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一天至少要有1小時獨處空閑

淨界法師  2016/10/08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一天至少要有1小時獨處空閑

《廣論》云:「住所緣境心不散亂,善心一境性。」

這個部分,止的體性,請大家看附表第三,止觀體性。

前面的佈施、持戒、忍辱這三個法門,都是在散亂心的階段,但是進入止跟觀以後,你就是一種非常明瞭寂靜的狀態了,這個是在佛堂的一種靜中的修學了。

首先我們看這個止。止有兩個說明,先看簡單的說明。

什麼叫作「止」呢?「以善緣心,心一境性,諸三摩地悉皆攝為奢摩他品。」奢摩他就是「止」。這段的開示有兩個重點:第一個,講因地;第二個,講果地。

先看因地。因地有兩個重點:第一個,心一境性;第二個,以善緣心。

我們先看第一個,心一境性。這個止,它必須要讓內心安住在一個單一的所緣境上。也就是說,我們的心本來是攀緣的,像猴子一樣,抓一個樹枝,然後又攀緣另外一個樹枝,抓到一個放掉一個。在修止的過程當中,你要選擇一個所緣境,比方說念佛,你要選擇音聲為所緣境,要強迫自己,不能念要他念,不能專要他專。第一念是佛號,第二念也是佛號,第三念也是佛號,你必須強迫你的心是單一地、相續地安住在一個所緣境上,這個就是修止的因地。

第二個,以善緣心。這種專注的狀態必須跟無貪、無瞋、無癡的心相應。也就是說,如果你今天是在造惡,在做殺盜淫妄的事情,你很專心,那這個不能構成止,因為你這個造惡的過程是煩惱的心,是躁動的。所以,它必須是兩個條件:第一個是專注的;第二個是善良的。那麼這兩種心結合以後,就構成止的因地。

它的果地功德是什麼呢?「諸三摩地」,它所成就種種的三昧,念佛三昧、首楞嚴王三昧、法華三昧。這種因為「心一境性」、「以善緣心」的三昧,都是屬於「止」的因果,這是個簡單地解釋。

我們把這個解釋透過《解深密經》講得詳細一點。我們看第二個解釋,什麼叫「止」。請合掌,我們把它念一遍。

獨處空閑,作意思惟,復即於此能思惟心,內心相續作意思惟,如是正行多安住故,起身輕安及心輕安,是名奢摩他。

這個地方也是分成因跟果。我們先看因地。這個因地的修學有三個重點。先看第一個,獨處空閑。一個菩薩,如果你要進步,你一天要有一段時間自己靜一靜。你不能整天在外面跑,你在外面跑到最後,你就變成好人,不是道人,因為你的善根就跑沒了。除非你是法身菩薩乘願再來,你不用做功課,你不用充電,否則你最好是要有一點充電。

所以,這裡的意思就是,你一天至少要有一個小時獨處空閑,暫時把手機關掉,把房門關掉,好好地把佛教的止觀修學一下。我們的能量是生滅法,沒有證得法身之前,我們的功德不是永恆的,你有修它才有,然後你慢慢慢慢把它釋放沒了,你還要再去充電。所以你每一天一定要有一段時間獨處空閑,暫時地息諸緣務,好好地面對你內心的自己,這是第一件事情。

第二個,作意思惟。修止一定有一個所緣境,因為它是心一境性。如果你這段時間是念佛,那佛號就是你的所緣境;如果你持咒,咒語就是你的所緣境。你必須強迫你的心在一個所緣境裡面專心的安住。

第三個,是這種「能思惟心,相續作意思惟」,你要一次又一次地思惟。所以修止的人,他必須很有耐性,跑掉了,沒事,再拉回來;跑掉了,再拉回來。你不斷地就是念佛,聽自己的聲音。發覺打妄想以後,趕快把心又重新恢復到佛號。你要不斷地相續作意思惟。

「如是正行多安住故」,你不斷地努力,慢慢慢慢你的心就從一種少分的安住變成多分的安住,套一句專有名詞叫作「功夫成片」。我們的心態是可以調整的,你不斷地強迫自己,不能念要他念!不能專要他專!「多安住故」,這個時候你的因地就圓滿了。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修行這條路沒人能夠代替我們走

印度北方有一個叫做舍衛城的都市,佛陀有一個供大眾內...

【推薦】聖嚴法師《覺察自己的偏聽偏執》

如果不能覺察自己的偏執,就會被自己的好惡所蒙蔽;...

淨界法師:楞嚴經修學法要

《楞嚴經》在大乘佛教當中,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法門,...

如何判斷修行有沒有進步

蕅益大師在《靈峰宗論》上說:世情淡一分,佛法自有一...

宣化上人:要真真實實去修行

能說我有境界,聽到虛空中有人在說話。那簡直是著魔,...

用數息觀來念佛

佛開示我們一種方便,叫出入息觀。出入息觀就是觀出入...

【推薦】念佛法門的專修與雜修

我們看蕅益大師的傳記剛好是第十九願的印證,你看蕅益...

念念不忘,心心不懈,即此便是修行之要

身為大患之本,眾苦所聚,六道生死,先要識此生死苦因...

【大藏經】佛說療痔病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王捨大城竹林園中,與大苾芻...

【大藏經】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

【大藏經】大乘起信論

大乘起信論序 揚州僧智愷作 夫起信論者,乃是至極大乘...

【大藏經】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

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漢傳版): 那(na...

知行合一最實際

有幾位學生,見了我說道:師父,我們急切地希望學得快...

本煥老和尚:未成佛道,先結人緣

103歲的本煥長老豪言要活到120歲 我還是個小和尚 晨曦...

「認錯」是處世最珍貴的寶物

我現在講個笑話給諸位聽,其實這是真事實,也是教你們...

念佛是人人本分的事,也是人人本能的事

修淨土法門,唯一的行持,就是誠心念佛。如果有人要問...

不去計較缺點

有一天,徒弟問禪師道:世上真有完人嗎? 禪師笑而不...

中國人的四大傳統智慧

1、大道至簡 大道理是極其簡單的,簡單到一兩句話就能...

不孝的人都很窮困

百善孝為先 我認識一位學佛醫生,在臨床幹了一輩子,剛...

智者大師:觀無量壽佛經疏妙宗鈔

觀無量壽佛經疏妙宗鈔 天台智者大師 說 宋四明沙門知禮...

救度惡人的藥師七佛

在這個世界上,有一種人是最可憐的人,這種人就是惡人...

為善勿貴人知

示陳定耑曰:小人之為惡也,唯恐人知。君子之為善也,...

痛苦的果報,都是由錯誤的思想產生的

在依他起性當中,依他所執的遍計執是沒有的。這個地方...

修行不是為了了生脫死,你還談什麼呢

現在我們修行為什麼很難成就?煩惱重,一念佛就昏沉,...

蕅益大師《淨土偈》六十首

博山禪師拈淨土偈,每雲淨心即是西方土,蓋以因攝果也...

宗舜法師:佛教相信2012會到來嗎

鳳凰網: 剛才宗舜法師也解釋了在從佛教當中如何來去...

用施無望報的心去佈施

佈施是佛教六度之一,也是佛教信徒積功累德的最好方式...

何事勸人生彼國,只緣此土道難成

為什麼只是勸眾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歷代祖師大德有智...

【佛教詞典】提婆五逆

(故事)法華文句八下曰:誘拐五百比丘,而破和合僧(...

【佛教詞典】菩薩戒

大乘菩薩所受持之戒律。又作大乘戒、佛性戒、方等戒、...

【視頻】2019中國佛教講經交流會之如何依教修學

2019中國佛教講經交流會之如何依教修學

【視頻】聖嚴法師《洞見慾望的智慧》

聖嚴法師《洞見慾望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