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痛苦是從執著而來的

淨界法師  2014/08/14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痛苦是從執著而來的

我們看《百法明門論》這個貪煩惱,什麼叫貪呢?

以染著為性、生苦為業。貪能夠生起痛苦。譬如說,你現在看到有人去砍樹,你沒有痛苦的感覺,是不是?這個樹我對它沒有貪著心。但是有些人講一句話,對你講一句話,你馬上痛苦,因為你對自己有執著,「你傷害我」。

有些人把你的小東西拿走你有痛苦,為什麼?你對它有執著。所以痛苦的根源是我們的執著。你的心對它有所住,這件事情一變化,你就痛苦,這樣懂嗎?所以痛苦其實是我們自己產生,你自己要執著的,是不是?

但問題是,假設我們今天所執著的,是一個恆常不會破壞的東西,那還好。譬如說,我們今天追求一個美好的生命,人家對我的尊重,或者我愛我的色身,假設這些事情都是「常」的,那還好。

但是問題是,這些事情本來就是會有變化的,世間上的事情,沒有什麼常的。

你說,我跟你感情很好,是嗎?在某一個因緣上感情很好,因緣一變化,這個事情就會變化,諸行無常嘛。

我們就想:我們這一念心,把我們的心寄託在這種變化的事情上,是不是很危險?是不是?你把你的心寄託在一個會變化的境界上,你把你的心付諸在一個會變化的境界上,這件事是不是很危險?是不是?那怎麼辦呢?

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我這個心應該放在哪裡最安全?放在哪裡?念佛,也很好,念佛也是不錯,那也是一個安住處,是的。你能夠觀察到這個萬里無寸草、不生不滅的境界也不錯,這也是一個安住處,這是我們的落腳處,就找到一個房子住。

就是說,這個世間上怎麼變化,你的心不變化,因為你的心不住在這個境界上,這個地方不是我的依止處。

不是我的依止處,這個世間上一變化的時候,你的心不動,你內心當中,有一個房子住,你的心安。你經常攝心在畢竟空的般若波羅蜜,這個禪的境界,臨命終的時候,你那個四大敗壞,眷屬也離開你了,帶不走。

我們人來到這個世間,是一個人來,離開也是一個人,沒有一個人帶走一塊錢。你家財萬貫,跟一個乞丐離開,兩個都是一樣,乞丐離開一塊錢也沒帶,王永慶離開,他帶走一塊嗎?沒有帶走一塊錢。

這個痛苦就是你是不是執著。所以我們經常有這個禪的般若波羅蜜,我們內心經常安住在清淨心,可以減少很多痛苦。

所以佛陀要我們消滅痛苦,並不是說我在改變別人,不是說你從今以後,不准對我講不客氣的話,不是這樣,不是改變別人,不是你的心向外追求。

我們的追求慾望是無窮盡的,沒有一個人說他滿足了,我的錢夠了,我現在的生命也夠了,沒有,是不是?有錢人也是很多痛苦。就是我們要把這一念心收回來,安住在一個不生不滅的心,這個快樂是不可破壞,現在安住,臨命終也安住。

所以這個禪淨雙修很需要的。

當然這都是你平常要用功,你就是要熟,這個串習,你平常的心念,經常這樣子的攝心,就是要熟,所以這個「修」,就是你要經常調整你的心念,調整自己,使令它找到一個最好的安住處。所以這個禪淨雙修,也是非常重要的。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菩薩有十種自在

觀自在菩薩是指誰?依照字義來看,觀是觀察的意思。觀...

一個人有所住,就被它所轉,就被它所繫縛

你看我們有住的時候,我們感到不安,為什麼不安?因為...

從淨土宗角度看器官捐贈

現在有很多人提倡器官捐贈,器官捐贈在佛教界有多次地...

放棄自我主導權,真如才會顯現

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都創造很多很多的業力,當然我們...

為什麼有人活得快樂,有人活得痛苦

第六意識在受用外境時,包括了受用跟想像,也就是受用...

為什麼我會有這樣的父親

問: 為什麼我爸爸總是夜不歸宿,謊話連篇?這到底是什...

神經系統是受心理的影響

思量能變就是第七意識,老是以第八意識的見分為自我,...

將一切追求與執取放下

放得下對外境的執著、攀附、依托,放得下一種嗜好、習...

【大藏經】【註音版】晚課蒙山施食儀

晚課蒙山施食儀...

【大藏經】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天台止觀有四本:一曰《圓頓止觀》,大師於荊州玉泉寺...

【大藏經】百喻經

百喻經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蕭齊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譯...

【大藏經】【註音版】大佛頂首楞嚴咒

大佛頂首楞嚴咒...

女眾出家的注意事項

近來經常有女居士問我出家要注意的事情,我想,能夠放...

明一法師:打遊戲是否造業

昨天有人問打遊戲是否造業的問題,這是肯定的。因為我...

前進需要勇氣,拐彎需要智慧

從每個人成長的軌跡來看,人生天地間,路路九曲彎,從...

【推薦】修行無別修,貴在識路途

說到用功、了生死,何謂生死?又如何了法?古人講修行...

在凡聖同居的世間,還有這麼一種感應

我們這個世間也是凡聖同居,這世間有聖人,但我們是凡...

菩薩戒之說四眾過戒

丙六、說四眾過戒 這一條戒也是屬於菩薩的重戒。也就是...

【推薦】虛雲老和尚在雲居山的事蹟點滴

各位長老,各位法師,各位居士,各位善信朋友們: 本人...

蕅益大師的淨土思想及行持

現代人欲了生脫死、解脫成佛,則必須依於佛言祖語作為...

愚人食鹽

從前有一個愚笨的人,有一天到了很遠親戚的家裡去。主...

慾望適度則為利,過度則為害

如果生活是海,那麼慾望如潮。 人生在世,不能沒有欲...

誤傷踩死蟲子怎麼辦?早晨起來先念這個偈

我們無緣無故地傷害眾生,殺眾生,你不知道。 舉個例子...

太虛大師:我的宗教體驗

我初出家,雖然有很多複雜的因緣,而最主要的還是仙佛...

歷代普賢菩薩感應四則

李靖箭射文殊普賢 唐朝雁門關太守李靖,最初在京城的時...

無視生命的苦痛 源於心靈的麻木不仁

《論語》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宰我問孔子:爹媽死了,非...

明海法師京華托缽記:一個人挎著瘦瘦的香袋,從住處走到大街上

(在北京街道托缽是一種怎樣的體驗?這是明海法師幾年...

凡夫如何能做到至心

問: 凡夫如何能做到至心? 大安法師答: 至心就是至...

【佛教詞典】歸性

(術語)攝有為之事相,歸於真如之實性也。述記一本曰...

【佛教詞典】行法

指修行之方法。在密教中與「修法」、「密法」同義。又...

【視頻】慧律法師《警惕不要犯五戒》

慧律法師《警惕不要犯五戒》

【視頻】子欲養而親不待

子欲養而親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