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只有「無住」,才跳得出三界

淨界法師  2020/09/15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只有「無住」,才跳得出三界

觀三界如牢獄,視生死如怨家,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如是發心,名之為小。眾生界盡,我願方盡,菩提道成,我願方成,如是發心,名之為大。

這個小跟大這兩個都不簡單,他們的思想水平,都已經超越了世俗的五欲的思想,他們都相對清淨了,這種人雖然煩惱沒有斷,但是他的覺悟的程度,已經看到三界的過失,他也看到了涅槃的功德,所以說這兩種人都是相當清淨的,但是這個小是什麼?這小乘人是怎麼回事?

小乘人他在觀真理的時候,佛法的真理有四個:苦集滅道。他對苦諦有很深刻的體驗,這有兩種可能:第一個他的生命經驗給他很多痛苦,這第一種可能,他從小到大受盡了折磨,他對苦諦有深刻的體驗,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他所親近的善知識給他苦諦很深刻的教化,他整天熏習苦諦的思想,養成一種相對悲觀的思想,不管他是從生命經驗中得來也好,他從教理學來也好,總之他對人生是比較悲觀的。所以聲聞人是認為人生是沒有價值的。

大乘佛法是認為人生是不決定的,諸法無自性,如果你操作錯誤,人生充滿了障礙,如果你操作成功,人生充滿了寶藏。所以大乘佛法對人生,是認為不決定的,但是聲聞人認為人生是完全沒有價值的,理由是他深深地被苦諦所影響。

我們來看看他是什麼心態?他觀三界如牢獄,視生死如怨家,他認為三界啊,只要你待在三界,即便你生到天上你都不得自在,只要有生死輪迴,就像怨家一樣的可惡、可怕!

所以他只有一種心情,想辦法早一天離開三界,但是他呢也就顧不得別人了,他不是不發心,他實在是被苦諦、對痛苦有太深刻的認知,所以他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如此發心,名之為小。這種人有極度的厭離心,在他的生命當中他認為人生是沒有價值的,沒有價值可言的。

大乘人,眾生界盡,我願方盡,菩提道成,我願方成。大乘人他是有理想抱負的,他不像凡夫那麼樂觀。凡夫的樂觀是盲目的樂觀,凡夫認為娑婆世界有很多可愛的地方,就跳進去追求弄得傷痕累累;小乘人是完全的排斥;大乘人對人生是相對中道,他心中眾生界盡,我願方盡,菩提道成,我願方成,如是發心,名之為大。

我們換個角度來看大小乘,我們先不談出離心或大悲心這一塊,我們來談空正見這一塊,就是見地這一塊,先不談發心先談見地。

你看小乘人,在《法華經》上說,他觀一切法空,大乘人他也觀一切法空,這沒有什麼兩樣,每一個人要解脫,三乘共坐解脫床,你要從三界跳出去你只有觀一切法空,你只有無住才跳得出去,人生你要執取你就被抓住了。那麼觀一切法空,為什麼兩個都觀一切法空,怎麼結果不一樣呢?

小乘人的空他不帶相,他真是空了,偏空了;大乘佛法的空是帶相觀空,這個地方不一樣,他不否定相。

不否定相有兩種情況:第一個智增上的菩薩,帶佛陀的相狀來觀空,他對佛陀的功德深深好樂,這種人大部份時間會做很多的定課,他觀一切法空但是它不障礙對佛道的追求,他帶著佛道的功德相來觀空,所以他有好樂,他會拜八十八佛,放蒙山,持戒莊嚴,他會把很多相做得很好,他得果報的時候特別莊嚴。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這一輩子若不能往生,後果將會非常悲慘

這是生命當中的一樁大事因緣,我們今生能成辦這樁事情...

世間之道不能了生死

我們講道,它有世間之道與出世間之道之分。 一、世間之...

禪的最高境界是不著相

禪的最高境界就是不著相。所謂不著相就是看空世間一切...

不再為世間所囚縛

唐朝的曹山本寂禪師,是福建泉州莆田人,從小學習儒學...

念佛一念,乃出生死之淨因也

【原文】 已矣哉!一切眾生,流轉苦道者,良因一念妄想...

一口氣不來,便向驢胎馬腹胡鑽亂撞

諸仁者,生死事大,無常迅速,生不知所從來,死不知所...

三界中到底是誰在流轉

我們講到五蘊的主人,藕益大師在《靈峰宗論》中他曾經...

「做事不一定要發心,發心一定要做事」對嗎

問: 有老師父開示說:做事不一定要發心,發心一定要...

【大藏經】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qi)梵(fn)游化諸國,至廣嚴城,...

【大藏經】在家菩薩戒本

在家菩薩戒本(六重二十八輕讀誦儀軌) 香讚 爐香乍熱...

【大藏經】【註音版】二時臨齋儀

出自弘化社《日誦經咒簡要科儀》...

【大藏經】佛說長阿含經

長阿含經序 長安釋僧肇述 夫宗極絕於稱謂,賢聖以之沖...

極樂世界的果地功德,就在念佛的時候念念成就

舍利弗,彼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這是最後一段結示...

閑人念佛正優遊,莫把光陰空裡投

閑人念佛正優遊,莫把光陰空裡投。老有音書頭漸白,死...

不修功德、多有罪過

不修功德、多有罪過,看見天、看見雲彩也憂愁,聽見其...

萬境本閑,惟人自鬧

雙輪照禪人來參,且雲將隱居山中,單究向上事,乞老人...

【推薦】老去,其實很殘酷

有因緣去福利院看望了那裡的老人。 大家都要老,但是,...

福報的陷阱

善導大師在《觀經四貼疏》裡講:生死甚難厭,佛法復難...

從任勞任怨當中修忍辱

我過去讀佛學院的時候,我們教務主任慧天長老,他上課...

佛教與環境保護

古人說:世上好話佛說盡,天下名山僧佔多。中土佛教一...

念佛人如何才能坦然面對死亡

問: 人要想往生,首先得要不怕死,請開示如何才能坦然...

僅僅了解道理是不夠的,一定要生起觀照

下面這一段庚二,誡勸,作一個告誡跟勸修。這當中有兩...

做人請牢記十個字

第一個字:清。 不是自己勞動所得不要,不要授人以把...

住持佛教其責在僧

記得十六年前的今天,我才剛到佛學院來求學。十六個春...

另類的放生人

以前我去買小魚小鳥,總是對賣主不屑一顧,有一種高傲...

能夠念佛的人,是人中芬陀利華

亦名淨除業障,生諸佛前, 就是你能夠依《觀經》來無論...

居士在寺院掛單應注意的事項

居士住在寺院修行,在佛教中稱為掛單。這也是從行腳僧...

將錯就錯,西方極樂

宋楊傑,字次公,號無為子,參天衣懷禪師大悟。後丁母...

【佛教詞典】飯床

又作飯桌。即用餐之台。臨濟錄(大四七·五○三中):...

【佛教詞典】道場

1、群眾學道的場所。   2、佛寺。   3、成道的地方...

【視頻】顯明法師《平常心是道》

顯明法師《平常心是道》

【視頻】聶雲台居士《保富法》有聲書(MP3)

聶雲台居士《保富法》有聲書(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