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若遇非理擾亂,應起兩種觀照

淨界法師  2014/05/18  大字體  護眼色

若遇非理擾亂,應起兩種觀照

針對業力的斷惡修善,如果出現安樂的果報,我們應該少欲知足;這裡的經文是講痛苦的果報,如果有惡因緣的果報出現,佛陀告訴我們要安忍不動。

佛言:「惡人聞善,故來擾亂者,汝自禁息,當無瞋責,彼來惡者而自惡之。」

大智慧的佛陀開示說,世間上有很多邪見的眾生,他們對生命沒有正確的觀察,只隨順情緒做事,這些邪見的惡人見佛弟子修學善法,不斷的改過修善,自我調伏,他內心產生嫉妒,「故來撓亂」,他以身業粗暴的行動,或以口業的諷刺,破壞修行人的內在善心。這惡因緣的出現,佛弟子本身並沒有過失,自己不斷的拜佛、誦經、持戒,這都是善法,本應值得讚歎,但遇到了顛倒的眾生,卻來破壞這善行。身為沒有過失的修行者,遇到這種非理的破壞,「汝自禁息,當無瞋責。」應該善自調伏自己的虛妄分別心,消滅內在的瞋心及口業的責罵,也就是說,不必與他爭辯講道理,保持默然。如此對方所加諸的惡行,就不會對自己產生傷害,反而是反彈到對方身上。

勸勉我們面對邪惡果報時要安忍不動,安忍即是忍辱波羅蜜。諸位若讀菩薩戒,會發覺佛陀對菩薩修安忍是特別強調,佛陀在菩薩戒開示說,莫說平常對人事因緣的傷害,自己不能起瞋心,即使有些顛倒眾生殺害我們的父母及國族的人,我們都不能加暴報復,而要安忍不動。雖然受惡因緣刺激時,內心會有煩惱情緒,但修安忍不是強制壓抑,強制的壓抑不能持久,而且有害身體。佛法的安忍是有真理的疏導,內心有法寶來作觀想對治,以疏導內心不平衡的情緒。蕅益大師在《靈峯宗論》開示說,若遇非理的擾亂,內心應起兩種觀照:

(一)隨緣消舊業想:

我們一定要深信,善業召感安樂果報,罪業召感痛苦果報,所以若有痛苦果報在自己生命中出現,這表示自己在過去生中,一定有這種罪業存在,自己對這真理應深信不疑。所以現在遇到惡逆因緣,是自作自受,面對這果報,我們應該當作隨緣消舊業,消掉這罪業就好,不要再創造新的罪業,所謂「隨緣消舊業,更莫造新秧。」所以當我們遇到非理的果報,有二種選擇:一是讓事情變得更好,一是讓事情變得更糟糕。若能以因果的道理來調伏心中不平的情緒,則在傷害最小的情況之下,暴風雨很快就會過去了。若放縱情緒,則只是讓事情的傷害變得更加嚴重。如這罪業所得到的果報只是某一部分的力量,現在起煩惱,又加諸另一罪業,火上加油,這個果報就會增長廣大,於事無補。所以我們面對惡逆因緣,一定要保持正念,觀察真理。

(二)作善知識想:

前面方法是消極性的,這裡的方法是有積極的一面,就是把惡因緣當做修道的善知識。我們在修道的過程中,不是只成就一、兩個功德,而是要成就眾多的功德,成就萬德莊嚴,如此果報才殊勝圓滿。而功德的栽培與環境有關,有些功德是在順適的環境成就,譬如剛開始栽培禪定與智慧,這要在寂靜的環境,沒有任何干擾之下修習。

《小止觀》說,剛開始修習止觀要與同眷同行共修,不能與放逸眾生住在一起,因為他會干擾你的修行。所以有的功德要在順適環境中栽培成就,而有的功德必須在惡劣環境中才能栽培,尤其是對眾生的寬恕與包容,所以我們一定要把冤家當作善知識想,因為他們可以幫助我們栽培寬恕與包容,這在菩薩道上是特別重要的功德。若對眾生沒有寬恕與包容,不可能成就大悲心,因為眾生是有過失的,若要關懷他,你先要寬恕包容他,吸收他的負面力量,才能幫助他,所以我們不但要消極的調伏自己,也要學習把惡因緣轉化成自己成長的機會,轉逆緣的勢力,變成菩提道的力量。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推薦】逆緣讓我成為蓮邦彼岸人

已經步入中年的我,之前是不願接觸任何信仰方面的信息...

抄寫佛經也是殊勝的修行法門

人世間的一切身、口、意諸般行止,都可以用來作修煉的...

【推薦】依止不生滅心為本修因

在楞嚴經當中就是說,你整個修行的起跑點,第一個出發...

心上努力,境上隨緣

心上努力,境上隨緣。在心地上面下功夫,在境界裡面不...

參禪一定要有長遠心

現在我想談談參禪的目的和參禪的方法。六祖慧能大師道...

若能成就此七法,魔王便無法乘虛侵擾

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法之時,一日,對比丘眾開...

四種毫無意義的修行

岡波巴大師在《勝道寶鬘論》中用十四個比喻來說明什麼...

毛毛蟲是怎麼過河的

一個老總問他迷惘而困惑的下屬,你知道毛毛蟲是怎麼過...

【推薦】世間無常,國土危脆──災難與人生意義的省思

近日接二連三的天災人禍不斷發生,如短期內多宗空難事...

我們的人生,一句話就可以說完

我們的人生,只有一句話就可以說完了來無所從,去無所...

修行務必去除執著

我們所用的任何方法,無非使我們本具的心性凸顯出來,...

【推薦】不在煩惱攝受範圍的執著是貪嗎

問: 我們做事情,如果所執著的事情,不在煩惱的攝受...

每個月這十天做好事,功德都能加倍

佛還同時告訴我們,修十齋日,這是對沒有時間修行的人...

年輕是培養福報的好時​光

每次共修,看到大悲殿的觀音菩薩,莊嚴面相,兩耳垂肩...

世間的第一大事

我們在這個堂中是辦世間第一大事,何為第一大事?生不...

星雲大師《云何應住》

無殼蝸牛,沒有房子安住,成群結隊的向政府抗爭,要求...

我們為什麼喜歡習慣性評判別人

當你的心去接觸境的時候,第一個念頭就是感受,第二個...

蓮池大師法語開示

卍 生死事大。 卍 吾但知念佛,無他術也。 卍 龍樹於...

若見因緣法,則為能見佛

一切佛法的基本原理緣起性空,或者叫性空緣起,也可以...

華嚴祖師杜順和尚的故事

《華嚴經》八十萬字,皆為甚深廣大法界因緣與因果,非...

為什麼有些大修行人轉世後不如前生

問: 禪宗有些大德悟處很高,如五祖戒禪師、海印信禪...

「巴掌」天地念佛修行

正確分別和不分別 當今社會,金錢萬能論為人們普遍接...

【佛教詞典】羯磨受具局漸非頓

子題:十戒為具足戒方便、五戒為十戒方便 羯磨疏·諸戒...

【佛教詞典】辯正論

凡八卷。唐代法琳著。又作辨正論、辯正理論。收於大正...

【視頻】慧律法師-如何轉識成智

慧律法師-如何轉識成智

【視頻】濟群法師《為正念而生》有聲書

濟群法師《為正念而生》有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