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的說法有三個主題:第一個,先說明說法的內容;再說明說法的功德;最後再說明說法的次第。我們先看佛陀說法的內容,這個地方講出了八段:「扣法鼓,吹法螺,執法劍,建法幢,震法雷,曜法電,澍法雨,演法施。」這八段,古德把它切成兩塊。前面四個是講眾生學習的過程,後面四個是講佛陀施設法門的善巧。
我們先看佛陀這一塊,佛陀說法是採取什麼方式。佛陀採取的方式,第一個是震法雷,這個古人叫作法無礙。佛陀覺悟道理是經過一段很長時間的體驗,他從相狀裡面先悟到因果的道理,悟到無常的苦諦,再悟到中道的真空妙有,這個道理深妙不可思議!「猶如蓮花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不是一般人能夠馬上接受的。所以,佛陀要施設一些方便,先開方便門,再示真實相。
佛陀怎麼辦呢?施設念佛法門、佈施法門、持戒法門,佛陀要示現很多很多的門,讓我們慢慢地進入到這個房子裡面來。這個「雷」就是觸動你的善根,春雷一打,百花萌芽,雖然我們過去生也有善根,但是這個善根要有「雷」打才能夠觸動,所以我們要透過很多法門。
你看中國佛教,很多人都是唱《爐香讚》,唱一唱很感動,就學佛了,這個《爐香讚》就是一個法門。
第二個,曜法電。這個法門的背後有義無礙,所有的法門都有一個道理。就是我們一般說的,事修一定有理觀。每一個法門的背後一定有一個道在引導這個法門的,就像一定有眼睛引導一樣。比方說淨土的念佛法門,你創造一個佛號音聲,這是一個法門。
其實創造佛號不難,但是你怎麼引導佛號,這是理觀,淨土宗理觀只有一個,就是「順從本願」,這就是淨土宗的道。聖道門的道呢?它不管佈施、持戒、忍辱、精進,一定要有一個即空、即假、即中三觀的智慧,空假中的智慧,以它為道。
所以,這個曜法電,「電」就是光明。佛法跟外道最大的差別,外道做什麼事,他只是知道這一個行為,他不知道這個當中有什麼智慧來引導,他沒有般若智慧,所以不能構成波羅蜜;佛法所做的每一個動作,背後一定有一個道引導你,這是不同的地方。所以它的「雷」完了以後,「電」出現光明,義無礙。
第三個,辭無礙。修行不是簡單的,佛陀要創造很多的言詞來解釋這個法門,鼓勵我們,攝受我們,所以佛陀講了很多的話來鼓勵我們,只要你願意踏出第一步,你就可以改變。佛陀施設很多的言詞,就像雨來滋潤所有的草木,讓草木慢慢地成長,這是言詞攝受。
第四個,樂說無礙。佛陀大悲心,你看《楞嚴經》,只要大部的經典,你就會發覺佛陀的慈悲,佛陀講一個道理絕對不是講一次。
你看佛陀講「十番顯見」,佛陀要講這個真空妙有的道理,用十種角度。先講第一次你不懂沒關係,再講第二次,你還不懂再換一個角度,用十個角度來發明真空妙有的道理。在《楞嚴經》,佛陀先破妄,「七處破妄」,破除妄想不是我們本來的東西,是我們無始劫來攀緣相狀沾染了滿身的習氣。
破妄以後,顯真,用十種角度,「十番顯見」。「七處破妄,十番顯見」,把這個讀完,你會覺得佛陀的慈悲心不可思議,考慮太周到了,這就是所謂的樂說無礙。
佛陀在說法的時候是採取四個角度:第一個,施設法門,開顯義理,用言詞攝受;最後佛陀一而再,再而三地不厭其煩地重複講。這個是約著佛陀這一塊來說明佛陀說法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