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遇到逆境你會用哪種思想去面對

淨界法師  2016/05/17  大字體  護眼色

遇到逆境你會用哪種思想去面對

這個思想,剛開始比較不堅固叫思想,當這個思想堅固了就叫知見。這就是我們修習大乘止觀,或者講修習唯識止觀,它智慧自體生起的因緣。這個地方主要的宗旨是說:一個人的生命,有人過得很痛苦,有的人過得很快樂,的確有差別。當然這個快樂跟痛苦都不是自然產生的,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業力行為有差別。為什麼會有不同的行為呢?因為你有不同的思想。所以這個思想是我們整個生命非常重要的主導者。你有這種思想,你就會有這種命運。

我們舉一個淺的例子,我們每一個人在修行的過程當中,都會遇到逆境,沒有一個人沒有逆境。遇到逆境,我們基本上有二種不同的思想:有一種人遇到逆境,一味地逃避放棄;另外一種人遇到逆境,是我一定要克服它,把它當作所緣境,安忍不動,一定要把逆境克服。這二種思想,會創造二種不同的命運出現。如果你是第一種人,遇到逆境就想逃避,我敢保證你回顧過去的生命,你很多事情都是半途而廢,很多事情你都有希望成功,但是你都沒有成功。為什麼?因為你對逆境產生錯誤的思想,你認為對付逆境最好的方法是逃避。我在這個道埸住,住了一年、二年、三年,遇到逆境我不住了。不住,到另外一個地方去,但是問題是你那個思想還在,到另外一個地方去,逆境出現,你又不住了。

修行一個法門,你遇到障礙,這個法門你就不修了。回顧你無量的生命,你的生命都是片斷的,破碎的生命,沒有一個功德是圓滿的。你要是不扭轉你的思想,你的生命就是歷史不斷地重演。所以你說:「誒!這個人為什麼他能夠成功,成就那麼大的功德?」那就是因為有好的思想。所以這個地方,你會發覺:改造生命的根源,就是先扭轉你錯誤的思想。我們說懺悔,「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你不改造思想,你只是把這個行為壓住,你的思想還在,遇境逢緣,照樣去造業,照樣。

所以,止觀就是在扭轉你錯誤的思想。講一個比較實際的例子,比如說:有一個小孩子,他很喜歡吃蜂蜜。小孩子喜歡追求安樂,喜歡甜蜜這是可以理解;但是他總是認為,最好的蜂蜜在廚房,尤其是刀上的蜂蜜。他看到刀上的蜂蜜,就去舔刀上的蜂蜜,但是他不知道為什麼每次吃完蜂蜜以候,滿嘴都是傷痕。

他以為要吃蜂蜜,就一定要付出這種代價。他的思想,時間久了就變成知見,他一想到吃蜂蜜就跑到廚房去,把那刀子的蜂蜜拿來舔一舔,結果又是滿嘴的傷。當然,他的思想不改變,行為也就不能改變,命運也就不能改變。直到有一天,有一個菩薩大人出現,他說:「你想吃蜂蜜是可以理解的,為什麼客廳的蜂蜜你不吃,客廳的蜂蜜沒有刀,你一定要跑到廚房去吃蜂蜜?」「誒,對喔!其實我有另外一個選擇,我到客廳裡面去吃那個瓶中的蜂蜜,沒有過失。」

好,他改變他的思想,開始放棄廚房刀上的蜂蜜,追求客廳的蜂蜜。他的思想一改變,生命就開始改變。就是我們追求安樂,不一定要追求五欲的安樂,我們要追求聖道沒有過失的安樂。

所以,其實我們很多的思想,都是從學習佛法開始導正,也就是說其實你的命運,就在導正思想當中已經產生扭轉。這個地方我們會問:「你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思想?」二種因緣:第一個是多聞熏習;第二個是如理作意。第一個,你接受了這個教法的熏習;第二個,你根據這個教法不斷的思惟,產生堅定的理解,由理解產生思想跟知見:這個就是我們修習大乘止觀的智慧的自體。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面對逆境如何做到處之泰然

面對同樣的境界時,不同人會有截然不同的處理方式,區...

附體這種東西,趕緊念佛把他送走

這個要注意了,自己一定要有正念。不能讓其他的東西附...

修六念法門,把念頭安住於正見

我們講念佛、念法、念僧,我們是念自、念私、念怨。念...

人做事,不要讓事做人

人從愛慾生憂,從憂生怖。若離於愛,何憂何怖?這也是...

傻子的處世哲學

有一則笑話,說一個傻子意外得到一斤羊肉和做爆羊肉的...

定不定業對淨土宗的往生有什麼啟示

定業就是說,這個業的結構非常堅固,它有主動得果報的...

動一個念頭,也如發射一份電波出去

一念之力 我們的心念,決定言語看不慣某人時,就會常發...

人們應該怎樣面對挫折

信念是人心靈的一種資產,你擁有了這種信念的資產之後...

為什麼真正「傷害」我們的不是外境

這個地方值得我們注意的,就是處所跟內心的互動。環境...

【推薦】美好的飲食跑到嘴巴裡為何變猛火

當我們的舌根去接觸這美好滋味的時候,那甜美的滋味其...

省庵大師:四念處頌

四念處頌(並敘) 佛垂涅槃,囑諸比丘,依四念處住,如...

福報是從眾生身上得來的

有的人會說。我很窮,根本沒東西布施,你就布施微笑吧...

培養第二念的覺悟

我們一生當中你的造善造惡,就是第六意識決定了。當它...

戒除憍慢

經文:汝等比丘,若有人來,節節支解,當自攝心,無令...

念佛要怎樣念才最理想

問: 請問念佛要怎樣念最理想?是否要觀想念佛?要如...

星雲大師《佛光菜根譚之人和篇》

節省可以醫貧,滿足可以醫貪 恬淡可以醫躁,寬厚可以...

若有病苦纏身者,當持念藥師咒

藥師咒是《佛教念誦集》中十小咒之一,來自《藥師琉璃...

靜藹法師示身不淨往生西方

靜藹。俗姓鄭,河南滎陽人,少年時到寺院遊玩,看到描...

向菩薩求財不靈驗的原因

觀音菩薩有求必應,求財得財,求子得子,可有時為什麼...

憶念眾生如子想

往昔,無畏王如來滅度之後,在正法時代有一位聰明慧黠...

念東林佛號起妄念昏沉如何對治

問: 在念東林佛號時由於每兩句佛號之間的停頓時間較...

天乘十善業之意業

我們看第三個意業。前面是身口,身口當然是共於五戒的...

【佛教詞典】自性差別

【自性差別】 p0598   瑜伽八十一卷十四頁云:此中自...

【佛教詞典】祖庭鉗錘錄

凡二卷。明代僧費隱通容著。收於卍續藏第一一四冊。編...

【視頻】聖嚴法師《死後能帶走什麼》

聖嚴法師《死後能帶走什麼》

【視頻】淨界法師《攀緣心的過失》

淨界法師《攀緣心的過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