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能夠調伏自己,就戰勝了所有的外境

淨界法師  2016/07/17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能夠調伏自己,就戰勝了所有的外境

正修當中有一個偈頌,先看一個偈頌。

《行論》云:惡有情如空,非能盡降伏,惟催此忿心,如破一切敵。

《入菩薩行論》上說,一個菩薩從空出假以後,他又來到凡夫的世界。凡夫的雜染世界有什麼問題呢?「惡有情如空」,很多眾生都沒有宗教信仰,沒有善惡的概念,他的心是完全跟著感覺走,一刺激他就起煩惱。這種眾生像虛空一樣的多,所以你不可能去改變任何一個人,不可能,「非能盡降伏」。

菩薩不能夠去改變外境,不能改變別人,那憑什麼菩薩能夠安忍呢?因為菩薩做了一件事情,他調伏自己的瞋恚心,就等於調伏所有的外境。這是佛菩薩的一個開示:你能夠調伏自己,你就戰勝了所有的外境。根本問題在這裡。

那怎麼能夠戰勝自己呢?當然佛陀是用智慧,不是強忍。我們把這三道智慧念一遍。

謂一切逆境惡緣現前,菩薩皆悉觀察,此等逆緣皆是自己過去惡業之所感招,而生慚愧之心,逆來順受。又當思惟,此乃菩薩及善知識之所示現,教化於我,我若不患此苦,定當陷入現世安樂之中,忘失正念,而生感激之心。又當思惟,境無美丑,唯人自招。而吾人身心之中,「我」尚不可得,云何有我所取之境界耶?菩薩於中善自思惟,則為堪修忍辱。

這地方有三段的智慧。就是我們遇到了惡因緣的時候,第一個,我們要知道這些逆緣都是過去的罪業之所招感,我們自己要勤修懺悔。

我們行菩薩道,很重要的一個概念,就是只要你有感受,就一定有業力,這是基本常識。你看到這個人,感受很不好;你聽到這句話,感受很痛苦,你一定有業力。你如果沒有罪業,你看到這個人,聽到這句話,你沒有感覺。雖然表面上是他講這句話,事實上他只是用這句話來刺激你的罪業起現行而已,他只是一個增上緣。

諸位!你如果明白佛法的緣起論,我講實在話,沒有一個人會讓你痛苦,也沒有一個人會讓你快樂,沒有人,只有你自己。所有的快樂痛苦都跟你有關係,你最好早點明白這個道理。「萬般皆是業,半點不由人」,不是別人決定的。

所以,你只要有一個很痛苦的感受,一定要知道:有感受一定有業力。如果你是快樂的,那就是善業起來了;如果你是痛苦的,那就罪業起來了,別人只是一個增上緣而已。

沒有一個人會給你痛苦,也沒有人可以傷害你,不可能!這是佛教的因緣觀,完全是一切唯心造,你的心顯現了善業,顯現了罪業。所以,既然是跟別人沒有關係,我們只有多多懺悔自己,去改變我們的罪業。罪業改變了,你的感受就改變。

第二個,這個是更高級,歷事練心。我們要知道所有的逆境,都是菩薩的示現來教化我。假設我們不墮入這種痛苦,我們就會落入這種安樂當中,忘失正念,因此,我們應對逆境生起感恩之心。

其實從菩薩道的角度,人生不能太圓滿。因為你太圓滿的話,你就很難生出離心。你看《印光大師文鈔》,有一個居士說:「師父,我的家人怎麼樣,我子女多麼的不孝,我的身體有多少的病痛,怎麼怎麼的。」印光大師說:「你要感激這個逆境,這個逆境剛好給你一個當頭棒喝,讓你厭惡生死,生出離心,這個比你讀經典來得更貼切一點。」

當然,人生也不要太痛苦,太痛苦你可能會失去大悲;痛苦得剛好,最好。就是你人生裡面,有一半是快樂的,一半是痛苦,這種是最好,非常好。因為快樂會給你信心,你能夠得到某種安定,但是逆境它會激發你向上。所以,適當的痛苦,其實對自己有幫助的。

我們最後再思惟:境無好丑,唯人自招。在我們身心當中,我不可得,哪有我所執著的境界呢?這個地方就是完全的空觀,站在本來沒有煩惱的角度來面對煩惱。我們一再強調,遇到事情先求放下,再求面對。你沒有放下,你就不好面對了。因為這個境界一來,一定夾帶業力而來,來勢洶洶,來者不善。

諸位!生死業力,不是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所以,如果你不能放下,業力一來衝擊你的煩惱,就無解。單單有業力還有解,你只要如如不動,業力的衝擊一下就過去了。因為你造業的時候,你也不是經常造,你偶爾造一個業,所以它會過去的。但是如果業力又加上你貪瞋癡的煩惱弄在一起,那人生就沒有解了!外有業力,內有妄想執著,那就無解了,佛都救不了你了。

但是業力的衝擊這一塊我們不能改變,這個是已經成熟的業力。所以,所謂的認命是安住在空性來面對這個業力。我本來就沒有這些東西,那是緣生緣滅的假相。先求放下它,再來面對它,再來處理它,這樣的人生才有解。就是說,我不能控制外在的業力什麼時候起現行,但是我能夠控制自己,安住空性、如如不動,這是很重要的概念。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自己跟自己過不去

我們修行人很怕聽到障礙這兩個字,諸位你的障礙是哪裡...

聖嚴法師《不怕念起,只怕覺遲》

問:不怕念起,只怕覺遲。這句話似乎用在禪修居多,只...

是今生重要還是來生重要

有一個真實的故事──有一位法國百貨公司的店員,有一...

「不動念頭」是全世界最大的力量

這裡所要詮釋的觀念,就是《楞嚴經》一再強調的一個觀...

自相實無,唯有遍計所執可得

自相實無,唯有遍計所執可得,是故說名遍計所執。 這個...

把工作環境當做修行的道場

我是一名護士,對這個稱號我曾很不喜歡。你可能會說,...

黑豆白豆

佛陀有八萬四千法門,門門都是為了順應眾生根機而施教...

定不定業對淨土宗的往生有什麼啟示

定業就是說,這個業的結構非常堅固,它有主動得果報的...

【大藏經】無量義經

無量義經序 蕭齊荊州隱士劉虯作 無量義經者,取其無相...

【大藏經】【註音版】金光明最勝王經

金光明最勝王經...

【大藏經】【註音版】大悲咒修持儀軌

大悲咒修持儀軌...

【大藏經】大方廣佛華嚴經(80卷)

大周新譯大方廣佛華嚴經序 天冊金輪聖神皇帝製 蓋聞:...

寺院由誰管理才是最如法的

寺院原本就是十方佈施所成,三寶所依,本來就是出家師...

人心莫測,於我有何關係

我常常這樣想,假定你如果不是證了他心通的人,你無論...

觀世音菩薩成道日說「道」

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無處不在觀世音菩薩 諸位...

【推薦】哪怕有功德,也不要去爭功

人有功德要藏起來,而且要把功德給別人,千萬不要去爭...

「大勢至菩薩」名號的含義

大勢至這個名字,它是直接跟光明聯繫在一起的,大勢至...

念了《地藏經》怎麼還經常生病

有這麼一個人問我,他說:法師你說念了《地藏經》,一...

阿彌陀佛跟娑婆世界的眾生有緣

問:諸方必有淨土,何偏讚西方? 答:此亦非善問。假使...

何以應當戒殺?

殺是佛門五戒之首,修行人入手第一要緊的事。現在有一...

小孩念佛可以消災解難

小兒甫能言,即教以念南無阿彌陀佛及南無觀世音菩薩名...

大安法師列舉念佛六大利益

念佛號的種種利益,利益是很多了,因為阿彌陀佛大願之...

業障的來源與對治

我們今天一起來學習:罪在哪裡?或者叫:業障在哪裡?...

淨界法師:如何為往生做準備

首先,學人歡迎大家來到佛學院參訪。我們早上參加海公...

在順境時抽到下下籤

其實一張籤詩是好是壞都沒有關係,它最大的意義是在讓...

梨打痢頭

從前有一個患了滿頭疥癬的人,他的家人為他買了一頂華...

二六時中該怎麼念佛

朝暮於佛前禮拜持誦,隨自身閑忙,立一課程。此外,則...

想學《楞嚴經》,要先放下這些

你要想學《楞嚴經》,放下識心,放下一切執著。就像一...

【佛教詞典】長缽過限戒

(術語)二百五十戒中三十捨墮之一。得長缽,必於十日...

【佛教詞典】無色

【無色】 p1042 雜集論三卷六頁云:云何無色?幾是無色...

【視頻】夢參老和尚《親近善知識難,視昔猶今》

夢參老和尚《親近善知識難,視昔猶今》

【視頻】宗興長老《受戒與修道》埔裡圓通寺傳授三壇大戒

宗興長老《受戒與修道》埔裡圓通寺傳授三壇大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