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在經典裡面講一個譬喻說,他說有一個做生意的人,做生意的過程當中有人跟他借了半個銅錢。借了一段時間以後,做生意的人想說我要把這個錢要回來。過了段時間他就準備去找這個某甲,準備把這個錢要回來。那麼這個某甲住的地方前面有條河,所以這個生意人只好找了一個船夫把他載過去,就花了兩個銅錢。結果去找某甲的時候,剛好這個人不在,不在就落空了,只好又找船夫,把他載回去,又花了兩個銅錢。所以他去找這個人花了四個銅錢,這個人本來借他多少?借他半個銅錢。結果他半個銅錢不單沒有找到,他這個一來一回花了四個銅錢。
這個做生意的人是誰呢?就是我們凡夫,我們就是這樣弄的。
我們每一次臨終的時候啊,我們心中有遺憾的,我們總是覺得人生虧欠我。你說哪一個人死的時候是心甘情願的,說:哎,剛好,我應該走了!沒有!
那麼你心中有所遺憾,糟了!你會在來生裡面尋求彌補。
其實人生本來就不公平,因為你這個業力本來就不是算今生的,他多生多劫算的。但是我們從今生來看吶,我們總是覺得人生有所虧欠,我這麼努力,我怎麼活這麼短!好,你覺得人生虧欠了你,所以怎麼辦呢,那你就再來一次唄,再來一次的後果,結果你損失更多。你本來是要回半銅錢,結果損失四錢。
這就是說我們是時候該看清楚生命的真相。
就是說在三界裡面輪迴,其實我們什麼都沒有得到,除了生老病死的折磨以外,什麼都沒有得到。什麼都沒有得到應該怎麼辦呢?該回家了,其實我們家有很多東西。
所以開始內觀真如,啟動我們的真實智慧,一心三觀來啟動我們的自性功德力。
所以整個《法華經》的十四品,從方便品一直到安樂行品,佛陀講的就是這個觀念,權法妙,實法妙。怎麼利用方便法門,調伏我們對三界的愛取;怎麼用真實法門啟動我們真實的功德,就形成一種內外兼修的蓮花式的修學。
外有蓮花就是權法,我們修習各式各樣的方便門,來莊嚴生命;第二個,我們啟動內心的功德,就是蓮子。所以這個就是我們一般說的跡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