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外在的世界究竟從何而來

淨界法師  2014/07/09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外在的世界究竟從何而來

簡單地講就是我們一念心性的隨緣不變之體當中,個人的煩惱業力而循業發現,就是我們前面說的一念的妄動。當然這個動有各式各樣,你接觸六塵,你產生一個什麼樣的想法,卵因想生、胎因情有…………各式各樣的想法,就有各式各樣的煩惱,造各式各樣的業,最後各式各樣的結果出來,個人的一念隨緣不變當中而循業發現的。

這地方的經文主要講的就是六塵,從六塵當中可以判斷它的因,判斷它的果。不過這地方是針對個人,如果從歷史上來看,眾生的共業也是有這個道理。比方說,我們中國二大聖賢孔夫子跟孟子,孔夫子跟孟子他們的主張基本上是一致的,在春秋戰國時代,以孔子的標準認為那時候是禮崩樂壞。

禮崩樂壞原因在哪裡呢?

孔孟學說的思想是認為:不在制度的問題,而是人類失掉仁愛之心,做父親的不愛兒子,做兒子的也不愛父親,做君王的不愛臣子,臣子也不愛君王,所以弄到最後彼此互相的鬥爭,所以這世間上禮崩樂壞。

所以,孔孟之道主要的思想就是提出一個仁者愛人,做父親的去愛子女,子女也愛父親,彼此間互相的仁愛,這世間上才能夠祥和,大家才能夠安樂。孔孟之道他們二個思想都是提倡仁愛,但是他們二個表達仁愛態度不一樣,你看那六塵就不一樣。

孔夫子在表達仁愛是含蓄的,諸位你讀讀論語你就知道,孔夫子在周遊列國,在實踐理想,在遊說諸國的時候,他的色聲香味觸法散發出來的是溫和謙讓。你看孔夫子在跟諸侯講話的時候,是拐彎抹角的點到為止,讓君主自己去心神領會,你要領會不出來那也就算了,他就自己離開,他的態度是溫和的謙讓的。但是你看孟子的態度就完全不同,孟子在表達仁愛的時候是剛直張揚的,他就直接了當地指出君王的錯誤。

所以你看,我們讀論語如沐春風,可以感受到孔夫子的溫和謙讓,讀孟子如聞戰鼓,孟子講話他是直接了當的,他不跟你囉唆。為什麼這二個人會生長在不同的時候?是眾生的共業。孔夫子是生長在春秋,孟子生長在戰國,時勢造英雄,眾生的共業招感不同的善知識。

春秋當然也有戰爭,但是諸位看看春秋的戰爭,大部分都是為了仁義而戰、為了維持正義而戰,不管他怎麼樣,他還是要去拿一個正義來當他的名稱,所以他打到勝負出現以後,好!我打敗你了,對方投降了就好了,就不再打下去了。在打仗之前,彼此間還要溝通一下,派個使者看看有沒有緩衝的餘地,真的不行了,就打一戰,打到勝負出來就停止了,所以春秋打仗是點到為止的。到了戰國那完全不同,春秋是為了正義而戰,歷史學家的批判是這樣,戰國是為了奪城而戰,是為了奪取對方的城池而戰,奪一個城池以後,幾乎是把這個城池裡面的人殺到幾乎一個不存。所以戰國時代的戰爭一打下去,幾個月可以說是血流漂杵。所以你看眾生的共業,他那個時候的人溫和,招感的善知識就比較溫和。你看戰國時代,同樣是善知識,但是他出現是一個孟子的相貌。

所以你看六塵,色聲香味觸法,的確有它的因緣果報。你看看我們台灣的佛教界,現在也開始產生變化了,各大道場的老一代慢慢慢慢往生了,取而代之的都是第二代。諸位你要慢慢觀察,第二代跟第一代的作風完全不一樣了、完全不一樣!表現出來的色、聲、香、味、觸完全不一樣!乃至心中的想法,法塵也不一樣。

這個表示什麼,諸位知道嗎?你學楞嚴經你就知道,就是佛教界這些眾生的共業在改變,共業改變了,善知識就改變,跟新一代的作風完全不同,六塵開始在大變化。

這地方就說明什麼意思?

外在的世界是從你內心世界表現出來!楞嚴經有一個很好的地方,它會告訴你,你從什麼地方來?我們現在一直不能解決問題,就是我們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為什麼這個人會自殺?為什麼這個世間會這麼多犯罪事情?我們永遠不知道這是怎麼回事。

所有的事情是你的內心一念妄動,你有這個煩惱業力它就循業發現。我們所有的事情,外在的世界,是你內在的世界變現出來的,楞嚴經就是告訴你這個觀念。

你一個修行者,你還不知道你是怎麼回事,痛苦從什麼地方來,你就很難改變你自己,你說你治病,你都不知道你的病根在哪裡,你怎麼治呢?

所以這個地方就講到十二類生,就是從我們內心煩惱業力而各自的循業發現而來的。

這地方講到眾生的迷真起妄,所產生十二類的顛倒相貌。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每臨大事有靜氣

每臨大事有靜氣。這是晚清兩代帝師翁同龢教導弟子時所...

如何在安逸環境下生起出離心

問: 如何在安逸的環境下生起出離心? 夢參老和尚答:...

心境決定你的處境

我們講說心境決定你的處境。這句話一點不假。說我現在...

解脫名利束縛,喚起心中陽光

有一則故事說:從前有一位酷愛音樂的國王,派人去請一...

在身心世界中找到一個不變的理體

我們的本來面目有兩個相貌:第一個是不變性,第二個是...

佛法宇宙觀之四土

我想每一位學佛的人,最初走入佛教,一定要有一個定位...

有虛偽心,修行永遠得不到利益

我們這個世間眾生修行的一個普遍的現象,不真誠,虛偽...

心能夠無住,得這四種好處

這個地方講到真如三昧的第四種功德。我們前面講過引發...

【大藏經】佛說療痔病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王捨大城竹林園中,與大苾芻...

【大藏經】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

【大藏經】大乘起信論

大乘起信論序 揚州僧智愷作 夫起信論者,乃是至極大乘...

【大藏經】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

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漢傳版): 那(na...

念佛蒙佛護念,所以不會著魔,有這麼回事嗎

有人問省庵大師:參禪全靠己力,所以多易著魔。念佛則...

念佛要離憎愛二心

各位居士在家也念佛,可能念佛用不上力。用不上力的原...

百花叢裡過,片葉不沾身

古德云:塵勞迥脫事非常,什麼是塵勞?眼、耳、鼻、舌...

世間之道不能了生死

我們講道,它有世間之道與出世間之道之分。 一、世間之...

五台山文殊菩薩發塔的來歷

很多去過五台山的朋友一定去過台懷鎮的塔院寺,那個大...

本煥老和尚:2002年深圳信德圖書館開示

各位居士:你們大家好! 我看你們各位在念佛各方面都...

如何將佛法融入於生活

將佛法融於生活可以從小的事情開始做起。 譬如:早上起...

佛說持八支淨戒的功德果報

有一次,佛陀在王舍城靈鷲山上為大眾說法,一千兩百五...

正念破魔

過去,佛陀在舍衛國只樹林給孤獨園弘法時,一位名叫吉...

相信了彌陀的功德,才能把名號執持住

相信了阿彌陀佛的名號的功德,他才會去執持啊!執就是...

不要只求順緣,還要求點違緣

我從小就有很多的疑問,也喜歡問。長大以後去讀書,老...

慧律法師:佛教是徹底覺悟的人生觀

簡單來說:佛教就是徹底覺悟的人生觀,是徹底覺悟,而...

聖輝法師:我的戒和尚果公上人

為了紀念果公圓寂二十五週年,果公賢徒常福、常敏法師...

一生做好人,為什麼婚姻還是不幸福

問: 佛教說善有善報,為什麼我一生做好人,婚姻還是...

淨界法師:測試自己有沒有出家的因緣

你想到出家的時候,你想到什麼?我們也可以測試一下你...

南懷瑾開示准提法門修法

念准提咒,對於初學者,是否需要記數以及基本的遍數?...

【佛教詞典】旁生

(雜語)佛家稱畜生曰旁生。上自龍獸禽畜,下及水陸昆...

【佛教詞典】二犯

(名數)一止犯,於諸善業厭不修學。依於止而犯戒體者...

【視頻】妙華法師《六祖法寶壇經》

妙華法師《六祖法寶壇經》

【視頻】慧律法師《淨土穢土同時俱現》

慧律法師《淨土穢土同時俱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