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淨界法師  2020/08/13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在我們大乘佛法的修學當中,佛陀的慈悲開了很多很多的法門,我們一般說是八萬四千法門。那麼在這麼多的法門當中,其實我們是可以把他歸納成兩個修學重點,所有的修行人主要是兩個重點:一個是屬於業力的修學,一個是屬於心念的修學。

我們剛開始修學佛法,仰仗一份的信仰,信心,我們是先偏重在業力的修學,所謂的事修,比方說你會去拜懺,拜八十八佛,大悲懺;比方說,我們會去持咒,乃至於做慈善事業。我們剛開始,總是希望我們身口意的罪業慢慢的減少,我們的善業慢慢的增長,所以我們剛開始先調整我們生命中的業力,剛開始是這樣子的。

那麼,業力調整以後,我們的生命也會從痛苦慢慢轉向安樂,這是一個事修的基礎。但是,我們不能停留在這個階段,因為我們要處理我們無始劫來的根本問題,就是思想的問題。思想問題就必須靠經典的學習,聞思來提高我們的思想水平。

所以《金剛經》說菩薩他一生的修學只有兩個重點:第一個是云何應住?第二個云何降伏其心?一個是安住,安住就是根本法門,你以什麼為住,你的思想是以什麼為標準;第二個就是云何降伏其心,你用什麼方法來做一些身口惡業的調伏。那麼當然這個調伏和安住是有關係了,但是,我們這次的主題在我們應該以什麼為住才是最好的方式。

智者大師把有情眾生,分成四種的安住方式:

第一個,他以增上惡念為住。

就是說他的心發動出來,他根本的安住的標準是邪惡的念頭。有些人他習慣性起惡念,習慣性貪慾,習慣性跟人家對立,習慣性。那麼智者大師說,這個人在他生命當中,不管過去,不管未來,絕大部份都在三惡道,即便得到人身也不會持久,就是說這叫三塗種性,你已經養成這個種性,你開出來的結果自然是三惡道的結果,這是一個最低層次的人。

第二種人,是以增上的善念為住。

就是這個人,當然他偶而也起煩惱,但是,他一天當中呢大部分的時間都會很自然的起善念,沒有人去教導他,他習慣性起善念,以善念為住。這種人,他的生命當中,絕大部分不是做人,就是在天上,偶爾墮落三惡道,但是雖墮惡趣,終不久留,因為他心地善良。

所以你看有些人他墮到狗道的時侯,他很快的跳出來,因為他的種性不是三塗種性;但是,有些人墮三惡道就很難出來了,因為他的種性和果報相隨順,他三塗種性嘛,那麼這個是講到第二種人,他是人天種性的眾生。

第三種人是以出離心為住。

這個人平常身口意很清淨,個性也特別清高,不太喜歡跟人家往來,他的身心世界安住在少事、少業、少方便住。就是說,他也不去干擾別人,但他對幫助別人興趣也不大,這種人多分會離開都市走入山林,不喜歡跟人家往來,這種人在成佛之道他一定會先證阿羅漢果,然後再回小向大,他不可能直趨大乘,他的習慣性動作一定先證小果,然後遇到佛陀,再回小向大,這種人聲聞種性。

第四種人是最好的,安住菩提心,以菩提心為住。

他很容易生起自我要求,上求佛道,他很容易生起悲憫眾生的心,所以,他偶爾失去正念,但是你稍微點破他一下,他就醒過來,因為他的種性如此。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從心不苦做到身不苦

我來樂生院,與諸位說法,真可說感想萬端。諸位的病苦...

聖印法師:受三皈依的態度

三皈依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態度呢?我認為這必須發十種心...

不要在外在環境下太多時間,因為你改變不了

我們在看人生的時候,本經是把它分成外在的環境跟內心...

證嚴法師:心中那朵清淨的蓮花

△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朵清淨的蓮花,都有無量的智慧...

為什麼叫覓心了不可得

蕅益大師說,一個利根人,七處破妄到第一關的時候就應...

照看你自己的心

我現在教給你們一個最殊勝的法門就是照看你自己的心。...

妙蓮法師《轉凡心修佛行》

一、轉凡學佛世安寧 今晚佛學講座的講題叫做轉凡心修...

精神生活的富足來自獨處

假如我們生活在無明中,假如我們沉迷於過去或未來,假...

【大藏經】維摩詰所說經

維摩詰所說經(一名不可思議解脫上卷) 佛國品第一 如是...

【大藏經】【註音版】禮佛大懺悔文

禮佛大懺悔文...

【大藏經】【註音版】晚課蒙山施食儀

晚課蒙山施食儀...

【大藏經】餓鬼報應經

尊者大目揵連,從佛在耆闍崛山中,遊行恆水邊,見諸餓...

念佛人為什麼會著魔

問: 念佛人諸佛護念、菩薩擁護,但是為什麼現實當中...

轉凡成聖並不遙遠,只在一念之間

一聲大磬響,妄想頓時亡,思惟真心與妄想,又是怎麼樣...

造佛像的緣起與功德利益

佛有二身,一者法身,二者色身。法身無相,體遍虛空法...

面相的好壞與心靈的善惡是相應的

現實生活中,人到中年後,就顯現出受性格和品格影響所...

淨宗八祖蓮池大師

杭州雲棲祩宏禪師(蓮池大師),字佛慧,號蓮池,俗姓...

大安法師:如何淡化過重的情執

問: 過重的情執(主要指親情),目前已是弟子修行的...

印光大師法語三則

第一則 世人食肉,已成習慣,但須知無論何肉均有毒,是...

修到什麼程度才可受菩薩戒

問: 有些學佛多年的居士,不敢受菩薩戒,自認為不夠...

這三個加在一起,人生就無解了

第二念以後,就落入了分別變,我們看看這個怎麼從「因...

要有速求往生之心

眾生的共業都在面前,我們也沒有能力去扭轉狂瀾。但平...

佛舍利是結石嗎

問: 最近有幾位高僧大德相繼圓寂,網上有很多關於佛捨...

一句佛號就能往生,是否就不用持戒修善

問: 現在有弘揚淨土的行人,說專持一句名號就可以往...

爬樹之心

當一個年輕人要禪師說出如何做才能取得成功時,禪師指...

跟無量宇宙相比,一點小事又算得了什麼

《法華經》會三歸一,開權顯實,開跡現本,皆成佛道。...

你能如理作意,煩惱就能不動

此室入者,不為諸垢之所惱也,是為二未曾有難得之法。...

如何用《地藏經》來指導日常生活中的修行

《地藏經》提出了指導人生、指導生活的具體修法。本來...

【佛教詞典】夏眾

(雜名)為夏安居之僧眾。...

【佛教詞典】上地煩惱不緣下地

【上地煩惱不緣下地】 p0234 大毗婆沙論十八卷八頁云:...

【視頻】晚課(高雄光德寺版本)

晚課(高雄光德寺版本)

【視頻】十六種外事無常

十六種外事無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