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障礙還是考驗?就看你怎麼去想像

淨界法師  2014/10/25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障礙還是考驗?就看你怎麼去想像

唯識學的觀法,它有三個次第,我們簡單講一下:

第一個、唯識所現,就是我們過去所造的善惡業力,它會如實的——什麼叫如實?它也不會增加,可也不會減少,它不增不減的把你的業力表現出來。你今生會跟誰做朋友,會跟誰做夫妻,會跟誰做子女,這個就是唯識所現,過去的業力變現出來。

第二個、唯識所住,這個地方是個問題!你若是選擇住在這個事相,那你就被它所轉了,你今生就失去了主動權,那就被業力牽著走了,你今生就完了!第二個你安住真理,用道理來觀察,那你就不同了,那得自在了。

第三個、唯識所變,當我們心中唯識所現,而開始唯識所住的時候,生命就變化──你怎麼住,它就怎麼變化。

有一個小學老師,帶著他的班上同學,到郊外去遠足。他帶著同學到一個大石頭,看到這個前面石頭上面有一堆的雪,慢慢融化了,這個老師就做機會教育啦,他就問學生說:同學們!你們知道雪融化以後會變成什麼嗎?同學說:雪融化就變成水啊!大部分同學是這樣回答的。

但其中有一個同學說:老師啊!不對,雪融化的時候,春天就要來臨了。結果這個同學變成一代的禪師,其他人是一個醫生啊、工程師……。因為你說雪融化了變成水,那你這個人是住在事相,你是用事相來思考事情的。一個人住在事相上,那你是向外攀緣,這是很危險啊。雪代表是冬天,那麼融化了,表示春天要到了,他是用道理在思考事情。

一個人從事相來思考事情,你的生命障礙會比較多,你很難得自在。因為我們不可能前生全部造善業啊!那你的生命就是這樣子起起伏伏嘛!所以唯識所現的關鍵,是在二個唯識所住,你住在什麼情況——生命就產生變化。

生命當中你說它是逆境,那它對你就是壓力;你認為這個是考驗,它變成一種增上的動力。阿賴耶識要把什麼事情丟出來,這一件事我做不了主,他要把什麼人丟出來跟我相遇,把什麼事情丟出來,這一部分我們不要去操心,因為你也管不了,阿賴耶識不聽你招呼的,萬般皆是業,半點不由人。但它丟出來以後,你怎麼去面對?你怎麼去想像?安立名言,這個就是你能夠作主的。

你認為說,這個人是你的冤親債主,他就變成你的冤親債主;你說,他是你的善知識,他就扮演你的善知識,你可以試試看。我們心中的住很重要——你住在一個道理的思惟,它這個相狀就變成一種增上的力量;你住在一個事相,它就變成一種障礙。所以:你說這個生命到底是障礙?還是一個考驗?就看你怎麼去住、去想像。

所以這唯心識觀就是說,生命有兩個部分:第一個、阿賴耶識它如實的變現因緣果報;第二個、你第六意識的想像,你安立什麼樣的名言,這個因緣又產生一定的變化,它可能是你的生命中的動力,也可能是你生命中的障礙,就看你怎麼想。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濟群法師:如何在修行中根治情執

問: 如何在修行中根治情執? 濟群法師答: 情,來自...

鬆開手你可以擁有更多

在我為管理者做的培訓中,學員們常常分享他們的心得體...

修行最大的忌諱就是亂動

當我們在修學首楞嚴王三昧的時候,它對我們身心世界最...

「無我」的簡單解釋

無我佛教的根本教義之一。指外道所執的實我及凡夫所妄...

如何正確修習大乘的空觀

大乘止觀的智慧,我們在這個地方作一個總結。大乘止觀...

【推薦】站在一個本來就沒有的角度去面對人生

如果你的情執是很重,把世間的事情,每一件都看得很重...

煩惱活動的時候,為何提佛號沒有用

其實妄想、執著是長時間被我們忽略了。我們一般在修行...

通過念佛來斷除執著

怎樣來成就明白的心呢?怎樣來真正地能夠通過念阿彌陀...

【大藏經】六度集經

六度集經卷第一 布施度無極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聞如是...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大藏經】佛說百佛名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

【大藏經】雜譬喻經

(一) 昔有比丘聰明智慧,時病危頓,弟子問曰:成應...

學會用感恩心對待人和事

佛教認為,世間一切事物都不能久住,都處於生滅成壞中...

念頭像一條流動的河

我們常常覺得念頭是一段一段的,實際上不是。心像一條...

一個人生命的結果是看臨終心念

從佛法的角度,一個人生命的結果是看臨終心念的,最後...

【推薦】人生沒有結果,它只是業力的釋放

我們人生的相狀有很多種,但是結果只有一個,那就是沒...

四十八大願——(第5願)生者皆得宿命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識宿命,下至知百千億那由他諸...

【推薦】佛法不在遠求,即依現前世間事

佛法不在遠求,即依現前世間事,能作得條條是理,事事...

末法時期還能發輪迴度眾生的願嗎

淨土祖師講願立則道業可成發願為先。那我們該發什麼樣...

鈍功熏修老實念佛

了解了心作心是的道理之後,我們該怎樣去修學淨土一法...

慈心不殺 世世無患

過去,在羅閱只國外五百里處有一座山,山中住著一戶人...

誦《金剛經》十萬遍往生淨土

明浚。俗姓孫,齊人(今山東一帶)。平日以誦《金剛經...

一句戲言墮獼猴身

佛在世時,有一群婆羅門教徒行於樹林、溪邊(婆羅門教...

五種滋養護腎的黑色食物

雖說大家嚮往皮膚越白越好,但營養學家卻推薦,吃的食...

就這個迴向心,這功德就大了

我們要想求福德的話我們多分是求解脫的,但是我們也求...

念佛方法持名為最

為什麼講四種念佛方法持名為最 持名、觀像、觀想、實相...

面有菜色者五穀雜糧幫你補

常宜清輕甜淡之物,大小麥面粳米等為佳。唐孫思邈《千...

業力帶著你去旅行

佛法裡面講,我們的生命由於自己有身口意的造作,就會...

【佛教詞典】賧

布施之意。我國雲南瀾滄江下游地區信仰佛教之傣族人,...

【佛教詞典】釋迦毗楞伽摩尼

(物名)寶珠名。釋迦毗楞伽譯曰能勝,摩尼,寶珠之總...

【視頻】文殊殿普賢殿(上海玉佛禪寺)

文殊殿普賢殿(上海玉佛禪寺)

【視頻】崇慈法師《看破紅塵才會去出家嗎》

崇慈法師《看破紅塵才會去出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