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無常」道破整個人生

淨界法師  2018/04/12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無常」道破整個人生

二乘人的切入點,第一個是無常。要是感受不了無常,那你娑婆世界就很難放下了,因為要放下娑婆世界,要邁出的第一個檻,就是破壞你的常見。

我們凡夫有一個問題,就是面對事情,我們的心跟外境接觸時,只有第一念知道外面是怎麼回事,只有在那一剎那,就是這樣。第二念以後就開始打妄想了,因為昨天看到我的車子在,今天看到車子也在,明天看到車子還在,我們就打妄想:喔,結論——這個車子是不可破壞的,所以我們很容易被妄想遮蓋了生命的本質。

其實,我們很少看到生命的本質,絕大部分都活在心中的妄想。我們舉個例子,什麼叫諸法因緣生,它的無常相。

請維那師父本松法師敲一下那個磬。這是一個生滅的現象,音聲,對不對?它的相貌有兩個:第一個,諸行無常。它從大聲變到小聲,不是穩定的狀態,它有曲折變化。第二個,它的變化過程,什麼時候結束,它自己不能主宰,是敲的那個力道在主宰,是那個業性。就是你敲得大聲,它的聲音就延續得久;你敲得小聲,它的聲音就延續得比較短。所以聲音本身,它沒有主宰性。

諸位!聲音如此,你的生命,所有的色受想行識都是這樣。如果這個聲音是你的生命的話,今生的變化你都不能決定的。敲聲音的那隻手,就是你過去的業力。當你過去生把業造了的時候,你今生就大概決定了。所以,你來到這個人生有兩個目的:第一個,把過去的業還掉;第二個,創造一個來生新的業力,就這兩件事情。

我們一般人太重視果報,忽略了去創造來生。菩薩畏因,眾生畏果。菩薩重視業力,就是重視過程——怎麼面對人生。但是凡夫的世界是重視結果,其實結果已經決定了,重視結果不是浪費時間嗎?所以,無常觀就是說,你要看到無常,就會得到很大的覺悟,你自然會從人生裡面慢慢跳脫出來。

無常觀,我們再舉一個實際的例子。就是《阿含經》說到,有一個村莊住了很多人家。這一天剛好有一個大眾的集會,所有人都必須把自己家裡的好東西,水果、物品等拿出來供養天神。富貴人家當然會拿出美好的東西。有一戶貧窮人家,他們家雖然貧窮,但是他的祖先以前是做官的,留下一個很漂亮的檀香盤子,材質很好,雕刻也好,這個貧窮人家平常不隨便拿出來,但是今天供養天神,他就把這個碟子拿出來,擺一些水果,擺在大供桌上,來供養天神。

法會結束以後,大家就把自己的東西各自收回去。這個貧窮人家去收這個盤子時,大富人家就把它搶過去了。他說:「這個是我的。」貧窮人家說:「這是我的傳家之寶,我祖先留下來這個檀香碟子,怎麼說是你的呢?」兩個人就吵起來了。

吵起來,只好請村莊的長老出來主持公道。富貴人家說:「這個貧窮人他怎麼會有這種檀香的碟子呢?這肯定是我的。」貧窮人說:「我雖然沒有,但這是我祖先留下來的。」

長老也沒辦法決定,怎麼辦呢?到天神的廟去卜卦,由天神決定。兩個人卜卦的結果出來了:喔,天神的卦象說,這個碟子是富貴人家的。當然這個貧窮人家就很冤枉,回去以後晚上睡覺時越想越不甘心,半夜就起來跑到天神的廟裡,跪在天神的廟裡就開始抱怨。

他說:「天神!你是我最尊敬的,但是你今天沒有講真話,你怎麼說這個碟子是富貴人家的呢?」就把今天的冤屈,嘮叨了一陣子。嘮叨完後累了,就回去睡覺。

睡到半夜時,在夢境裡天神出現了。天神說:「你說的沒有錯,這個碟子是你的,我也知道。但是那個富貴人家的福報這麼大,我惹不起他。你不要著急,我看這兩世,富貴人家的果報,到今生享盡以後,他第二代就衰微了。那你剛好相反,你到第二代會富貴起來。到時候你吃的虧,你就可以討回來。」貧窮人家也就忍著吧。

諸法無常,有福報也不是長久。有福報你不修,富貴求道難,放逸就把福報給花完了,那個富貴人家到第二代果然貧窮了,第二代的兒子跑去放牛。

這個貧窮人家到第二代變成有錢了,到處去遊玩。他在郊外遊玩時看到這頭牛,說:「欸,這隻牛是我的。」就把它牽回去了。兩個也是吵起來,也是告到天神去,也是卜卦,結果天神的卜卦結果,是這個富貴人家的,他還是判給這個富貴人家的。

當然《阿含經》的意思是告訴我們:諸行無常,十年河東十年西,莫笑窮人穿破衣。就是說果報本身是不決定的。

所以整個《阿含經》的思想,它用「無常」一語道破整個人生。

這個無常觀很重要。所以你看藏傳的喇嘛修行者,他第一個一定要念死無常。調伏對三界的貪愛最好用的,就是把死亡這件事情提前告訴你。你看看印光大師也很強調這個觀念,把「死」這個字貼在額頭上。不管你喜歡什麼,當你想到死亡總有一天要到來,而死亡到來時你所有的因緣都要被破壞,這時你對三界的貪愛攀求會降低。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人間如劇場,個個是演員

要出家就沒有遠和近,就要發起心來,慈悲喜捨四等心遍...

學佛人該有的心態和觀念

淡泊明志 智悲光尊者說過:一個凡夫眾生,如果吃穿等樣...

蕅益大師開示學道要門

學道要門 學道之人,骨宜剛,氣宜柔,志宜大,膽宜小,...

1元錢面前的人生態度

一天,在書上看到一道選擇題,覺得很有意思,便把它帶...

若從烈焰中覓得清涼地,非冷眼人不能得

原文: 古人云:熱亂場中,難當冷眼。以三界無安,猶如...

苦難的源頭

魚籃 捕魚的人在河中設置只能進、不能出的竹籃,旁邊放...

淨土門內的上上人

淨土門內的上上人,就是老實念佛人。 老實念佛不容易啊...

什麼是成功呢

什麼是成功呢? 在古人看來,封侯拜相,加官晉爵,都...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阿彌陀經

(印光大師校印版本)...

【大藏經】【註音版】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藏經】【註音版】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嘉興藏流通本)...

【大藏經】華嚴經·淨行品

(據《華嚴經疏鈔》分段) 爾時智首菩薩問文殊師利菩...

世界眾多,分四大種類

土,即世界,為眾生所依居處。眾生為正報,世界(土)...

為什麼臨終十念可以往生

業性是即空、即假、即中。這一點,我看智者大師講到懺...

把心安住在嚮往美好

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需要相互尊重。在與人交往的過程...

佛門的七眾弟子

一、比丘(Bhiksu):是男眾出家後,受具足戒者。 二、...

如何幫助母親進入信願念佛的正軌

問: 我母親八十三歲了,精神不是很好,時而抑鬱,時而...

愛恨親疏,這樣的愛是一種交易

對親友不能太執著 親朋好友是因為各種因緣的積聚,在即...

凡夫外道對緣起的五種邪見

於阿賴耶識中,若愚第一緣起,或有分別自性為因,或有...

【推薦】念佛有什麼好擔心的呢

有的人念佛數目念很多,但是並沒有得到信心和歡喜,為...

正如法師《佛教對飲食的看法》

經文:汝等比丘,受諸飲食,當如服藥,於好於惡,勿生...

芝麻紫菜補鈣不輸牛奶

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固定印象:說到補鐵就想到豬肝、提...

我求的太多,地藏菩薩不會煩嗎

要想成佛,就像商人到海采寶一樣,你得請一個入海采寶...

貪慾如舉債

佛陀游化到舍衛國,居住在勝林給孤獨園。有一天,佛陀...

人人都可以輕鬆背楞嚴咒

許多人都知道持頌楞嚴咒是很殊勝的,但往往一提起楞嚴...

明藏性即水大性

我們這一科講到明藏性即水大性。前一科是先破妄執。也...

讀楞嚴經、持楞嚴咒的功德

讀《楞嚴經》,持《楞嚴咒》,功德很大,因為《楞嚴經...

倓虛法師出家後的第一次講經

(一)抱愧得很 出家人,當一個法師,說起來也很不容易...

【佛教詞典】轉依

【轉依】 是『轉其所依』的意思。轉為轉捨、轉得之義;...

【佛教詞典】蛇知蛇足

(譬喻)智度論十曰:如偈說,智人能敬智,智論則智喜...

【視頻】宗舜法師《梅花悟道詩》

宗舜法師《梅花悟道詩》

【視頻】佛教動畫: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佛教動畫:佛說觀無量壽佛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