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修行人不能跟太放逸的人在一起

淨界法師  2014/12/16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修行人不能跟太放逸的人在一起

一般凡夫眾生的內心是昏昧闇鈍,他也不知道有什麼變化,但是這些諸天魔王跟鬼神,他有五種的報通,只是差一個漏盡通,最重要的是他內心貪戀三界的塵勞。你現在要離開三界,你要把你這部分的業力消滅,他怎麼能夠讓你去破壞他們認為最安樂的三界呢?

這些鬼神、諸天魔王、還有一般的魍魎精魅…這些曠野鬼神眾,在你即將成就三昧,但是還沒有成就的時候,他們都會來這裡干擾你,目的就是要破壞你的三昧,他要阻止這件事情發生。

這段經文,講到了兩個重點:

第一個,境由心生。外在的世界,是你內心創造的,當你內心開始變化的時候,你來生的果報也在你的止觀當中,開始起了變化。這些變化,十方諸佛菩薩是隨喜讚歎,但是你過去的冤親債主跟魔王,就非常不高興了!

第二個,邪正不兩立。魔王的心是貪愛三界的,是一種邪惡的念頭;修學三昧的心是一種正念的,那是菩提性的。一個輪迴性,一個菩提性,這兩個是互相干擾、互相衝突的。

我們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比方說:你一個家庭裡面有六個人,只有你一個人學佛,你看他們很奇怪!他們看你也很奇怪!因為磁場不同,因為你釋放的是一種想要出世的念頭,他們都放逸,他們看到你也覺得你很奇怪啊!這表示什麼?真、妄的磁場的確是有互相干擾的。

《小止觀》裡面,一個真實修行的人,不能跟太放逸的人在一起,因為他的磁場跟你的磁場會互相牴觸。所以:如果你還是顛顛倒倒、你只是在積集善業,那什麼事都沒有,因為你的磁場還是在隨順妄想,你只就是在無量的妄想當中,成就一些善業的果報而已。

以古人說:你還沒脫胎換骨,你過去打什麼妄想,現在還打什麼妄想,你只是在這麼多妄想當中,多一些善業的點綴,如此而已。

但是當你真實覺悟的時候那就不同了,那你的生命叫做逆流─逆流照性,你已經不是順著妄想,你開始產生一種逆流照性─開始迴光返照,正念真如,這時候你生命產生很大的變化了。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哪些錢財是不可以賺的

所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哪些行為又屬於取財的非道呢...

還有明天

話說有一天閻羅王召開地獄的幹部會議,商討如何才能讓...

修行千萬不能懶

又是一天了,今天是十二月初一,第三個七現在開始了。...

貪著睡眠的二十種過失

佛言:彌勒,初業菩薩應當觀察睡眠過失有二十種。若觀...

此到窮年,亦不得受用

【原文】 經云:凡夫賢聖人,平等無高下。唯在心垢滅,...

一世精勤,功超累劫

其王即時以國付弟,與夫人二子,並諸眷屬,於佛法中,...

懈之一字,為世間最惡毒之物

懈者,倦之淵藪也。世之萬事,若沾住一懈字,作事者縱...

懶惰讓你跟財富無緣

有這樣一則小故事:從前有一個人很是貧窮,半間草房,...

【大藏經】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

【大藏經】【註音版】延生普佛儀規

延生普佛儀規...

【大藏經】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

斷際心要 河東裴休集並序 有大禪師。法諱希運。住洪州...

【大藏經】【註音版】准提咒持誦儀軌

准提咒持誦儀軌...

無相、無住、無念

無相、無住、無念是般若法門的三大要領。在性空、無所...

地藏法門的殊勝和重要性

為什麼我們要念地藏菩薩聖號?我們學《地藏菩薩本願經...

圓瑛大師:素食與佛教、世界、人類的關係

人生日用所需,飲食為一大宗。素食、葷食,與佛教,與...

念佛的正功夫和助功夫

這時代能夠好好修淨土念佛法門,是最為殊勝的。他是末...

要用哪種思考模式來離開娑婆世界呢

在《法華經》的思想,天台教觀有三種方法離開三界,會...

如何替眾生做善事,讓他們從三惡道往生到三善道

問: 感恩師父的開示。如何替十方眾生做善事,他們才能...

弘一大師《經典法語集》

1.不讓古人是謂有志,不讓今人是謂無量。 2.有才而性緩...

看遠、看透、看淡

看遠,就是說凡是要看遠。 懷有寬闊心胸,有長遠的目...

不要逃避壓力

壓力不只是個埋藏潛伏在心中的無形殺手,而且影響深遠...

不論老少美丑,心都要平等對待

從前印度的阿育王信佛非常虔誠。有一年,他要舉辦供僧...

淨土不是自了漢法,更不是小乘佛教

問: 請問法師,修行以自利為主,容易被人誤解為是自了...

寄望的東西錯誤,所以才會痛苦不堪

修行,惟是一心,唯是真如!所以,你一定要用不增不減...

李炳南老居士《因果可轉變》

戒殺是息刀兵之本 諸位老師,各位佳賓大德,各位同修...

運用佛法來布施

佛教有一個名詞叫「四攝法」,其中有一項是「布施」,...

佛弟子應如何正確看待疾病

問: 佛弟子應該如何正確看待疾病? 慧律法師答: 不...

人做事,不要讓事做人

人從愛慾生憂,從憂生怖。若離於愛,何憂何怖?這也是...

【佛教詞典】忍善

(術語)忍耐而為善事也。法華經化城喻品曰:諸惡道減...

【佛教詞典】瞿私多

(地名)Ghosita,園名。譯曰白牛。翻梵語曰:瞿私多園...

【視頻】南無阿彌陀佛(歸鄉版)

南無阿彌陀佛(歸鄉版)

【視頻】為什麼要念佛

為什麼要念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