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把快樂的果報迴向淨土

淨界法師  2014/10/14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把快樂的果報迴向淨土

我們講到實相的義理。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惟心造。

佛陀出世以後,看到我們顛倒眾生,我們沒辦法去改造自己,因為我們心中有盲點。

所以佛陀出世了以後,講出了三種道法,佛陀先對於眾生根機比較低的,先講安樂道。所以一個人要快樂,你要掌握因果的道理,如果你能夠深刻的理解,善業決定招感安樂的果報,罪業決定招感痛苦的果報,你的生命走上了安樂道,因為你已經具足一個正確的思考,慢慢的我們從業果的思想,提升到一種涅槃的思想。

我們再以無常、無我這兩個光明,再來照世間。人生的確有一些美妙的快樂,比方說身體健康,身相莊嚴,財富廣大,這個的確對我們來說,是一種快樂的感受。但是當我們再用無常、無我的光明,再深刻去觀這個快樂果報的時候,我們發覺它裡面含藏著毒藥,這種快樂是有毒藥的,因為你要付出代價,從今生來說你享受快樂,你就不得自在。

因為凡夫在享受快樂,一定會執著,你會認為這是我的,你會想要佔為己有。但是不幸的是,快樂不是你說了算,你想掌控它是不可能的,因為它是業力在主導的,不是你主導的,這弄得我們傷痕累累。因為我們一直要掌控快樂,在你的掌控當中,萬般皆是業,這是業力的釋放。

所以你從無常、無我當中,你慢慢覺悟到,這個快樂你要去嘗它,你就有心理準備,你就必須要付出今生的痛苦跟來生的輪迴,你要付出兩種代價。所以無常、無我就慢慢慢慢知道,我造了善業,我不應該去得快樂的果報,我應該迴向淨土,迴向無上菩提。

所以這無常、無我的智慧的檔次,這個人的水平更高了,他從安樂道的跑道轉成了解脫道,他的心慢慢寂靜下來,他所有的善業,他再也不敢希求把這個善業轉成來生的快樂,因為他怕到了,他趕緊把善業,趨向於淨土,趨向菩提,這個是解脫道。

厭離娑婆,欣求極樂,但是這個還不是最圓滿的,如果我們想快速成佛,我們要把所有的有相的業果跟無相的涅槃,要把它貫穿起來,吾道一以貫之,就是一念心,貫穿了輪迴跟貫穿了涅槃,其實生命只有一個東西,就是現前一念心性,其他什麼都沒有。當它是真實的時候,它顯現出佛的功德莊嚴,當它是在顛倒的時候,你顯現出六道輪迴,如此而已。所以離開了一念心性,無有少法可得,這就是佛陀出世,想要告訴我們的真實義,但這個道理很深。

所以佛陀的慈悲,把心本來是不可切割的,但是不得已,不得已,把它切成兩塊,不得已啦,因為我們凡夫都說我這一念心性,為什麼它迷的時候是生死浩然,悟的時候是涅槃寂靜,這種不二法門,生死也是它,涅槃也是它,太妙了,所以佛陀不得已把它切成兩塊,分成體跟用。

他說,體是清淨的,這個是通十法界的,不管你過去生打了多少妄想,不管你過去生造了多少業,這個體是通十法界,清淨本然,它是本然的,它是不可以改變的。所以體,是大家都一樣,你也清淨我也清淨佛陀也清淨,但是作用就不同,如果它是依空體而起的,叫稱性起修,它顯出的作用是萬德莊嚴;如果它迷失了空體,用貪愛的執著生起的作用,那是六道輪迴。

所以我們的心跟佛陀的心,有所相同,有所不同。體相同,但是作用呢,我們迷失了自體,我們向外攀緣。所以我們自己把輪迴創造出來,佛陀安住在空性,所以佛陀把涅槃創造出來。所以我們跟佛陀最大的差別,就是作用不同,迷悟的不同。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四十八大願——(第24願)供具自皆如意願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在諸佛前,現其德本,諸所求欲供...

日日熏修淨土法門,正身端坐而往生

原文: 如湛,姓焦,永嘉人,母夢見寶塔,而湛生。幼試...

聖嚴法師:苦與樂只是主觀的感受

行菩薩道的人,心中沒有任何度眾生的念頭,也不計較自...

你的佛號為什麼沒有力量

平時思惟:一、罪障深重,求出無期;二、彌陀大願,必...

【推薦】正確的臨終關懷,應該要提前做

凡修淨業者,當成全人之正念,及預為眷屬,示其利害。...

我們要有這兩種的決定相信

二者深心。言深心者,即是深信之心也。亦有二種:一者...

淨宗三祖-承遠大師

1.生平 承遠大師(公元712---802年),四川綿竹縣人。...

偏執無生之理,輕視往生之事

執著有往生的事相,雖然不了解無生的道理,但老實念佛...

【大藏經】佛說出家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毘舍離國。食時到,入城乞食。時毘...

【大藏經】過去莊嚴劫千佛名經

三劫三千佛緣起(出《觀藥王藥上經》) 宋畺良耶舍譯 爾...

【大藏經】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夫滿教難思,窺一塵而頓現;圓宗叵測,覩纖毫以齊彰。...

【大藏經】文殊菩薩心咒

文殊菩薩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諦d...

佛法修學中的種種歧途

進了佛門之後,如果沒有用功調伏煩惱,輪迴中的可怕勁...

妄語戒有哪種情況可以開緣

向人說證果等法相;欲說他事,而誤說證果等事;戲笑說...

【推薦】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三國時期,劉備臨命終之時,給兒子留下的遺囑中,有這...

修行人有藕斷絲連的個性是沒辦法修行的

不能專,要他專;不能念,要他念;不能一心,要他一心...

身體有病很重視,心有病誰來重視

一般的人都會注意自己的身體,身體有點發燒啦,有點疼...

化解冤親債主的方法

要知道我們累劫的冤親債主在惡道裡沒有能力解脫,完全...

敦倫盡份、苦樂隨緣、感念佛恩

佛法使我們的心開放,改變了我們的價值觀,賦予我們全...

活驢現殺,受現世報

從我記事起我們家就和動物打交道,記得我上小學時我們...

從佛教的角度來處理婆媳關係

社會是由一個個的家庭組成的,而夫妻關係可以說是家庭...

要正確的憶念娑婆世界

我們這一塊應該準備什麼東西呢?按照《念佛圓通章》的...

念佛一定是有感應的

念佛一定是有感應的。感是我們信願持名為能感之機,應...

這時顯現出來才叫真正業障重

在臨終救亡修法時,《地藏經》是講事,普度一切眾生,...

禍福相依,福報不可享盡

有一個觀念大家要了解。我們有情眾生,特別是佛弟子,...

【推薦】倓虛老和尚出家前感言

現在我下面已有一個姑娘已出門了,五個男孩,大的才十...

末法時代是怎麼回事

問: 末法年代是怎麼回事? 成剛法師答: 佛說正法五...

出家人是世界的大軸

井陘縣信外道門的很多,我講經的時候,他們的大老師,...

【佛教詞典】蘭奢待

(雜語)胡語。指物之善者稱為蘭奢待。晉王導嘗謂胡僧...

【佛教詞典】利物

(術語)利益眾生也。指一切眾生為物。西方要訣曰:末...

【視頻】地藏王菩薩超度心咒

地藏王菩薩超度心咒

【視頻】夫妻相處四攝法

夫妻相處四攝法