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人生是果報跟造業交互的作用

淨界法師  2016/04/27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人生是果報跟造業交互的作用

唯識學解讀人生,把人生分成兩塊:一個是果報的受用,一個是業力的造作。也就是說,我們一生當中只做了兩件事情:第一個,你在受用果報。你活在快樂跟痛苦的感受當中,這是第一件事情,你在享受種種的受用。第二個,你同時也在造作很多新的善惡業力。

受用果報跟造業,在唯識學中它們兩個是分工的。果報的受用是第八識管,造業這一塊是第六意識管。所以當我們受用果報時是不得自在,第八識是不跟你商量的。第八識釋放業力只有一個觀念,就是「萬般皆是業,半點不由人」。你今生會投生在什麼樣的家庭,今生會有什麼樣的遭遇,這件事情第八識不跟你商量,你沒有主導權,那完全是過去業力的釋放。所以第八識在釋放果報時,你不得自在。你能夠做的只有一件事情,就是認命隨緣。

當然,人生也不是如此的悲觀,你還有第六意識。你在面臨生命果報時是有選擇的,你可以選擇造善,也可以選擇造惡。所以在因地時你有選擇權。在逆境當中,有些人選擇了自暴自棄,有些人選擇了奮發向上。所以果報你不能選擇,但是因地你是可以選擇的,因為它是第六意識主導。所以人生就是果報跟造業兩個交互的作用。

當然,這個當中也不是完全沒有關係。因為你造業又會得果報,這個果報又會牽動你造業,因果之間,它是一種循環。所以唯識學的人生觀,是建立一種無量的生命觀,生命的相續必須由業果相續來支撐。那麼因果的相續,它有一個很重要的關鍵,就是:業到果之間,必須有一個橋樑讓它相續下去,因為它們兩個都是生滅的。你享受快樂時,它是一時;你造業時,它也是一時。當因果都剎那生滅以後,到底誰能做因果的橋樑呢?那就是種子了。

唯識學最大的成就,就是它建立了一種種子的概念——如實地保存了我們的業力,等待適當的時間變現果報。所以任何一個人,只要你追求解脫輪迴,你遲早要面對你的種子,因為它是你背後一個很強大的引導作用。它雖然無形無相,潛伏,躲在背後,但是它的確有一種力量在主導著我們。我們無量無邊的種子,「恆轉如暴流」,恆常相續,剎那變化,沒有形相,但是它的力量不可思議。

作為一個淨土宗的修學者,我們的目標是臨終正念,提起佛號跟彌陀感應道交。但是你跟彌陀感應道交之前,必須要面對自己的種子,不能完全忽略它的存在。你既然遲早要面對它,從佛法的角度,你早一點了解它,早一點調伏、引導它,對我們是最好的。不要等到臨終時,你才充滿了驚訝,到時候來不及了。

唯識學它在主導我們去認識種子,讓我們了解自己時,它把種子分成兩塊:第一個是屬于思想的種子,第二個是屬於業力的種子。你必須面對這兩塊種子,這都是我們過去生長時間的生命經驗累積下來的。

首先我們要面對的是思想的種子。我們的思想,從唯識的解釋,有很多的寶藏,當然也有很多的地雷。什麼是寶藏呢?就是我們內心當中有一種善根,學佛法的善根。這是前生的你留給你的寶藏,你要好好利用。當然每個人的寶藏善根不一樣,我們的確佛性平等,但是我們把佛性轉成人性時,它的確是不平等的。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你心中在動,才有外在的世界在動

楞嚴經中講有個琉璃光法王子,他在因地的時候,先觀察...

前六識的明瞭功能是怎麼產生的呢

先看阿難尊者他執著中間的相貌。我們看經文: 阿難言:...

開悟的人,就擁有人生宇宙的一切

一個開悟的聖人他就擁有人生宇宙的一切,為什麼?他活...

覺得環境不好,為何不把你的心換一換呢

九種無為法:九無為說,窮生死蘊,就是深入地研究第八...

法性本來空寂,是誰造業?誰來受果報呢

『由此故知,定無實我,但有諸識,無始時來,前滅後生...

用心靈的力量來引導你的生命

基本上佛教把眾生分二類:一個叫覺悟的眾生,一個叫顛...

從財富投資到生命投資

由於學過經濟管理,所以我也成了多年的股民小散。作為...

心識如何生

問: 心識如何生? 正如法師答: 在唯識學中,所謂心...

【大藏經】文殊菩薩心咒

文殊菩薩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諦d...

【大藏經】吉祥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祗陀園給孤獨精舍。時已深夜...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療痔病經

佛說療痔病經...

【大藏經】【註音版】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太虛大師:佛學的人生道德

佛學的人生道德,即是從佛教的立場和觀點出發,略說人...

「本此無住」而建立了世界和眾生

其實它這個地方所要講的觀念,就是這一句話,就是本此...

修行最大的忌諱就是亂動

當我們在修學首楞嚴王三昧的時候,它對我們身心世界最...

為什麼只有中國僧人吃素

中國僧人吃素!造就了中國素食菜餚源遠流長而精緻的烹...

《觀無量壽佛經》第四觀:寶樹觀

【經文】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地想成已,次觀寶樹。觀...

讚美是暗室中的一隻蠟燭

一、無聲的教育:老禪師的育人技巧 相傳古代有位老禪...

每天一定要定功課

我們做功課通常都是散持。 我問老菩薩:一天念多少?...

學佛人的十八項過失

(一) 為了成就世間法而息隱住山,乃學佛人之過失。 ...

居士學佛不如法的言行面面觀

1、燒香拜佛 求籤問卜 祈消其災 求滿其願 某些居士,...

人惡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

善良的人心胸坦蕩,沒有私心雜念,不會欺天瞞地,也不...

鬆開手你可以擁有更多

在我為管理者做的培訓中,學員們常常分享他們的心得體...

佛教「四大天王」的表法含義

走進佛寺大門,你會看到一個建築物,叫天王殿。天王殿...

阿彌陀佛時時刻刻都在護念著我們

今天和太太(指奶奶的母親,係我們當地的習慣稱謂)通...

往生的正行,就是執持名號

菩提正道名善根,即親因。種種助道施、戒、禪等名福德...

學佛要知道怎樣來修福修慧

印光大師說一切從恭敬中求。一切,不外乎福報和智慧。...

極樂現前時,才能體悟到生即無生義

生也作無生義,往生就是無生的意思。乍一聽,往生嘛又...

【佛教詞典】禪禮

坐禪與禮懺。禪宗行者依坐禪及禮拜三寶二者,以懺悔罪...

【佛教詞典】有漏業

【有漏業】 為『無漏業』的對稱。指不離煩惱過非的諸善...

【視頻】《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浴佛頌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浴佛頌

【視頻】放生與護生

放生與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