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如何對治第六意識的粗重分別

淨界法師  2014/07/09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如何對治第六意識的粗重分別

在第六意識分別當中是否也有輕重的不同?對有些事情我們的分別是特別的重、也特別的快,面對這種粗重的分別,已非單純的自我說服就能夠解決,應該用什麼方法來對治?

我們修無分別智的空觀,要兼修事修。所以你無分別智以後,後續要提起佛號,趕緊提佛號。空觀的智慧,它相應的快,但是它有一個問題,它很難相續,相續也太難,所以我們遇到事情,第一件事情不是馬上提佛號,不是哦!你要先修無分別智,再提佛號,為什麼?

有些人他完全不修空觀,他就提佛號,他有什麼問題呢?

就是你的執著是用佛號把它壓下去的,凡是壓下去的東西它一定會反彈,總有一天你壓不住它的。但是你用空觀來照它呢,是一種對治,會破壞它的結構。所以如果你一輩子都不修空觀,你遇到事情,你的不分別只是轉移目標,把對這件事情的執著轉到佛號去,那麼換句話說你的遍計所執性、你的攀緣性一點都沒有破壞,你只是轉移而已,

或者說壓抑而已,這種壓抑式的念佛,總有一天你會壓不住的,總有一天,因為它是無始劫的習氣,你念佛是短時間的幾年的時間。所以你不用佛法的空觀的藥,你只是一路的用事修來跟它壓著,你總有一天壓不住的。但是你只是修空觀,你把它暫時調伏了,你不提起佛號,也不行。所以無分別智修完以後,趕緊提佛號,這個合乎大乘的中道——無住生心!這個是合乎中道思想的。

我們今生的一些修行,你比方你今生起了菩提心,斷惡修善,你今生也會有一些美好快樂的因緣出現,這個是花報。但是為什麼佛法要我們今生要全盤的放下呢?它要你不要把精神放在今生,你把精神體力放在今生,你今生已經是有漏了,它的本質是有漏,就算上面多一朵花、多一個水果,又怎麼樣呢?它的本質是輪迴的果報,就是說雖然我們今生好好念佛、好好持戒,你今生人生也會產生命運的改變,但是你都不能去執著,今生要徹底的放下。

所以佛法叫你放下今生的意思就是:你的精神體力要完全放在創造來生上。也就是說你今生只有一個意義,你人生只有一個意義:為了創造來生而活!這是佛法的思考。當然這個是針對一定要往生的人來說了。諸位,為什麼它要你放下今生?是這樣子,韓信的軍隊只有三萬的軍隊,項羽有十萬大軍,憑什麼韓信能夠打敗項羽?最後那個時候,在垓下的時候,最後一戰,韓信能夠用三萬的軍隊,打敗項羽的十萬軍隊,憑什麼?

因為他背水一戰!他過河以後把船都燒掉了。

諸位,你憑什麼用短短的幾年的時間,去了生死,憑什麼?你憑什麼用短短的幾十年的時間,去解決無量劫來留下的問題,憑什麼?憑的就是你放下今生的那個決心——我一定要成功嘛。
所以你如果又分心在對今生的果報的一種攀緣,你的精神體力就分散了。本來你的精神體力就有限了,你面對又是一個強大的敵人,你要沒有背水一戰的決心,你就完了。所以你要知道佛陀很多的規劃,他是有道理的。今生跟來生你只能夠選擇一個,就像蕅益大師說的:你不可能「腰纏十萬貫」,又要「騎鶴上揚州」。你要選擇,你又要享受今生榮華富貴,你來生又想求生淨土?不可能,不可能的,因為你沒有足夠的決心。

一個會往生的人只有一種可能,就是背水一戰!因為你面對的敵人是一個無始劫的業力。往生與否只有一個字,就是你的決心夠不夠而已了。其實不是佛號念多少,諸位,你沒有決心你佛號念到「風吹不入,雨打不濕,如銅牆鐵壁相似,也沒有得生之理」,你要是決心夠,一句佛號乃至十念就夠了。所以一個人,如果你現在是我很想要往生,你大概不會往生了,你只是很想要往生嘛,是吧?可有可無。

所以我們在學唯識,你會發覺,你不能對今生有任何的縫隙,它無分別智就是所有的縫隙,把全部攀緣娑婆世界的門全部關住,把所有的精神體力放到來生去,你才可能成功的。所以你無分別智不要隨便操作,它是對治你心中的執取,不對治外境的。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臨終最怕不是風動幡動,而是仁者心動

接著來談一談淨土法門跟聖道法門之間的結合。淨土宗的...

【推薦】「怨憎會」與「愛別離」

現代社會的人際網絡愈來愈複雜,關係也愈來愈疏離淡泊...

天天都在等福報,那你永遠是苦難者

為什麼說諸菩薩不受福德呢?要知道,諸菩薩眾是自覺覺...

若見一切法,心不染著,是為無念

無念,許多修行人很熟悉這個詞,但並不確定什麼才是無...

淨界法師《唯識學概要》名言分享【圖】

《唯識學概要》名言分享...

人生世間,幻住數十年

原文: 人生世間,幻住數十年。從有知識以來,日夜營謀...

修「空」不能住「空」

智者大師說,我們修空觀不能住。空觀不是不能修,但是...

輪迴的因素與轉變

所以這個地方從唯識學的角度,我們要掌握三個重點:第...

【大藏經】【註音版】二時臨齋儀

出自弘化社《日誦經咒簡要科儀》...

【大藏經】金光明最勝王經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

【大藏經】菩薩行五十緣身經

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時與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

【大藏經】佛說盂蘭盆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大目乾連始得六...

不管定善散善,只要迴向都能平等往生

在《觀無量壽經》裡面,有十六種觀法。十六種前十三種...

排除「如果」的觀念

不少人面臨困境的時候,會對未來產生懷疑,從而影響到...

心律法師:孝順從當下做起

大家都說,李生是個很孝順的人。他不僅常說:等我有錢...

天乘四種禪定之三禪

我們看三禪。 三禪,亦名離喜妙樂地,謂行者復厭二禪之...

人應有鋼骨但不可有傲氣

有鋼骨可不能有傲氣,出家人有了戒律的規範就有了威儀...

笨有笨的辦法,就這樣去堅持

我們現在念佛,從哪兒開始念?一定要從當下的這一念心...

嗔是在你心中活動,傷害的正是你自己

當然這是一個有相的觀察,或者我們也可以根據無相的觀...

「孝子」是「孝順孩子」

前一陣子,慈濟醫院的志工說了一個讓人非常感慨的個案...

色慾並不是想像中那麼美好的

很多事情並不是想像中的美好的。很多時候的美好,都是...

印光大師論孝道

一、孝圓攝世出世間善法 孝之為道,其大無外。一切諸善...

念誦行持《普賢行願品》的功德利益與殊勝果報

首先是校量聞經的功德。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滿十方...

蓮花之友

念佛人互相之間稱蓮友,意思是像蓮花一樣的朋友。這實...

貽誤今生淨土機緣,未知何世再得人身

我們知道這娑婆世界的劇苦,因因果果的冤家對頭碰面,...

素食准媽媽的飲食建議

素食主義的准媽媽增多,但為了滿足孕期所需,光靠素食...

聖嚴法師《海綿精神》

我們學佛修行的人,應該具備兩種態度內方、外圓。 內...

白衣上座,比丘下座,乃法滅之相

那麼現在也有二寶,現在很多地方提倡二寶,不承認僧寶...

【佛教詞典】戒賢

【戒賢】 梵名音譯尸羅跋陀羅,約六至七世紀間人,印度...

【佛教詞典】大方廣如來藏經

全一卷。唐代不空譯。收於大正藏第十六冊。內容系佛為...

【視頻】道證法師《兩位乳癌患者的啟示》

道證法師《兩位乳癌患者的啟示》

【視頻】大安法師《淨土法門從哪下手》

大安法師《淨土法門從哪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