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把苦惱的根源找出來

淨界法師  2014/09/26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把苦惱的根源找出來

【所言俗務糾纏,無法擺脫者,正當糾纏時,但能不隨所轉,則即糾纏便是擺脫。如鏡照像,像來不拒,像去不留。若不知此義,縱令屏除俗務,一無事事,仍然皆散妄心,糾纏堅固,不能灑脫。學道之人,必須素位而行,盡己之分。如是,則終日俗務糾纏,終日消遙物外。所謂「一心無住,萬境俱閑,六塵不惡,還同正覺者」,此之謂也。】

下面講一個譬喻。

「如鏡照像,像來不拒,像去不留。」

就是好像一個鏡子來照像狀。這個鏡子就是譬喻我們這一念心,我們這一念心能夠顯現種種的境界,我們分別心能夠顯出善的境界、惡的境界,「像來不拒,像去不留」,「像來」的時候也不拒絕,但是無住;「像」離開的時候也是無住,內心當中不為妄境所轉,內心當中有一個依止處。

這個是講到我們在面對俗務糾纏的時候,我們應該要用的方法,就是你要「不隨所轉」。

「若不知此義,縱令屏除俗務,一無事事,仍然皆散妄心,糾纏堅固,不能灑脫。」

假設我們今天修行,不知道這種道理,縱使你屏除俗務,一無事事。好,你說這件事情,你把一切的罪過都歸咎於別人,說:你為什麼起煩惱呢?我為什麼起煩惱,是因為他講一句話來觸惱我!我為什麼起煩惱,因為這個環境不適合我。假設我們今天把所有的罪過都歸咎於他人,你到最後你就一個人住,一個人住的時候,「仍然皆散妄心,糾纏堅固,不能灑脫。」因為你內在的煩惱在干擾你,你不知道,你看到的境界都是不如意,你一個人住,內心的煩惱還是不放過你,你還是「糾纏堅固,不能灑脫」,問題在這個地方。

我們要看看大乘經典,你會看到一個觀念。就是說,佛陀在教菩薩修行,佛陀是要菩薩轉變自己的心,而不是轉變外境。

你看《金剛經》很明顯,須菩提尊者說:「菩薩摩訶薩,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就是一個凡夫菩薩發了菩提心,想要自利利他,但是這個菩薩是有煩惱、有執著,怎麼辦呢?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我的心不安,應該怎麼辦呢?我們看佛陀的《金剛經》開示,佛陀沒有一句話,說要你去改變外在的環境,去改變別人,佛陀沒有這句話,佛陀告訴我們:你應該依你的這一念心,怎麼來修習「空觀」,修習種種的法門,來安住這一念心。

其實不但《金剛經》,你看看所有的《大正藏》,佛陀沒有一句話,說要你去改變別人,沒有這種話,因為問題不在那個地方。

所以這個地方我們一定要清楚,就是苦惱生起的根源,在我們的「分別心」,假設你的內心不迴光返照,你一直向外,永遠沒有解脫的時候,不可能!

所以講你縱然「屏除俗務,一無事事,仍然皆散妄心,糾纏堅固,不能灑脫」

這個地方是要注意的,應該把這個苦惱的根源找出來,就是一切業障海,皆由妄想生,應該是從自己的內在的妄想去對治,這個才是根源。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念了一輩子,也沒念出往生的善根

因果同時 這個是在講菩薩修善。一個人沒有成就心中的妙...

淨業行人臨終時是否也要受四大分離之苦

問: 淨業行人信願持名求生極樂,但病苦纏身,臨命終...

六道輪迴,全部是妄念

一念心性的本體是清淨的,而且是具足染淨諸法的清淨,...

站在本來沒有煩惱的角度來調伏煩惱

《楞嚴經》的法門,就是一個轉,轉因緣之法而回到不生...

【推薦】這世上只有一個人會讓你痛苦

這世上只有一個人會讓你痛苦,就是你自己! 心生種種法...

堅持真如,妄想自然消失

成就三不 (不迷、不取、不動) 成就三不,你不是安住...

驀地放下,則一切法了不可得

當我們的心開始帶回家以後,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

輪迴本不存在,是因為你心中有輪迴

我們再看第二個概念。這個地方越講越細了。前面先講第...

【大藏經】【註音版】僧伽吒經

僧伽吒經...

【大藏經】譔集百緣經

譔集百緣經卷第一 菩薩授記品第一 (一)滿賢婆羅門遙...

【大藏經】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

【大藏經】【註音版】延生普佛儀規

延生普佛儀規...

腳底養生功效多

人的腳底有70多個穴位,6條經絡起止於腳上,與人體各髒...

起瞋怒心會引起的三種過患

第一是心遠離安樂。一個經常生起嗔恨心的人,他的意識...

唯有這句佛號,是應當盡心竭力的

世間的眾生,正當處在急難痛苦的時候,號叫父母,呼天...

期望鬼神給你報吉凶,這恐怕要入於邪道了

【原文】 或問:有鬼神歟?無鬼神歟?曰:有。鬼神可信...

念佛往生一法,對初發心菩薩來說非常重要

塵劫聲聞者,有於大通佛世發心,皆因退大,塵點劫來,...

悉達多太子的成道

悉達多太子出家修行,尚未成就佛道時,一日,取地上槁...

果報有哪五種

前面我們談到這個業力,包括名言種子,包括業種子,這...

出家憂道不憂貧

出家剃度而修行,宗旨在於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如果能...

獲得快樂的三個要點

福新年有很多好聽的話,其中大家說的最多的就是新年快...

不要讓車輪沾上血腥味

1.在日常駕駛中小心點,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盡量別去...

情急之下如何守住口業

問: 平時還好,但急了時很難守住口業。請問法師,您...

佛能預知我們的未來嗎

問: 佛能預知我們的未來嗎? 衍慈法師答: 你問的是...

自作聰明的愚人

過去,有一個人到他人宅舍中,見到這戶人家房舍的牆壁...

心識主宰著業力的方向

成佛作祖,墮坑落塹,所爭只一念間。 這個地方是說明我...

慧律法師-一行三昧論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法宣法師,諸位法師、...

念佛生淨土的三大資糧

念佛求生淨土,則須具足根本,最關鍵的三大往生資糧:...

【佛教詞典】無惱害福

【無惱害福】 p1061 瑜伽三十五卷十五頁云:二者、初發...

【佛教詞典】佛性常住

(術語)涅槃經所說,有乘戒二門,乘門之所說者即佛性...

【視頻】淨界法師《八種發心之小大》

淨界法師《八種發心之小大》

【視頻】佛門禮儀系列之縵衣篇

佛門禮儀系列之縵衣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