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收攝六根,調伏愛取

淨界法師  2014/05/30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收攝六根,調伏愛取

這個聲聞法這一塊我們講過,我們只用聲聞的一部分的概念,我們不完全在聲聞法當中,我們是選擇我們需要的部分。從淨土宗,我們注意三個東西,請大家看八十六面,八十六面有三個東西是很重要的,受、愛、取。淨土宗的人,你看看祖師的建議,最好把果報放棄,前面的什麼識、名色、六入、觸這種現成的果報,不管你快樂也好,痛苦也好,你最好把它放下,福報越大有時候變成障礙,但你要是放下,它變成增上緣。

所以淨土宗的角度,先把前面東西放下,專心處理三件事情。第一個,你的感受,因為整個臨終的時候,其實來自於你的愛,思想,你的思想是往哪裡跑的,但這個思想受到感受的牽動,你的思想一定受到六根的牽動,才有這種想法。

所以你到了晚年,尤其五十歲以後,你最好你的六根慢慢收了。都攝六根,我們不敢說做到淨念相繼,但是你起碼這個六根,不要再向外接收太多訊息。往生所有的力量,都是透過佛法修學的,我告訴大家,日常生活給你的訊息,對往生都沒有幫助,人我是非而已。

所以你最好是要把六根門頭這個門慢慢關掉,加上一個小窗戶就好了。你沒有完全關掉,你還要工作的,是吧,還要面對你的定位吧,關得越小越好,沒有必要的事情少管。這個就是先把感受收攝一下,因為你沒有太多時間分心,生命有限,精神體力有限,你把這個受一收攝,你的思想就單純化了,這是個源頭嘛。

所以為什麼思惟苦諦,為什麼觀受是苦,因為就是用這個苦,要來刺激這個感受,你喜歡攀緣,你得到什麼,我們無量劫來,我們的感受到處活動,我們得到什麼?諸位,我們得到輪迴的果報,我們真的快樂嗎,未必。你的快樂來自於善業,不是來自於攀緣,該是你的快樂,你一點都不會少掉的。你說,誒,我都攝六根,我福報這樣大,我不是很吃虧嗎,不會的,你會有更殊勝的快樂,更精緻的快樂,那個是不必透過感受的,是透過你心裡的法喜。

所以淨土宗,如果你有志於往生,到晚年,你一定要把六根關掉,慢慢關掉。你不要再接觸那外境的剌激了,不要再跟外界的業力接觸了,因為業力給你的快樂讓你貪愛,業力給你痛苦,讓你心理不平衡,對你都沒有好處。你把六根關掉,業力對你衝擊降到最低了,這是剛開始就從源頭下手,把六根門頭慢慢關掉。第二個,調伏你的執著,因為你的思想問題不大,但是你思想跟執著結合,這個就糟糕了,這一塊呢,從小乘的角度是把取完全斷滅,他用無常觀、無我,他把執著完全破壞掉了,破我執。

佛法不這樣做,佛法是疏導,我們是把執著,把它疏導成一種往生的願力。這個水你弄得不好,叫做黃河氾濫成災,你水加以疏導它是灌溉良田。注意,大乘佛法是轉識成智,它不墮斷滅,因為你把你所有的執著都斷掉了,沒有錯,你把生死業力的力量斷掉了,但是你一個嚴重的後果,叫做錯損菩提,你的菩提心也沒有了。

大乘佛法是有所追求的,追求無上的菩提,追求西方的淨土。所以你這個取是引導,透過你的思想去引導你這個取,叫欣求極樂。所以其實整個修行的重點,在十二因緣當中只有三個重點,就是感受,思想跟執著。但這個思想是關鍵了,你透過思想向外調伏感受,透過你如理的思惟的思想,去改變你的執著,從對娑婆世界的執著,改成對淨土的執著。

淨土宗的執著是好的執著,我們一般不叫執著,叫做發願。其實就是執著,體性完全一樣,但是我們不安立這個執著這個名稱,叫做發起菩提心,發起往生的願力,我一定要往生,這個就是取,它本質就是取。

所以你整個修行就是,如果我們就聲聞法的角度來說,思惟苦諦,調伏愛取,我們取這一塊。所以人天乘是調伏罪業,讓我們臨終無障礙,聲聞法,二乘法是調伏愛取,讓我們對娑婆世界的業力,降到最低,讓我們在臨終內心的干擾降到最低,你不能夠把生死的業力,刺激得很重,然後再跟它拼往生,你跟自己過不去,沒有人這樣做,而且你也拼不過它。

一個有智慧的人,他雖然心中有很多地雷,他可以閃過地雷,我可以不碰觸,我沒辦法把你對治,我閃過總可以吧。那怎麼閃過地雷呢,就是不要刺激它。我們雖然在心中還有很多的罪業,還有生死業力沒有得果報,你臨終不要去碰觸它,沒有事的,到了淨土再來處理這一塊。

所以在整個二乘法當中,整個修行就只有會歸到兩個字,一個思惟苦諦,收攝你的六根,一個就是調伏愛取,就做兩件事情。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我們臨終的那一念,必須有三種憶念

佛教講到我們生命的現象界,主要是靠因緣的力量來創造...

星雲大師《發心的禮讚》

人有道德,我們要禮讚他;人有學問,我們要禮讚他;人...

百八首詩勝楚歌,聞者厭離娑婆

淨土宗十一祖省庵大師(1686~1734年),活動於清朝的...

怎樣持名念佛

方便門中,凡是佛所說的法門,統統是方便法門,而最容...

惟賢法師《信解行證》

佛教講修行的道路,離不開信解行證,什麼是信解行證呢...

修行人為什麼要少語止語

一、真正做到善護口業,不譏他過,使自己能盡最大的努...

五濁惡世的成佛之法

這五濁惡世實際上是讓我們要觀察我們所處的生存環境和...

東林佛號與中醫醫理

到東林寺坐診近半年,見了許多因念佛而身心受益的同修...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無量壽經

(印光大師校印本)...

【大藏經】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時稱...

【大藏經】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風、寒、熱病,為患輕微。心有三病,患禍深...

【大藏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

七情三想的眾生,會投生到哪裡

七情三想,沉下水輪,生於火際,受氣猛火,身為餓鬼。...

心無分別時,敬僧功德就圓滿了

各位有緣,大家吉祥。 我們這會兒呢,從山下爬到佛頂山...

五分法身香

在《六祖壇經》懺悔品中,六祖首先開示:善知識,此事...

物質需求與精神生活

外出朝山,行走於東北鄉間小道上。一老農肩挑重擔,迎...

真正能往生的人為何寥寥無幾

問: 現在全國有很多居士在念佛求往生,為什麼真正能...

想度眾生,你得趕緊去了才能回來

問: 請問法師,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中的第十五願,叫壽命...

三招把素菜做出香味

素菜是健康飲食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很多人卻不喜歡吃...

多欲為苦,生死疲勞

《八大人覺經》上有句話說:多欲為苦,生死疲勞。為什...

【佛學漫畫】八閑暇+十圓滿

珍惜暇滿,不要去做無意義的事情...

這部經是我們的救命真經

這部經在我們一般的說為救命真經,這個救命啊,不是救...

作為佛弟子是否可以「卜事」

問: 作為佛弟子是否可以卜事呢? 隆宣法師答: 阿彌...

擴大心量與改命的方法

1. 吃虧: 吃虧是福。吃虧就是賺看不到的大便宜,經常...

念了一輩子的佛,現在不念了

我這次到太原,見到一些六七十歲的老人家,念了一輩子...

凡夫的一念心被兩種障礙所纏繞

世尊,我等今者二障所纏,良由不知寂常心性。惟願如來...

為梁武帝說法七晝夜的僧達法師

南北朝時的高僧僧達法師,曾受到當時四個皇帝的禮遇,...

善用時間十訣

(一)事先要有安排 每天應做的事,應有事先的計劃,否...

【佛教詞典】外

【外】 p0491 瑜伽五十六卷五頁云:問:何義、幾蘊、是...

【佛教詞典】道法智

【道法智】 八智之一,十六心之一。即觀欲界之道諦而證...

【視頻】《雨寶陀羅尼心咒》李志輝

《雨寶陀羅尼心咒》李志輝

【視頻】做義工是很好的行善方式

做義工是很好的行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