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信願持名,心不顛倒

淨界法師  2014/04/15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信願持名,心不顛倒

在《法華經》當中,佛陀告訴我們,所謂的開權顯實,會三歸一。整部《法華經》,它就是強調一個很重要的觀念,所謂的:諸佛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故,而出現於世。佛陀所說的教法當中,開出來有五乘的教法:有人乘、天乘、聲聞、緣覺、菩薩。每一個教法都有它相應的因,跟相應的果。到了法華會上,就把這個五乘的功德,作一個攏總的會歸。

佛陀說:弟子們,佛陀出世說法,我究竟的目的,並不是要你們生天的,也不是要你們成就阿羅漢、辟支佛的。 佛陀之所以出世, 是為了一個重要的目的, 「一大事因緣」,什麼因緣呢?佛陀是要用一切的方法,來啟發我們的佛性,使令我們內心佛的功德,能夠開展出來,所以佛陀才出世。

所以在法華會上,所謂的《常不輕菩薩品》,常不輕菩薩,他是佛陀釋迦牟尼佛的前生。他弘揚《法華經》是怎麼弘揚呢?他就是用禮拜的方式為眾生授記。他看到四眾的弟子,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他就跪下去跟他們頂禮說:「我不敢輕於汝等,汝等皆當作佛」。普遍的為一切眾生授成佛的記。在古德的批註當中,解釋這個常不輕菩薩,他就是在弘揚《法華經》,他就是在弘揚《法華經》的大義,「我不敢輕於汝等,汝等皆當作佛」。基於這個理由,就是整個大乘修行的目的。雖然我們有各式各樣的法門,但是每一個人的目的就是要成就佛道。

在整個成佛的過程,道綽大師在《安樂集》把它分成二個法門:第一個就是聖道門;第二個是淨土門。

聖道門就是以自力斷惑超生死.就是說,我們要用自己的這一念的自力,發起菩提心。持戒為本,止觀雙運。先把戒波羅蜜持清淨,使令我們的身業、口業,能夠如法如律;在這個持戒清淨的基礎之下來修止修觀。由這個禪定的幫助來修我空觀、法空觀,把我們無始的無明,有次第的給消滅,這個就是以自力斷惑超生死。這種情況,蕅益大師他說:事難而功漸。

就是我們在因地的時候,我們從無明妄想的當中,要建立戒波羅蜜的功德,禪定波羅蜜的功德,般若波羅蜜的功德,這個事相是很困難的,而且他所成就的功德是有次第地的,有漸次的。從外凡而內凡,由內凡而初果、二果、三果、四果,乃至於到成佛。它有一個明確的次第。這個是我們選擇聖道門的辦法,事難而功漸。這當然包括了所有的大小乘,唯識、天台、華嚴,所有的法門都是聖道門所收攝。

另外一個特別的法門就是淨土門。這個淨土門,是以佛力接引生西方,這是一個很特別的法門。就是說,佛陀是以阿彌陀佛的大悲願力,他在因地的時候,許下了一個願力,說「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佛陀在面對十法界眾生,發下這個願以後,他經過長時間的積功累德,這個願總算成就了,這個願就存在這個法界,永遠不消失掉,他的功德力,晝夜六時加被了一切眾生。

但是我們怎麼跟這個願力接觸呢?我們的「信願持名」,眾生的信願持名是能感,佛陀的大悲願力是應。換句話說,我們要看《阿彌陀經》很清楚的想到一個觀念說:「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我們一個淨土人的目的,就是要在臨終的時候「心不顛倒」。換句話說,是一個正念分明的情況,把我們的信心、把我們的願力、把我們的佛號,三種功德很清楚的表現出來。

這個時候,你的信願持名跟阿彌陀佛的第十八願, 「能念所念性空寂,感應道交難思議」,就是這樣接觸了。我們這一念的信願持名跟阿彌陀佛十八願一接觸的時候,佛陀的化身就顯現了,顯現了以後,佛陀就放光照我們,接引到極樂世界去。這個是一個很特別的法門,乃至於五逆十惡,都是佛陀所收攝的根機。到了極樂世界,那當然是「無有眾苦,但受諸樂」,就在那一個生命而能夠成佛。

所以淨土法門可以說是一個帶業往生,橫超三界,乃至於一生。你就在你這一生的努力,你只要你努力一生,就能夠徹底的把無始的生死解決,你只要你這一生就夠了,所以這個法門的確是很難相信。這個法門的特色,就是你怎麼能夠達到臨終的心不顛倒,這是關鍵。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往生極樂是靠超度去還是自己信願念佛去

問: 弟子以為,念佛行人勤修淨業三福,以至誠懇切心...

一句彌陀,願行相資,能得大用

一句彌陀,生大信心,願行相資,能得大用。 曾經有人問...

星雲大師《向阿彌陀佛祈願文》

慈悲偉大的佛陀! 我每天來到您的座前,以極為恭敬虔...

參究念佛的利與弊

念佛的方法有多種,比如像觀想念佛,觀像念佛,實相念...

帶業往生釋疑

問:具縛凡夫,惡業厚重。一切煩惱,一毫未斷。西方淨...

五點計數念佛法的實際操作

有一個老和尚說,他講一個譬喻很好,他說,出聲念就是...

去極樂世界的方法是什麼

問: 去極樂世界的方法是什麼? 大安法師答: 要成就...

為何偏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

【原文】 問:等是念求生一佛淨土,何不十方佛土中,隨...

【大藏經】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序 古筠比丘德異撰 妙道虛玄不可思議...

【大藏經】【註音版】金光明最勝王經

金光明最勝王經...

【大藏經】【註音版】大悲咒修持儀軌

大悲咒修持儀軌...

【大藏經】譔集百緣經

譔集百緣經卷第一 菩薩授記品第一 (一)滿賢婆羅門遙...

在家居士淨土早晚課的內容

一、印光大師教導的方法: 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三稱...

佛教對自慰的看法是什麼

問: 佛教對自慰的看法是什麼? 智渡法師答: 現代科...

純素有助於減少老年癡呆症的風險

持純素有各種為你好的理由,比如,減少患心臟病、癌症...

蓮池大師戒殺文

世人食肉,咸謂理所應然,乃恣意殺生,廣積怨業,相習...

臨終之日千萬不要做的事情

送終是大事,一切眾生都迷惑這件事情。所以地藏菩薩就...

如何區別真心與妄心

什麼是真、什麼是妄,佛陀再加以詳細的料簡。這地方有...

佛經中有些與世間常識相違,該如何斷疑生信

問: 弟子讀《長阿含經》前三分皆歡喜生信,嘆未曾有...

【推薦】妙蓮老和尚《解惑叮嚀語》

〈廣開如意門〉 ◎一家人惡緣相會時,怎麼辦? 父女、...

六祖大師教你在家如何修行

六祖為在家人修行說了一個《無相頌》,並且說,在家人...

福報是來自於過去的布施,那就不用拚搏努力了嗎

問: 我們的福報是來自於過去布施財物,那我們就不用...

哪個地方有障礙,就從那個地方觀進去

在大乘的學習當中,我們觀照真如有兩個方法,第一個是...

如何講法問難不離空義

問: 如何講法、問難不離空義? 惟賢長老答: 這個你...

念阿彌陀佛,即念一切佛

又求一佛功德,與一切佛功德無異,以同一佛法性故。為...

娑婆不結娘生業,要作蓮池自在人

徹悟禪師說:說著蓮邦雨淚垂,閻浮苦趣實堪悲。世間出...

聖嚴法師《打從內心祝福自己、祝福別人》

平安就是最大的幸福,這麼說應該沒有人反對。小自個人...

如何度過修行懈怠期

問: 我修行精進一段時間後,就會退步,功課也不想做...

【佛教詞典】薩羅縛奢

梵語 sarvāsā。意譯作要願。謂求事之願心。大日經義...

【佛教詞典】大佛

一丈六尺以上之巨大佛像。又作大像。材料多為岩石、金...

【視頻】仁炟法師《禪定基礎》

仁炟法師《禪定基礎》

【視頻】南無藥師琉璃光佛(開松老和尚)

南無藥師琉璃光佛(開松老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