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用本來無一物來對治煩惱

淨界法師  2014/05/02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用本來無一物來對治煩惱

禪宗一個很關鍵的傳承,是五祖傳到六祖,因為禪宗之前的修學很雜亂,初祖、二祖、三祖、四祖、五祖都沒什麼太多章法,每一個宗派各自發揮,反正契機就是妙法,治病就是良藥。禪宗真正定出一個核心思想,是從六祖開始,為整個禪宗的修學定調。五祖當年要大家把自己的心得,寫一個偈頌,看看見地怎麼樣。當時兩個人呈上偈頌,一位是神秀大師,一位是慧能大師。神秀大師的偈頌是: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

六祖大師的偈頌是: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兩個偈頌是不同的觀照。神秀大師的中心思想在於後面兩句: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這個人很用功,很重視調伏,心中有塵埃就把它消滅掉,心中有執著就把它消滅掉。但缺點在哪裡呢?只有調伏沒有安住,沒有看到生命的根本。如果你活在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修行就進步很慢很慢,只是點狀的修學。

六祖大師的高明,來自於看到了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看到我們生命最早的根本,雖然我們經歷過很多次很多次的生命,每一次的生命經驗,都留下了很多不好的影像,但是值得慶幸的是,這些影像沒有真正的染污我們的內心。我們的本性沒有失掉,這就是我們的安住處。但是我們也不能說,神秀大師的方法是錯的,我們應該說,以六祖大師為根本,叫第一義諦,神秀大師,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頂多隻能夠稱第二義諦。

它是先從本來無一物以後,你才有資格講到時時勤拂拭,一個人要站在,本來無一物的角度來對治煩惱,這個是大乘佛法非常重要的概念,你這個概念沒有建立起來,你菩薩道就走不下去了。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願消三障諸煩惱

我們現在每一個念頭都與佛相同,所不同的是佛已經開悟...

發心宜事理圓融

自性迷就叫眾生,自性悟就是佛。既然是迷的眾生,也是...

常常看人不順眼,就像生活在垃圾場

我們要訓練自己,就是要訓練我們的這顆心。從行上,我...

渡河

佛陀在世時,有一次在河的對岸講法。有許多比丘想渡河...

千萬莫回憶過去

我們要想對治煩惱,以我個人的體會,最好的方法就是把...

如何理解煩惱即菩提

菩提是指開悟的智慧。梵語bodhi,係從有知或覺之義的...

【推薦】如何解決煩惱和妄想

問: 佛法不離世間法,我們在家二眾在生活中修行時,...

別在煩惱當中浪費自己的生命

光陰就是這樣快得很,我們現在明白應該使勁地抓住它,...

【大藏經】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室羅筏城祇桓精舍,與大比...

【大藏經】【註音版】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嘉興藏流通本)...

【大藏經】佛說當來變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俱...

【大藏經】大寶積經之無量壽如來會

大寶積經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詔譯 無量壽如...

先修善良,再修空法

現在我有一個習慣,每次有人來要皈依三寶,特別是那些...

念佛為何還要修觀

問: 我們一路念佛就好,為什麼要修觀? 淨界法師答:...

衍慈法師:開光的意義

一般人都會聽過佛像開光。每當一座寺院落成或重修,佛...

我們的生命大都是歷史不斷的重演

佛陀說我們的生命就像是一個無止盡的水流,它不是一個...

你是你的佛

我家附近有個鳳凰山,鳳凰山上有個鳳凰古寺,山下有一...

究竟法

佛光禪師向學僧提一則公案道: 古時,人們大多用紙糊...

大安法師:十種念佛方法

至於念佛方法,淨宗經典與歷代祖師大德提供了諸多繁簡...

改過獲福感應二則

改悔孝親晚年得子 在浙江的仁和,有一位秀才名區思治,...

治癒「少白頭」的三款食療粥

中醫採用食療補益肝腎、養血烏髮的方法,結合性志調節...

受完三皈依後,所獲功德不可思議

我們受完三皈依後,雖身同世俗,但心是菩薩,所獲功德...

鼓舞別人在逆境中奮起

一群人到山上打獵,其中一個獵人不小心掉進很深的坑洞...

禪在當下

今天我要講的題目叫禪在當下。要講這個題目,首先我想...

第六意識是怎麼去創造法塵的

我們看第六段,明意與法即藏性。 這個意是內處,意根;...

慈舟法師《八大人覺經淺釋》

為佛弟子,常於晝夜,至心誦念八大人覺。 但是歸依了...

三十六種富貴之人的心相

古時候有一句諺語說:「有心無相,相逐心生;有相無心...

如何做到家庭和事業的平衡

問: 要想成為自己人生的大贏家,該怎麼做?現在的生...

【佛教詞典】寺主

梵語 vihārasvāmin。指統掌一寺之庶務者。與「住持」...

【佛教詞典】普等三昧

普是普遍,等是平等,普等三昧是說修禪定的人,能在禪...

【視頻】八十八佛大懺悔文(30分鐘)

八十八佛大懺悔文(30分鐘)

【視頻】當知此處,即為是塔(金剛經持驗錄)

當知此處,即為是塔(金剛經持驗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