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用什麼心態來面對所緣境,這才是重點

淨界法師  2020/11/10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用什麼心態來面對所緣境,這才是重點

我剛出家的時候,經常聽老和尚開示說:「佛法的修學是心地法門。」我起初一直不明白這個道理,佛法不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嗎?其實「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是佛法的基礎,它不是整個佛教重要的核心價值,因為外道也能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佛法不共的法門,其實來自於解脫道,而不是這個善業力,這個解脫道,就是老和尚常說的「心地法門」。

這個「心地法門」怎麼說呢?我簡單的說明一下。如果你在打禪七、或者佛七,你一定會有一個所緣境去專注。比如說佛號,「心於佛號專一安住,心於佛號相續安住」,這個佛號的專注,就會把浮在表層的妄想,全部慢慢慢慢的消滅掉。

妄想有二種:一種是表層的妄想;取而代之的是你內心深心處堅固微細的妄想,《楞嚴經》說堅固妄想。這個時候,當你的心寂靜到一定的時候,它開始浮現。這個表層的妄想它是流動的,它不是很堅固,你一破壞它就消失;但這個堅固妄想它不是,你可能在前生有某一種習氣的熏習特別重,它就會不斷的出現。

你把它調伏了,它會再出現,調伏了再出現,這叫堅固妄想。很多人剛開始用功的時候,看到這個妄想現出一個雜染影相的時候,非常害怕。其實我告訴大家:那個不須要害怕。

就是說,妄想它從內心生起,這個是依他起,問題是你內心面對這個所緣境的時候,你不能產生一個錯誤的聯想,就是你不要對它產生遍計執。就是說當一個雜染影相出現的時候,你可以訶責它。訶責以後,你說:誒,這個是苦惱相,會給我帶來痛苦的,這個是雜染相、是不淨相、是無常相。透過你正面的聯想,它這個影相就慢慢慢慢消失掉。

所以我們經常說:「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很多人在用功的時候,錯認消息,他一直要把這個影相去掉,可是他不知道改變自己的觀念,這個是本末倒置。你對這個影相充滿了愛著,但是你不對治愛著的心,你要把這個影相去掉,怎麼可能呢?其實影相不要急著去掉,它是你修行的所觀境,你用訶責的心面對它,它自然會改變,所以講「遍計本空,依他如幻」。

當你把遍計執去掉的時候,它的因緣法就會改變,所以你知道什麼叫「心地法門」?就是你心跟境接觸的時候,重點不在這個外境。有時候我們說:唉呀,糟糕了!我剛剛聽到一個不應該聽到的聲音、看到不應該看的的顏色!其實這個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個影像進來的時候,你要如何面對!

你是用愛著的心面對?或者是用訶責的心面對?這才是重點。就是你產生一個什麼樣的心靈聯想,這才是重點;重點不是它進來、或者沒有進來,這不是重點。

我這樣子講,大家知道什麼叫「心地法門」了嗎?可能有些人知道。重點就是你要知道:你自己是用什麼心態來面對所緣境,這才是重點,而不是這個所緣境是雜染相、清淨相。這一段觀念懂了,你就知道前面的意思,也知道什麼叫做「遍計本空,依他如幻」,就這個道理。你所對治的是你自己錯誤的思想,而不是去改變外境,簡單說就是這個意思。

這個外境是你的所緣境,你越多的外境,你可以產生越多的訶責,對你有更強的功力,這何樂而不為呢?你今天對外境產生執取,這個外境傷了你,也不應該說它傷了你,而是你自己傷了你自己,它只是個助緣。前面的二段論文都是在講這個觀念,講到有情眾生為什麼會產生生命、如何相續,其實深深的受到遍計執的影響。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你們專注的是錢

有一位長年住在山裡的印第安人因為特殊的機緣,接受一...

一切諸法悉皆如夢,修之何益

原文: 有禪者問曰。一切諸法。悉皆如夢。娑婆固夢也。...

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循業發現

我們來看看現在的人生。你看看這個世間上,虛空的相越...

入清涼境除熱惱心

在夏三月中,夏至一過便是一年中最炎熱的三伏天了。人...

【推薦】外境都是你自己變現,自己去攀緣它的

蕅益大師的《相宗八要》裡面提到:其實我們一念心性是...

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原文】 般若心經云:觀自在菩薩,照見五蘊皆空,度一...

百病從心生

人保持健康,不僅要認識病從口入,而且不要忘了我們的...

如何對治妄想和外界干擾

妄想起時,只一個不理,便不會妄上生妄。譬如小人撒賴...

【大藏經】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qi)梵(fn)游化諸國,至廣嚴城,...

【大藏經】在家菩薩戒本

在家菩薩戒本(六重二十八輕讀誦儀軌) 香讚 爐香乍熱...

【大藏經】譔集百緣經

譔集百緣經卷第一 菩薩授記品第一 (一)滿賢婆羅門遙...

【大藏經】【註音版】二時臨齋儀

出自弘化社《日誦經咒簡要科儀》...

隨緣是要考慮現實,盡分是盡最大的努力

問: 師父慈悲!師父剛剛有說,就是修菩提心的時候,菩...

藥師法門為末法必修法門

一、藥師法門以讀誦《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念...

簡單生活讓貪慾減少,更容易得到解脫

以前寫過《學佛的方法》這篇文章,主要是講學佛要皈依...

一日吃三棗,一輩子不顯老

俗話說,一日吃三棗,一輩子不顯老。紅棗最突出的特點...

說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

出家人天天講修道,如何謂之修道呢?修是修造,道是道...

老母親學佛康復的故事

母親今年已經八十三歲高齡了,雖然五年前的一場劫難徹...

淺談戒色的好處

為何要戒色?也許初來乍到的人,對此還有些疑惑,也許...

消業滅罪的種種徵兆和夢驗

經常會看到有些人持誦某部經或某個咒後,夢中出現很恐...

【推薦】釋迦牟尼佛臨涅槃時的幾句叮嚀

『第一、你問我涅槃以後,依誰為師;應依 波羅提木叉...

修行就要斷欲去愛嗎

我們為什麼會有煩惱?因為自私的緣故。為什麼會有自私...

僧尼破戒者

【僧尼破戒者,所謂畜養奴婢僮僕牛驢車乘田宅、種植園...

飯後吃梨能排出致癌物質

韓國研究人員發現,飯後吃個梨或喝杯熱梨汁,積存在人...

有些人遇到障礙時,為何三寶沒有出現

佛在世的時候在舍衛國,有一個大富長者的兒子,這個兒...

虛雲老和尚回憶印光大師

今天是印光老法師生西十二週年紀念。各位都是他的弟子...

聖嚴法師遺言

一、出生於一九三○年的中國大陸江蘇省,俗家姓張。在...

專修淨業,自得心開

念佛之人,不可涉於禪家參究一路。以參究者,均不注重...

【佛教詞典】彌陀三部

又稱淨土三部。為淨土宗依用之重要經典。即:(一)無量...

【佛教詞典】微細生死

為「變易生死」之異名。大乘義章卷八(大四四·六一五...

【視頻】釋迦牟尼佛出家紀念日(佛光山唱誦)

釋迦牟尼佛出家紀念日(佛光山唱誦)

【視頻】慧律法師《大梅法常禪師》

慧律法師《大梅法常禪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