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願生淨土者,必須要發菩提心

淨界法師  2020/09/17  大字體  護眼色

願生淨土者,必須要發菩提心

剛才所講的引導力,這個是從聖道的角度來講的。我們再從淨土的角度看,淨土宗是不是也應該要發願呢?看第二段。

(二)《無量壽經》三輩生中,雖行有優劣,莫不皆發無上菩提之心。此無上菩提心,即是願作佛心;願作佛心,即是度眾生心。度眾生心,即攝取眾生生有佛國土心。是故願生彼安樂淨土者,要發無上菩提心也。若人不發無上菩提心,但聞彼國土受樂無間,為樂故願生,亦當不得往生也。

願生淨土者,必須要發菩提心

這段是引用《往生論註》,曇鸞大師的一個批註。曇鸞大師在解釋發菩提心時,先引用《無量壽經》。他說《無量壽經》講到往生有三種情況叫三輩往生。三輩往生修行的資糧的確是有高低的差別,但是它們都有個共同點:有一個成佛的目標。就是每一個人往生淨土的目的,都是為了成佛而去的。

三輩往生,我們也解釋一下。上輩的往生,是「捨欲出家,而作沙門,嚴持淨戒,修諸功德,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上輩是出家人,出了家以後,嚴持淨戒,修諸功德,這是第一個。那麼中輩呢?雖不能出家,「奉持齋戒,供養三寶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個人可能有因緣不能出家,但是他經常能夠受持齋戒,護持三寶,最後也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中輩。

那麼下輩呢?雖然他沒有能力供養三寶,但是聽聞三寶功德,歡喜信樂、隨喜讚歎,別人修善法時,他要上班不能去,但是內心當中念念隨喜讚歎,最後也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所以說,雖然這三個人所發的資糧力不同,但是他們內心有一個共同點,有一個引導力——發起無上菩提心。

什麼是無上菩提心呢?就是「願作佛心」,佛道無上誓願成,我不想再繼續輪迴下去了。那麼願作佛心,就必須要有度化眾生的心。度化眾生的心怎麼做呢?就是普願一切眾生往生淨土。

我們作一個總結:願生彼安樂淨土者,必須要發菩提心。假設一個人不發菩提心,他只是思考極樂世界的快樂,為了追求快樂而往生,這個人是不能往生的。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一心三觀和臨終正念有何關聯

問: 一心三觀和淨土宗的臨終正念有何關聯? 淨界法師...

佛號是消業障之王

這個念佛,特別是閉關念佛,它首先直接地知道自己的念...

佛陀最初發菩提心的因緣

一次,佛陀為大眾說法時,喜王菩薩請問佛陀:世尊!菩...

守培法師:念佛四十八韻

一 念佛最高古,能離生死苦; 託生寶蓮華,安居極樂土...

念佛是否以攝心為上

問: 若有安靜的時間總想看經書聽開示,請問師父,是...

相好凡夫皆具足 六通無礙異常倫

相好凡夫皆具足 六通無礙異常倫 佛的三十二相、八十隨...

唯念佛一法,最為方便

原文: 念佛一法,乃背塵合覺,返本歸元之第一妙法。於...

念佛功德有七種勝

《甘露疏》云: 一、詞少易行勝,唯稱一句南無阿彌陀佛...

做人做事,敗於10忌,成於10悟

做人做事,敗於10忌: 1、自私、自負、自滿是故步自封...

志公禪師:十四科頌

菩提煩惱不二 眾生不解修道。便欲斷除煩惱。煩惱本來空...

積聚福德資糧

我們知道積聚福德資糧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如果不積...

弟子規

總敘 弟子規 聖人訓 首孝弟 次謹信 泛愛眾 而親仁...

貧生童子的供佛齋僧果報

在佛陀時代的印度王舍城地方,有一位商人的兒子,因為...

普賢菩薩行願無窮 分身塵剎度眾生

普賢菩薩,行願無窮,分身塵剎,隨緣教化眾生。據史書...

跌倒不一定是壞事,有時會有意外的收穫

有個漁王非常苦惱,就因為三個兒子的捕魚技術都很一般...

學會轉念,平復疫情中躁動的心態

好,各位騰訊佛學的網友們,大家好,非常高興,有因緣...

「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的含義

問: 請開示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的含義。 大安法師...

為何會懷疑善惡因果報應的存在

又三業殊體,自同有定。報定則時來必受,非祈禱之所移...

煮著吃更營養的5種水果

1、梨: 煮一煮,潤燥效果更讚 梨能潤肺止咳,所以在...

【推薦】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

社會上還有一種說法: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這種說...

佛陀教我們如何放下對子女的貪著

中國的父母從好的方面來說對子女非常負責任。從不好的...

宣化上人:學佛的態度

佛教是出世法,我們不批評哪個政黨之好壞。因為法爾如...

【佛教詞典】索訶主

【索訶主】 p0949   瑜伽四十六卷十六頁云:如此世界...

【佛教詞典】龍樹本跡

本跡,又作本地垂跡。本,謂久成之本地;跡,謂近成之...

【視頻】南無地藏王菩薩

南無地藏王菩薩

【視頻】淨界法師《稱念觀音聖號,火不能燒水不能溺》

淨界法師《稱念觀音聖號,火不能燒水不能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