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人生雖苦,但也是積集資糧的好地方

淨界法師  2017/12/15  大字體  護眼色

人生雖苦,但也是積集資糧的好地方

業感緣起的思想,除了建立人生積極斷惡修善的價值之外,另外還建立一種趨向涅槃的價值。當開始趨向涅槃的價值時,已經不是人天乘了,而是二乘了。

二乘人觀察人生時發覺:雖然表面的快樂會讓你一時榮耀,但是付出的代價太大,最後的盤算認為人生得不償失。你努力地積集資糧,創造了快樂,結果在享受快樂時卻不得安穩,又啟動你的慾望,結果造罪,第三生又痛苦。他想一想:人生苦多樂少,不成比例,付出太多,但是享受太少。

所以,二乘人對人生的觀察,認為人生只有一條出路,就是放棄、離開。就是人生要得到究竟的快樂,只有一條路,就是離開三界,這是人生唯一的出路。所以,他必須想辦法把業力所創造的人生開始區隔、遠離。

他必須在心中建立一套思考模式,想辦法讓生死業力在生命當中消失掉。因為業力是因,不想有生命的結果,就不能夠有生命的業力。

那麼怎麼才能夠讓生命當中善惡有漏的業力消失掉呢?佛陀提出兩個方法:一個是漸教,就是次第的;一個是頓教,就是直接的。

我們看次第的。

藏教人整個的觀法,就是觀這四句偈:「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他認為諸行——就是我們的身心世界,不管是快樂、痛苦,都有一個本質,就是無常敗壞。所以,無常就是痛苦,因為你不安穩,所有的快樂都必須要讓你覺得安穩才對。你想想看,假如一個人沒有安全感,今天晚上睡在床上,不知道明天的快樂還在不在,這個能叫快樂嗎?一個房子蓋得很漂亮,結果在地震帶,你整天提心吊膽,不知道明天的快樂還在不在,這能叫快樂嗎?所以,這種帶有憂慮的快樂,在二乘人來看,不是真正的快樂,是生滅法,是有過失的,他認為這種快樂不是我要的。

那怎麼辦呢?「生滅滅已,寂滅為樂」,他必須把生滅的攀緣心調伏,然後寂滅的快樂才會出現。注意這段話!你要了解藏教的思考模式,這句話很關鍵:「生滅滅已,寂滅為樂」,漢賊不兩立。在藏教的觀念裡面,人生只有兩個選擇:選擇人生,你就失去了涅槃;追求涅槃,你就必須放棄人生。在藏教裡面沒有所謂的「猶如蓮花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沒有這個概念。他認為人生只有兩種選擇而已。你要麼投入人生的生死因緣,努力地積集資糧;要麼就整個放棄,內心不動,生出離心,追求出世的涅槃,追求那種寂靜安穩的快樂。

我們舉一個例子就可以知道二乘人的心態,什麼叫「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佛陀的大弟子,有一個叫憍梵波提尊者,這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憍梵波提翻成中文叫做牛呞尊者,就是說,這個尊者很有善根,但是他生命的果報有一個小小的缺陷,講話跟吃東西時就像牛在吃草,那個嘴巴會去磨牙齒。因為他過去有口業,譭謗三寶,雖然懺悔,但還是有這個餘報,所以他的嘴巴就長得不莊嚴。

但是在他成就阿羅漢以後,佛陀說:「你長這個樣子,人家看到你會譏嫌你,譭謗你,會讓眾生造口業,你又是阿羅漢,那怎麼辦呢?」佛陀說:「那你乾脆到天上去好了,到欲界天去受供。」因禍得福,他到天上去之後,天人都有神通,一看就知道這是個聖人,所以不敢輕慢他。

等到釋迦牟尼佛滅度以後,迦葉尊者就開始要結集佛陀一代時教了。憍梵波提畢竟在因地時親近過佛陀一段時間,也聽過佛陀的一些開示,他在結集當中也有一些價值。所以迦葉尊者就派一位阿羅漢到天上去請憍梵波提下來,說:「我們現在要做結集了,請您老人家下來幫幫忙。」

憍梵波提講了一個偈頌。他說:「憍梵波提稽首禮,妙眾第一大德僧,如來滅後我隨去,如大象去象子隨。」他說:「你們結集我非常讚歎,但是我現在的心情,不想下去了。」阿羅漢的聖人,成就阿羅漢以後,成就無生以後,他的住世,很多人是看佛陀的面子,因為佛陀還在,所以還有一點住世的價值。因為他們把三界看成是「觀三界如牢獄,視生死如冤家」,認為人生毫無意義。既然佛陀滅度了,那就真的是完全沒有意義了,所以我也不想下去結集了。你回去告訴迦葉尊者,我也要入滅了。

諸位!從大乘的思想來思考,不住生死,不住涅槃。人生雖然有痛苦,但也是一個很好的積集資糧的地方。你想,你在百千萬劫中才遇到一個經典的結集,如果以大乘的角度來看,這是一個積集廣大資糧的機會,但是二乘人不這樣想。他認為「生滅滅已,寂滅為樂」。所有的生滅法,包括善法,包括惡法,都沒有價值,都應該放棄,只有那種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寂靜是唯一殊勝的快樂。

所以,從這個例子就可以知道,阿羅漢聖人是怎麼看人生的。當然這個空觀的契入是從「無常故苦,苦即無我,無我即空」調伏對三界的攀緣。所以在攀緣心一調伏時,他的生死業力就脫落。這個是藏教的觀法。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談「苦」

許多人不了解佛教,認為佛教太重言苦,把人生說得苦不...

對來生的輪迴有所期待,該怎麼辦

如果我現在已經養成一種對來生有所期待,怎麼辦?那我...

為什麼真正「傷害」我們的不是外境

這個地方值得我們注意的,就是處所跟內心的互動。環境...

臨終前身體四大的變化

說到人的死亡,其實人天天隨時在死,不只一年一月的衰...

心中有春天,所見所聞無不是春意盎然

筆者有一位從事社工的學生,最近生活得非常充實。原來...

【推薦】品茶

一位屢遭失意的年輕人千里迢迢來到普陀山普濟寺,慕名...

人生是苦

生活在這個世界的人們,無論你身處何時、何地,也無論...

有痛苦生命才有意義

生活中不可能存在永遠完美的東西,就像你認為自己已經...

【大藏經】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天台止觀有四本:一曰《圓頓止觀》,大師於荊州玉泉寺...

【大藏經】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訶羅譯 如是我...

【大藏經】妙法蓮華經

妙法蓮華經弘傳序(唐終南山釋道宣述) 妙法蓮華經者...

【大藏經】【註音版】大佛頂首楞嚴咒

大佛頂首楞嚴咒...

怎樣念佛才更有效果

一、高聲念:聲音洪大,把全身之精力,都貫注在一句佛...

不要擾亂眾生得度的因緣

隨緣度化:我滅度後,敕諸菩薩及阿羅漢,應身生彼末法...

念佛之前的心態準備

在《印光大師文鈔》講到一個事,他說有一個年輕人,這...

弘一大師《泉州開元慈兒院講錄》

我到閩南,已有十年,來到貴院,也有好幾回,一回到院...

懷孕媽媽的胎教之法

歷來古今賢聖之人,都是由於父母之善教而得成功。而父...

突破障礙,超越自我,舞出生命

引生修學的動力,就是所謂的精進。有些人剛開始學佛是...

修行為何要降伏憎愛二心

是故當知!有愛我者,我與隨順;非隨順者,便生憎怨。...

樂善好施的長者

有位長者不但家財萬貫,心地也很善良;他覺得與其只有...

用功人有兩種難易

用功人有兩種難易:(一)初用功的難易,(二)老用功...

佛教的社會責任與社會價值的探討

佛教從它誕生起就給人一種超然於世的感覺好像它只以解...

只要沾了佛法邊,將來一定成佛

一切眾生的卑鄙、低劣,人心的內部極卑鄙、極低劣的心...

有感於素食坐月子

談起婦女生小孩坐月子,總說是要如何如何滋補,滋補的...

怎樣才能求生淨土

淨土宗有三經一論:曰《無量壽經》、曰《觀無量壽佛經...

太虛大師:三種般若

般若古讀波那,義雖可翻,但難恰當,故存其梵語而用音...

【推薦】微笑地面對人生中痛苦和考驗

這是一位冒著生命危險,來參加齋戒學會的老菩薩的故事...

阿賴耶識有漏種子的分類

影響種性的這些種子,種類是什麼?什麼東西會影響我們...

【佛教詞典】二種輪身

謂二種佛菩薩之身。即正法輪身與教令輪身。以其具有摧...

【佛教詞典】華嚴朝

佛陀成道最初三七日中說華嚴經,臨滅度時一日一夜中說...

【視頻】2017年高僧大德的新年祝福

2017年高僧大德的新年祝福

【視頻】青原山淨居寺

青原山淨居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