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請法師慈悲開示,三輩往生中上輩者要捨家棄欲而做沙門,但弟子緣分不好,身不能出家,有大德說品位決定於心量的大小,心出家,大心凡夫也可以上品上生往生嗎?
淨界法師答:我基本上同意你的看法,佛法是論心不論境,原則上我同意你的看法。但是原則下呢?我講講差別因緣給你參考。
佛陀會講這句話一定有道理,就是你出家,因為你沒有家庭的牽掛,所以你容易做大功德,因為你能夠把生命獻身三寶,所以你到處弘化,你可以做很大的功德。但在家居士因為你有家庭的束縛啦,所以在因緣上相對你要成就大功德比較困難。
因為你上品上生,除了你的善根以外,他是福慧雙修,智慧高,他修的福報也大。當然有例外了,有些人有結婚跟沒有結婚差不多,這個例外。他的心跟出家眾的心一樣,完全獻身三寶,這個例外。
但是正常人多少會受你環境影響,你出家你就有出家的加持,你在家你多少會受家庭的牽累,也有一些例外的,就是他在家他不受影響,這個就例外。但是這其實是以心態為主了,原則上是以心態為主了,理論上是這樣的。
但事實上,有些因緣對我們的確會有影響,因為我們很難完全安住空性,如果你完全向內安住,稱性起修,外境對你來說完全是歷練,那你在家出家沒差別,我認為沒有差別。
但是我們一般人大概是七八分的向內安住,多少有兩三分的攀緣,那這兩三分對你就會產生影響了,就完全看你的心理素質,看你的功力了。外境對你的影響到什麼程度答案是不一定,看你的心理素質。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個果報,這是前生造的,每一個人都要承受過去的果報,不管你滿不滿意,我們要繼承前生的業力。但是面對這個果報的時候,你也可以不受影響,如果你心理素質高,你也可以操作得當,這個果報你可以把它發揮到最好,順逆皆方便,這個果報它不一定會障礙你。
但是如果你的心理素質太低,你的智慧水平太低,可能你會覺得這個人生很多障礙,但是問題是,這是一個既成的事實,你不能改變外境,諸位,那你只好提升你的心理素質。
我講實在話,你心理素質不好,順境也會產生障礙。按蕅益大師的說法,你們認為順境的障礙大,還是逆境的障礙大?你們覺得呢?因為這個是軟賊嘛,因為它殺你於無形嘛,它用感情來繫縛你,這個是最麻煩的!
因為他不把你當一回事,你也不把他當一回事,這最好修行了,逆境反而激發我們的出離,但是如果順境就糟糕,因為順境你有太多的牽掛,腳邁不出去呀。
所以這個事情,快樂果報、痛苦果報答案都很難講的,完全看你怎麼面對它了。那麼最好的方式,當然有人說,面對它、處理它、放下它,對不對?這個說的很好,我讚歎這個。
但是按《楞嚴經》它不是這樣的,《楞嚴經》是先放下它,你沒有放下它,你很難面對它,你很難處理它。所以《楞嚴經》是先假設你是本來無一物,你要先放下它,你本來沒有這個家庭,你本來沒有這個果報,如果你相信這個道理,這個是對你最有力量的。
你要先放下它,你才有資格面對它,才有辦法來處理它。你體會一下,這兩個思考模式不一樣。人生要先放下,你才有資格面對,它是完全徹底的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先大死一番,然後再重新面對。
我講的是一個要求很高的方法,這就是《楞嚴經》,你看比較高水平的經典,判教比較低的不談,你看《楞嚴經》、《法華經》都是這個思考,先放下它,再面對它,再處理它。先告訴你自己本來沒有,那麼因緣有,我好好面對,然後再假借這個因緣來增上,再處理它,這是轉逆緣成菩提道。
所以我們是先求安住,你才能夠調伏跟引導。我希望大家好好體會這個不同的思考模式會給你產生的不同的結果。就是說我們都想往生,我們目標都一樣,但是每一個人坐的車不一樣,你說我要去downtown,我要騎腳踏車也可以,但是騎得很慢,你開車就很快。
所以你如果能夠有一個很好的思想,很好的方法,這個苦集滅道,這個道是最重要,苦集二諦都是給你參考,知苦斷集慕滅修道,誰能夠掌握一個正確的道路,誰就超越得快,就是這麼回事。
佛陀的出世他就告訴你怎麼一個佛的知見,如何去思考,你只要養成佛的思考模式,你自然會出現佛的結果,這叫作一切唯心造,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來學習,就是佛陀出世,到底他老人家教我們遇到事情是如何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