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臨命終時永遠記住一句話:往事不堪迴首

淨界法師  2020/09/17  大字體  護眼色

臨命終時永遠記住一句話:往事不堪迴首

諸位!我們一定要知道,你平常不管怎麼用功,臨命終永遠記住一句話:往事不堪迴首!這個很重要。因為你臨命終的時候,你過去的事,特殊的事情會出現。這個影像出來的時候,本來不是很清楚,但是你就想要去攀緣,想要去追根究底,去了解一下,結果一進去以後你就再也出不來了。

臨命終的時候,碰到過去的影像,千萬不能處理,只能夠做一件事情——放下。你要去處理影像,所有的人,心一進入過去的回憶,沒有一個出來過,你出不來!

我再講一次,臨終的時候打妄想,絕對不能處理妄想,不能去處理它,你沒辦法處理了。因為在臨終出現的妄想都不是一般的妄想,都是你非常熟悉的境界在臨終才會出來。因為這個妄想的背後,其實妄想是假的,背後都有業力呀,諸位!你可別只看到妄想,妄想一進去,你就觸動了業力的開關。

我告訴大家,臨終的時候起妄想,你把它放下,什麼事都沒有,你就別管它,就像鏡子一樣。

所以,往生的人,不是說他不打妄想,其實他打的妄想跟一般人打的妄想一樣多,但是為什麼我們會失敗呢?因為你想要去處理這個妄想,你想處理,結果你就完了,你再也走不出來了。

看到妄想,閃過去就好了,因為你不是它的對手,你絕對不是它的對手。你不能夠說,前面有個地雷,你一定要去碰它,你說沒事,我穿上防彈衣,你何必呢!對不對?你閃過去就好,你幹嘛一定要穿個防彈衣去碰觸地雷呢?

所以,臨命終的時候我們能夠往生,就是心如止水,心如鏡子,只有這種人會往生。心不貪戀,意不顛倒,正念分明。

我再講一次,他正念分明不是他沒有妄想,而是他不隨妄轉,是這個意思。誰沒有妄想?他又沒有成就念佛三昧,怎能沒有妄想呢?但是他有高明的方法,他知道怎麼處理妄想:我不處理就是最好的處理。把妄想放下,你的心就像鏡子一樣,阿彌陀佛的光明就出現了。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出現;其土有佛號阿彌陀,出現;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也出現。

你放下妄想,你得到你所有的極樂世界的東西;你不放下妄想,你什麼都沒有,就這樣。人生就是你的選擇,你最好想清楚。

所以往生就是這樣往生的,就在放下妄想的當下提起佛號而往生的,沒有一個人是跟妄想糾結不清往生的,沒有這回事情。

那麼這個地方說明什麼事呢?往生可以帶業,但是不能帶妄想,這是佛陀的最低標準。你可以有業障,你曾經做過錯事,這個沒問題。但是你要攀緣妄想,那對不起,這個不可以!這是往生的底限。我們只能夠帶業往生,不能帶妄想往生。

你說,欸,我跟妄想攀緣一下,反正我業障也不重,你只要攀緣妄想,你就不能往生了,就這樣子的。

所以,佛陀對於業力,他可以容許你過去的業力,但是他不能夠容許你現行的妄想,你一攀緣它,你就觸動業力,就是你不能觸動業力,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要有出離牢獄的心

修道,那就是像一個人披上盔甲,上戰場,一人和萬人去...

「捨」這個字是很難的

捨這一個字是很難的,不管是善法,或者是什麼東西,我...

信願行三資糧和念佛的方法

諸位善知識,今天奉家師慈老的面諭,與諸位結緣,並請...

念佛成就了一尊肉身菩薩

這是發生在浙江省岱山縣衢山鎮法華禪院的一件真實奇事...

念佛經常出現瑞相,不一定很好

念佛法門是屬於有相的。《觀無量壽經》的出現,就是因...

佛號讓地獄變清涼

佛陀證得無上的佛果以後,很多人跟著出家學道。在佛陀...

《阿彌陀經》與《維摩詰經》的會通

《淨名》《法華》等者,此一心持名,得生彼國,即隨其...

大安法師:如何放下多年來的怨恨和悔恨心

問: 如何放下多年來的怨恨心和悔恨心? 大安法師答:...

一念清淨心為何會墮入到三界輪迴

汝諸子等,先因遊戲,來入火宅。 這個是根本無明。我們...

有三種事可招致社會上對你的怨恨

【狐丘丈人謂孫叔敖曰:人有三怨,子知之乎?孫叔敖曰...

把了生脫死當作頭等大事

有兩種世間法,有兩種出世間法。一種出世間法是為了利...

現在是過去的果,又是未來的因

當我們知道生命的因緣,是由心力創造出來的,那麼心力...

拜佛姿勢圖解

第一.站立姿勢.輕輕合起雙掌,手指併攏,手肘自然彎...

如何在工作應酬中不犯酒戒

問: 如何在工作應酬中不犯不飲酒戒? 慧律法師答:...

居士如何護持正法

佛教是一個團體 佛教講四眾弟子,也講七眾弟子,範圍是...

是否適合做夫妻的10個標準

現如今,婚姻的可靠度似乎越來越低,離婚率高居不下。...

不小心踩死動物該怎麼辦

問: 請問師父,我走在路上無意踩到一隻青蛙,不知是...

貪取天眼

貪心是人類的天性,可是貪也有善貪惡貪,有正貪與邪貪...

【推薦】11種念佛的方法

一、念佛是中國佛教共同特色 大乘佛教,不論顯密,幾乎...

從凡夫轉變為聖人

五停心觀中的因緣觀,即觀察一切法皆因緣生、因緣滅。...

念佛與消業

業是佛教的一個重要概念。佛教不但把世間的貧富貴賤、...

居士經商不得販賣刀網等傷生之具

居士經商,既無大勞,又極自由,正好依佛法行事。 在家...

【佛教詞典】畢竟斷

(術語)對於損伏斷而言。無漏道之力,斷滅煩惱之種子...

【佛教詞典】蘇合香

(一)梵語 turuska。音譯作都盧瑟迦、突縮迦、杜魯瑟劍...

【視頻】晨朝十念法(印光大師)

晨朝十念法(印光大師)

【視頻】藥師灌頂真言(童音版)

藥師灌頂真言(童音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