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極樂世界要修到什麼果位,才需要回到娑婆

淨界法師  2020/05/28  大字體  護眼色

極樂世界要修到什麼果位,才需要回到娑婆

問:請師父慈悲開示回入娑婆度有情是什麼相狀?我們那個時候還有顛倒妄想嗎?

淨界法師答:我們到了極樂世界是為了成就聖道,一般來說,你初地以後就可以回入娑婆了,當然初地還有微細的妄想,在唯識學上說:發起初心歡喜地,俱生猶自現纏眠。就是初地菩薩他還有俱生的微細的妄想,當然他本身的調伏力。就是說,他調伏力夠,所以,妄想對他來說,已經不能形成干擾,有跟沒有一樣。

也就是說,你從極樂世界回來以後,你不容易受到環境的干擾,你叫做不退轉。我們講佛為法王於法自在,你該受業報的你還得受,但是你在受業報的時候,你不會受這個果報,快樂痛苦的果報的影響,你該做什麼做什麼,因為你心中那個道法的力量很強。妄想已經處在你的控制當中,完全在你的掌控當中,你在受這個果報就像遊戲人間一樣,是有受跟沒受一樣。

別人看他還是有受,但是他自己覺得他根本就不受,他自己覺得不受。這個地方是不一樣,這個妄想是在控制當中。

問:那麼極樂世界要到,最高修到什麼果位元,才需要回到娑婆?

淨界法師答:那就看人,如果你悲心很重,不忍眾生苦,不願聖教衰,我剛剛講過回入娑婆,初地就可以回來,如果你不著急,可以修到等覺菩薩。但是初地離開極樂世界在四十八願說,有些人離開極樂世界,他沒有回入娑婆,他轉到十方世界去親近十方諸佛,繼續學佛法的也是有。

基本上正常情況你到了極樂世界,應該從凡夫到初地,這一段是不會離開。但初地以後就各奔前程,有些人繼續在極樂世界待著,有些就轉到其他佛國去,到藥師佛國,到各式各樣的佛國去了,就看你因地所發的願。

遊戲神通廣學無量法門的三昧,這是第一種,這種一般來說智增上,比較理智型的,他會先充實自己,所以他離開極樂世界,他沒有到凡夫的世界來,他先到他方的佛國去,繼續充實。

第二種人他離開極樂世界他會趕快回到娑婆世界,在娑婆世界裡面歷練,但是這個時候他已經不一樣,他是初地,他內心有道力了,他心中有光明了。他不像我們業障凡夫,我們現在完全被煩惱障報障,衝擊著,我們是處於被動狀態,他那個時候生命在他的掌控當中,所以說什麼時候回入娑婆看他的發願。

但是極樂世界他提供一個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它讓我們避開從凡夫到了生死這一塊。這一塊是最危險的,這一塊是整個成佛之道裡面凶險最多,障礙最大,刺激最大,最容易退轉的時候,這一塊就是從生死凡夫到了分段生死這一塊。我們選擇在極樂世界完成是正確的,因為你這一段邁過去,你後面就海闊天空了。

就像佛陀在經典上譬喻說,說你這個船要離開陸地,剛開始很辛苦,因為它有地心引力把你吸回來,你要用力的劃劃劃,等到你離開陸地很久了以後,你根本就不用劃了,你把風帆拿上去,自動地往前走,你只要方向控制得好,輕鬆地往前走,它不可能再退回來了,因為它已經離開了地心引力。

我們感謝阿彌陀佛的慈悲,因為他讓我們逃過了生死凡夫到分段生死這一塊。這一塊的風,這一塊的生死大海,風浪最大,鯊魚最多就是這一塊,很多人過不去這一段的分段生死的大海,這一段是凶險最嚴重的大海,所有的船到這裡幾乎全部沉沒,你這一塊分段生死的黑海過去以後,後面的大海輕鬆愉快,你要到哪裡都可以。

所以到極樂世界是避開這一塊,就是分段生死,這一塊是最麻煩。內憂外患,你內心的煩惱干擾你,外在的業力,老病死也干擾你,你過去的怨親債主也不放過你,真的內憂外患,而我們善根薄弱,所以面對這麼多問題真的是很難。

所以說,往生極樂世界,不一定表示你就一定要在極樂世界成佛,但是起碼阿彌陀佛幫我們遠離了分段生死這一段,這個是很重要的!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修淨業的人,要對五欲深生厭離

第十疑,往生行業疑。 問題的提出,就是由於前面九個疑...

發心往生者,皆得無量諸佛護念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

聖嚴法師:最好不要當劈腿族

問: 劈腿族是愛情國度新名詞,以前叫腳踏兩條船,但...

拜佛很重要,但身體有病不能拜,該怎麼辦

問: 師父您好!阿彌陀佛!從昨天到今天,師父一直說拜...

《大集經》中沒有這句經文,這是以訛傳訛嗎

問: 淨土宗學人常見這麼一句話,《大集經》云:末法億...

習氣剛形成時怎樣對治

問: 習氣一旦形成就很難改變。當習氣剛剛形成時,怎...

佛教徒的八個問題

長期以來,由於種種原因,使人們對佛教有諸多誤解。比...

【推薦】不要低估無始劫來妄想的力量

有些人說,我們念佛就好,幹啥要調伏呢?問題是我們內...

莫把「師父」稱「師傅」

有人說,現在很多詞語都被糟蹋了。 比如說,小姐一詞...

道場在哪裡?就在一念清淨自性中

以下總結這一段,如果你聽懂了,對於禪淨雙修的修學方...

廣發菩提心,成就佛功德

佛功德不可量。究竟佛功德在何處呢?在我們心中,佛即...

【推薦】戒律中對僧人從事占卜算命的觀點

佛教的基本義理是反對占卜算命的。那麼,這個線索從哪...

用一顆歡喜的心來對待生活

在當今社會,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競爭也日趨激...

遇到事要往快樂慈悲的方向想

自己快樂,就放光,照亮世界 遇事往最快樂慈悲的方向想...

智者大師與淨土法門

智者大師,名智顗,字德安,姓陳,潁川人。母親懷孕時...

從藥師如來的本願探討理想社會的建設

人類幾千年文明,始終在探討著建設一個理想的社會,希...

發願與發誓

佛教徒常常發願,一般人則常常發誓,那麼發願與發誓的...

智寬法師口吮腹癰

【原文】 唐智寬,蒲州河東人。常誦維摩經及戒本,感天...

離欲解脫大丈夫

佛陀在古印度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時,有一天,一位...

放棄小利來成就大事

意不並銳,事不兩隆,人的一生中,總有許多事情要自己...

持咒的四種功德利益

一、歡喜益: 你如果對咒語的認知,說這個咒語都是佛菩...

你的債都還了嗎

小和尚救回一個輕生者。那人悠悠醒轉,對方丈說:謝謝...

【佛教詞典】四暴流

【四暴流】 p0406 瑜伽八十九卷十頁云:復次,欲貪瞋等...

【佛教詞典】使非親尼浣故衣戒制意

亦名:使尼浣故衣戒制意、浣故衣戒制意 戒本疏·三十捨...

【視頻】《佛說無量壽經》鄒衛居士讀誦

《佛說無量壽經》鄒衛居士讀誦

【視頻】崇慈法師《達摩祖師》

崇慈法師《達摩祖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