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色陰的本質是清淨的佛性

淨界法師  2015/12/25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色陰的本質是清淨的佛性

在五陰當中最粗顯的就是我們的色身。色在佛法當中叫做質礙,它有固定的形狀,也佔有一定的空間,叫做色。我們的眼睛、鼻子、嘴巴、身體就叫做色陰。為什麼叫陰呢?因為色法現前之後,它很容易覆蓋我們的真如本性,讓我們忘失我們的本來面目,我們會習慣性跟着色法而轉,它有覆蓋真如的作用,所以叫做陰。

阿難!譬如有人,以清淨目,觀晴明空,惟一晴虛,迥無所有,其人無故,不動目睛,瞪以發勞,則於虛空,別見狂華,復有一切,狂亂非相,色陰當知亦復如是。

這段經文將我們的生命分成了「不變的體性」跟「暫時的相用」。

色陰不變的體性

其實色陰的本質是「清淨的佛性」所顯現的,它的本質是清淨的佛性。譬如有一個正常健康的人,他以一種非常清淨的眼睛,非常明亮的眼睛去觀察晴朗的虛空。這個晴朗的虛空就是我們真如佛性「如如理」,「如如理」當中具足「如如智」,它有一種本覺的智慧,理中有智,智中有理;「如如理生起如如智,如如智還照如如理」;能所不二,所以叫「惟一晴虛,迥無所有」。在我們一念的生死妄動之前,我們整個感受是空空蕩蕩,了了分明,沒有一點雲霧,沒有一點色法,所以我們本來是沒有色身的。

「其人無故,不動目睛,瞪以發勞」。我們一念的妄動,所以「其人無故」,這「無故」——無緣無故,在整個修習止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

你怎麼會有色身?為什麼會有一念妄動?

這是沒有原因的!一個人起顛倒,顛倒從什麼地方來?沒有原因!如果無明妄想是有原因的,那表示它是真實的,那就沒辦法斷它。「達妄本空,知真本有」,妄想是沒有實體的,是我們自己捏造出來的,哪有什麼原因呢?

「無緣無故」這一句話,也就是說,妄想是我們自己捏造出來的。所有的修行,一定要透過你自己的智慧去觀照,別人也救不了你,因為是你自己捏造出來的,只有你自己有辦法去解決它。

為什麼佛陀不能幫我們解決顛倒?

因為是我們自己想出來的,本來就沒有,你一直把它想出來;佛法要改變你,只有一種可能,就是你自己覺悟,你自己去改變你自己。你看,佛陀沒辦法改變眾生,佛陀是把道理告訴你,你的心隨順道理去思惟,你自己覺悟,然後你自己從妄想的因緣當中跳脫出來,叫「自覺」。為什麼?因為「妄想」是沒有根源的,是我們自己捏造出來的!

「不動目睛,瞪以發勞」我們內心當中以一種不動、很專注,沒有眨眼的情況之下,然後產生了疲勞。這地方是指我們在清淨的真如本性當中,因為無始劫來的「一念妄動」,這個妄動是沒有原因的。這時就把真如本性轉成「阿賴耶識」,微細的色法出現了,然後在整個虛空當中,「阿賴耶識」業力的顯現,就在虛空當中出現狂亂飛舞的花。虛空本來沒有花,因為我們有這樣的業力,我們自己發現了種種的狂花,還有種種亂動的相狀,花在虛空中向東、向西地亂動,「色陰當知亦復如是」。也就是說,我們本來是沒有色陰的(這地方很重要)。

我們在斷煩惱有二種不同的心態,會產生不同的結果。你認為你煩惱很重,來斷煩惱,你就很難斷煩惱。因為你站在煩惱的角度來斷煩惱,這是不對的!

一個人在懺悔業障,用什麼心態,會讓你很快地從煩惱中解脫?

你要告訴你自己:你本來是沒有煩惱的。你要站在「本來就沒有煩惱」的角度來斷煩惱,那是後來的因緣亂動才有的。如果我們本來就有煩惱,那就完了!西方的哲學家就認為我們人生本來就有煩惱,所以他的整個修學只是克制煩惱,他沒辦法斷,他認為人性就是有煩惱,這種的思考模式沒辦法解脫的。

佛法中,整個大乘的信心,你成佛的信仰、你成佛的整個修學動力,來自於「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諸佛是已成之佛,其體無別」。雖然我現在有煩惱,有罪業,那只是後來一時的因緣而產生的,是後來的。你生命的本來面目是本來沒有煩惱的,你才可以真實地去斷煩惱。你本來就沒有煩惱,你本來也沒有罪業,那是在一念清淨的心中,顯現的一個「暫時的假相」而已。它既然是因緣生,當然也可以用佛法清淨的修學因緣把它消滅。如果你本來就有煩惱,那你斷不了,本來就有嘛!

在這個地方我們要很清楚,我們本來是沒有色陰的,在《楞嚴經》叫做「循業發現」,你有這個業力,你就看到你這個色身,它沒有來處,也沒有去處。

我有一個心得體會,提供給大家參考:去年,有一天回寮房的時候,我去開門,結果門撞到我的頭,產生一個包包。我那個時候剛好在講《楞嚴經》,我們習慣外境產生一個相狀,我們的心會跟著相狀走,我們一般的思考是順著因緣走,這是很麻煩的一件事情,我們會被因緣帶動。但是《楞嚴經》告訴我們,你要逆向思考,你要從因緣的根源去找。我們一件事情發生以後,你有二種選擇:一、跟著事情本身跑,那就完了!那你就被它牽走了。你應該要問這件事情:「你從什麼地方來?」。

我頭上長了這個包包,是從什麼地方來?門撞到頭,是門給我的。門是一個物質,它怎麼會產生包包呢?門本身沒有包包,是我的頭自己產生包包,那麼平常為什麼不生呢?一定要撞到才會有呢?頭也不生包包。那你可以告訴我,這個包包從哪裡來的嗎?答案是「來無所從,去無所至」。它只就是我個人的「循業發現」,我個人有這個「業力」,隨自己的業力而發現,如此而已。當我這個業力消失的時候,我這個包包自然消失掉。如同前面所說的「當處出生,隨處滅盡」。它是沒頭沒尾,那麼不真實。任何一件事情都是如此,當它業力還在時所表現出來的,的確有它暫時的「假名、假相、假用」。站在這樣的角度看人生,你才能夠不否定、也不肯定,你才能夠「無住而生心,生心而又保持無住」。

你可以假借你的色身修學,但是決定不能執著,因為它本來就是暫時的一個假相。我們的本來面目,它沒有色身的,那是無緣無故眼睛疲勞,而產生虛空的狂華,等到眼睛恢復了,這狂華也就消失掉了。所以我們在思考人生,一定要站在本來就沒有這個東西,那是後來的因緣才有的。這樣的思考非常重要!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不服不食眾生肉,是人真解脫者

你去吃眾生的身體,還有它的部分,什麼叫部分呢?那個...

念頭雖多不亂就好

有一回在廣濟寺,很多人圍繞在身邊,我提及照顧心念的...

《楞嚴經》與《法華經》的差別

我們講開悟的《楞嚴》、成佛的《法華》,《楞嚴經》是...

【推薦】地獄的境界從哪裡來的

有這麼一個例子,也是《安士全書》裡面的,在《萬善先...

切記別在死物上用功夫

妄想是個假的,可是因為一個假的生出來了,很多假的跟...

什麼是念自性彌陀,生唯心淨土

問: 請法師給弟子通俗地解釋一下,什麼是念自性彌陀,...

愛上自己的影子

【迦葉正觀法塵。而言觀六塵者,以法塵是前五塵落卸影...

正念不足,內心就會生起邪念

世間上有邪與正兩種力量,若邪不勝正,為什麼我們內心...

【大藏經】【註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大藏經】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卷上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

【大藏經】【註音版】往生論

往生論...

【大藏經】最上乘論

凡趣聖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論若其不護淨者。一切行無由...

淨界法師:一心三觀

那麼怎麼樣從第六意識的如理的思惟、想像來改變我們過...

【推薦】這種感覺找不到,恐難生淨土

你在臨終的時候要做到準備,準備好了這才可以往生淨土...

懺悔的力量

《佛遺教經》中說:慚恥之服,於諸莊嚴,最為第一。慚...

弘一法師與護生詩

關愛生命,保護生物,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

聖嚴法師《安住於現在》

我常說心要向內看,不要向外看。心老是向外看,就不會...

念佛人還需要做還壽生、破血湖嗎

念佛之人,不可效愚人,做還壽生,寄庫等佛事。以還壽...

佛性為何沒有因果,它是如何產生染污的法

問: 弟子有一個問題糾結很久,萬法都有因果,佛性為什...

念佛人把求生淨土當作第一大事

修淨土的人要能敵得過生死。生死好比是敵人,淨土行人...

帶業往生的必要前提

念佛的心理背景是要至誠懇切,這四個字是非常重要的。...

隨緣自適,煩惱即去

在這個世界上,凡事不可能一帆風順,事事如意,總會有...

夜半念佛見一金甲神,恐是魔試便不敢念

佛法利益,非凡情所能測度。彼愚人唯知以醫藥治病,及...

念佛這件事,所求都能如願

原文: 念佛一事,所求皆得。為現在椿萱求福壽,為過去...

妙蓮老和尚:素食是秘方

人說命第一,我說身第一;身若不健康,命長苦痛多。...

【佛學漫畫】寒山大士

寒山大士的故事...

不應以職業論貴賤

佛教提倡眾生平等,這平等指:1.人與人之間的平等 ...

後得智的五種分別

後得無分別智有五種,謂通達、隨念、安立、和合、如意...

【佛教詞典】龍主仙

(術語)念誦罥索而成就,名為龍主仙。於諸龍中得自在...

【佛教詞典】善資寮

(雜名)禪林之稱。住副寺已下知事退休人之寮舍也。...

【視頻】淨界法師《念佛次第》

淨界法師《念佛次第》

【視頻】昌義法師《2016年盱眙都梁寺佛七開示》

昌義法師《2016年盱眙都梁寺佛七開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