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隨順你的業力而變現

淨界法師  2016/05/24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隨順你的業力而變現

從唯識的角度,妄想它是唯識所現跟唯識所住。首先我們看唯識所現:

這個唯識所現這個識是指什麼識呢?第八識。

第八識它含藏我們過去善惡業力的種子,等到今生成熟的時候,它的工作就是一個叫異熟,就是釋放種子,變現果報。變現果報的時候,主要有二個:第一個感受,第二個想法;感受我們前面講過是個人的循業發現;比方說,我們從一個大的總報來說─一水事件,這大家很清楚啊,一盆水在那個地方,我們人有五戒十善的業力,我們去跟水接觸的時候,感到清涼的感受;餓鬼道的眾生去接觸水的時候,他感到是一個熱惱的火。這個水本身沒有自性,是個人循業發現嘛!

又比方說,我們今天有三五個人在講話,突然間有一句話你聽得很刺耳,那你過去生這方面有罪業,你過去生肯定有批判別人,所以你聽到這一句話,你就會有痛苦感受。其實這一句話沒有錯,一句話釋放出去,每一個人得到的是什麼呢?是你自己業力變現的這一部分,你有什麼業力,這一句話進入到你心中的時候,它變現的,是你自己業力變現的,叫自變自緣。

所以在唯識學上說:一個法要進入你心中,要產生一個變現——隨順你的業力變現。你看那個水,餓鬼道接觸水的時候,它變現成火,這是循業發現!我們如果看一個人不是很高興,不是去改變他,趕快去懺悔啊,你有這方面的罪業啊!所以我們在修《楞嚴經》的人,他的思考模式法法銷歸自性─他每一個法,都在觀察自己的內心的即空、即假、即中,都是你個人的問題。從總報來說是一水事件,那別報也是這樣,你看那個<讀者文摘>,講到一個個案說:

美國有一個人他吃玻璃,他吃玻璃吃得很高興,有人問:你吃玻璃感受怎麼樣?就像那個脆餅一樣,吃起來又香又脆啊。但是我們吃玻璃是很堅硬啊,他不但吃它還可以消化,他過去有這方面的業嘛!中國大陸有人吃石頭,把石頭像當花生一樣的吃,所以我們的感受,完全是個人的循業發現。感受結束以後,下一個就是你的想像─安立名言,這個就很複雜。

感受是很單純,因為感受大概就是第一剎那;你說誒,這個茶喝得很香啊!諸位你知道怎麼回事嗎?你為什麼喝茶會很香,你知道嗎?不是茶好,是你福報大!真的,你福報享盡的時候,你喝茶看看!是你的福報大,你有這個善業力;你一個苦惱的人喝茶,它不會香的,他沒有福報,它怎麼會香呢?所以你喝茶喝得很香,這個茶只是一個增上緣,是你個人過去善業強!

第一念感受,第二念想像,到想像的時候,事情就很複雜,每一個人過去的想像力不同。

比方說,有些人他吃到一個巧克力蛋糕,他第一個感受是快樂對不對?就想說,哎呦,這巧克力不錯哦,我應該把它佔為己有哦。這樣的想像,你來生啊,應該沒有太大福報,慳貪的想像。有些人說誒,這個巧克力蛋糕不錯,應該跟大家分享。你這個人經常起這種想像,你來生福報很大!這個想像它會帶動業力的。所以我們從感受而到想像,這裡就開始變成一個因緣了,這是我們的唯識所現;但這一部分,都是繼承過去生命留下來的。感受是繼承你的業力,想像是繼承你過去的心態!你過去的心態是佈施的心態,你今生還是喜歡佈施;你過去喜歡慳貪,你今生還是慳貪,這個叫做等流性,我們現在對過去是沒辦法啦,概括承受。

修行的困難就是─我們如果是從今生開始,那很簡單,處理今生的問題就好;修行的困難,就是你內心深處,留下一些亂七八糟過去的想法,這個很麻煩,有好的、有壞的。這要怎麼辦呢?我們現在已經不可能回到過去,說你不要老是打這個妄想,不可能,已經打了!現在要做的就是唯識所住這個地方。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當初的三錢,輾轉增盛到三千金

這個五戒的問題,有兩個重點:一個是增長罪業,第二個...

五位百法——心法的種類功能與意義

學習佛法的第一個困難,就是為不了解名相的含義所障礙...

業力感召、自心顯現

同樣一杯水,六道眾生以及佛菩薩所見到的是不同的。地...

唯識要義解說

一、唯識之義 唯識者,據《成唯識論述記》云:唯謂簡別...

中陰身一現前,累劫的善惡業力也都會現前

陰境若現前,這個陰境,就是中陰身境界一現,就是知道...

受果報的時候,會因造業的人多而減輕嗎

問:在琉璃王滅釋迦族的時候,世尊的頭痛了三天。這是...

吃肉是否容易刺激過去的業現前

問: 請問師父,以唯識的觀點,現世還在吃肉的眾生,...

你有自我概念後,就看不清人生真相了

你有自我概念以後,你再也看不清楚人生的真相了,因為...

【大藏經】【註音版】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大藏經】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夫滿教難思,窺一塵而頓現;圓宗叵測,覩纖毫以齊彰。...

【大藏經】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

【大藏經】【註音版】大佛頂首楞嚴經五十陰魔章

楞嚴經五十陰魔章...

工作特別忙,沒有時間念佛怎麼辦

按:印祖在《文鈔》裡講信願行中的持名正行,主要是從...

病、死現前時,有何五欲可貪

前段時間,學習蕅益大師的一段開示感觸頗深。蕅祖云:...

福德薄厚,入胎時顯現的境象不同

若薄福者,當生下賤種,彼於死時及入胎時聞紛亂聲,及...

明海大和尚:遇到任何是非永遠是自己錯

修行人應該具備的一個正見:凡遇到任何是非,永遠是自...

關於死後葬法及其意義

人生世間,直同幻化,縱壽百年,亦彈指頃。其生也隨夙...

戒定慧

(一)修戒 戒的定義是不當作的不能作,應當作的不能...

人死了不是燒點紙就能解決問題

鬼的定義是什麼呢?鬼類中的餓鬼比較多,鬼當中也有大...

聽聞了佛法,你必須去修才有用

我們諸位道友,我們現在要是幫助別人,勸化別人也信,...

一直起煩惱又一直放下,這樣有機會突破嗎

問: 我現在在修學上好像遇到了一個瓶頸,我們現在一直...

呂洞賓成道前的十次考試

一,洞賓自外遠歸,忽見家人皆病死,洞賓心無悔恨,但...

信願具足者,則萬修萬人去

如來知諸眾生唯仗自力了脫之難,故於一切法門之外,特...

不要跟著感受走

在我們生命當中最麻煩的就是感受的問題,感受問題。那...

聖嚴法師《積極的人生》

一個人如果沒有努力的目標,的確很容易就喪失生命的原...

怎麼才是清淨的佈施

云何菩薩其施清淨?若諸菩薩殟波陀慳。 前面是講廣大,...

【東林畫傳】淨土高賢劉遺民

一、楚王后裔 棄官歸隱 劉遺民是東晉時期,廬山東林寺...

慧律法師《佛陀的格言4》

各位尊敬的大法師、慈悲的居士們,還有發大心來護持正...

【佛教詞典】五髻冠

作成五髻形之寶冠,乃密教用來表示五種智之寶冠。大日...

【佛教詞典】眼目異名

指眼與目名稱雖異,實質上為同一物。即名異實同之意。...

【視頻】西方三聖-西方極樂世界的引路者

西方三聖-西方極樂世界的引路者

【視頻】仁清法師《學佛疑難答辯》

仁清法師《學佛疑難答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