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的因緣觀,主要就是苦、集、滅、道,有雜染的因果、有清淨的因果。清淨的果指的是涅槃,通往涅槃的道路呢,就是這個道,這個道就是通達義,能夠從生死通往涅槃,這個道有三十七個法門,所以叫做三十七道品,這以下我們簡要的說明一下就好了。
三十七道品當中,有修行的方法跟修行的次第二大類。修行的方法,當然正修是四念處,它的助行就是四正勤跟四如意足。
我們先看四念處,這個四念處就是四種觀照的智慧,用來破除四種的顛倒。
佛法的道理是說,我們一個人會起煩惱──你為什麼會起貪煩惱、嗔煩惱、嫉妒心、高慢心呢?因為你心中有顛倒,所以你會起煩惱。你要是不起顛倒,你不可能會有煩惱。
你說為什麼佛菩薩沒有煩惱?因為他們心中沒有顛倒。所以你只對治煩惱是不夠的,你要先把煩惱的根源消滅,因為煩惱的根源來自於顛倒。
我們對身心世界,產生一種習慣性的顛倒,就是常、樂、我、淨四種顛倒,所以我們應該要去修正這種顛倒。
這四種顛倒,我們分成二類:
觀身不淨、觀受是苦是從受用上而生起的顛倒,觀心無常、觀法無我是從知見上而產生的顛倒。受用當中有所受用跟能受用,所受用是身,能受用的是受。身為有情眾生,我們所受用的第一個就是你的色身。
你說:誒,外面的環境。外面的環境只是其次的,依報;真正的正報,還是你自己這個色身眼耳鼻舌身。我們過去的業力創造這個色身的時候,可能是男人身、或者女人身,我們習慣性的想法會認為這個色身是清淨美妙的。
因為這樣的顛倒,就產生愛著的心理,當我們愛著自己叫身見,愛著別人的身體叫淫慾。這怎麼辦呢?
佛陀說:要修習觀照,來看到真相。我們應該觀察我們的色身,是種種不淨物,充滿於身內,常流出不止,如漏囊盛糞。
就是說你先觀察內身的不淨,再觀察外身的不淨。就是這個不淨觀是先觀察內身,就是你先把你自己的這一層皮剝開來、把你的肉也剝開來,你看到你自己色身內部是心、肝、脾、肺、腎、膿血、屎尿等等,我們從身體的內部,找不到一個乾淨的東西,我們只是被外面這一層皮所迷惑。所以我們要看到內身的不淨,這是第一點,你要相信你的內身是沒有乾淨的東西存在的。
第二個常流出不止,如漏囊盛糞,這個不淨不是經常留在裡面,它會透過九孔,白天晚上流出不淨物,所以你外表的外相也是不淨。
所以我們經常思惟內相不淨、外相不淨,慢慢慢慢我們就會看到我們色身的真相──它是一個不清淨的臭皮囊。這個時候你心中的身見跟淫慾的煩惱就自然淡薄,因為你的煩惱是從顛倒引生的,你消滅了顛倒,就消滅了它的作用。
第一個,就是你要對你所受用的色身,這個不淨的顛倒加以對治。
第二個,你這個能受用的受,觀受是苦。
我們的心跟外境接觸的時候會產生一種感受,比如說一個喜歡睡覺的人,他為什麼喜歡睡覺呢?其實他不是喜歡睡覺,因為你的心跟睡覺接觸的時候,會產生快樂的感受,你是喜歡那個睡覺的感受。說:誒,你為什麼喜歡吃東西呢?因為你喜歡吃東西所產生的那個樂受。
但事實上我們要思惟:其實這個受完全是痛苦的,痛苦的果報是苦、安樂的感受是無常敗壞之苦、不苦不樂是遷流之苦,所以感受是談不上快樂的。所以這個觀身不淨、觀受是苦是對治我們受用上的貪愛煩惱,這個是比較粗的。
其次,我們要對治我們知見上的煩惱,就是我們這一念心有一個我執,我們所受用的法有法執,所以我們透過無常、無我的智慧,觀察生滅變異,虛偽無主。能念的心沒有一個真實的自我,所念的法是唯心所現的,也是如夢如幻的,這個無常、無我的智慧,就破除我見的顛倒。
所以一個是對治貪愛的煩惱,一個是對治我見的顛倒,這個就是一個出離三界的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