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無分別智要如何修

淨界法師  2017/07/30  大字體  護眼色

無分別智要如何修

我們來看窺基大師是怎麼說的。他說無分別智怎麼修呢?從聞思修所成的這種妙慧——無分別智,它有三個次第:

第一個,聞所成慧。佛教的修行都要有傳承,你不能夠說你閉著眼睛就自己想出一套方法來修止觀,不可以的,你要聽聞佛陀的教法。佛陀雖然離開我們人世間了,但是他臨走之前,把他心中所覺悟的道都放在文字裡面流傳後世。所以,我們「欲知山上路,須問過來人」。我們一定要如實地學佛菩薩的教法,從教法當中建立一種正知見,知道什麼是輪迴的根本,什麼是解脫的根本。其實這兩個根本都在你一念心當中,你不要向外追求,問題不在別人,是你自己出差錯了。你自己動,「仁者心動」,你動攀緣心了,你不能怪人家去刺激你。相狀永遠沒有錯,依他起性沒有錯,是你自己「仁者心動」。所以,我們必須要從聽聞當中,知道我們的地雷在哪裡,寶藏在哪裡。

第二個,思慧。聞慧只是一個理解,到了思慧以後,它變成一種勝解,因為你開始去如理思惟了。這個時候的勝解,它會產生調伏力跟引導力了。它會對你的遍計執——心中的執取產生調伏,對你內心的這種好的圓成實的功德——空性的功德、放下的功德,慢慢產生引導。所以,這個思慧就有調伏、引導的力量。前面的聞慧只是一個正見,思慧就轉成一種正念。

第三個,修慧。到修慧它是正念跟正定,引生到正定。有禪定了,就能夠在定中斷惑證真,轉凡成聖了。

所以,它這個無分別智有三個次第:聞所成慧、思所成慧、修所成慧。這三種智慧都是不可思議的無漏智慧。

那麼,這種智慧怎麼觀察呢?觀察從因緣所生的這種色心諸法的假相,有三個性:

第一,依他起性。「似空華相,誑惑愚夫,名依他起。」依他起性指純粹從業力所變現的人事的相狀,就好像虛空中的花。虛空中本來沒有花,只是因為我們眼睛有毛病有業力,就把花變現出來了。但這個虛空的花表示什麼?它不會持久,它剎那剎那生滅。虛空中的花,就是我們生命當中暫時存在的這些因緣所生的假名、假相、假用。你的業力在釋放時,它可能現出一個美麗莊嚴的花,也可能變成一個丑陋暗淡的花。這個花就在你的內心——虛空的清淨心當中變來變去,這個都沒有錯。

第二,遍計執性。我們看第二個,問題出在第二個。愚癡的凡夫認為這個虛空夢幻的花是真實的,認為是有所得的,就去攀緣它了。攀緣的結果就產生執著了,就好像說你把它當作一種真實的花,叫遍計執。其實這個體性跟相狀都是畢竟空的。我們在觀察花時,就忘了虛空這件事情,只看到花,哦,這個花是不錯啊!當然,我們的執著不是全盤的執著,你對某些花產生執著。就是你從小到大不可能對所有的影像都執著,但是你有時候會留下一些影像——讓你在心中數數地現行,讓你揮之不去。這個影像你就得小心,你抓著不放一定有原因,就是你的心已經住在上面了。

諸位!影像是沒有力量的。所以《楞嚴經》一再強調顛倒妄想為什麼有力量呢?因為你給它力量。有人問佛陀說:「既然是妄想,那它為什麼牽引我去輪迴呢?」佛陀說:「妄想沒有力量,但是你的心靈賜給它力量。因為你執著它,所以你賜給它力量。你把生命的主宰權交給它,是你自己把主宰權交出來的。你本來是自在的,本來沒有輪迴,是你自己要去招感輪迴。」

所以,我們要知道一個問題,輪迴是我們自己去攀緣招感而來的,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所以,「沒有輪迴」才是正常。當你對這個影像產生執著時,你的生命就多了一種輪迴的力量,叫遍計所執性。這個地方一定帶有影像,也帶有你的感覺在裡面。這個影像一定是有特殊的感覺去觸動你的內心。這個感覺可能是痛苦的,極度的痛苦;也可能極度的快樂,讓你不肯放下這個影像。這個叫遍計執。

第三,圓成實性。那怎麼辦呢?佛陀的無分別智,就必須破壞這個執著。在依他起上,我們觀察我法本空。就是說,你要告訴自己,你抓這個影像對你一點好處都沒有。這個影像本來是個假相,你為了執著這個影像,付出了輪迴的代價,你每一次的受生都必須受老病死的折磨。也就是說,當我們執著這個影像時,就無法看到生命的真相了,因為我們老是被心中的恨跟愛來主導。我們為了讓這個愛的影像、恨的影像能夠有相續的結果,一次一次地付出輪迴的代價。你每一次的投胎都遭遇了慘痛的經歷。所以,你只要把這個影像放下就好,因為它本來就沒有力量,是你給它力量的。所以,我法本空。你觀二空,就把虛空的本質找回來。只要你把花給放掉,這個花自己會消失掉。

所以,無分別智的意思是說,你不需要把這些影像破壞掉,你把它放掉,它自己會消失掉,因為它本來就是生滅相。所以,在修空觀時,我們要記住很重要的一句話,叫「離相清淨」。諸位!不要對相產生破壞,否則以後你會後悔。所以,無分別智破壞的是什麼?是你的執取。因為這個相狀以後還非常好用。後面會講到,你修菩提心時,回入娑婆時,你還得要借這些順逆的相狀,叫作「順逆皆方便」。也就是說,你後半段行菩薩道時,你還得借這個相狀來成就你的功德莊嚴。當然,我們現在從離開輪迴的角度,這個相狀你不能碰它,現在不是你碰相狀的時候,你沒這個本事。

佛法的意思是先離相清淨,再借相修心。現在你只要做一件事情就可以了:把你心中經常執著的影像放掉,觀察這個影像本來就是生滅的。你抓這個影像對你沒有好處——你累積了輪迴的力量,這個遍計執就是輪迴的根本。你放下影像以後,你的心就恢復到原來的清淨了。這個清淨心是什麼?就是圓成實性,一種解脫的功德。這個就是我們對「三性」的觀察。

這三個概念大家建立起來了:我們破的是遍計執,要成就的是圓成實。整個破遍計執、成就圓成實,都是在依他起的相狀中來修行,都是從相狀的執著到放下。前面講到觀念,後面講實際的操作。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推薦】12個經典禪意故事

【一】 禪師問:你覺得是一粒金子好,還是一堆爛泥好呢...

慧律法師:大騙子與小騙子

有一個老和尚住在山上茅篷,修行修了二十幾年。 有一...

如何判斷內心是善業強,還是罪業強

以下二三四五,就各別各別說明業果各別的相貌。 我們看...

李連傑與聖嚴法師座談記實

當揚名國際的影星,遇上宗教界知名法師,他們會碰撞出...

淨界法師:八識規矩頌

前面的《百法明門論》,它是廣泛地探討一切法的別相跟...

於一切相中,無所作意,無所分別,斷分別故

由於現前現住安立一切相中,無所作意,無所分別,斷分...

坦蕩面對挫折,從容迎接失敗

從記事開始。我們便在得意與失意之間生活。 求學時,...

值得珍藏一輩子的話

人生路漫長而短暫,只有懂得人生活著的意義才可留駐生...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上品中生

【經文】 上品中生者,不必受持讀誦方等經典。善解義趣...

念哪一尊菩薩好呢?

有人問:我念這尊菩薩好呢,還是念那尊菩薩好呢?告訴...

男女眾應分清楚,保持距離,以免障道

現代男女眾出家,散亂心較多,我們道心要堅固,不是拿...

平常起煩惱忘了佛號,臨終也自然會忘了

我們剛開始建立佛號時,是在沒有煩惱時建立佛號,你不...

帶著前世記憶的一品高官

清朝初年有一位記得前世經歷,深受順治、康熙皇帝賞識...

怎樣對待學佛人之間的是非

問: 應怎樣對待學佛人之間的是非、迷惑?如何搞好團結...

紅豆的營養

吃了半輩子紅豆,你知道紅豆都有啥營養嗎?有人用紅豆...

真正的大道不需要任何神通與炫奇

有一次,南泉普願禪師偶然到達一個村莊,不料見到莊主...

宣化上人:信願行三資糧

信、願、行,這是修行淨土法門的三資糧。什麼叫資糧呢...

為什麼很多地方都會鬧鬼

問: 很多人都在問:為什麼很多地方都會鬧鬼。 方海權...

人生可以隨時開始

一個部落首領的兒子在父親去世後承擔起了領導部落的任...

【推薦】李木源居士的故事--癌細胞變功德林

在這裡我們要介紹一件真人真事。這是一位新加坡華僑李...

憶佛念佛,自得心開

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

修十大願王為何能往生極樂世界

我此普賢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普願沉溺諸眾生,速...

【佛教詞典】文益

(885~958)五代僧。餘杭(浙江餘杭)人,俗姓魯。七...

【佛教詞典】四聖種

(一)梵語 catvāra ārya-vaj?āh,巴利語 cattāro a...

【視頻】大安法師《淫業決疑論》

大安法師《淫業決疑論》

【視頻】目犍連傳奇

目犍連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