的顛倒
前文我們講到智慧的觀照。生命本身並沒有什麼錯誤,生命的...
如果你想拼往生,就要把你的後路切斷
人道難生,佛乘難遇。失此不求度脫,千生萬劫何期? 暇滿...
修行錯誤比沒有修行更糟糕
佛陀出世之前,印度有九十六種外道,他們也都發心很圓滿,...
死亡到來之前,你用什麼心態來念佛
佛號雖然有救拔你的力量,但是你臨終的時候,是否能保持心...
「不隨妄轉」對念佛人很重要
你應該怎樣訓練你自己不要老是被外境所轉,不是等到臨命終...
每天早上盥洗後就做這兩件事
若或事務多端,略無閑暇,當於晨朝盥漱畢,有佛則禮佛三拜...
把佛號當做本命元辰
第一段講 靜中修 。早晚於佛前隨分隨力,禮拜持念,迴向...
【推薦】
身有生老病死;界有成住壞空
世間所有,若根身,若世界,皆由眾生生滅心中,同業別業所...
孑然此一身,生時骨肉連,死後各分散
宗喀巴大師要我們修無常觀,分三個次第: 第一個思惟今生...
欣求極樂的兩個修觀方法
怎麼欣求極樂呢? 思惟依正莊嚴,成就內心的安樂;思惟諸...
大悲心是一切佛法的根本
大悲心是一切佛法的根本,淨土宗是大乘法門,當然也應該要...
【推薦】
不向此身生淨土,投胎一錯悔時難
我們把前面的念佛的止跟觀作一個總結。偈頌一是偏重在觀照...
有因無緣苦果不生,帶業往生的最低標準
圓瑛老法師在十習因這段文,講到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大家...
攀緣善法,本身也是一種輪迴性
大乘佛法的修學,有兩個重點:首先,我們剛開始是成就一種...
出離心之思暇滿難得
所以我們透過死亡的無常,每一生的死亡到來都把我們生命破...
至誠懇切的心,啟動了咒語的力量
【汝等有學未盡輪迴,發心至誠取阿羅漢,不持此咒而坐道場...
往生的關鍵在你的心理素質
這一點當然古人講了很多,就是說,要往生你必須感應道交。...
一句彌陀念誦聽
剛開始先偏重點狀的專注,怎麼專注呢?一句彌陀念誦聽,就...
造善成就安樂的果報,造惡成就痛苦的果報
我們看古代聖賢的教誨,有很多道理是相同的── 比方說:...
淨土這個法門最直捷、圓頓
佛陀施設教法,我們可以分成實法跟權法,好比我們今天要過...
云何賊人,假我衣服,裨販如來
【云何賊人,假我衣服,裨販如來,造種種業,皆言佛法,卻...
寄於殘生,旅泊三界
【我教比丘循方乞食,令其舍貪,成菩提道;諸比丘等,不自...
不服不食眾生肉,是人真解脫者
你去吃眾生的身體,還有它的部分,什麼叫部分呢?那個皮啦...
淨土宗最怕就是你抗拒
如果從《彌陀要解》的標準來看,念佛人臨終的時候,他不是...
遇到事情,先觀察自己很重要
覺察的智慧是內觀的,跟別人沒關係。就是不管你遇到什麼事...
彌陀光明加被,化解違緣障礙
關於阿彌陀佛的光明,我個人曾經跟阿彌陀佛的光明有過一次...
【推薦】
遭受任何痛苦,都是自己業力的顯現
佛陀在經典上說:一切有情,皆依食住。有情眾生的依止處有...
從妄想中走出來
怎麼走出妄想呢?大智慧的佛陀,做了兩件重要的事情:第一...
以什麼樣的心態聽法,能得到最大利益
宗喀巴大師講一個偈頌說: 佛非水洗眾生罪, 亦非手拔有...
全世界只有一個人會傷害你
全世界沒有一個人能夠傷害你,只有一個人會傷害你,是你自...
佛教的兩種懺悔方法
當我們在修習懺悔的時候,有一個偈頌值得我們注意,在《觀...
小妄語的過失與持戒功德
我們看持犯得失,先看犯戒的過失。 毀犯妄語戒果報:三塗...
你所聽聞的佛法沒有一句是白費的
《賢愚經》中講到佛在世之時,有一個大富長者,叫須達長者...
每天懺悔罪業,罪業的念頭是不是又會數數熏習
問: 請問法師,法師一直在講重罪問題,必須至少懺一年,...
改變外在的環境,不如改造我們的心念
從離苦得樂的一種心願,推動我們去修學佛法。離苦得樂這樣...
什麼樣的菩提心不容易退
在《大乘起信論》講到這個菩提心(整個大乘佛法的根本思想...
偶爾也要檢查一下你的夢境
我們在修行的時候,當然是只問耕耘,不問收穫。 但是有時...
一心歸命,通身靠倒
諸位要知道持名,印光大師在文鈔對「一心歸命,通身靠倒」...
你跟著妄想走,如何能感應道交呢
念一句佛號可以滅八十億劫的生死重罪,那我們如何念一句佛...
上一頁
第8頁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下一頁
隨機推薦
治病
學佛
地藏經
妙蓮老和尚
佛教知識
妄想
本煥老和尚
心經
慈悲心
六道輪迴
學佛修行
永明延壽大師
惟覺法師
昌臻法師
佛教圖片漫畫
印光大師
體光老和尚
臨終關懷
施食
佛弟子文庫 fodizi.tw
文庫首頁
大藏經
全部欄目
網站郵箱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