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你內心不動,外面的世界便不會動

淨界法師  2017/04/24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你內心不動,外面的世界便不會動

邪復成非:迷本圓明,是生虛妄,妄性無體,非有所依,將欲復真,欲真已非真真如性,非真求復,宛成非相。非生非住,非心非法,展轉發生,生力發明,熏以成業。

前面講到根本無明的一念的妄動,這地方講到產生了煩惱跟罪業了。

迷本圓明,是生滅法。眾生因為一念的無明妄動,而迷失本有的圓滿光明的心性,而引生了九法界的依正生滅之法,但是這生滅之法是沒有真實體性的,因為是本來沒有的。你看我們剛開始講到我們這一念心本來清淨、本來光明,所以這虛妄的東西本來沒有自體,所以它非有所依:這個九法界的依正二報,它所依止的是一個畢竟空的東西。

你說:你的生死從什麼地方來?你從什麼地方來?你的五蘊身心從什麼地方來?從空性而來,從本來無一物而來。就是非有所依,它沒有一個真實的依止處。

沒有依止處的基礎之下有二種差別,以下講出三乘的修行者。

將欲復真:說三乘的修學者,他們希望在生滅法、虛妄法當中,以有所得的心來追求真實的功德,希望能夠滅除虛妄,而追求真實的功德,叫將欲復真,但是依止的是有所得的生滅心。

欲真已非真真如性:那麼他這種向外攀緣,想要追求真實的心,已經不是真實地相應於真如本性,因為真如本性是離諸對待的,而你這三乘的修行者,他是一種對立的心,他要用真實來抗拒虛妄,所以他已經不是真實的順從真如本性。

所以非真求復,宛成非相:非真就是他依止那一念想要去消滅虛妄,想要去追求真實的那個道心,很不幸的是一個虛妄的生滅心,而這虛妄的生滅心本來就沒有實體,你怎麼去追求真實的功德呢?你依止那個修行的心,它本身就是生滅虛妄的東西,生滅的因,怎麼能追求不生滅的果呢?所以它已經構成了心性當中另外一種過非,你站在一個有所得的心,不是站在真如的心來修學,就創造另外一個過非。

非生非住:一切有為諸法是本來沒有生,當然也沒有所謂的住,住就是相續。

非心非法。前面宛成非相,到那個地方是指的三乘的修行者,非生非住以後講生死凡夫。凡夫在非生非住的清淨本性當中,凡夫依止這種虛妄的分別心,去攀緣虛妄的種種六塵諸法,所以能所交互作用,輾轉的發生,就產生了身口二業一種造作的力量,生力發明就產生一種造作的力量,慢慢慢慢就熏習成一種善惡的業力。

三乘人創造戒定慧無漏的業力,凡夫在整個生滅因緣當中,去創造一個有漏的善惡業力,但是他們二個都是依止的虛妄的心,都沒有站在無住來修學,所以最後就產生果報了。

招感成果:同業相感,因有感業,相滅相生,由是故有眾生顛倒。

由前面的共同業力而招感了相似的果報生長在一起,然後再依止這個有,就是三界種種的果報,再去造另外一個顛倒的業力。所以有虛妄的假相消滅,又有另外一個虛妄的假相生起,因為你業力創造果報,果報又去創造業力,所以這個果報消失了,又有另外的果報生起,就引生了眾生的顛倒。

我們眾生的顛倒,蕅益大師說如空中華,夢中物。空中本來是沒有華的,眼睛有毛病,所以空中出現了華;夢中本來沒有物,因為你心中有迷夢之心,所以產生了物。這句話諸位懂嗎?

所以我們問題要抓到根源。說:我們今天看到一個我們不如意的人或者遇到事,我不知道諸位怎麼對治?對治它你要找到它的根源,它從什麼地方來?因為你心中有煩惱,你心中有業力,所以你才會看到它,佛法是這個意思。

所以大乘佛法不是去改變外面的東西,因為改變它,改變不了,因為它的生起是有原因的。你今天會有這個事情出現,你前生或者過去,你一定有一念的妄動,你才有外在的眾生世界的因緣出現。所以整個修行當中,就是四個字——莫向外求。你一定心中有仁者心動,有動過,你才會有這個世界出來,你一直在動,它就一直出現。

所以我們在說這佛法,完全是循業發現,你所受用的每一個色聲香味觸法,跟別人一點關係都沒有,一點關係都沒有!這本經講得很清楚。所有的問題都是你一念妄動,然後慢慢動久了,產生業力,然後就產生了眾生、世界出現。你經歷這個跟別人有什麼關係呢?你想想看,跟別人有什麼關係呢?所以我們一天到晚去向外攀緣,就是沒辦法解決問題,因為你沒有找到根源。

所以禪宗的公案說弟子心不安,什麼東西讓你不安呢?說:我心中有很多障礙。是誰綁住了你呢?禪宗它都是要你去迴光返照,從迴光返照當中,去處理問題。

你遇到一件事情,你先要做的——迴光返照,去找它問題的根源出來。如果你向外攀緣你就完了!一念方動烏雲遮,你就把事情弄得很複雜了。《楞嚴經》就是很好,它告訴你一個處理問題的方向,你方向找對了,古德說你這個人修行上路了。

什麼叫上路呢?你一天一天在進步。你看有些人他學佛很久他沒有進步,他要往台北,他往南部走。你看有些人拜佛,越拜煩惱越重,越來越高慢。印光大師講,你都在事相上修行,你根本都沒有上高速公路,修行是借事修心,假借事相來開顯我們的真如本性,來熄滅我們心中的顛倒。所以你看修行人上路以後,第一個他的身心調柔、包容,他這個是順從真如。

我們在對治煩惱當中,首先要知道病因在哪裡?是在你內心當中,一念的無明妄動。你要不動,外面的世界不會動,是這個意思。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改變內心有兩個重點

改變內心從佛法的角度,它主要是兩個重點:一個是道的...

禮拜自己心靈的莊嚴

在五台山曾經認識一位日本來的大學生遊客,他告訴我他...

心中有事世間小,心中無事一床寬

人是很不明理的,常常為了一點芝麻小事,而背負了很長...

做點好事有點功德,但被這個吃掉了

在《正心地觀經》中說,我們的心就是夜叉。為什麼說心...

既然心即是佛,為何還要學佛

問: 何為心即是佛?既然如此,為何還要學佛? 濟群法...

【推薦】制心一處,才能無事不辦

蓮池大師在《竹窗隨筆》中有花香一篇,說到:庭院中百...

但看妄想起處,切莫隨他流轉

予居五羊,一時從游者眾。睹劉子,骨剛氣渾,謂夙具般...

有好的心態才能得到快樂

哲人說:你的心態就是你真正的主人 一位偉人說:要麼...

【大藏經】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序 朝議大夫直龍圖閣權江淮荊淛等路...

【大藏經】瑜伽菩薩戒本

《瑜伽菩薩戒本》 彌勒菩薩說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大藏經】菩薩行五十緣身經

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時與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

【大藏經】佛說盂蘭盆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大目乾連始得六...

【推薦】解脫的四要

前言 我們學習佛法,目的在解脫煩惱的束縛,覺悟宇宙人...

病是眾生之良藥

【原文】 世人以病為苦,而先德云:病者眾生之良藥。夫...

煩惱的根源來自於顛倒

佛法的因緣觀,主要就是苦、集、滅、道,有雜染的因果...

曾國藩的七副對聯,說盡人生大智慧

世事多因忙裡錯, 好人半自苦中來。 這是一副自誡自勉...

如果利益不到眾生,也要盡可能不傷害他們

昨晚,我住進深圳一家海邊的酒店,享受著怡人的風景,...

太虛大師《念佛往生的原理》

佛法明因緣所生法,有兩種力:一、可思議力,二、不可...

心總是被煩惱圍繞怎麼辦

問: 每天茶飯不思就是不開心,總是被煩惱圍繞怎麼辦...

佛者覺也,是覺悟到什麼呢

我們前面講到佛者覺也,那麼到底覺悟是覺悟什麼事情呢...

【打禪七】與【打佛七】的異同

打七是佛教主要修行方式之一。七指時間,以七天為一週...

佛陀開示的四種朋友

何人可稱善友?佛陀雖在《吉祥經》中未曾明言,但於《...

唐太宗與390名死囚的死亡之約

貞觀八年(公元634年)九月初四這一天,長安城寬達150...

出家人不能和俗人一樣,光為這三個字忙

世界上人由少至老,都離不了衣、食、住三個字,這三個...

梁桂英老居士往生記

一、母親的苦難人生 我的母親梁桂英居士,1936年7月出...

永信法師:不怕少林寺成網上寺廟

永信法師,少林寺方丈,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河南省佛...

真理法寶勝於金銀財寶

達摩祖師本名叫菩提多羅,南印度人,出身婆羅門貴族,...

羅睺羅尊者-密行第一

人間第一幸福兒 佛陀還沒有出家的時候,是迦毘羅衛國...

【佛教詞典】食前密語

(儀式)唱於食前之僧跋語也。...

【佛教詞典】傅大士

(人名)姓傅,名翕,字玄風。南齊建武四年生,陳宣帝...

【視頻】慧律法師《亙古以來,清淨自性本自其然》

慧律法師《亙古以來,清淨自性本自其然》

【視頻】明安法師《幾年來的講經感悟》

明安法師《幾年來的講經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