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陀是隨時存在的,要掌握感應道交的方法

淨界法師  2017/12/13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佛陀是隨時存在的,要掌握感應道交的方法

我們再看,《法華經》對果地的功德,佛陀講到什麼是佛。

當我們透過權實二法的操作,成佛以後,那什麼是佛呢?我們來看看跡本二門,開跡顯本。跡,就是佛陀一期的示現,所謂八相成道,他的出家、成佛、轉法輪、入涅槃;本,就是他久遠劫來的法身,報身。

來看看什麼叫開跡顯本,看經文。

《法華經》云:「自我得佛來,所經諸劫數,無量百千萬,億載阿僧祇,常說法教化,無數億眾生,令入於佛道。爾來無量劫,為度眾生故,方便現涅槃,而實不滅度,常住此說法。我常住於此,以諸神通力,令顛倒眾生,雖近而不見。」

佛陀在《法華經》前面的十四品講到,法力不可思議。我們掌握權法實法以後,到了後面的十四品,講到佛的功德不可思議。要了解佛的功德,就要掌握佛陀一期的示現,跟他法身報身的本門。說我成佛以來,經過無量劫的時間,「無量百千萬億載阿僧祇」這麼長的時間,而且這麼多時間,我從來都沒有離開過眾生,一直陪伴著凡夫眾生,「常說法教化,無數億眾生,令入於佛道」。智者大師入法華三昧以後,在傳記上說,他又回到靈山會上聽佛陀說法,所以他肯定佛陀沒有滅度,是我們看不到而已。

「爾來無量劫,為度眾生故,方便現涅槃,而實不滅度,常住此說法。」佛陀為什麼要示現入滅呢?在《法華經》上說,佛陀長久住世,眾生心生高慢,不生渴仰,所以佛陀必須暫時地顯現離開,這時弟子們知道渴仰了,佛陀再重新出世。所以,「我常住於此,以諸神通力,令顛倒眾生,雖近而不見」。

這個地方很重要的一個概念,就是「法身常住」的概念。《法華經》要釋放的果地,就是法身常住。在《法華經》之前佛陀對自己的身世並沒有明顯交代,所以諸弟子在《法華經》之前對佛陀的認識是:喔,您老人家在迦毗羅衛國出生,出生以後厭世無常就出家,出家以後成道,成道後轉法輪就入涅槃。您老人家一生就這麼回事,然後就永遠消失,灰身泯智了。

在法華會之前,佛陀並沒有明顯地說明他老人家法身常住、永遠陪伴眾生的概念。這個概念對淨土宗非常重要!阿彌陀佛在哪裡?深信諸佛皆充滿,你每一句佛號都是在詮釋阿彌陀佛。

其實小乘佛法秘密義裡面有法身常住的概念,比方說在〈舍利弗品〉,講到舍利弗入滅以後,阿難尊者因為跟舍利弗交情很好,哭得非常傷心,辦完舍利弗的喪事以後他很沮喪。佛陀就過來安慰他說:「阿難啊!你看舍利弗尊者滅度了,他的色身消逝了,你認為他的戒身、定身、慧身、解脫身、解脫知見身,他的五分法身滅度了嗎?有消逝嗎?」阿難尊者說:「否也,世尊!」佛陀說:「如是,如是。」就是說,灰身泯智是一個空話,阿羅漢只有灰身沒有泯智。他的一念的心,修行的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五分法身還是在的,他是去跟十方諸佛繼續修學。

這種法身常住的概念,使我們對佛陀有更深層的認識了。原來佛陀是隨時存在的,關鍵是要掌握感應道交的方法。《法華經》的這個思想對淨土宗影響深遠。為什麼我們念一句佛號能夠啟動四十八願?佛號是中間的橋樑,一個很好的橋樑。但是更重要的是,佛陀的四十八願並沒有消失。佛陀的色身消失了,但是佛陀所發的願,他成就了圓滿的四十八種功德,這四十八種能量是隨時存在的。只要掌握正確的方法,你就能夠跟他產生接觸。在《法華經》明顯講到佛德的常住。所以整個《法華經》講到因地的修學跟果地的功德。

做一個總結。按照智者大師的說法,三世諸佛出世,有些人講《金剛經》,有些人講《楞嚴經》,有些經有講,有些經沒有講,有可能!但是《法華經》一定要講的,沒有例外!過去、現在、未來,因為不講《法華經》,就不能夠把前面的教法做一個完整的交代。就是說,佛陀您前面講那麼多話,到底哪些是方便,哪些是您的真實話?哪些是您為了滿足眾生的需求而說的一時方便,哪些是您真正想告訴我們的,我們沒辦法判斷。

因為佛陀講的話有些是互相矛盾的。佛陀有時候叫我們生天,努力修五戒十善,生天吧;但是佛陀在其他經典,訶責天界的果報是有過失的,「以有煩惱故,有諸罪業故,有老病死故,非實安樂住。」說天上的快樂,會刺激你的煩惱,帶動你的罪業,讓生死輪迴更加加重。在天界享受快樂,回來以後,留下太多的習氣,留下太多後遺症。這不是矛盾嗎?您一開始引導我五戒十善叫我生天,結果生天以後,您又說生天不好。你不能怪佛陀啊!你不知道佛陀什麼是善巧,什麼是究竟。

所以,三世諸佛一定要講《法華經》,才能夠讓我們判斷:喔,這句話是佛陀一時的方便,這個是佛陀的真實義,然後對佛陀法身常住的概念產生定解。也就是說,我們從整個天台的判教,從基本的一心三觀的思想,最後跟《法華經》的結合,成立整個五時八教,成功地把佛陀的一代時教做一個很有條理的整合,讓末世眾生雖然不能廣學一切法門,但至少能找到這個法門,知道佛法有一定的規矩跟章法。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涅槃的含義

寺院所供奉的佛像,一般有立姿、坐姿、臥姿的不同。臥...

用大悲水治癒重症糖尿病

民國五十年(公元 1939年),餘患中風,左半身不遂,住...

觀世音菩薩的「三十二應」

《大乘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記述,當眾生遭遇...

為什麼修道人會著魔

為什麼修道人會著魔? 「貪求冥感」。 在修行當中的時...

你不相信又如何能求感應呢

不管讀那一部經,都是功德無量,特別是地藏經,當你遇...

【推薦】地藏菩薩慈悲拯救父親出危險

此文的寫作,緣起於《淨土》雜誌上的一篇題為《感觀音...

星雲大師《感應的原理》

有個信佛的老太太早晚課都按時做的,也迴向給眾生,自...

「感應道交」不是單方面的

淨土宗的重點就是:你要往生,你得靠阿彌陀佛來接引你...

【大藏經】【註音版】大方廣佛華嚴經(81卷)

大方廣佛華嚴經...

【大藏經】譔集百緣經

譔集百緣經卷第一 菩薩授記品第一 (一)滿賢婆羅門遙...

【大藏經】晚課(暮時課誦)

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三稱) 佛說阿彌陀經 姚秦龜茲三...

【大藏經】龍舒增廣淨土文

龍舒淨土文序 華嚴經云。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

居士在生活工作中該如何修

問: 您剛才說的無所住而生其心,生其心指什麼說法。...

寺院的早課內容

早課的第一個內容是楞嚴咒。 楞嚴咒出自於《大佛頂首...

實法為安住,權法為調伏

這感受是怎麼回事? 業感原無意,苦樂隨因異。 快樂跟...

學佛是為了什麼

人為什麼要學佛呀?因為人有老病死這三種法,不可愛、...

體驗什麼叫作「貧窮」

一位億萬富豪想讓他的兒子體驗什麼叫作「貧窮」,於是...

念佛乃諸法之要,孝養為百行之先

念佛乃諸法之要,孝養為百行之先。孝心即是佛心,孝行...

聖嚴法師《做自己的主人翁》

兒童、青少年是我們社會、國家的未來主人翁。這是一句...

淨土是上根器所修法門

【修行以念佛為穩當。及真歇了(禪師),謂淨土一法,...

修行重在斷除貪瞋癡三毒

貪、嗔、癡是三毒,能毒害我們的法身,殺害我們的慧命...

上品上生的條件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裡面談到九品往生,其中上品上生...

洗滌心垢、轉凡成聖

所謂:心造諸如來,應作如是觀!我們念佛就是造如來;...

是否有人比佛陀更強

一次,佛陀遇到四位孔武有力、正試著搬動一塊巨石的壯...

念佛必須得定量定時

念阿彌陀佛,你必須得定量定時。如果你不定量不定時,...

念佛是以淨想轉染想

【原文】 今果能以妄想心轉為念佛,則念念斷煩惱。若念...

摹仿國王

世間萬事最初都是摹仿而來,譬如小孩學走路、讀書、學...

即使都追求到手了,也不過是如幻夢一場

人們所樂愛及追求的,沒有一樣能逃離無常的腐蝕。生命...

【佛教詞典】名言

指名字、名目與言句、言說。大乘密嚴經卷下(大一六·...

【佛教詞典】隨相戒

(術語)隨者隨順。相者形相。順如來之教法而具足衣缽...

【視頻】《蘇婆呼童子經》聆志居士念誦

《蘇婆呼童子經》聆志居士念誦

【視頻】大安法師《省庵大師-啟建涅槃聖會的啟示》MP3

大安法師《省庵大師-啟建涅槃聖會的啟示》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