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信願與持名之間的關係

淨界法師  2016/01/03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信願與持名之間的關係

這個信、願、持名是本經的修學綱要,一個人能夠往生淨土,其實是有三種資糧:第一個是信,你對阿彌陀佛的加持力要有信心;第二個你要有願,你要有往生的願力;第三個你要有一定的時間來持名憶念彌陀的聖號:整部經簡單的講,就是信、願、持名。

這個信願跟持名的相互關係,到底是什麼呢?

信願為慧行,持名為行行。這個信願它是一種智慧的觀照,所以蕅益大師說:真實的信願,來自於聞經達理、斷疑生信。是依賴你對經典透徹的了解以後,來斷除你心中的疑根。

比如說:你這個人對淨土法門完全不了解,你就直接去念佛,你能夠信願具足,我實在是不相信的。你對於你所歸依的境,完全不了解,你能夠信願具足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們修淨土,不是一種盲目的衝動,而是很真實的把生命的真相掏開來,這個淨土法門它所扮演的特色是什麼?你很清楚的,然後你開始發起信心、發起願力。

所以這個信願,它是一種智慧的觀照力。這個持名它是一個行行,其實這個持名就是一種禪定力、專注力,你對佛號專注的力量:一個是觀照力、一個是專注力。那這二種力量,在整個淨土當中,它們的功能是不同的。

我們往下看: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淺深。

如果我今天要判斷這個人是不是有資格往生,主要的因素就看他的信願,就是你對這句佛號、對淨土強烈的歸依心是不是具足,所以你對彌陀功德的歸依,是決定你是不是往生的因素。至於你往生以後,你品位是上品、中品、下品,那就靠你念佛的淺深,你這個佛號是由專注到成片、到一心不亂,一心以後有很多種,有初禪、二禪、三禪、四禪。這就是說明信願跟持名,一個是決定你是不是能夠往生,一個是決定你的品位高下。

我曾經接觸過一些一貫道的信徒,一貫道的人他也是念佛,後來我跟他們談:你念阿彌陀佛,你相不相信阿彌陀佛這句話,他對你有救拔的力量?他完全不相信。那你念阿彌陀佛幹什麼?他說:我一天忙碌下來,心裡很散亂,我覺得念佛可以馬上把心靜下來。(呵呵)他念佛是把這個心靜下來。那你念佛、念大悲咒是一樣的。如果你只是要把心靜下來,那你念桌子也是一樣的(眾笑),你只是攝心而已,你忽略那個佛力本願的攝受!

那我問大家:像他這種人,他對彌陀的歸依根本不夠,他可以往生嗎?不可能的!印光大師說:這種人念佛,就是得到人天的果報,把這個摩尼寶珠變成糖果吃掉。他念佛也是有功德的,但是跟往生是扯不上關係的。

我們講感應道交,不是單方面的,彌陀對你釋放出一種加持力,那你也要把手伸出來。你把這個佛號拿來當作攝心的方便,你怎麼能夠往生呢?你根本信願不具足!

所以我們一定要對佛號了解,你的心境才能夠真實的通身靠倒。就像那個小孩子,你看三歲小孩子,他根本站不起來,他就整個身體倒在父母的身上。一個人會把整個生命交給一句佛號上,他對佛號要徹底了解,否則做不到的。

我曾經聽一位老和尚說,這位老和尚是一個淨土宗的大德,他現在還在,他一生打過四十八次的佛七。我去參訪他,我說:老和尚啊!你老人家打了這麼多佛七、念這麼多佛,你有什麼心得?他說:念佛容易,信願難。內行人講內行話。

諸位每一個人在晚課的時候,嘴巴也是念佛;但是你內心當中,真實能夠放下萬緣,一心歸命?不多!這是說這個信願理觀是很難的,但是事修是容易的。

諸位要知道,信願是一個根本,它決定你是不是能夠往生;這個持名是一個枝末,它是決定你的品位而已。這句話是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講的,印光大師在文章也講到這句話,他說:這句話是三世不疑的鐵證。所以這句話是很重要的。

我們看第三段:故慧行為前導,行行為正修,如目足並運也。

所以這個信願的觀照,是一個生命的指導,你很清楚你來生要去哪裡;而且你心中對你現前的佛號,產生真實的歸依,這是一種方向的指導。那你在念佛的時候,那種專注力是一個實際的行動,就好像一個人的眼睛跟腳一樣,一個是看清楚方向,一個是實際的行動,這二個是缺一不可的。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念佛之人的「三不可」

不可求來生人天福報 凡誦經,持咒,禮拜,懺悔,及救...

計數念佛好還是用清淨心念佛好

問: 用計數念佛好還是用清淨心念佛好? 大安法師答:...

業海茫茫,誰為眾生擎起慈航

有人說,世上最美的微笑,是拈花一笑,那麼,世上最美...

佛為什麼要說《阿彌陀經》

佛當時為什麼要說《佛說阿彌陀經》?我們從八個意義上...

為止口業,止語三年

原文: 德美,姓王,清河臨清人。年十六出家,十九剃染...

道證法師預知時至,回歸彌陀願海

信願堅固,勇猛精進。跨越憂惱,淨心畫佛 在病苦中,師...

念佛相應的秘訣

一念相應一念佛,體現了淨土法門的一個本質特點:以佛...

在家的淨業修行人,應把握哪種心態

問: 老年行者上老下少,塵緣基本已了,安心念佛,切...

【大藏經】【註音版】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大悲懺)

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大悲懺)...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四十二章經

(龍藏本)...

【大藏經】佛說法滅盡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拘夷那竭國如來三月當般涅槃與諸比丘...

【大藏經】龍舒增廣淨土文

龍舒淨土文序 華嚴經云。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

什麼是異熟果?為什麼要加個異熟

好,業力就講到這個地方,就是善惡的問題、強弱的問題...

皈依會不會有副作用

問: 假如帶非常小的孩子皈依,根本不知這小孩以後長成...

老是走神,靜不下心來怎麼辦

問: 阿彌陀佛,師父,我老是走神,靜不下心來怎麼辦...

沒有斷除淫慾,能往生極樂世界嗎

問:如今想決定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不知道修什麼行,種...

就這麼一個功德,百千萬劫不墮三途

在《佛說華聚陀羅尼經》上,佛又說了這麼一段話。佛言...

有一個讓我們心碎的問題

有一個讓我們心碎的問題,就是,這一生,無論你過得得...

修行要養成有定課的習慣

我的希望是大家要逐漸養成有定課的習慣。但一開始也不...

印光大師關於《金剛經》的開示

金剛經者,即有談空,不墮空邊。即空論有,不墮有邊。...

要想往生西方一定要念佛

有人說: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一定要念佛。這一觀念是不...

聖嚴法師:人要賺多少錢才算足夠

問: 許多理財專家說,要準備幾千萬元才夠養老;又說...

小人心行 現生折福折壽

儒家對這個就是四勿:非禮勿視、非禮勿聞、非禮勿動、...

「本此無住」而建立了世界和眾生

其實它這個地方所要講的觀念,就是這一句話,就是本此...

學佛過程中的最怕

學佛、修行就是將不正確的一切行為修正過來,把不正確...

家中佛堂的佛像應如何擺放

問: 弟子家中供奉的佛菩薩聖像比較多。有東林寺請來...

歸心淨土的楊傑居士

楊傑,字次公,安徽無為人,自號無為子。北宋神宗元豐...

念阿彌陀佛能否滅除定業

原文: 須知一句阿彌陀佛,持之及極,成佛尚有餘,將謂...

【佛教詞典】一尋

(雜名)尺度名。八尺曰尋。無量壽經下曰:諸聲聞眾,...

【佛教詞典】二法令修斷者得安樂住

【二法令修斷者得安樂住】 p0045   瑜伽十三卷二十四...

【視頻】慧律法師《刻薄的語言很損自己的德行跟福報》

慧律法師《刻薄的語言很損自己的德行跟福報》

【視頻】妙境法師《數鈔票的譬喻》

妙境法師《數鈔票的譬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