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觀心的時候有十個重點

淨界法師  2020/11/01  大字體  護眼色

觀心的時候有十個重點

這個《法華經》的十如是,是整個〈方便品〉的關鍵的核心思想。十法界十如是,我們把它念一遍。

「如是相、性、體、力、作、因、緣、果、報、本末究竟等。」

《法華經》說,我們在觀心的時候有十個重點:

首先,觀察它的相狀。相狀就是表現在外的,叫作相狀。天台智者大師把這十法界分成四塊:第一個,三惡道的相狀是苦惱相;第二個,三善道的相狀是安樂相;第三個,二乘的相狀是涅槃寂靜相;第四個,佛菩薩的法界叫作悲智雙運的相狀。四種相狀。這個你待會可以對照我們的附表第三面,它有十界差別。

什麼是性呢?隱藏在內的叫作性。這個性就是思想。有四種思想:三惡道叫增上惡念,三善道是增上善念,二乘叫出離心,佛菩薩是菩提心。就這四種相狀就配四種性。

什麼是體呢?相跟性合起來就是一個五蘊的自體。如果是三惡道,那就是一個摧折身心的五蘊。摧折就是很痛苦了,刀山油鍋了。如果是三善道就是「升出色心」,就是安樂的身心。如果二乘人的身心世界呢?叫作素法身。素就是空空蕩蕩,很寂靜,但是什麼都沒有。沒有莊嚴,就是素法身。佛陀的法身叫無極妙法身,一念的清淨心、無量的功德莊嚴,叫作妙法身。

這個相、性、體,就有這個力。力,就是有它潛在的功能,還沒有表現出來叫作「力」。

表現出來叫作「作」。遇到因緣以後,它這種善惡的功能顯現出來種種身口意的造作,叫作作。潛在的種子叫作力。

那麼,造作以後,就成就一個因種。這個因種可能是三惡道的因種,也可能是三善道的因種,也可能是一個二乘的因種,也可能是佛菩薩的因種。這個種子遇到種種的環境的熏習的增長,就有種助緣,最後變成果跟報。這個果是偏重思想,叫等流果。

比方說你以前如果是煩惱很重,某種程度你過去生剛從三惡道出來;要是有些人比較善良,他就是從三善道出來;那你一個人喜歡寂靜,你過去生就算沒有出家,你也應該修過出離法。你看有些人他一出生菩提心就很強,他前生受過菩薩戒的,聽過《法華經》,所以他有那個等流的果,等流習氣。

第二個,有他的報。這個是果報的受用,他有快樂、痛苦果報的受用。最後是本末究竟等。這個本就是最初的相,末就是最後的報,是平等地安住一念心。

《妙法蓮華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心地善良必須以實際利益他人來展現

眾生的數目如虛空般無邊無際。然而我們總是認為,我們...

調伏自心需要善法的扶助

我在十七歲的時候上山下鄉,在農村廣闊的天地裡和一些...

平常心要如何修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

吉凶唯人招,最好存仁道

世間上的人,常常將挫折災難歸咎於自己的命運不好,或...

追求心靈的富足

生命最大的滿足就是心靈的富足,人的任何追求都應該以...

一休曬經

一休禪師在比叡山鄉下時,有一天看到一群群的信徒都朝...

動一個念頭,也如發射一份電波出去

一念之力 我們的心念,決定言語看不慣某人時,就會常發...

勿在虛假的物質生活中打轉

佛法說人身難得,既然得了人身,卻不了解因果、心性的...

【大藏經】【註音版】大悲咒修持儀軌

大悲咒修持儀軌...

【大藏經】大方廣佛華嚴經(80卷)

大周新譯大方廣佛華嚴經序 天冊金輪聖神皇帝製 蓋聞:...

【大藏經】大般涅槃經

大般涅槃經序 後秦釋道朗撰 大般涅槃經者,蓋是法身之...

【大藏經】梵網經

梵網經序 夫宗本湛然,理不可易,是以妙窮於玄原之境...

妙蓮老和尚《清涼蓮語》(開示點滴)

緣起:蓮心蓮語恆清涼 老和尚的開示法語,一如紅塵的...

十不善業所招感的惡業果報

第一、以殺生業會感得壽量短促,多諸疾病。譬如人間有...

有嚴大師示「淨土易生」之理

有嚴。俗姓胡,台州臨海人(今浙江臨海鎮),六歲時,...

孝養父母,功德無量;背逆父母,獲罪無邊

(一)孝養父母,福德之基。 佛語阿難:出家在家,慈心...

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

食用含有動物的保健品是否如法

問: 當今社會食用保健品、保健酒的人數很多,其中有...

點亮心靈之光

我們看到世界上形形色色、日月星辰、樹木花草、山河大...

不要老回頭看過去的痛苦

要談心理的健康。要想心理健康,就要從心調整對環境的...

療心的藥方

好肚腸一條、慈悲心一片、 溫柔半兩、道理三分、 信行...

一代高僧中的典範--弘一大師

我們都常講到說,出家為僧,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另外...

父愛如山

有一個名為父愛如山,影響你的愛的心理測試:一座很小...

寬恕能化解仇恨

過去,富迦羅越長者有兩個兒子,在他重病即將辭世前囑...

心微起惡念,即便憶佛,以佛力故,惡念自息

原文: 凡公臨私養,歷涉緣務,雖造次而常內心不忘於佛...

何故阿彌陀佛來了,為何不把此人接走

問: 有位信士,一次她病重,可能是她過去世種過善根...

高僧轉世為高官給我們的啟示

南宋著名政治家、詩人,愛國名臣王十朋是由嚴首座轉世...

淨土宗善知識的標準

淨業善知識首先要知見正確,具足信、願、行三資糧。對...

【佛教詞典】唐捐無果

【唐捐無果】 p0949   瑜伽八十四卷二十一頁云:唐捐...

【佛教詞典】阿羅婆遮那

(術語)又作阿羅波遮那。般若經所說悉曇字母四十二之...

【視頻】《普門品、大悲咒、觀音聖號》女聲木魚唱誦

《普門品、大悲咒、觀音聖號》女聲木魚唱誦

【視頻】《楞嚴咒》淨律寺唱誦

《楞嚴咒》淨律寺唱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