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華經》,佛陀說,生死凡夫就像一個乞丐,在三界流轉,你作不了主,你自己也不能生產事業,也沒有資產。沒有資產怎麼辦呢?向人家乞求,完全靠你這因緣的業力。因緣好一點,討一頓飯吃;因緣不好,這一頓飯就餓肚子。就是,我們生死凡夫流轉三界中,內心沒有一個依止處,隨業流轉,就像乞丐。
小乘的聖人好一點,叫作大富長者的清潔工人。他能夠除糞,把這個廁所掃很乾淨,把三界的愛煩惱、見煩惱消滅了,還得到大富長者的照顧,有一個房子住,有正常飲食的提供,他覺得很滿意了。
大乘的菩薩,他掌管這個大富長者所有的珍寶,做當家師,準備繼承佛位,準備繼承大富長者的階位。
所以,從這個譬喻你就知道,小乘觀一切法空跟大乘觀一切法空,萬德莊嚴有差別。這個地方我們應該清楚。
我們應該這樣講,成佛之道的確有兩個選擇,這兩個都是佛說。你可以先享受、後痛苦,先甘後苦。比如說我先離開三界,反正小乘的方法很快,三生,或者是四生、六生,或者六十小劫。但是你要是用小乘的方法修學,到後面的路你就很難走,所以叫做先甘後苦。小乘一旦回小向大,他要適應大乘的中道思想,他很困難,很難適應的。
大乘菩薩前半段很難走。因為你要一個生死凡夫「猶如蓮華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這的確是對一個凡夫很高的要求。這個菩薩他剛開始當然搖搖晃晃,不斷調整,等到他正常以後,他後面就走得很快,初地以後那個船開得很快。
當然看你是要選擇哪一條路。有人把眾生分成三個等級:
第一個等級,這種人永遠活在過去,他沒有現在、未來。這種人叫下等人。你看一般的工人階級,他內心當中就是,他以前做什麼現在就做什麼。他一天過一天,他不思進取,活在過去。
第二種人是中等人。他活在過去、也活在現在,這種人一般來說都是做中階的幹部。他有過去的經驗,但是他也隨時不斷地調整自己,作狀況的處理。他活在過去,也活在現在。
上等人是活在過去,又活在現在,又活在未來。他未來有理想目標的。我現在做得不夠好,但是我未來有一個理想,我絕不放棄。這上等人。這種人大部分都是做老闆,老闆都是活在未來。你看一個老闆一天到晚在工廠現場走來走去,這公司沒有希望。一個老闆你要想想,這公司未來要怎麼辦,十年後要怎麼經營。
所以說,你要走大乘路線,你實在要有一點目標才走得下去,否則,你看到這個三界的痛苦就會害怕。當然,你也可以不要害怕,你求生淨土,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路。
到這個地方,等於是把大乘空觀的莊嚴殊勝跟小乘比較單純的空觀作一個比較,勉勵我們應該要堅持這一條路,不要退大取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