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看你的內心世界,就看到你來生

淨界法師  2015/01/25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看你的內心世界,就看到你來生

古人常說:開悟的楞嚴,成佛的法華。什麼叫開悟呢?從佛法的角度,我們每一個人在沒有經過佛法教育之前,我們是活在無明當中。所以我們平常生活…是閉著眼睛在生活,完全沒有智慧的光明,就是跟著感覺走─

我想做什麼我就做什麼,反正全世界沒有人管得到你。問題是你做的每一件事情,你都要付出代價,問題在這裡!

很多事情不是說你不知道就沒有事,所以這當中我們一定要先打開我們的眼睛,這一點非常重要,修行你眼睛沒有打開,你智慧眼沒有開,你怎麼修都不對,今天這件事弄好了,明天那個事出事了,你就是疲於奔命,所以在整個開悟楞嚴當中,第一個先安住。

我們今天為什麼會起顛倒?

心住在外境!根本問題在這裡。心在外境當中,就產生很多的感受、很多的想像,然後就心隨境轉,一輩子就這樣過了。有些人住在財富,一輩子就為財富而活;有些人住在名聲,他的生命就為了自己的名聲而活,那你根本就沒有真正的打開眼睛在過活。所以我們在看人生之前,第一個法法銷歸內心,你要站在一念心性的角度來看人生,這個很重要;不要站在外境,外境只是你生命的過程,一個歷練的過程。所以你今天想要開悟,你第一件事情--把心帶回家;你要站在心的角度,來看整個人生的緣起,你才看清楚。所以我們在《楞嚴經》當中─破妄顯真,就是要你把心帶回家嘛,任何事情站在心的角度來看,站在一念清淨心的角度來看事情。

當你把心帶回家之後,怎麼看人生呢?

空、假、中三觀─觀照現前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其實天台宗在修止觀─觀心的時候,它把人生分兩部分:

第一個,你從什麼地方來?

第二個,你將往哪裡而去?

一、你從什麼地方來?你過去造了什麼因?今生會產生什麼感受?什麼樣的境緣出現?這一部分不能怪你。佛法是既往不咎─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表示佛法是不追究過去的,過去追究不了的,無量無邊的生死…正如有一個﹝唯識學﹞大師他說:你去看阿賴耶識,我們的那個生命的根本,你造了無量無邊的善業,像虛空一樣大,我們也造了無量無邊的罪業,像虛空一樣大。

所以你要去執著過去,你的生命就沒完沒了,有無量無邊的人要報你的恩,有無量無邊的人要報你的怨。佛教是活在未來,你從什麼地方來?我們只是了解我們的根源,但是過去的因緣要放下,所以我們今生在跟外境接觸的時候,產生任何的感受快樂痛苦,認命就好─隨緣消舊業,更莫造新殃,過去跟現在互動這一部份啊,這個業力所變現的因緣果報是放下認命。

二、但是你現在跟未來這部分你將往哪裡而去?這是你要經營的,來生掌握在你今生!什麼叫做未來?就是很多的現在、現在……現在,就有未來。你今天是從什麼地方來?從昨天而來,明天從什麼地方來?從今天而來嘛!

三世因果是互動的,所以你要注意你的來生,你就先要注意你起什麼念頭!

關於即空、即假、即中──空觀從勝義諦來觀察,我們的整個因緣造作,都是因緣的假相,都沒有真實的體性;但是我們入假觀的時候你要小心,你每一個念頭都有它的因緣果報。比方說,你今天你的生活,一天是花三百塊,但是你有五百塊,你多了兩百塊,那你跟這個多餘的兩百塊接觸的時候,你產生什麼想法?這個思想決定你的生命嘛!

有些人說:誒!我願意跟人家分享、佈施。你從這個思想當中,你就可以看得出來--你來生是富貴的,看你的內心世界,就看到你來生!你說:這二百塊我自己要用的,你來生大概是不會太有錢。

別人刺激你的時候、障礙你的時候,你會選擇包容?還是選擇瞋恚反抗?你平常習慣性用什麼樣的方式,來面對這樣的所緣境?你喜歡包容--來生莊嚴。你遇到人的時候,你是選擇謙卑?還是選擇高慢?你選擇高慢--你來生生長在卑賤的地方;你選擇謙卑—就是貴族。所以這個假觀,你一看你平常心、境的互動的起心動念,你大概知道你將往哪裡而去了,這很清楚的!

生命是由我們很多、很多的念頭創造出來的,我們從感受看到過去,我們從想像看到未來,所以你要調整、調整你的心態!

我們講空觀是安住當下、安住不生不滅的清淨本心,不要亂動,不要被境所轉;假觀是開創未來。所以《楞嚴經》它的重點是兩個:第一個是安住當下,第二個開創未來。你只有安住當下,那你就偏空,就跟阿羅漢一樣,阿羅漢他也不管未來的,他來生就到無生的涅槃去了,他是厭惡生命的。

大乘佛法認為生命沒有錯啊,生命哪有錯呢!五陰身心沒有錯,錯在你的妄想,你把妄想拿掉就好了。極樂世界也是有生命現象,它也是有一個感受、有一個想法,只是這個想法是清淨的想法,如此而已,所以在整個《楞嚴經》當中:第一個安住當下;第二個開創未來。這二個同時重要,當然先求安住再求開創。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出世法是身後事,何不等晚年再修習

問:淫慾固是生死之根,不可不斷。但出世之法,乃身後...

臨終的五趣相

眾所周知:六道輪迴之六道, 是包括天道、 人道、 修...

把了生脫死當作頭等大事

有兩種世間法,有兩種出世間法。一種出世間法是為了利...

若想真修行,就不要打妄想

老子說:養成大拙方為巧,學到如愚始見奇。我們要學愚...

人趣之因與果報

一、人趣之因 (1)負債者互相追債 就是生了不肖子,要...

可怕的是死亡之後事情還沒解決

佛言:善哉阿難!汝等當知,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生死相...

人唯知道有來春所以留著來春谷

一般的人都不知道:生是從哪裡來,死向何處去。因為對...

脫離不了過去,就失掉了未來

大乘佛法成就清淨之後,他要產生願力,這個就是修假觀...

【大藏經】【註音版】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大藏經】大寶積經

大寶積經卷第一 大寶積經卷第二 大寶積經卷第三 大寶...

【大藏經】浴佛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王舍城鷲峯山頂,與大苾芻眾千...

【大藏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

佛教和中國文化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中最古老的宗教。中國文化是世界人...

比能力更重要的12種品格

能力很重要,可有一樣東西比能力更重要,那就是人品。...

定業可轉還是不可轉

問: 法師您好!《印光法師文鈔》中印祖說:須知一句阿...

四攝法在弘法中的運用

第一是佈施 1、財佈施 我們到一個地方弘揚佛法、建立...

聖嚴法師:苦與樂只是主觀的感受

行菩薩道的人,心中沒有任何度眾生的念頭,也不計較自...

妄想如頑猴野馬一樣,該如何調伏

講了不少,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聽?我看有些人就沒有用心...

細行能成萬法 從看花開始學佛

現代通南懷瑾居士,有一次談到他少年時代,一心想學劍...

【推薦】未成佛道,先結人緣--佛法教您改善人際關係

我們都知道,社會倫理乃建立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上;人...

讚佛及說法的十種功德果報

一、讚歎佛的功德,使一切眾生都能聽聞(因心及願力)...

【推薦】你的生命不因別人的喜歡而存在

世界之所以精彩,是因為這個世間上沒有兩片一模一樣的...

學佛的三不退

禪宗這一法,是讓我們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地方,要靠自...

本煥老和尚的百歲感言

丙戌年末,老衲百歲。領導看望,弟子湊泊。同門合掌,...

人死後為何要為亡者做功德

問:人死了以後,家屬在七七四十九天內還要吃素念佛,...

黃泉路上無老少,年輕不急求解脫嗎

問: 學佛的終極大目標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但作為一名...

【推薦】修行千萬不要包裝打廣告

現在人都喜歡用術,商業就靠打廣告。術是天道最忌諱的...

敬佛不用燒紙錢

近來看見一些不明就裡的居士或香客,手裡拿著一大把冥...

【佛教詞典】同檢問等

謂或為證。或究其身。眾集量宜。同檢問曰。咄哉男子。...

【佛教詞典】法蘊

(術語)同法藏。諸種之法門蘊積,是曰法蘊。俱舍論一...

【視頻】虛雲老和尚在南洋

虛雲老和尚在南洋

【視頻】法鼓山建築之美

法鼓山建築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