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教故事
慧律法師
大安法師
淨界法師
印光大師
夢參法師
佛經咒語
阿彌陀佛
觀音菩薩
地藏菩薩
佛法入門
佛學問答
念佛
智慧
福報
放生
因果
修行
戒淫
懺悔
淨界法師文章(第6頁)
【隨機推薦】
四種情況成就犯邪淫戒的根本
請我們看具緣成犯。在淫戒有四種情況,是成就犯戒的根本。...
吾見散亂艷喜,愚癡特迦大事已辦
嗟嗟!人之精神用之詩字,吾見右軍李杜,不出生死;用之佛...
判斷淨土穢土的兩個指標
我們從佛陀的名號華光如來,沒辦法去判定是淨土、穢土,但...
犯盜戒的過失跟持盜戒的功德
毀犯盜戒果報,三途果報;餘報:一、貧窮。二、共財不得自...
當初的三錢,輾轉增盛到三千金
這個五戒的問題,有兩個重點:一個是增長罪業,第二個破壞...
做了不少善事,為何資糧力還是很有限
我們要思考一件事情,其實我們也做了不少善事了,我們多生...
用這個願望來做生命的核心價值
我們剛開始在修無分別智時候,當然第一個要遠離的就是我執...
知道一切影像,都是內心變現出來的
第一件事情就是斷除你向外攀緣的心,斷除你有所得心。一個...
「有主物」在律上分成哪三類
有主物,在律上分成三類: 第一個,是三寶物。 三寶物它...
心力跟佛力之間的橋樑
觀世音菩薩的方便力特別殊勝。在《普門品》講到妙音觀世音...
改變內心有兩個重點
改變內心從佛法的角度,它主要是兩個重點:一個是道的修學...
在整個五根當中,耳根是其他諸根所不能及的
縱令在夢想,就是說即使你在睡覺,處在一個夢想的做夢當中...
修行人應該怎麼面對是非
問: 我們在僧團當中,經常會看到很多的是非。請問我們修...
哪十種行為是犯了盜戒
什麼叫偷盜,先把偷盜解釋清楚了,我們對這種行為產生斷除...
菩薩成就國土,要有兩種準備
這一科是與之授記。舍利弗尊者在方便品明白了權實不二的道...
【推薦】
人生沒有結果,它只是業力的釋放
我們人生的相狀有很多種,但是結果只有一個,那就是沒有結...
不斷憶念你的清淨本性
在整個修學當中,我們透過佛法的修學,開始內觀,開始把心...
【推薦】
站在本來沒有業障的角度來懺悔
問: 在懺悔時,我們對罪業是訶責的,但是要同時觀察罪業...
心不要活得太表面,要能夠更深層
我們在心中能夠受持常住兩個字,就能夠遠離三惡道。常住是...
【推薦】
胎兒沒成形前墮胎,算犯殺戒嗎
面的三皈依,它不應該只屬於人天乘,它是應該共於五乘。整...
如何理解因果的道理
這個地方我們講到業果的輕重,最後我們把業果的道理作一個...
皈依的三寶有兩種
我們在前面講到皈依的兩種內涵,這個地方講到我所皈依的境...
我們什麼時候因為別人而改變過
平心而論,每一個人的改變只有一種情況,就是他自己要改變...
所有的身心世界都是無常變化的
我們先來看第一個,諸行無常。這是無常概念的建立。 一、...
【推薦】
迷悟的不同為何就會創造十法界呢
為什麼迷悟的不同就會創造十法界呢?這個概念就值得我們了...
透過無分別智遠離五種過失
哪五種過失是透過無分別智可以次第遠離的? 一、遠離外道...
為什麼淨土宗可以帶業往生
身為一個凡夫眾生,在一期的生命當中,我們或多或少都會起...
【推薦】
什麼是「造作等流果」
造作等流果縱生人中,愛樂殺生等事。 前面的領受是約外在...
有慾望就能快樂,這個觀念是錯誤的
我們在修行當中有時候經常很沉悶,有時候很煩惱、苦惱。為...
什麼是有漏與無漏種子
我們一般人還沒有成就聖道之前,是有漏種子和無漏種子都具...
什麼是領受等流果
等流果是個人所領受的。有兩種:第一種,領受等流;第二種...
趨向解脫的功德
前面的安樂道講到苦樂的問題,這一塊我們全部講完了。這個...
成佛之道有兩個選擇
在《法華經》,佛陀說,生死凡夫就像一個乞丐,在三界流轉...
業是怎麼來的?造完後又跑哪裡去
我們講因果同時,借緣顯現。從因果轉變的角度,佛教是說罪...
福報越大的人,要越早收心
一個人越接近臨終時越重要。諸位!我勸所有淨土宗的人,不...
定不定業對淨土宗的往生有什麼啟示
定業就是說,這個業的結構非常堅固,它有主動得果報的力量...
為什麼一切法沒有真實相
因為凡夫心念的不同的轉動,這些相貌就有很多很多的差別。...
哪個地方有障礙,就從那個地方觀進去
在大乘的學習當中,我們觀照真如有兩個方法,第一個是屬於...
殺生偷盜及邪淫,會導致哪些共業
等流果是約著個人的個別的業力。增上果是大眾的共業,大家...
整個佛法的修學,都在修正我們的思想
當我們站在佛教的角度,來觀察生命的時候,我們會發覺這當...
提前面對現實,為來生積集資糧
死亡好像還很遙遠!這是無始劫來的習氣很堅固,這個是常見...
如何判斷內心是善業強,還是罪業強
以下二三四五,就各別各別說明業果各別的相貌。 我們看第...
對哪些對境造業,業果會越重
講到重罪、重業,一定是第一,心非常猛利;第二,跟外境有...
什麼是異熟果?為什麼要加個異熟
好,業力就講到這個地方,就是善惡的問題、強弱的問題、相...
什麼是「定業」與「不定業」
這個定業跟不定業是說什麼呢?前面我們講這個業有兩種:第...
等事心異故,許義非真實
鬼傍生人天,各隨其所應,等事心異故,許義非真實。 這一...
淨土宗的懺悔和積集資糧,是為了臨終時用的
業果的輕重有三段:第一個,約心;第二個,約境;第三個,...
造業的次數會影響業果輕重
五、加行故重謂或已殺生,或正或當,具歡喜心具踴躍心。或...
邪知邪見造的業最重最可怕
最嚴重的是第三種,邪執故重。所有業裡心力強,沒有對治,...
知生滅變異虛偽無主,息心達本源
我們的生命體,它是會生滅變異的,它是諸行無常的,你現在...
人生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果,只有過程
空性的智慧,它是一心三觀的前方便。一個人沒有經過空性智...
後得智的五種分別
後得無分別智有五種,謂通達、隨念、安立、和合、如意思擇...
年輕時造了很多增長業,現在要如何補救
九、悔所損業;十、對治所損業。 前面的八個是就著造業當...
心強業重,得果報時那個勢力就不同
講一個例子給大家參考。佛在世時,另外一個護法叫作波斯匿...
【推薦】
凡夫最大的毛病,就是認為身心世界是真實的
每一個人的色身,他的感受、想,他的取向--行--造作,...
經常觀心中的相狀,就能知道自己的種姓
我們都知道這個識變化多端,我們常說觀心無常,就這個意思...
修唯識止觀的三個重點
生命的相貌雖然是森羅萬象,但是從唯識學的角度,把它分成...
如何判斷一個人的根機
什麼叫根機呢?我怎麼知道我根機好呢?當然,你根機好就表...
「邪因緣論」與「無因緣論」
釋迦牟尼佛在印度出世時,當時的印度是一個文化非常發達的...
世間之樂虛誑不實,禪定之樂永離生死
四者巧慧:籌量世間樂,禪定智慧樂,得失輕重。所以者何?...
現在能聽聞佛法,應該珍惜這一因緣
一歷耳根,永為道種,大士所以捨全身求半偈也。 佛陀,大...
研真窮妄名之為學
我們修行的一個重點:研真窮妄名之為學。蓋能深造自得,則...
【推薦】
用什麼心態來面對所緣境,這才是重點
我剛出家的時候,經常聽老和尚開示說:佛法的修學是心地法...
學會欣賞他人的優點,包容缺點
假設我們以這一念凡夫的心去觀察,我們只是就著它的一部分...
業力是如何形成果報的
業有三塊,我們看這個附表。 我們先看左上角有一個業,...
所有的功德中,智慧最重要
前面的五度就像一個人的雙腳,福德的資糧,它是讓一個人趨...
於一切相中,無所作意,無所分別,斷分別故
由於現前現住安立一切相中,無所作意,無所分別,斷分別故...
怎麼才稱得上「真佛子」
舍利弗尊者本來是認為三乘法門各走其道,彼此不能相通,所...
昨天的你跟今天的你相不相同
昨天的你跟今天的你是一樣,還是不一樣? 你不能說一樣,...
臨命終是業力激發的時候
從今生的角度來看,我們今生造了很多的業,那麼到底什麼業...
觀心的時候有十個重點
這個《法華經》的十如是,是整個〈方便品〉的關鍵的核心思...
你只要不隨妄轉,就有救了
我們不能在因緣所生的一念心識去跟妄想對治,你不是它對手...
為什麼要修無分別智
這個地方等於是有人提問,說,因緣觀能夠產生增上的功德,...
古人發心出家必矢志參學,因為有此三件覺悟
古人發心出家,必矢志參學。由痛念生死事大,無常迅速,此...
主導我們的業力到底是怎麼回事
我們生命中一直主導我們的業力到底是怎麼回事。我們常常說...
有我罪即生,亡功福無比
我們想要超越三界的塵勞,一定要知道方法,不是盲修瞎練。...
蓮池大師為什麼一生崇尚念佛,又勤勤懇懇勸人看教
看蓮池大師的一個說法。他說予就是蓮池大師自稱,他說: ...
放掉妄想,才有辦法對治它
為什麼有些人他煩惱很重,但是他很快能夠突破?為什麼有些...
年紀大了就不要研究教理嗎
有一種錯誤的說法:你年紀輕體力強,應該研究教理;如果你...
你要檢查一下,哪些帶得走哪些帶不走
死歿無常就是告訴你,要知道什麼是有意義的,什麼是沒意義...
修行很簡單,就是恢復我們的本來面目
我們再看第七意識蕅祖的批註: 此之意根,從無始來,內緣...
出離心與大悲心,結合起來就是菩提心
以我善樂諸因果,他苦因果盡無餘,如風去來行取捨,由此發...
知心無念,這個概念很重要
這個地方重點在這四個字,知心無念。我們一念心,每個人都...
【推薦】
菩提心的十種譬喻
菩提心的十種譬喻。分成因跟果。先看第一個。 【譬如大地...
阿羅漢在般若會上的後悔
到了般若會上,佛陀把菩薩的因地展現給他們看,就說,你不...
找到自己契機的法門來修學
我們在修學大乘佛法的過程當中要掌握一個原則,站在佛菩薩...
全真在妄,所有真實功德就在妄想當中
蕅益大師這個地方給我們一個什麼樣的觀念?就是說我們一念...
讓業力沉澱,帶業往生
你修行,你要知道問題在哪裡。就像佛陀說的,外道為什麼修...
世間的快樂為什麼是痛苦呢
我們應該對輪迴要有所了解,不能一廂情願地活在自己的妄想...
你要經常反省自己,準備好了沒有
我們每一個人都想要改變我們的生命,改變我們的命運,這個...
太多的外緣,會帶動無始劫來的攀緣心
息諸緣務,有四意: 一、息治生緣務。 不作有為事業。這...
為什麼真正「傷害」我們的不是外境
這個地方值得我們注意的,就是處所跟內心的互動。環境我們...
安住空性,發起菩提
一個人要學佛,很重要的就是把片段的人生觀,轉成完整的人...
安住空性的人,把人生當歷練
偏:若於心外見有眾生及以佛道,願度願成;功勳不忘,知見...
一心三觀和淨土宗的臨終正念有何關聯
淨土宗是比較特別的法門。我們一般人的修行是要靠自己的力...
發脾氣的時候不要講話
二棄瞋恚蓋:瞋是失佛法之根本,墜惡道之因緣,法樂之怨家...
修學佛法不要永遠停留在「知道」
這個地方為什麼講勤修加行呢?古德註解上說,一個菩薩深深...
【推薦】
臨命終時永遠記住一句話:往事不堪迴首
諸位!我們一定要知道,你平常不管怎麼用功,臨命終永遠記...
嗔是在你心中活動,傷害的正是你自己
當然這是一個有相的觀察,或者我們也可以根據無相的觀察,...
願生淨土者,必須要發菩提心
剛才所講的引導力,這個是從聖道的角度來講的。我們再從淨...
只有「無住」,才跳得出三界
觀三界如牢獄,視生死如怨家,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如是發...
念佛三昧是否就是安住一念心性
問: 請師父開示,念佛三昧是否就是安住一念心性? 淨界...
怎麼才是清淨的布施
云何菩薩其施清淨?若諸菩薩殟波陀慳。 前面是講廣大,這...
思慧很重要,沒有人可以取代
從我們學習的角度,聽聞佛法很重要,思慧也是很重要!諸位...
自我激勵,思惟暇滿難得
第一個,人道的暇滿。 就是說,我們無量劫來在三界當中流...
不要隨便發願,你的願力就是引導力
佛法的修學我們慢慢進入到主題,四個道次第,這個次第不能...
佛陀入滅給我們什麼警覺
佛陀轉法輪以後,既然示現是一個凡夫,就必須要示現老病死...
把人生的順逆因緣,當做成就自己的一種方便
若知自性是眾生,故願度脫,自性是佛道,故願成就。 這種...
不管外境順或逆,人生的酸甜苦辣都要去嘗
我們大家都發了菩提心,我怎麼知道我的菩提心是屬於偏的,...
你不想對立,那就用「自他交換」
前面的七重因果,是偏重在事相。從因緣上觀察,我們跟眾生...
【推薦】
做好這四大步驟,為往生做準備
一、提起佛號 蕅益大師強調:提起佛號,淨土宗念佛不一定...
菩薩戒為何要禁止蓄養動物
畜生道,人類為了要得到它的肉,為了吃它的肉,往往就是把...
如何理解淨土法門的事持與理持
淨土法門有兩種的修學,一種叫做事持,一種是理持。 事持...
色受想行識的生命
佛陀把我們的生命分成五個部分,第一個是色蘊,就是我們的...
修空觀的人要空掉什麼
問: 師父講到我們要修空觀,不要住在外來的空上,在具體...
思想不改變,生命的歷史就不斷重演
為什麼我們說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你懺悔,你...
唯為生死為菩提,如是發心名之為正
一個修行人有八種思考模式,我們首先先了解的,我們要對一...
《法華經》開示面對事情的三個態度
《法華經》說:諸佛兩足尊,知法常無性。佛種從緣起,是故...
聽聞佛法能調伏煩惱
我們看佛陀說法的功德,這個法,它透過佛陀的音聲傳到我們...
法門沒有高下,成敗只看你的發心
在佛門當中,蕅益大師提出了三個修學法門,你是持戒,受戒...
心能夠無住,得這四種好處
這個地方講到真如三昧的第四種功德。我們前面講過引發種種...
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在我們大乘佛法的修學當中,佛陀的慈悲開了很多很多的法門...
外在的世界是你內心創造出來的
我們從世俗諦來看,從世俗諦來看,你從什麼地方來。你可以...
要遠離這五種相,才是「無分別智」
丁二、廣釋 分六:戊一、釋名無分別智;戊二、釋成立相;...
佛陀為什麼要示現「入胎相」
入胎相:父淨飯王,母摩耶夫人。經云:處兜率天,弘宣正法...
佛陀為什麼要施設種種方便法門
佛陀的說法有三個主題:第一個,先說明說法的內容;再說明...
佛陀為什麼沒有主動說法,而是等待眾生祈請
我們知道,佛陀在出家的過程是遠離人群的,這個過程是可以...
佛陀為何要示現「納妻相」
四、納妻相:經云:游於後園,講武試藝,現處宮中,色味之...
遇到問題先要消除自我意識
接下來就談到真妄的問題了。善惡是基礎,真妄的問題就是整...
那些藝高人膽大的都陣亡了
志宜大,膽宜小。我們的志向要遠大,但是無論做什麼事情,...
佛者覺也,是覺悟到什麼呢
我們前面講到佛者覺也,那麼到底覺悟是覺悟什麼事情呢?是...
【推薦】
殺生為何短命,布施為何有福,這些都從哪裡來
我講一個小故事,把十行作總結,故事出自於坐花志果: 有...
畫佛像為什麼能夠成佛
前面是雕刻成一個立體的佛像,這以下是用手工把它畫製成一...
淨土宗的正念,是要刻意去栽培的
我們先把這個淨土宗的修學,做一個總相說明,我們待會再來...
臨終最怕不是風動幡動,而是仁者心動
接著來談一談淨土法門跟聖道法門之間的結合。淨土宗的歷代...
【推薦】
追求臨終正念,在唯識學有三個重點
那麼臨終的正念,在整個淨土宗的修學者,是所有人努力的共...
凡夫靠自力修行,在生死關頭最難得力
我們再看一段:丁三的臨終加持。這個地方講到淨土宗的功德...
打妄想就會把過去的業給牽動起來
當業力跟妄想結合的時候,人生無解,真的無解!其實人生不...
熏習,決定你輪迴的力量
佛陀在解釋人生,他主要的一個觀念,就是從因緣來建立人生...
為了臨終的正念,你必須做這兩件事
帶業往生它是有條件的:這個業力它不能一直在相續,它不能...
怎樣的佛號才能產生往生的力量
我想很多人會問一個問題,說我們學佛以後,每天這樣拜佛念...
從點狀的佛號,提陞到片狀的佛號
在淨土宗,當我們提起佛號的時候,我們生命當中會出現兩種...
「相隨心轉」要如何轉
我們再看第二個,第二個很重要了相隨心轉。那麼相由心生,...
一根既返元,六根成解脫
圓破色陰超劫濁 在整個五陰的對治當中,第一個所要對治的...
沒學佛的人生是沒辦法規劃的,因為做不了主
一個生死凡夫為什麼加罪障呢?因為我們的生命當中,每一個...
什麼樣的布施能成就廣大功德
云何菩薩其施廣大?若諸菩薩於惠施中離娑洛想。 前面是講...
外境沒有好壞,好壞是心安立出來的
唯心識觀是先遠離對外境的執取,遠離遍計執。我們講遍計本...
人生有無量的可能性
所以蕅益大師他講一個觀念很不錯,他說沒有實體,你要可以...
心中有自性的光明,鬼神根本都不敢看你
六者,聞熏精明,明遍法界,則諸幽暗性不能全,能令眾生,...
修淨土的人,不要修到最後像外道一樣
淨土念佛法門它的特色,是一個他力門、果地教,也就是一般...
【推薦】
財色名三法,就像狗嚙枯骨
唯心識觀,這個地方我們講一下。唯心識觀就是說, 當你遇...
【推薦】
聽你「自己」的佛號,心才能專注寂靜
一句佛號的操作包括念從心起、聲從口出、音從耳入,我們定...
【推薦】
臨命終時一句佛號提起來,可以說是內憂外患
淨土宗的念佛法門,它是一個本尊相應的法門,而整個本尊的...
分別與不分別,兩者應如何平衡
問: 師父!您說對每一件事都打妄想,那你背後的生死業力...
從表相中看到真實的體性
佛問比丘,我初稱解,如來印我名阿若多,妙音密圓,我於音...
生命中沒有一件事,是莫名奇妙出現的
我們佛教的正見,基本思想是建立在諸法因緣生。也就是說每...
菩提心是建立在責任感,而不是建立在情感
我們一般人要去做一件事情,只有一個理由就是我想要去做。...
一個開悟的人,他有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這個圓成實是什麼因緣安立的呢?當我們修習我空觀、法空觀...
妄想那麼有力量,是因為你攀緣它
一個人要把心量擴大,要離開所有過去生命經驗留下的錯誤的...
執著時再來對治,已經太晚了
這個顛倒妄想的形成,在《楞嚴經》它是有三個次第: 第一...
造佛像有什麼功德
造佛像是一個因緣,就是本經這個地方說的更以異方便,助顯...
極樂世界要修到什麼果位,才需要回到娑婆
問: 請師父慈悲開示回入娑婆度有情是什麼相狀?我們那個...
心理素質不好,順境也會產生障礙
問: 請法師慈悲開示,三輩往生中上輩者要捨家棄欲而做沙...
六根的見聞覺知,全是自己的東西
我們一生當中,你六根的見聞嗅嘗覺知,全部是你自己的東西...
什麼樣的菩薩有資格稱作「樂行惠施」
云何菩薩樂行惠施?若諸菩薩於一切施都無慾樂。 什麼樣的...
業力要得果報,有兩個條件
在整個藏教的《阿含經》,它在處理我們的生死業力這一塊,...
見自身微塵與世界所有微塵等無差別
時國大王延佛設齋,我於爾時平地待佛,毘舍如來摩頂謂我:...
菩薩遇到怨家該怎麼做
現前難行,怨有情所現作一切饒益事故。 什麼叫現前難行?...
你一天到晚看別人,就容易起煩惱
問: 師父在《楞嚴經》有提到:就是他的根跟識,是一個往...
所謂的善惡,都不是本來面目
修行的第一個就是靠語言文字的佛法產生觀照,所以叫做名字...
以恭敬心供養佛像的功德
前面是把佛像給造出來。有些人他來到寺廟的時候,這個佛像...
【推薦】
人生只有一個結果,就是沒有結果
我們一定要視之為身世無常,幻緣虛假,這是一種無常敗壞。...
為什麼拜佛稱念佛名,就能夠究竟成佛呢
這以下是關鍵了理觀的智慧。前面是講到原因,就是因緣的善...
空觀是空掉妄想,不是空掉外境
空觀智慧的修行就是你的心經常去想一件事情,就是你本來什...
佛弟子如何看待儒道思想
問: 弟子熏習道德教育多年,今方聞正宗佛教一年,倍有慚...
追求它是傷痕累累;逃避它卻也非常可惜
佛陀真正的智慧,叫作安住心性、歷事煉心。就是說人生你追...
持名念佛——下手容易,成就也高
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 說起...
持地菩薩因地如何修福德
持地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念往昔,普光...
站在本來沒有煩惱的角度來調伏煩惱
《楞嚴經》的法門,就是一個轉,轉因緣之法而回到不生不滅...
阿難尊者示現修行的苦惱
世尊!我及會中有學聲聞,亦復如是,從無始際與諸無明,俱...
把負面力量轉成正面的能量
我們現在越早啟動一念心性,對我們是越有利的。你不斷地思...
日常生活中,如何鍛煉「覺照」
問: 請問日常生活中,如何鍛煉覺照?初學者從何下手?如...
做命運的屈服者還是創造者
第一種、命運的屈服者。 他的心跟外境接觸時心隨境轉,遇...
憍梵缽提得牛呞病的緣由
憍梵缽提,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有口業,於過...
阿那律陀尊者為什麼叫做無貧
阿那律陀,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初出家,常樂...
福報享盡,你連一碗粥都喝不下去
人生沒有現在這個詞,沒有現在的。你講現在的時候,它已經...
其形雖寐,但聞性不昏
阿難!是人夢中,豈憶靜搖開閉通塞?其形雖寐,聞性不昏。...
法華會上這五千人為什麼離席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比丘比丘尼 有懷增上...
【推薦】
如何把彌陀的功德轉成自己的功德
淨土宗的道理是他力門、果地教,整體而言,淨土法門修行的...
用佛號來取代你過去的念頭
是故念一聲,有一聲佛名顯現,念十百千萬億聲,有十百千萬...
不打妄想?那菩薩怎麼發菩提心呢
我問大家,菩薩打不打妄想?不打妄想?那菩薩怎麼發菩提心...
為什麼受菩薩戒後很容易得到感應加持
這個地方講出了一個很重要的觀念。從唯識的角度,我們一個...
觀不淨相,生大厭離
優波尼沙陀,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亦觀佛最初...
千念萬念為的就是臨終的正念
淨土宗它最強調的,就是臨終的正念,千念萬念為的就是臨終...
道場在哪裡?就在一念清淨自性中
以下總結這一段,如果你聽懂了,對於禪淨雙修的修學方法你...
凡事盡心盡力,成敗交給業力
空有雙照,悲智雙運成就菩提心。 前面的業果叫作有相行,...
因為我們的愚癡,過去已經付出了慘痛代價
委骸回視積如山,別淚翻成四海瀾。 世界到頭終有壞,人生...
磨磚不能成鏡,打坐又怎麼會作佛呢
什麼叫理觀的智慧?我們先講一段禪宗的公案再來說明。這個...
從念頭來判斷你的來生
住持,就是攝受的意思。他這一念心能夠把心中清淨的戒、定...
凡夫為何要為菩提道求生淨土
同樣是空觀、假觀,這二個法門是完全一樣,內涵是一樣;但...
上一頁
第6頁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下一頁
隨機推薦
淨慧法師
圓瑛大師
藥師法門
佛教戒律
因緣
藥師經
斷除執著
宏海法師
道證法師
功德
看破放下
斷除煩惱
念佛法門
助念
憨山大師
信願
學佛感應
孝順父母
妙法蓮華經
佛弟子文庫 fodizi.tw
文庫首頁
大藏經
全部欄目
網站郵箱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