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蕅益大師他講一個觀念很不錯,他說沒有實體,你要可以從它的三個角度:未生無潛處,正生無住處,生已無去處。
比方說,我們對一個東西產生貪愛,那個貪愛的活動,為什麼貪愛的心識沒有實體,只有作用跟相狀呢?你沒有得到外境時,你說這個貪愛有實體,那你貪愛的煩惱沒有活動之前,它到底藏在哪裡?
你說藏在我身體裡面,身體是個物質,怎麼會有心識活動呢?所以未生無潛處,它沒有潛伏的處所。你說,欸,它有實體,它還沒有出來之前,一定有一個東西讓它能夠放,它有實體,但是你找不到它的來處,未生無潛處,它沒有潛伏的處所。
正生無住處。它在活動時你說它在哪裡呢?覓之了不可得。它就是一個剎那剎那生滅的因緣的假名、假相、假用,它只是一種感覺而已,你有本事把貪愛煩惱拿出來,拿不出來!所以正生無住處。
貪愛煩惱畢竟是生滅的,它結束以後,你說它去了哪裡?生已無去處。所以結論它是無生,畢竟空,它沒有實體。
諸位!空性的真實的究竟涵義,是因為它沒有真實的體性,這樣子就給大乘佛法很大的作用,就是生命有無量的可能性,這觀念很重要!
空性有兩種解讀:鈍根人知道一切法沒有實體,他就什麼都放棄,然後就入偏空了,這就通前;利根人看到一切法沒有實體,哦,那生命可以改造,它沒有實體,既然是諸法因緣生,那我可以創造另外一個因緣來引導它。
就像這個球,你踢了一個方向往東邊走,我中間再補一腳,我創造另外一個引導到淨土的因緣,你的生命就變化了。因為它沒有實體。
所以沒有實體有兩種思考,一個是消極的思考,偏空涅槃;一種是積極的思考,人生有無量的可能性。
所以「是故知無生」,這是最圓滿的空性的思考。你不要把相狀拿掉,只要知道它沒有實體就好。你不是想要得到它嗎?我們的問題不在於外境干擾你,是因為你想要去求,你要得到它的實體,你要有所得。現在問題不是生命本身,是我們的心態有問題。如果你認為生命在障礙你,那你就是自己障礙自己。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是自己障礙自己,因為你有所得。所以問題就是說,佛陀能解決問題,就是因為一切法沒有實體,所以你不可能在人生得到什麼,它無所得,是故知無生。
《天台教觀綱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