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我們如何消滅心中的顛倒

淨界法師  2015/12/25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我們如何消滅心中的顛倒

前文我們講到智慧的觀照。生命本身並沒有什麼錯誤,生命的本質就是把我們過去的業力,將它如實地表現出來。你過去是一種善業的力量,它顯現一種安樂的果報;如果你過去是罪業的力量,它就顯現痛苦的果報,所以因緣果報本身並沒有什麼對錯。問題是我們對它堅固地執取,而產生了顛倒,問題出在這個地方。所以,要反省的不是生命的本身,而是我們內在的智慧不足。因為生命沒有錯,身為一個生命,它就是如實地把你的善業、惡業轉成一個五陰身心。大海就是不斷地創造水泡,水泡本身沒有錯,問題是我們在整個過程當中產生了執取,這種顛倒是很可怕的。

我們怎麼去消滅我們心中的顛倒呢?

我們應該把人生分成兩部份來觀察:首先它是變化的,我們現前的「五陰身心」,這個相狀是變化的。但是在變化當中,它是不會斷滅的,你死了以後,它又會創造另外一個新的生命。因為在我們內心的深處,有一個能夠明瞭分別的覺性,這一部分是不會斷的、不會變化的,這就是我們整個人生的依止處,也是我們修學佛法的依止處;那個清淨本然、週遍法界,一念靈靈覺覺的覺性,是不會變化的。

佛陀把我們的五陰身心比喻作客人,是暫時來寄居的,我們的清淨本性是主人。所以我們看人生,你要把自己當成一個過客,這才是正確的態度,客人是不可能久住的!

過去有一個國王,他在享受五欲快樂的時候,他內心還是覺得很空虛、很痛苦。他希望追求一個真理,後來他到深山找到一個修行人,問他:「可不可以告訴我一句話,能使我正確地觀察人生的真理,來解脫我的痛苦?」那位修行人講一句話說:「一切,都會過去的!」國王聽了之後,他真實地了解:如果我們對眼前的因緣太過執取,對於得失太過執取,我們的心將不斷地妄動,經常處於妄動中。所以你應該知道:不要隨著相狀而轉,要安住在你一念不生不滅的本性。我們一定要做到所謂的「空假中」三觀。

一、以「空觀」來照了我們心性的本體。

二、以「假觀」務實地去面對人生,在因緣當中找到你定位──你該做什麼,你就做什麼──借假修真。你要告訴你自己,人生只是一個客人。你平常就養成這種心態,你臨命終的時候才能很灑脫地放下。

講實在話,你平常對五陰身心執取得緊緊的,你臨命終肯定是放不下,因為這是一種習慣。所以,放下身心世界,你平常就要注意了,不是等到臨命終的時候才放下。

我們如何消滅心中的顛倒

(看圖) 中間空白的地方,是我們眾生的心性,是我們整個修學的依止處,以不生滅心而住,你決定不能住在五陰身心。但是在整個心性當中,我們過去的業力,它會創造外環五層的色受想行識,這是我們暫時的「五陰身心」,這個是變化的,這一部分你就不能太執著,因為它總有一天會消失,它只是一個水泡。

我們不是把功德創造出來而已,你的功德是不是堅固,那跟你的智慧有關係。我們舉孔夫子一個例子說明:

孔夫子有一天帶著他的弟子,遊行在陳、蔡之間有一個叫匡地的地方。結果被一個軍隊圍住了,因為孔夫子跟陽貨長得很像,所以大家把他當作陽貨。軍隊已經把孔夫子跟他的弟子團團圍住,非常危險。但是孔夫子就坐在地上絃歌不斷,他照樣彈他的琴,他心不隨境轉。子路就很緊張跑去跟他的老師說:「夫子!這是什麼時候,您老人家還在彈琴啊!」孔夫子說:「來來來,你坐下,吾語汝道。」我跟你講個道理,孔夫子說:「我一生‘諱窮久矣。’」我一直在躲避貧窮,但是我還是躲不了貧窮,我一生不得志;「我一生求通久矣」,我追求通達也很久了,也一樣沒辦法成就做官的機會。

孔夫子他一生的官運不是很好,反而他的弟子們表現得比較好,但是孔夫子能夠真實地看破。他說:「我自知天命如此,上天要毀滅我的話,我緊張也沒用,上天要把我保存下來,我也不需要緊張。」所以說:「五十而知天命」,也就是他把人生真正地參透。

參透的意思不是要你否定一切,你該做什麼,還做什麼,但是心態不同。我們常說:「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夕陽不是昨天的夕陽。所以我們應該要用出世的精神,去做入世的工作。而這種出世的精神,正是一種智慧的觀照,一種「空假中」三觀的智慧。

我們不能夠站在生命的角度來看生命,這是很危險的,你要跳脫到佛性的角度來看生命,你要站在比較高的點。你一天到晚活在你的身心世界,你會搞得很痛苦,因為它變化得很厲害,而它也沒有錯!因為你過去造善業也變化得很厲害,它就是如實地把你的業力顯現出來,它有什麼錯呢?人生沒有錯,而是我們對它過分地執取產生我執、法執,所以心跟著它動,這是不對的。它總有一天會消失,你要有這種心理準備,所以我們要無住。站在無住的角度來生心,你必須要先脫離你五陰身心,站在一個「無眼、耳、鼻、舌、身、意」,站在一個「無色、聲、香、味、觸、法」的角度來念佛,你這句佛號才決定成功。

《楞嚴經》上有講到虛妄的相狀,也講到真實的心性,但是它告訴我們一個結論:真實的心性它在哪裡?就在你虛妄的心之中!我們的內心同時有二個地方,一個是充滿了風雨、充滿波浪的地方;一個是風平浪靜,沒有風雨的地方;看你要站在什麼地方,二個是同時存在的。你一念的妄動,當下就是風雨交加;你一念的迴光返照,當下就是風和日麗。真妄是不二的,就在你一念之間。一個是生起智慧的觀照;一個是心隨境轉、顛顛倒倒。所以我們必須要站在一個「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色受想行識」的角度來念佛。這個地方是可以找到的,你必須跟你的身心世界保持距離,你不能說它干擾你,它只是一個生滅相,因為它是業力所顯現的有為法。我們從「空假中」三種角度去觀察,我們就知道如何跟身心世界保持一種不即不離,你必須不執著它,但也不否定它,是這個態度。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占察輪相對修行有很大的幫助

占察與世間算卦的不同算命的一般不給出家人算,因為修...

修行與世俗的較量

修行與世俗的較量 佛法是心法,起心動念都源於我們對外...

心靈美容

漫步大街小巷到處都是美容店,這美容店的作用的確不小...

聖嚴法師《用慚愧和謙虛來消融自我》

自我成長的最終目的,在於自我消融,如此才能達到智能...

念佛後該如何迴向

念佛迴向,不可偏廢,迴向即信願之發於口者。然迴向祗...

待人處世的「三好四給五和」

三好:說好話、做好事、存好心。 四給:給人信心、給...

雖有多聞若不修行,如人說食終不得飽

過去有一位大富人家的兒子,與許多商人一起入海采寶。...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何含義

原文: 《觀無量壽佛經》云: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作佛...

【大藏經】佛說無量壽經

佛說無量壽經卷上 我聞如是,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

【大藏經】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序 古筠比丘德異撰 妙道虛玄不可思議...

【大藏經】無量義經

無量義經序 蕭齊荊州隱士劉虯作 無量義經者,取其無相...

【大藏經】【註音版】金光明最勝王經

金光明最勝王經...

怎樣為親人修福報呢

世尊,習惡眾生,從纖毫間,便至無量。是諸眾生有如此...

人生在世誰最可靠

今晚我有機會在此與各位宣講佛理,真是高興。現在我要...

佛經中有關職業與財富問題的開示

佛陀認為,一個人要想獲得財富,應當學會一門技藝,作...

迥脫根塵,靈光獨耀

蕅益大師,他在二十五歲時,他有一次在徑山坐禪。坐禪...

若不戒口吃素,這些地獄果報可能有的受

大家誦《地藏經》,講到光目女的母親曾在地獄受極大苦...

定業不可轉,那信佛又有什麼用呢

佛經上講:定業不可轉。你造了業,現在結了果了,不能...

隨緣隨份盡力放生,成就淨土資糧

古往今來,有眾多高僧大德致力於放生事業,昔智者大師...

聖嚴法師《慈悲的智慧》

有許多人跟我談到,他們旅行到貧窮國家時,經常看見滿...

巧媳婦的故事

從前,舍衛國的波斯匿王有一個大臣,名叫梨耆彌,擁有...

他用一根稻草換到了一個莊園

古時候,有一位很想成為富翁的青年,他到處流浪,尋找...

這四個字非常重要,念佛行人應該這樣用心

淨土法門,別無奇特,但要懇切至誠,無不蒙佛接引,帶...

災難的啟示與佛教的無常觀

經云:高必墜,聚必散,合必離,生必死。因一切有為法...

凡有願者,終必能滿

淨土法門,是以信願行三資糧作為往生的條件。這三者是...

為何你要甘受輪迴

激揚生死凡夫,令起欣厭者,以諸眾生沉迷自性,甘受輪...

白色的蟑螂

打開孩子的餅乾盒子,在角落的地方看到一隻蟑螂。 那...

為什麼古來有些祖師能把腿一盤,要走就走要來就來

我們修行的人,首要目的是了生脫死。那麼何謂生死?生...

【佛教詞典】憂獄

(譬喻)憂愁之苦譬如牢獄。智度論十八曰:勝負懷憂喜...

【佛教詞典】現世利益

「當益」之對稱。於現在世受佛、菩薩之恩惠。亦即由祈...

【視頻】宏海法師《正法眼藏之轉輪聖王》

宏海法師《正法眼藏之轉輪聖王》

【視頻】《金剛經》廣行法師念誦

《金剛經》廣行法師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