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外境都是你自己變現,自己去攀緣它的

淨界法師  2016/02/22  大字體  護眼色

外境都是你自己變現,自己去攀緣它的

蕅益大師的《相宗八要》裡面提到:其實我們一念心性是離過絕非,因為它是離一切相。我們的本來面目,它沒有好,也沒有壞,叫清淨。它遠離了生死的雜染相,也遠離了涅槃的清淨相。這就是為什麼它可以生死,也可以涅槃,因為它是什麼相狀都沒有。你可以把它操作成生死流轉,也可以把它操作成涅槃的功德莊嚴。為什麼?因為它沒有相狀,所以它允許你顯現任何相狀。這就是心性,叫離過絕非,所以它一也不可得,何況有八呢?

但是佛陀慈悲,你老是知道一心真如,你就含糊籠統了,讀那些高端的經典《楞嚴》《法華》《華嚴》時,對自己的盲點就搞不清楚。所以唯識學為了讓我們了解自己的問題,根據我們心識的作用,根據有情眾生當中最明顯最重要的開出八識。但是諸位!八識它不是八個自體,不是說你有八個心,不是這個意思。你的心還是只有一個,只是就著它的分工作用,哪一個識負責什麼,從它的作用安立了八個,不是說你一塊心切成八塊,不是這樣,而是把現前一念心識,根據它的作用分成八塊。

當然我們前面一再強調,你必須把心識分成三大類:異熟、思量、了境,這是最好的分類。為什麼要開出八識呢?因為我們從八識的差別作用當中,來觀察緣生性空,悟入一心實相。八識的目的,只是告訴你一個概念:所有的外境都是你自己變現、自己去攀緣它的。我們變現一個人,變現一件事情,這都是第八識的業力變現出來,然後你第六意識再去攀緣它,這是自變自緣。

比方我們講這個花,這個花的本質是什麼?沒有人知道。每一個人看花時,根據你過去的善惡業力,得到你自己的影像。如果你過去生善業強,恭喜你!這個花在你的心中顯出的影像特別美麗莊嚴,所以你看到這個花起大歡喜心;如果你過去生有罪業,你看到這朵花是黯淡丑陋的,看到後非常的痛苦、非常的噁心,那也是你的業變現出來的。所以諸位!所有的人、所有事讓你快樂,其實不是那個人、那個事讓你快樂,是因為你有善業。它只是一個假借的東西,你的善業是假借外在的人事,你自己讓你自己快樂。

萬法唯識的意思就是說,其實沒有真實的外境。當你跟人事接觸時,你的內心出現一個影像。諸位!我們不能攀緣心外的東西。你不能說,我自己攀緣東西,我攀緣外在的東西。這不可能!我們沒有一個人能夠脫離內心的活動,你只能攀緣內心小泡泡裡面的東西。因此,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攀緣自己的內心這個小範圍,你不能超越你的內心世界,去攀緣心外的東西,你做不到,除了佛陀。佛陀「金剛道後異熟空」,佛陀可以看到外在真實的世界。我們沒有成佛之前,我們只能活在自己的妄想,用自己的妄想去攀緣任何的事情;然後自己的妄想變成一個影像,再用你自己的妄想,去攀緣自己的影像。如果你覺得很快樂,不是外境讓你快樂,是你有善業,善業強;如果你很痛苦,也不是外在的人事讓你痛苦,那是你有罪業。

緣生性空就是說,所有的外境都是你的內心變現出來的,沒有例外。從這個地方,我們可以知道無我的道理。其實沒有一個真實不變的東西,都是你的業力變現一個東西出來,然後再牽引你去攀緣它。為什麼我們的生命會不斷地輪迴下去?因為我們一直在攀緣萬法,所以讓業力產生一種相續的力量,這是我們最大的錯誤。

我們不能再去觸動業力了,該是讓業力休息的時候了!所以帶業往生,什麼業可以帶,什麼業不能帶,你最好清楚。如果這個業一再地去刺激它、激發它,這個業你是不能帶的。因為你帶不了,你不是它的對手,它把你帶走。所有的業,必須要斷相續心,透過懺悔、發願,讓這個業沉澱下來,這叫不增長業,這個業你可以帶。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推薦】追求臨終正念,在唯識學有三個重點

那麼臨終的正念,在整個淨土宗的修學者,是所有人努力...

對真理的堅持追求

佛教反對執著,但佛教讚賞對真理的堅持追求。 學佛也...

阿含經故事:時刻不染著

有一次,尊者阿難隨佛陀來到憍薩羅國首都舍衛城游化,...

【推薦】障礙還是考驗?就看你怎麼去想像

唯識學的觀法,它有三個次第,我們簡單講一下: 第一個...

妄想造就了我們的業力

我們因為不悟到自心,所以我們的妄想就造成了我們的業...

我們為什麼一直執著現在

我們知道第八識是不造業的,它只是收集業力,變現果報...

心住在外境,生命就產生了三種障礙

佛教的因緣觀,當它從一種理論的思想轉化成一種實際的...

攀緣善法,本身也是一種輪迴性

大乘佛法的修學,有兩個重點:首先,我們剛開始是成就...

佛教的情感觀

佛的弟子,有出家的有在家的,人是有情眾生,人是有情...

【推薦】嗔心會傷害你的菩提心根本

在我們的菩薩道,你的根本是菩提心,而對菩提心最大傷...

廣欽老和尚的念佛開示

下午,老和尚在大殿外乘涼,傳某師請示師父有關帶業往...

勇悍精進無懈怠的常精進菩薩

常精進菩薩,又名常應時菩薩,以修行精進波羅蜜為最勝...

隨順世緣不攀緣

前幾天寫了日記《隨順世緣減煩惱》,講了我們在和他人...

親近這十種善友能得利益

那麼這八句我們看看,第一句親近老成 ,就是親近善知識...

善觀因緣法,安忍自如如

宋朝大學士蘇東坡居士,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由於為人...

留點福報在臨終時用

一旦無常到,方知夢里人;萬般帶不去,只有業隨身。 我...

印光大師講《金剛經》感應故事

唐貞觀五年,有隆州巴西縣,令狐元軌者,敬信佛法。欲...

婚姻的暴力

婚姻暴力不是現在才有,在中國歷史上,古小說中,都有...

不能至心就不能往生嗎

問: 《無量壽經》十八願說的至心信樂,標準是什麼?不...

天乘十善業之意業

我們看第三個意業。前面是身口,身口當然是共於五戒的...

同一件事為何有人昇華有人墮落

問: 法師,同樣是一件事,有的人因為這件事昇華,有...

凡夫應常繫心觀二十事

佛陀要我們這樣的凡夫常當繫心觀身,觀二十事,它們是...

【佛教詞典】心狂亂

【心狂亂】 大毗婆沙論一百二十六卷八頁云:云何心狂亂...

【佛教詞典】罪垢

(譬喻)罪惡之污身譬如垢也。涅槃經一曰:眾生遇斯光...

【視頻】本源法師《吃飯時要存這五種觀想》

本源法師《吃飯時要存這五種觀想》

【視頻】佛不是神靈,而是圓滿的覺悟者

佛不是神靈,而是圓滿的覺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