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看破放下文章

你有沒有黃忠昌這種往生的決心

深圳那個黃忠昌,三十六歲。淨某法師和他說:你只要拚命念...

情執放淡一分,功夫前進一分

古人說:嚼得菜根香,修道方有分。其實這個話是從果上講的...

你憑什麼離開三界

淨土宗的帶業往生,諸位你想想看,淨土是一個清淨莊嚴的地...

這些祖師為何要把參禪放下而轉修淨土

自後蕅益,截流,省庵,夢東等,諸大祖師,莫不皆然。蓋以...

想要主宰你的子女,這地方就有問題了

問: 弟子現在已經六十九歲,應以自己的往生為重,還是繼...

把心調整像鏡子一樣

臨命終的人往生,他必須把心調整像鏡子一樣,這個很重要!...

該做什麼還做什麼,但是心不要住在上面

先把心從外在的六塵帶回來!因為我們的心,雖然五陰都是一...

放下自作多情所捏造的妄想

佛印禪師有一天跟蘇東坡在散步的時候,看到一個少婦走著走...

病來哪得心無苦,夢裡焉知身在床

病來哪得心無苦,夢裡焉知身在床 進一步用生病來看,病來...

死苦現前,唯有放下萬緣一心念佛

人生在世,皆不能免疾病死亡之苦。當此等苦事發現之時,唯...

臨終時要擺脫妄想的執取干擾

什麼叫臨終正念呢?不是說臨終不打妄想,是說臨終打妄想的...

真正的高手是躲在牆角的,因為正好修行

佛陀在楞嚴經中跟末法眾生說:假設修行人不斷大妄語,雖然...

不斷「放下」的時候,你跟「真如」就越來越近

楞嚴經中,虛空藏菩薩說,他在因地以觀察虛空無邊,觀察四...

臨終千鈞一髮之際,要幫助病人心無二念

不要把念佛往生看得那麼容易,感應不上,也是往生不了的。...

助念主事者宜明理,莫以世間俗情貽害病人

若病人將欲斷氣,宜三班同念。直至氣斷以後,又複分班念八...

往生之要關,念佛之妙訣,就在此字

示施聖藏居士 我佛教化眾生。雖法門無量。要而言之。先進...

人生沒有對錯,還債而已,不要墮入對立

我們必須用心力來引導業力。因為我們無始劫造了很多業力,...

老病宜念佛

老病宜念佛。 衰老了,生病了,最應該念佛。但是往往處在...

內觀真如,外順彌陀

我們看最後的結示。 (一)內觀真如 安住心性,不隨妄轉...

先超越妄想,才有辦法放下主宰

一個有志氣的修行人,一定追求臨終的感應道交。臨終的感應...

【推薦】淨業行人今世修行的唯一目標

我們信解、領納這個理念,自然就能建立一個矢志不移的目標...

放棄主宰,因為一點好處都沒有

舉一個例子。有一個婦人,跑到河邊準備要跳河自殺。正當要...

放下萬緣,今生決定天上人間自我選擇,做得了主

宗門下祖師立的規矩在修行中非常重要,值得我們尊敬。 祖...

【推薦】從空性的真如中啟動佛號

一個念佛人必須要以此緣生無性之一念,念彼無性緣生之佛名...

把今生當做通往淨土的跳板

我們現在是叫做現在,那我們現在對望過去,就是過去跟現在...

拜訪紹雲長老:結緣乃是親人,放下便是重生

坐落於安徽含山縣褒禪山的千古名剎褒禪寺,雲霧繚繞,廟宇...

梅子熟了!——法常禪師的故事

大梅法常禪師參馬祖時,聽到馬祖說即心是佛,就領會這一道...

過去大德用功,真正是寸絲不掛萬緣放下

心中默念,或持咒,或念佛,或參話頭。心中用什麼功人家是...

平常都放不下,臨命終時能放下嗎

我們在座的老年人多,家裡的女兒、孫女、外孫、孫子,這些...

身外之財終捨離,所造之業如影隨

有位喜歡收藏古玩的中年居士說:以前喜歡古玩,碰到看好的...

彌陀甚易念 淨土甚易生

曾讀古德的淨土開示,有彌陀甚易念,淨土甚易生之語,覺得...

真修行須受得勤勞,甘得淡薄

要做本色真正道流,直須受得勤勞,甘得淡薄,耐得歲寒,守...

逃避並不能解決痛苦

防護並非意指不看、不聽、不聞、不嘗、不觸或不想任何事。...

名譽不足惜,道德無可崇

人之處世,貴真率耳!德莫德於真,賊莫賊於偽。古之聖賢豪...

害怕恐怖是如何招感來的

無罣礙故,無有恐怖。恐怖是怎麼招感來的?恐怖是業,貪求...

如何判斷自己能不能往生

到晚年的時候,有兩個指標可以看得出你會不會往生: 第一...

這放不下,那丟不開,哪會相應啊

這人吶!在佛法中就怕沒有一點染,沒有一點信心,那就不好...

離開一切幻滅就是真實

【圓滿菩提。不生滅性。清淨本心。本覺常住。】 在六道眾...

往事不堪迴首,這句話你要永遠記住

我們看這個內觀的思想。諸位!如果大家佛號都念得差不多,...

「當處出生,隨處滅盡」是什麼意思

整部《楞嚴經》的修學重點,就在破妄顯真。那麼在整個過程...

想學《楞嚴經》,要先放下這些

你要想學《楞嚴經》,放下識心,放下一切執著。就像一張白...

以道念為家庭,以參禪為事業

參禪人,最要放得下,才有禪參,有心可用。世間事放得下,...

人生就是一場戲

電視的熒光幕什麼都沒有,電視一開,什麼都有;電影的銀幕...

因忘自性彌陀佛,異念紛馳總是魔

解脫生死,念佛怎麼解脫生死?平常研究佛法,知道一切都是...

人生雖是借宿,但也要好好把握

稍早前,經濟不發達,旅店不多。許多人出行,夜幕降臨,多...

心態決定命運,不要把法當作定法

所謂補處上蓮台,這才叫成佛、覺悟。佛是什麼?醒來了,智...

真放下了,修行快的很

我們這個世界就叫娑婆世界,整天互相殘殺、勾心鬥角,你上...

情執是修行的大障礙

除了名利之外,還有一個情字也要放下,夫妻之情、父子之情...

為什麼淨土法門那麼重視信願

信、願是理觀,持名是一種事修,但在實際念佛時,這三個是...

人到老年尤其要「淨念相繼」

修行人要把死掛在額顱上。你想到死的時候,一切對世間猛厲...

原來不打妄想是非常快樂的

未到地定跟初禪相貌的差別,這以下講的很清楚:謂由心調柔...

有一絲毫的放不下,功夫就不得現前

想得一個見地,想得一個功夫,這都不是想出來的,想也是妄...

把妨礙修行的事統統放下,功夫自然就現前

說一個故事你們聽,我聽虛老和尚他自己講,他在安徽黃山,...

念阿彌陀佛的宗旨是什麼

念阿彌陀佛的宗旨是什麼呢?念阿彌陀佛的宗旨是求生極樂世...

阿含經故事:誰受苦樂

有一次,佛陀與眾多比丘在前往摩揭陀國首都王舍城的途中,...

阿含經故事:時刻不染著

有一次,尊者阿難隨佛陀來到憍薩羅國首都舍衛城游化,住在...

《金剛經》教我們做什麼

大家知道我們講《金剛經》,《金剛經》教我們做什麼啊?教...

以正念的心態來執持彌陀名號

我們每一位眾生都是被阿彌陀佛的願力光明之海托起來的,只...

先從夢中醒,再度夢中人

別說初學佛的人難以放下,就是學佛比較久的人也不一定能放...

虛雲老和尚山居詩六首

稍得清幽處。頭頭總自然。 一間茅草屋。半畝藕花田。 好...

念佛要先除掉念佛的障礙

我們念佛,要先除掉念佛的障礙。你們跟師父們不一樣的,淨...

用無貪來對治貪著

三善十一者:言無貪者,於有、有具,無著為性。對治貪著,...

不廢世間法而成就佛法

問: 師父好,我的困惑是,都說只要一心不亂專念阿彌陀佛...

思惟苦諦與調伏愛取是淨土宗的必修

我們講到了四聖諦。那麼四聖諦從淨土宗正念的角度來說,我...

苦都是因業而成,都是自己造的

今天是佛七的第四天了。這幾天,大家都在為自己忙,這很好...

能夠身心俱出家,才稱為大丈夫之事

佛讚歎出家。這是中品上生,從這來看,他主要是針對僧眾而...

只有一切頓捨,才能迸出淨業種子

對這個世間的捨,要從真實心裡面真的你能捨得掉,真的觀照...

隨緣度日和事業追求是不是矛盾

問: 有一事疑惑,請求法師開示。之前聽您說過隨緣度日。...

兒孫之愛難捨,如何防治愛慾

問: 愛不重不生娑婆,愛慾妨礙修行,兒孫之愛更是難捨,...

參禪的人要把種種妄想分別都放下

禪宗一法,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不繞圈子,不走彎路。人生...

對世間有留戀,但也想往生,這樣能往生嗎

問: 如果對世間的妻子兒女、財產、事業等等還有留戀之心...

福報越大的人,要越早收心

一個人越接近臨終時越重要。諸位!我勸所有淨土宗的人,不...

回歸無為法,緣聚緣散

在小乘的《俱舍論》中,有三種無為法。大乘的《唯識論》中...

若明一切境界都有前因,則自然能夠放下

釋迦如來說法四十九年,談經三百餘會,歸攝在三藏十二部中...

放下萬緣是往生極樂的必要條件嗎

問: 請問法師,放下萬緣是不是往生極樂世界的必要條件?...

淨土法門雖誠簡易,亦非草草

淨土法門,原為眾生迷本自性,不知常寂光理,生死浩然,無...

如何正確理解和落實「萬緣放下」

問: 事與理的統一怎麼那麼難?在家居士的萬緣放下真的不...

百千方便,惟有放下一著最省力

知老居士,為己躬下一著,決志甚急。此念生死事大,當急時...

出家人之所以偉大,就是能把放不下的都放下

出家人之所以偉大,就是因為他能夠把別人放不下的東西放下...

這是晚年最要緊之所在

【原文】 無常迅速,雖老少無別。然年少人猶處未定之天,...

安住空性,發起菩提

一個人要學佛,很重要的就是把片段的人生觀,轉成完整的人...

娑婆世界是錢上之蛇,極樂世界是蛇上之錢

念佛行人最難的就是厭離和欣求,為什麼最難呢?娑婆世界盡...

如此捱到臨命終時,自然正念現前

人生母子、夫妻、一家眷屬,俱是宿世虛緣。暫時會聚,終必...

【推薦】臨命終時永遠記住一句話:往事不堪迴首

諸位!我們一定要知道,你平常不管怎麼用功,臨命終永遠記...

心能夠無住,得這四種好處

這個地方講到真如三昧的第四種功德。我們前面講過引發種種...

往生是現在的事,不是臨命終的事

佛的真實的智慧是可以解脫生死的,而現在外道呢?著於言語...

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

永嘉玄覺禪師在《奢摩他頌》開頭就說:恰恰用心時,恰恰無...

放不下,妄想就多,苦了自己

在這裡一個關鍵點,你是不是有入道,很簡單,你有沒有做到...

遇到這樣的事情,不把它當回事,那就是積陰德

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這就講到因果了,今天我正好順便...

放下有限的生命,才能得到無限的法身

如是之聖智究竟不得少法之境界,非凡夫妄想所及者,因為凡...

【推薦】逆緣讓我成為蓮邦彼岸人

已經步入中年的我,之前是不願接觸任何信仰方面的信息的。...

你執著什麼,就對治什麼

咱們經常講無我。無我它有兩種,一種是人無我,一種是法無...

放下的感覺真好

有一個師父跟一個徒弟,在路上走,剛好有一棵大樹倒下來,...

蕅益大師:觀四念處

恩愛迷情,四大緣生妄有身。膿血交相潤,臭穢常無盡。(嗏...

念到心中只單純一念,便能預知時至

要得到一心不亂,必先無慳貪、無罣礙、無散亂心才可。這個...

除貪離厄的鴿王

從前,佛有一世為鴿王,領眾五百,常飛到國王的宮苑裡翱翔...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住」應作何理解

問: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中的住作何理解?是否可以理解為無...

順境逆境都不能忘記求生西方

諦法師專修淨業,予料其必得大利益。以彼撐持道場種種心,...

律航法師的往生經過

他在往生前的一個禮拜,就叫我到他身邊說:拿紙筆來,寫律...

夢裡的境界,是多方面的因素構成的

問: 如果夢中出現烏雲、狂風,從前方衝擊過來,從上空而...

恨了鄰居十年,我收穫了什麼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那是心作地獄,是心是地獄。有幸今得...

若從烈焰中覓得清涼地,非冷眼人不能得

原文: 古人云:熱亂場中,難當冷眼。以三界無安,猶如火...

修行之路為什麼很困難

修行為什麼很困難?因為它不只處理今生的問題,連過去的問...

少一個念頭,則少一個業,多一個解脫

對任何事都能放得下,放下即功夫。平常就對任何事不罣礙,...

修行第一關,就是看我們放不放得下

在佛陀時代,佛陀與一位外道之間有過這樣一段公案。有一位...

順情而化,導入彌陀的大悲

我們都知道,阿彌陀經講,極樂世界有很多的鳥,都是阿彌陀...

臨終時心裡除佛號外,不使有別的念頭

所有存款,為防養老者,亦須交與孫子。即田地契志等,亦須...

能把自身看輕事情看開,辦道就容易了

辦道這一法,說難也難,說易亦易,難與不難是對待法。古人...

【推薦】道源老法師為臨終者的助念開示

大德,我現在要向你講幾句佛法,希望你靜下心來聽著。釋迦...

就是為了這最有意義的一喊

淨土緣起的第六大緣起,就是染土本空。為什麼要說淨土真實...

臨終時所有貪戀通通現前,這樣如何生西方

再接下來一段兒是《臨終勸誡》,《臨終勸誡》就是臨命終的...

臨命終時貪心是不可取的

若心中見識小,捨不得賑災,亦須分與女兒、孫媳、孫女等。...

六道輪迴裡,每個人都在進行這種比賽

某居士世代篤信佛法,早年常親近虛雲老和尚,這次來台,仰...

何苦還要戀戀不捨

故勸念佛人,第一要知為生死心切,要斷生死心切,要在生死...

「厭離」為我們的心加了保護層

我們修淨土法門的人,對現在的生存狀況更要有種敏銳的覺知...

唯識的思想有三個重點

整個唯識的思想有三個重點: 第一個,如果你有志於臨終的...

念佛人臨命終時,該怎樣面對病苦死亡

今天我們講的是《臨終切要》,《臨終切要》呀,就是講念佛...

出家之後的事更多

我們生在這個時代來出家,你若沒有個主宰,還是會入邪道。...

塵情淡然心,矢志西方人

清代萬緣法師。俗姓喬,湖州長興人。平日為人愚昧遲鈍。 ...

任你有多大能耐,也留不住這三樣東西

《心經》裡有一句心無罣礙,意思是內心沒有任何的牽掛和負...

這個壽命不值得我們去貪戀

眾生濁,三緣和合(父緣、母緣、自己的業緣)為體,色心陋...

為什麼看不破呢?一切都有啊

心無罣礙,就是得到的。罣礙就是苦果,假如有罣礙了就要受...

即使你放不下,每件事仍會離你而去

即使你放不下,每件事仍會漸漸離你而去。你能看見全身各部...

心境決定你的處境

我們講說心境決定你的處境。這句話一點不假。說我現在很痛...

任職70年的香燈師:一位平凡比丘尼的覺悟之路

修行本就是貫穿在日常生活中,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是一...

如何判斷修行有沒有進步

蕅益大師在《靈峰宗論》上說:世情淡一分,佛法自有一分得...

臨終念佛與開示如何把握時機

問: 臨終念佛與開示如何把握時機?是先開示嗎? 淨界法...

為何放不下?因為還沒看到人生真相

你能夠真實的覺悟,你才能夠真實的放下! 今天我們講到如...

出家乃大丈夫了生死事,非享安逸圖自在

禪人生長休邑,少賈於江湖,因厭塵俗,至匡山禮續芳和尚薙...

學佛不是不顧家庭,而是讓人看破

在學佛的過程中,絕對不可以單顧自己不顧家庭,那是不可以...

分手後仍放不下他,該怎麼辦

問: 我和對像分手才二十天,這幾天我一直很痛苦,放不下...

怎麼做好人生的收尾

問: 阿彌陀佛!我想請教一下,怎麼做好人生的收尾? 淨...

修無常觀,破除對今生的愛取

前者思惟生死的過患,是改變對來生的愛取。而這裡是改變對...

百花叢裡過,片葉不沾身

古德云:塵勞迥脫事非常,什麼是塵勞?眼、耳、鼻、舌、身...

這樣念佛才能得到真實利益

八萬四千法門,門門可以入道,念阿彌陀佛當然可以往生西方...

平常顛顛倒倒,臨終很難有正念

諸位!你要知道,你臨終要能夠不隨境轉,你 平常就要訓練...

諸法無自性,一切皆無永恆

當今社會,人們急速向城市集中,都市街頭行色匆匆,而田間...

別把般若妙法轉為世間福報

《楞嚴經》裡面說,因地不真,果招迂曲。就是說你這個發心...

修行人不能怕突破自己的極限

參話頭的方法很簡單,以我們現在提倡的這個方法來說,就是...

世間的聚合與離散,皆應坦然面對

因緣的聚合與離散,我們要接受無常變化的自然法則。 這種...

日常所有的障礙,都當做臨終模擬考

我覺得,一個人到了五十五歲,你日常生活就是一個戰場,知...

【推薦】熱心公益皈依佛法的他,為何卻痛失愛子

接到了你寫給明道法師的信,悉知你的第三子,年紀才二十歲...

一心念佛,是為自己要事

原文 昨接守良書,知汝母求生之心,尚未實發,病中且勿提...

你知道吞不下那口氣的後果嗎

誰是你最大的敵人?如何解脫? 無事煩惱是你最大的敵人,...

人生一半一半,要懂得包容不完美

很多人都會要求完美,凡事要求完美固然很好,表示精益求精...

學佛人該有的心態和觀念

淡泊明志 智悲光尊者說過:一個凡夫眾生,如果吃穿等樣樣...

人生最大的悲哀是什麼

大部分的人,人生最大的悲哀是什麼?是我們花了太多的時間...

坐禪就是一個不斷放下的過程

坐禪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不斷放下的過程。不斷地放下,而...

放下對死亡的擔憂

面對現實,任何生命都怕死!但不死又不行,誰又不死呢?沒...

人生如夢了不可得

原文: 古人云:熱亂場中,難當冷眼。以三界無安,猶如火...

常用佛語的背後義理

你的業障重啊! 常聽佛教徒講業障,聽久了實在讓人害怕,...

跟無量宇宙相比,一點小事又算得了什麼

《法華經》會三歸一,開權顯實,開跡現本,皆成佛道。佛為...

想度一切苦厄,就要五蘊皆空

想要來生得聰明智慧,就要多看經、多拜佛、多打坐,沒有事...

為何念佛人臨終時,仍執著自己身體

問: 一些臨命終的人,不論是在家居士,或是出家師父...

濁亂惡世成就易往卻非易

宜各勤精進,努力自求之。必得超絕去,往生安樂國。橫截五...

來到這個世界,你我都是過客

我剛出家的時候,當時有一個在閩南佛學院讀書的小師父,十...

能去極樂世界,你還有什麼捨不得的

只要能到極樂世界,將來一定可以得到不退轉,但是最好在臨...

修行人要放得下丟的開

不管他人說長說短,說是說非,用功得有主宰,有主宰有受益...

悟苦修淨業,緣熟徑生西--張老居士往生紀實

張水金老居士,江西景德鎮人,是一位虔誠的菩薩戒弟子。二...

歲月年華,不與人期

為何不能棲心道業呢? 我們有種種執著,雖修學佛法亦不入...

他去養老院之前,留下了這一封信

我要去養老院了!非不得已,我是不會去養老院的。但是當生...

眾生的苦惱就是錯認一切都不會變化

我們講肉眼看問題,肉眼是我們凡夫所具足的眼睛。從空間的...

生前徒費心千萬,死後空餘手一雙

悲歡離合朝朝鬧,富貴窮通日日忙; 生前徒費心千萬,死後...

人生要淡泊名利,才能活得自在

生活中,人們的煩惱大致來源於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自身的欲...

大乘佛法「大」在哪兒

智悲光尊者說過:一個凡夫眾生,如果施主、吃穿等樣樣俱全...

站在本來就沒有的角度來面對人生

依止空正見跟發心,他開始修行了。 第一個,安心如空之止...

一住寒山萬事休,更無雜念掛心頭

一住寒山萬事休,更無雜念掛心頭。 閑書石壁題詩句,任運...

怎樣擁有一個「無」的生活呢

世間上的人總是在有上求,有車、有子、有錢、有名等,其實...

誰人背後不說人,誰人背後無人說

有一些人,他怎麼去罵我,怎麼誹謗我、誣陷我,我也會坦然...

財物化為灰燼,商人竟能悠然睡覺

有位商人的家裡失了火,不僅房子嚴重損壞,連財物都幾乎在...

臨終開示的技巧

還有一件事要提醒大家的:我們常常會勸臨終人萬緣放下,一...

一個惡念使親人生不如死

有一次,末學到某醫院為某甲病人助念,忽然間,附近病有有...

不貪於利養 唯樂佛菩提

不貪於利養 唯樂佛菩提 一心求佛智 專精無異念 《華嚴...

「隨緣不攀緣」和「積極爭取」的區別

問: 我們在社會工作學習中,應該如何區分隨緣不攀緣...

「無常」道破整個人生

二乘人的切入點,第一個是無常。要是感受不了無常,那你娑...

我沒有時間去管別人的閑事

從前,有一個小和尚急衝沖地跑去找老和尚,告訴老和尚,有...

心中有罣礙,要變第一也難

我曾經在電視上看奧運轉播,在一場游泳比賽裡,有位俄國選...

但於事上通無事,見色聞聲不用聾

無常迅速,生死事大。眾生界中順生死底事,如麻似粟,撥整...

「吾」和「身」完全不一樣

吾一十七世為士大夫身。(文昌帝君陰騭文) 這個吾和身是...

晚年能不能往生,有兩個指標

《阿含經》講三個法門: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佛...

欲明佛道先要放下身心

佛法本無定相,深者見深,淺者見淺。以我們這淺淺的根器,...

羅剎相爭 比丘證果

摩偷羅國有一位男子,向父母表明自己想要發心出家,隨即前...

身心愉悅的秘訣在於能夠放得下

一定要從現在開始,就要用佛法的般若妙慧,把我們對這個世...

四大本空無有我,一身自重不幹人

我們都知道,修行人首要的條件就是要看得開、放得下,也就...

人之所以活的累就是因為想的太多

一位搞研究的學者問:整天在緊張忙碌地工作,研究做課題,...

回歸本來面目的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為了自己的利益,卑躬屈膝地去討好別...

心中抓取的影像越多,臨終越難離開

【修已於輪迴盛事,不生剎那之希望。晝夜唯求解脫心,起時...

了了分明,不取一相,如如不動

現在請大家把眼睛閉起來,我給大家聽一個鐘聲,(請維那師...

不要只講「空」,還要把「有」建立好

在與大家的分享交流中,聽到很多人談到了空,也對空有不同...

為什麼要你放下今生

問: 師父在課堂中提到,面對業力今生能夠改變有限,...

離喜愛無憂,一切無恐怖

從喜愛生憂,從喜愛生怖;離喜愛無憂,何處有恐怖。從親愛...

萬物皆為我所用,但非我所有

《論語》中有君子使物,不為物使,這句話說的是我們不要被...

舍下一分,得一分自在

人生是苦。 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會認可的,因此我們有著許多...

只需放下,便是修行

正月初五,漫天飛雪颯颯而至,忽來的暖意,雪亦成了今春的...

秤錘祖師散財施妻

雲南有一位秤錘祖師,明朝人,姓蔡,住昆明小東門外。父母...

怎樣才能看淡得失,輕鬆瀟灑的生活呢

人活在世上,追求快樂的生活是每個人的心願。但是,擁有的...

廣欽老和尚對出家弟子之開示--放下俗情,提起願力

如果情執未斷,嘴裡念佛,念念還是墮娑婆。但如至誠懇切,...

死盡偷心 寶此一行 當生往生

如果我們不能深知五濁惡世很難出離,就會在心裡打妄想:是...

是枯的好,還是榮的好

藥山禪師在庭院中打坐,身邊有云岩和道吾兩名弟子相伴。禪...

念佛病人在很危急的情況下,家屬該怎麼辦

問: 如果病人在很危急的情況下,家屬控制不住情緒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