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淨界法師文章(第10頁)  【隨機推薦】

以自我為中心,很難跟彌陀感應道交

禪觀是把心帶回家;那麼淨土的人,是從家裡面再重新出發,...

【推薦】在憶佛念佛中破除障礙、增長福報

你用什麼心態來念佛?你必須把你的生命完全投入到彌陀的本...

惟念自佛不算是淨土法門

起佛號,這就是禪淨雙修--自他俱念。這三種念佛有什麼特...

修行人不能跟太放逸的人在一起

一般凡夫眾生的內心是昏昧闇鈍,他也不知道有什麼變化,但...

【推薦】真正能帶到來生的有多少

關於出離心,我們要知道到底離開什麼,很多人修出離心,工...

三界無安,思維生死的過患

我們應該對輪迴有所了解,不能一廂情願地活在自己的妄想,...

三世因果,有時候我們看不出來

「約佛法論,從凡夫地,乃至佛果,所有諸法,皆不出因果之...

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

「是知念佛一法, 乃上聖下凡共修之道,若愚若智通行之法...

斷除淫慾心是修道的重要根本

預記末法 【我滅度後,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熾盛世間,廣行...

【推薦】心有所住,才會對你產生干擾

【則我見性尚無有止,誰為搖動?】 幾乎所有古德在解釋這...

對過去認命,對未來積極

美國有一個醫生一個心理醫生,他寫一個報告叫作《前世今生...

心隨境轉,心也跟著生滅

隨著我們佛法修學時間的增長,我們整個修學的功夫也應該要...

從有相三寶悟入自性三寶

有人問慧遠大師:佛法強調的是清淨心,為什麼要拜佛? 慧...

生命可以透過努力,作很大的改變

「忍辱」跟「精進」,它們兩個也不是什麼功德,但是它們兩...

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

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 我們判定一個人到底是...

有些人臨終念佛為什麼能專注

烏龜有護身之鎧,野干不得其便 佛在世時,有一比丘離開僧...

如何成就一心不亂

九心住(欲界定) 一、內 住 於一切外境攝心令住內境。...

佛法的重點在於智慧的觀照

正確聽聞佛法的三要素:專心、信心、恭敬心。 龍樹菩薩說...

懺悔,有三種力量現前

很多學佛人糾結於自己業障深重,其實順逆皆方便,就看我們...

不是你想修行,就可以修行的

《陰騭文》,印光大師非常重視這篇文章,它講到文昌帝君生...

情重是墮三惡道之因

佛在楞嚴經中指出六道輪迴中的眾生:純想即飛(生天),純...

【推薦】堅固的妄想一定會破壞你的佛號

我們一般人的六根是向外攀緣的,很少人會自我反省,這就是...

一個人生命的結果是看臨終心念

從佛法的角度,一個人生命的結果是看臨終心念的,最後的關...

【推薦】一切法正,一切法邪

我們看最後的總結,故曰:一切法正,一切法邪! 你現在修...

三界中到底是誰在流轉

我們講到五蘊的主人,藕益大師在《靈峰宗論》中他曾經對我...

向外攀緣,人生無解

這個思惟死歿無常,它所對治的是對今生生命的五欲的愛取,...

若念佛人患有癡呆,臨終時如何補救

問: 若念佛人患有癡呆,臨終時請人助念,他有何方便...

【推薦】調整心態比你佛號數目更重要

淨土宗一般人的盲點在哪裡?在第一個。我相信淨土宗的人多...

【推薦】愛自即成眾苦因,愛他則是萬善根

愛自即成眾苦因,愛他則是萬善根,生佛差別從此出,自他交...

這樣的念佛方法正確嗎

問: 在念佛的時候一直用法師所教授的方法,創造念佛...

【推薦】調整心態有三個方向

從大乘的角度呢,心主要的調整啊,有三個方向: 第一個是...

把真如本性的家建立起來

我們經過無量的生死輪迴,內心累積很多問題,要在一生當中...

【推薦】把無常敗壞的資財,轉成恆常受用的功德

菩薩所修一切功德,完全不受外境的影響,因為他住在菩提心...

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

佛教傳到中國以後,總共經歷了兩千年的時間,我們回顧中國...

【推薦】他的生命中多了佛的力量在裡面

念佛的人,他平常心中有一個歸依境,他能夠信、願、持名,...

【推薦】念佛人很多,為何成就的人非常少

淨土宗其實在逐漸衰微當中,這是很遺憾的事!念佛人很多,...

【推薦】他善根強跳得過去,你不一定跳得過去

修行有常法跟特殊的個案。我們的確看到很多特殊個案不研究...

至心信樂,欲生我國

這個淨土法門的特色,印光大師說是「他力門、果地教」,也...

懺悔業障每天都要去做嗎

問: 請問師父,懺悔業障是否在向佛表達所做的業障之...

三法印之諸法無我

我們凡夫的心有兩種攀緣,第一個,攀緣外境。第二個,向內...

【推薦】障礙還是考驗?就看你怎麼去想像

唯識學的觀法,它有三個次第,我們簡單講一下: 第一個、...

用佛法的道理跟自己溝通

我們一般人追求名聞利養,你怎麼把生命的方向調正呢?這不...

皈依三寶是離開生死苦海最好的道路

我們能夠知道理體三寶裡面的清淨本性,那麼我們生命,已經...

菩提心是本來就有,還是因緣而發出來的

問: 師父,我想請問一下,我們經常說要發菩提心,那...

【推薦】修無分別智要從哪裡著手

問: 師父慈悲,聽您上課時曾經說過,有一母親他有兩...

如何才是真正幫助亡者往生

問: 師父慈悲!可不可以請師父解釋一下,如何臨終助...

妄想本來就沒有的

為什麼要安住空性,佛法是先安住再調伏,因為你安住錯誤,...

【推薦】把快樂的果報迴向淨土

我們講到實相的義理。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

改變你的思想,使令業果不成

我講一個淨土宗的公案,諸位體會一下,在念佛法要中講到清...

要的是摩尼寶珠,不是路邊的小花

如果你很年輕學佛,大概到中晚年福報會現前,佛教我們不斷...

【推薦】想趨吉避凶,就要調伏慾望

儒家思想認為什麼是好人?善於克制自己的慾望,能夠啟發道...

在佛法中積集善業,但來生有五種可能

受戒學律,聽教看經,參宗坐禪等種種法門,都是佛陀製定的...

你平常起什麼念頭,臨終就起什麼念頭

佛陀告訴我們生命像無止盡的水流,不是今生才開始,我們曾...

佛陀成佛的過程

經云:現五濁剎,隨順群生,示有塵垢,沐浴金流,天案樹枝...

輪迴的因素與轉變

所以這個地方從唯識學的角度,我們要掌握三個重點:第一個...

如何改變第八意識

問: 師父慈悲,阿彌陀佛!師父剛講到第八識,最究竟...

超越輪迴導歸淨土的路

是以欲透塵勞,須知要徑。將施妙藥,先候病源。若細意推尋...

【推薦】把苦惱的根源找出來

【所言俗務糾纏,無法擺脫者,正當糾纏時,但能不隨所轉,...

蕅益大師開示的三種念佛

念佛理觀與事修之應用: 一、惟念他佛──專注佛境──淨...

預知時至是可遇不可求的

在古德的往生實例中,有許多人是預知時至而往生的,那是一...

這樣懺悔三次,因緣就會改變

成就一個安全穩定的功德,這個事情也是非常重要。我們看修...

【推薦】用三三四把佛號攝住

當我們開始觀察名號的功德,而產生信心;也觀察淨土的莊嚴...

主導生命的兩個力量

佛陀在經典當中告訴我們,生命就像是無止境的水流,這個水...

【推薦】袁了凡改命改的是什麼

問: 袁了凡他改命,改命運那他改的是什麼? 淨界法...

你跟阿彌陀佛是一家人嘛

蕅益大師說,因為無性緣生的假觀,所以整個未來的十法界的...

【推薦】都是自己業力變現出來的

前六識這是屬於心法,根、塵是屬於色法。那麼前六識主要是...

獨頭意識所感知到的五種法處所攝色

這個獨頭意識所感知到的法處所攝色有五種,這裡只列出了二...

有情眾生色心的狀態--得

在百法當中,天親菩薩用比較特別的專有名詞,一共有二十四...

虛空無為具足三個特性

在憨山大師的《百法》批註中,他的意思是說:第一個虛空無...

我們執著的只是心中的假相

佛陀把五陰的相貌講出來,讓我們提高警覺。五陰的真實相是...

如何防止名利的傷害

在前面的歷事練心、積集資糧以後,菩薩經過幾年執事的歷練...

色法的由來

色法在唯識學的定義叫做質礙,質是具有質量、重量,礙是佔...

【推薦】當遇到逆緣時,要觀照兩件事情

菩薩要善調自己的瞋心,因為瞋心的活動,對眾生的傷害、對...

不能改變今生,但你可以改變念頭

一切都是唯識所現,唯識無盡,但人生是苦不堪言,很多痛苦...

【推薦】對淨土宗人的勉勵

淨土宗的人,我想我提出三點跟大家互勉, 第一個,你最好...

【推薦】念佛能創造兩種強大的力量

我們淨土宗的修行者,當我們走進了佛堂,當我們提起佛號的...

是否每天應多念佛號來調伏煩惱

問: 師父慈悲,在蕅益大師念佛開示那個裡面,他好像...

念佛時如何同時操作理觀跟事修

問: 請問師父,當我們念佛的時候,要如何同時操作理...

【推薦】痛苦是從執著而來的

我們看《百法明門論》這個貪煩惱,什麼叫貪呢? 以染著為...

唯識學的下手是第六意識,成敗的關鍵看第七識

我們應該怎麼去處理我們顛倒妄想呢?在唯識學的一個方法指...

執著越重,輪迴就越難出去

唐朝有一個百丈禪師,他有一天在百丈山講《金剛經》。在講...

佛法修學的目的---破妄顯真

唯識學在整個大乘佛法當中是一個非常專業的課程,它跟我們...

從文字相你來覺悟到道

佛法的道分成兩種:一種道是不能解釋的,離言說相的,是唯...

一時的善念,是沒有太大意義的

唯識學把整個凡夫到成佛,把他的修行分成五個階位:就是資...

如何把唯識學跟念佛法門結合

我們怎麼把唯識學跟念佛法門結合? 其實唯識學跟淨土宗關...

淨土法門兩個重要的原則

今天我想利用這個機會,我們把這個唯識學的教理跟淨土宗的...

把八識成四智菩提

大般涅槃當中,到底它是產生了一個多大的作用,所謂的四智...

斷除生命的相續——自我意識

在唯識學的相續,它提出兩塊:一個是雜染的相續;一個是清...

涅槃的四種差別

我們來看一看,那麼這個涅槃跟菩提,到底它會發生什麼樣的...

如何對治自我意識

自我意識就是我們的第六意識在斷惡修善的時候,我們有一種...

極樂世界解脫的功德

佛陀在《阿彌陀經》裡面明顯提出來:我們怎麼去觀察極樂世...

控制心識的兩種力量

由此故知,定無實我,但有諸識,無始時來,前滅後生,因果...

【推薦】娑婆世界修行的三大困難

我想我們的生命是短暫的,佛法修學的法門是廣大的,所以當...

要正確的憶念娑婆世界

我們這一塊應該準備什麼東西呢?按照《念佛圓通章》的開示...

如何做好臨命終時的準備

從唯識的角度來觀察人生,我們知道唯識的整個生命的因緣,...

如何對治煩惱習氣的現前

我們在修行中經常會遇到不如意的境界,往往會引發嗔恨的煩...

如何成就圓滿我們的功德

如何成就圓滿我們的功德。那麼有什麼樣的方便,讓我們在修...

修空觀的三種觀法

智慧的觀照應該怎麼觀照呢?就是我們遇境逢緣應該怎麼去用...

阿修羅界的因果相

本經的修學重點我們把它歸納起來,簡單的講就是要破妄顯真...

把自我意識放下,跟著願力走

我們剛開始在學佛的時候,只想到一件事,就是痛苦跟快樂,...

如何建立楞嚴咒壇場

立壇方法 這一科是說明:假設我們是生長在末法時代,末法...

了解果報的痛苦,才能怖畏當來的果報

古德說:開悟的《楞嚴》,成佛的《法華》。所以從這個地方...

【推薦】唯識學從第六意識下手

我們要了解唯識的概念是這樣,唯識學它不直接從第七意識下...

對治所有煩惱習氣的法寶——楞嚴神咒

習深尚證 且汝宿世,與摩登伽歷劫因緣,恩愛習氣,非是一...

顛倒妄想形成的三個次第

顛倒妄想的形成,在《楞嚴經》它是有三個次第: 第一個、...

為什麼佈施會有福報

我們佈施為什麼會有福報?這個福報是從什麼地方來?諸位有...

如何對治第六意識的粗重分別

在第六意識分別當中是否也有輕重的不同?對有些事情我們的...

正確的面對業力

我們學了唯識學以後,我們看到我們無窮無盡的過去,我們發...

增長業與不增長業

我們看到業果的相續跟不相續的兩種因緣,接下來我們來看看...

菩提心生起的四種因緣

大乘佛法對於生死業力,它不像小乘人只有調伏,它更重要的...

外在的世界究竟從何而來

簡單地講就是我們一念心性的隨緣不變之體當中,個人的煩惱...

放棄主宰權,你才可能往生淨土

諸位,你知道我們佛法裡面的修行,這個善根有什麼好處,諸...

如何讓業力的相續暫時沉澱下來

在我們修行中,是透過拜懺,懺悔等方式對業力進行直接的對...

放棄自我主導權,真如才會顯現

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都創造很多很多的業力,當然我們也曾...

世界是你內心的影像

我們引用這個《占察業報經》裡面有一段的這個無分別智的觀...

三種涅槃的差別

我們可以知道菩提的智慧影響到你涅槃的淺深大小。我們再看...

培養第二念的反擊力量

我們的修行,第一件事是什麼,諸位知道嗎?就是創造一種覺...

魔境生起時應如何保持正念

佛陀訶責十種魔境的過失。 魔境產生的因由 阿難!如是十...

唯識學的因緣觀

在佛教的教理當中啊,每一個教理都有它的因緣觀。因緣觀是...

修空觀,把生命歸零

那麼我們講到這個,我們凡夫的造業呀,從淺到深有兩種差別...

掃除臨終的一切障礙

我們佛教的修學,相對於其他的宗教來說,算是比較多元化。...

持戒是怎麼定義

《廣論》云:從損害它及其根本,令意厭捨,此能斷心,即是...

如何掌握唯識的宗旨

唯識的宗趣應該怎麼掌握呢?更進一步怎麼掌握呢?看下一段...

收攝六根,調伏愛取

這個聲聞法這一塊我們講過,我們只用聲聞的一部分的概念,...

正確認識一句佛號念到底的意義

如果你的煩惱輕薄,如果你的善根深厚,如果你的願力堅固,...

淨土宗的人,低估了妄想的勢力

從佛陀的預言,我們現在是在一種下坡的階段,叫末法時代。...

如何調伏我們的業力妄想

我們現在到底如何來了解真實的業力吶?我們想調伏我們現在...

善用你心靈廣大的力量

我們身為一個有情眾生,在我們的生命當中,我們曾經出現過...

面對今生的果報,我們只能懺悔認命

所以我們今天承受果報的時候,我們只有一件事情,懺悔自己...

如何解決往生的最大障礙

從淨土宗的觀點來看,對我們往生最大的障礙是什麼?貪戀娑...

聽聞隨轉修心要

第一個「聽聞」:聞所成慧 當然現在有一些文字的檔案,但...

我們今天為什麼還流轉三界呢

在本經當中講一個例子給大家做一個參考: 佛陀說:在城裡...

菩薩云何應住,你安住了沒有

我們今天身為一個淨土宗的人,把自己的內心準備好,這件事...

有了愛慾,就不能見道

佛言:人懷愛慾不見道者,譬如澄水,致手攪之,眾人共臨,...

若遇非理擾亂,應起兩種觀照

針對業力的斷惡修善,如果出現安樂的果報,我們應該少欲知...

沒有一個人會讓你痛苦

怎麼樣能夠戰勝自己呢?當然佛陀是用智慧,不是強忍,有三...

關閉六根能得到更精緻的快樂

為什麼思惟苦諦,觀受是苦?用苦來調伏感受的刺激。你喜歡...

發起往生的願力

到了晚年,尤其五十歲以後,你最好都攝六根,不敢說做到淨...

佈施的重點在於改造思想

所有經典的學習,是改造思考模式。我們盡量養成佈施的思考...

業力把東西暫時借你用

《攝波羅蜜多論》云:資財無常現可見,若能任運起大悲,當...

功德是被自己的後悔心破壞的

《廣論》上說,菩薩能夠不顧惜自身一切的生活資具,包括財...

是什麼因緣觸動了十法界的門

我們時刻的檢查自己的內心的相貌,從而反省自己的心態是什...

懺悔的心力要強過你造業的勢力

懺悔是什麼意思,就是這個業已經造下去了,但是還沒得果報...

面對業力如何把握當下的自己

什麼叫過去?就是阿賴耶識。阿賴耶識就是我們生命無量劫來...

如何正確的拜佛和念佛

佛教中念佛的方法有很多種,今天我們來介紹一種五點記數法...

受持弘揚楞嚴經的真實功德和意義

我們好好的去受持《楞嚴經》、弘揚本經,到底有什麼樣滅惡...

妄想創造出六道輪迴

妄想為什麼會創造出六道輪迴來呢?(這一段很重要)有名鬼...

出離三界必須要做兩件事情

如果我們有志於了生死求生淨土是一個出離三界的,你對三界...

用本來無一物來對治煩惱

禪宗一個很關鍵的傳承,是五祖傳到六祖,因為禪宗之前的修...

好壞是你自己想像出來的

正視自己的分別心,好壞是你自己想像出來的,我們大家可以...

迷亂由主,悟則必勝

佛陀說,我們修止觀的人就像熱湯一樣,魔王冤親債主活在妄...

了解我們罪業的本質

佛法講因緣是講三世,就是我們先觀察過去,我們往過去的生...

把心帶回家

剛開始修學佛法,我們當然攀緣外境了,我們攀緣佛菩薩的聖...

信願持名,心不顛倒

在《法華經》當中,佛陀告訴我們,所謂的開權顯實,會三歸...

用短暫的痛苦,來解決長遠的痛苦

什麼叫精進呢,《廣論》當中提出了兩個定義。就是當我們在...

是思想決定你的生命

生命的產生和形成,從佛教的角度來看,必有其因果,所以:...

達妄本空,知真本有

為什麼我們讀經典?就是借教觀心!一個修行人,什麼叫做靜...

把握現在的因緣去創造來生

佛教的生命觀,它是建立一個無量生命的概念,它不像一...

感受是跟你的業力有關係

諸位要知道一個事情,當你看到某一個人,你起快樂的感受,...

福報越大,生死業力越大

諸位,我勸大家,你如果你空觀的智慧自我意識的這種雜染沒...

善業和善念哪個重要

你們覺得善念比較重要還是善業比較重要?對你來生的影響,...

不要跟著感受走

在我們生命當中最麻煩的就是感受的問題,感受問題。那麼感...

修不淨觀,累積往生的力量

我們舉一個實際的例子,來說明一下,為什麼要修不淨觀,要...

不重視教理,最嚴重是淨土宗這一塊

看第二段,就講出當初的一個錯誤的知見,有謬云:年少力強...

一個人不聽經會有什麼缺點

佛在世的時候,有一個強大的國家就是舍衛國的波斯匿王,他...

四念處之觀身不淨

好,我們看附表第二的四念處,四念處呢,這個我們先解釋這...

如何最大限度的改變命運

問: 師父說,今生的命運只能做局部的改變,很難做整...

修行的痛苦是有意義的

我們修行也很痛苦,要減少休閑的時間來聽課,減少休閑的時...

人生為什麼不能十全十美

經云:財富從佈施中來,貧窮從慳貪中來。長壽從慈悲中來,...

念佛有瑞相可以跟大家分享嗎

問: 請教師父,如果是在殿堂裡面念佛的時候,有聞到...

淨土宗人對往生不可以敷衍了事

看看印光大師他把這個信願講出什麼條件。他說:淨土宗的人...

賣酒開賭場有沒有罪業

問: 師父慈悲,剛才說到罪業這兩個字,我跟幾個同事...

念佛要有韻調

執持名號,一心不亂,執持就是把東西給抓住,這個地方是要...

如何對治修行中的退轉

當我們已經在三界當中,我們不產生停留,我們不會因為財富...

正釋四念處

所謂四念處,一、身念處,二、受念處,三、心念處,四、法...

為什麼要隨喜別人

你看有些人,他進步很快很容易,你三年前看他沒有這種功德...

淨土宗要求你少造罪業

我們今生造了很多的業,到底什麼業會被激發出來,臨命終就...

你沒有突破障礙,如何能見到阿彌陀佛

佛教的因緣觀,只有一個觀念就是事出必有因,每一件事情一...

妄念是業障重的一種表象

人如果業障重,妄念(雜念)就多,平時心浮氣躁,不得寧靜...

怎樣調整我們錯誤的心態

大乘佛法有八萬四千個法門,但是我們可以把它歸納成兩個重...

內心的善法比外境的物質更重要

我們一個人做事,往往在一念之間,首先你要在你內心當中,...

受持五戒對淨土學人的意義

受持五戒,它有兩層意思,第一個如果你是修聖道門的,從聖...

拜懺的方法

我們看拜懺的方法: 一、請聖明證。二、說己罪名。三、立...

有六種情況,必須把這個罪懺掉

然人之過惡深重者,亦有效驗,或心神昏塞,轉頭即忘,或無...

藕益大師含淚念佛

我看蕅益大師的傳記,蕅益大師24歲出家,25歲開悟。他...

一念決定往生的信願,才能感佛接引

當鬚髮決定心,臨終定欲往生西方。且莫說碌碌庸人之身,不...

培養自己心靈的力量

佛教對人生的解釋,它主要依止的理論就是建立因緣觀,說是...

阿彌陀佛幫我們遠離了分段生死

我們到了極樂世界我們是為了成就聖道,一般來說,你初地以...

勿言一念輕微,勿謂虛願無益

勿言一念輕微,勿謂虛願無益;心真則事實,願廣則行深。虛...

被眼前的妄想誤導

我們一般人很難被勸諫,活在自己的妄想很麻煩,你對一個人...

一念不生全體現,一念方動烏雲遮

佛陀出世目的主要是宣揚生命的真相,生命真相的主要思想建...

有一天善根發動,不得不學佛

佛在世的時候,有一位很有名的大護法,叫做須達長者,他生...

佛號只是工具,你的心決定你的去向

古人講,要往生必須感應道交。嘴巴念的佛號,是心在推動,...

你想什麼,就和什麼感應

禪宗有一個公案,我們把這公案跟這個比較一下: 有一個老...

福報越大生死業力越大

這個悟性真常了惑虛妄,就是說啊我們先經過破妄,諸位,我...

有一個明心見性的善知識非常重要

有時候我們聽古德說:修行是依法不依人。其實這句話我認為...

面對妄想有兩個方法

《楞嚴經》告訴我們怎麼修不生滅心,就是說我們必須要先觀...

受持楞嚴神咒,感得金剛藏王菩薩護持

爾時八萬四千那由他恆河沙俱胝金剛藏王菩薩,在大會中即從...

不要隨便發邪願

現在我們做一個總結。佛法的修學我們慢慢進入到主題,有四...

佛陀從他的娶妻生子當中悟到了什麼

這一科講到教主略史,就是我們介紹釋迦牟尼佛一生簡略的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